金融哲理故事
金融業(yè)是指經(jīng)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yè),它包括銀行業(yè)、保險業(yè)、信托業(yè)、證券業(yè)和租賃業(yè)。下面就有陽光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金融哲理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金融哲理故事篇(一)
在一群羊前面橫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過去,第二只、第三只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盡管攔路的棍子已經(jīng)不在了,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xiàn)象,如“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也是指管理學上一些企業(yè)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它是指由于對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資者很難對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作出合理的預期,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信息,在這種信息的不斷傳遞中,許多人的信息將大致相同且彼此強化,從而產(chǎn)生的從眾行為。“羊群效應”是由個人理性行為導致的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的一種非線性機制。
“羊群效應”是行為金融學領域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現(xiàn)象,主流金融理論無法對之解釋。經(jīng)濟學里經(jīng)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jīng)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如一旦有一只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金融哲理故事篇(二)
牛蛙效應
(俗稱溫水煮青蛙)
把一只牛蛙放在開水鍋里,牛蛙會很快跳出來;但當你把它放在冷水里,它就不會跳出來,然后慢慢加熱,起初牛蛙出于懶惰,不會有動作,當水溫高到它無法忍受之時,就想出來,但已沒有力氣了。
股市里的牛蛙效應:“牛蛙效應”在上輪大熊市中表現(xiàn)的是最為明顯:6124點一路跌下來,大多數(shù)股民5500點沒人肯清倉,大家理解為牛市的正;卣{,仍看到8000點、1萬點;等跌到4000點時,5000點都沒走,4000點憑什么走?大家不是都說牛市沒改變嘛。等到3000點,大家終于承認股市是走熊了,不過這里不是有政策底嗎?破3000點的政策底時,大家這才開始恐慌了,股評都說會跌到2500點以下。但高位套牢的股民已經(jīng)沒有回天之力了。到這里發(fā)現(xiàn)自己被“溫水煮了青蛙”,股價被市場殺去了一大半。大家不要忘記,當股價慢慢回升,股市的回暖,也是一樣的煮法。等你感覺到了股市的溫度,這時往往已經(jīng)來不及追了。
金融哲理故事篇(三)
“木桶理論”是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水桶效應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是說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一只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又稱“水桶原理”、“短板理論”、“水桶短板管理理論”,所謂“水桶理論”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內容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jù)這一核心內容,“木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水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只水桶里有一塊不夠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木桶理論”與股市:在股票交易操作中,有的股民投資者善用技術指標、技術形態(tài)、基本分析等作為買賣依據(jù),但缺乏綜合性的判斷思考如大盤分析、趨勢分析、市場環(huán)境分析等,最終因這些不詳解之處造成損失。另外例如投資者的缺點和優(yōu)點相比,往往虧損就是你的缺點在犯錯。
【金融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04-03
企業(yè)哲理故事金融風暴04-03
經(jīng)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經(jīng)典哲理故事04-03
經(jīng)典的哲理故事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金融公司早會勵志故事04-04
簡短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