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殘障人士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殘障人士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出生時缺氧,造成小腦永久性損傷,運動功能障礙(腦癱)。嬰幼兒時期與常人無異,但是大概三四歲才能獨自站立和行走,而且右腳跟無法著地,走路姿勢異于常人。適應之后,也能奔跑和跳躍,也跟著小伙伴們到處調皮。然而隨著身高和體重的增加,腳的負擔增大,常年踮腳走路,右腳已經有些變形,初中的時候還能跟同學們打打籃球,高中的時候就只能打打乒乓球了,到現(xiàn)在都已經忘記奔跑是什么感覺了。而且因為走路姿勢的問題,導致脊椎變形,無法長時間站立和行走。
前不久跟一個哥們兒聊天,說到了這個事情,我說自己很幸運,身邊的人都沒有因為我的不同而對我區(qū)別對待,讓我覺得自己跟大家是一樣的,他的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其實是因為你沒有把你自己區(qū)別對待”。的確,我從小就沒有覺得自己跟別人有多大的區(qū)別,無非就是自己運動能力差一點兒罷了,那些小胖孩兒不也一樣跑不快跳不高么。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長處,他們運動能力比我強,我還比他們聰明呢?墒,不是人人都是這樣想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惡毒的嘲諷和世俗的偏見。初次見面,沒有人會因為你胖而問你怎么長得這么胖,但是總會有人問我“你的腳崴到了嗎?”之類的,然后我只能說從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然后氣氛就陷入了尷尬(今天剛被一個女生問了,這也是我想到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原因,當然我知道她沒有惡意)。
小時候聽過的最多而且印象最深的話就是“這個小娃兒長得那么乖,可惜腳是這個樣子的。”每當聽到這種評價的時候,心里就像針扎一樣,就好像在不斷地提醒我我跟別人不一樣,我就是個沒用的孩子。我還記得小學報名的時候,報名的老師都不敢收我,讓我們去找校長。校長是個老爺爺,挺和藹的,他看了看我,問了我一些問題,然后問我能自己走路嗎,我說當然,就走了一圈兒,然后我說我還能跑呢,又跑了一圈,他就說好吧,你可以來上學了。真是萬分感謝他。
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感受就是無論走在哪里,總有人盯著你看。我出生在四川的一個小鎮(zhèn),由于鎮(zhèn)上的人基本上都認識我爸,自然也都認識我,所以從我記事開始,那段時間很少有人會盯著我看,我真的以為我跟我的小伙伴沒區(qū)別。后來搬到城里,就不一樣了,回頭率太高,有的人看你的眼神就像看到奇珍異獸一樣,以致一度我都不想上街。后來發(fā)現(xiàn)在成都這種大城市會好很多,我來到北京后基本上都沒有人會看我了,只是偶爾有的小孩子會比較好奇。有一次有個小孩子問他媽媽:”那個哥哥怎么那樣走路。”他媽媽說:“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可以不一樣啊。”聽到這種話,心里暖暖的。
坐公交或者地鐵的時候,總是有人讓座。每次我都是萬分感謝,然后能拒絕就拒絕,其實我可以站穩(wěn)的,抓住扶手的話。而且如果我坐著我也會主動給需要的人讓座。在機場這種需要排隊的地方,工作人員總會給你開辟一條快速通道,但是如果沒有急事,我一般都還是走普通的通道。有次排隊去看毛主席,維持治安的武警大哥看到我,就把旁邊的欄桿打開,讓我直接走進去,看著他們排著那么長的隊,天兒又熱,我還是挺尷尬的。
由于腦癱患者很多都伴有智力障礙,在求醫(yī)的過程中經常被醫(yī)生當成智力障礙者,有時候不顧及我的自尊,檢查的時候褲子說脫就脫,我也是有羞恥心的好嗎!還有個讓我哭笑不得的故事,發(fā)生在我博士入學的時候,體檢后的某天,班長告訴我說校醫(yī)院的院長讓我去找他,然后我莫名其妙地來到了院長辦公室,院長說:“找你來沒什么事兒,就看到你的體檢報告上寫的腦癱后遺癥,我很奇怪腦癱還能考上博士,我就想看看。”我說:“我沒考,我是保送的,我本科就是這個學校的。”然后院長特別驚訝,馬上表達了他的歉意也對我進行了一番鼓勵。
還有好多好多,生活中會經歷更多的艱辛和痛苦,當然也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便利,但無論是好是壞,其實這些事情都是在提醒我,我跟別人不一樣。即便如此,我也會嘗試著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很幸運,遇到了一群人,他們能讓我做到這一點。
就像題主說的,沒什么好隱瞞的,所以也不匿名了
附一段視頻:
另外我不同意題主說的以殘疾為榮,這就像身上的一塊傷疤,如果是戰(zhàn)場上留下的,你可以揭給人看,然后光榮光榮,如果不是有什么好為榮的。但是你可以努力,然后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才是該有的驕傲。
【殘障人士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相關文章:
殘障人士勵志故事04-02
高度不自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人生哲理12-09
殘障女子的勵志故事03-31
知乎:被人冤枉是怎樣的體驗?11-29
熱戀是怎樣的體驗,熱戀是什么感覺?04-05
體驗生活作文03-03
體驗農村生活04-02
體驗軍旅生活作文12-02
體驗生活感受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