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淺談?wù)垩w并賦詩兩首
折腰體,是格律詩在平仄上的一種變格的稱謂。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高仲武編選的《中興間氣集》。該書選錄了大歷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內(nèi)一絕》:“八月長江去浪平, 片帆一道帶風(fēng)輕。極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陽城。
它是格律詩在平仄上的一種變格。在唐代并沒有明確的定義。宋人的多種詩話中,亦提及過一說,大致定義為“中失粘而意不斷”。第一,要“從中”失粘;第二,雖格律上“從中”失粘,但在詩意上并不截斷。簡而言之,折腰體只是平仄格律上的一種變化,與整首詩的詩義無關(guān)。
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體》云:“有絕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边@里的“八句”,即是指律詩(包括七律、五律,不包括長律)。
絕句只有四句,所謂“中失粘”,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原本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處理。同理,八句的律詩,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平仄原本也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處理。
要強調(diào)的是,折腰后的平仄,須繼續(xù)按粘對的規(guī)律順承下去,該對的仍需對,該粘的仍需粘。(從形式上看,后半部分的平仄基本與前半部分的平仄相同。)
古人在創(chuàng)作格律詩時,極大部分是嚴(yán)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進行創(chuàng)作的。但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進行了一些平仄變化的嘗試,就是其中之一,這可以說是一種對審美更高意義上的追求。這種少量存在的不和諧,由于不對正格構(gòu)成威脅,故反而形成了一種辯證意義上的缺陷美。 ( )
吟詩兩首:
七律·清潔工(折腰體)
作者王桂才
披星戴月整年忙,掃淨(jìng)人間掃四方。
小巷無塵沐春雨,大街有霧頂秋霜。
四季匆匆難訴苦,三餐每每不知香。
清心如水梅花影,元旦來臨工作狂。
《作藏頭折腰體七絕贈東方一君 》(七絕)
作者王桂才
常寫常新一大家,
忠于現(xiàn)實筆生花。
魁閣凌云名趙地,
好人文美走天涯。
【淺談?wù)垩w并賦詩】相關(guān)文章:
橫槊賦詩成語故事12-02
國慶節(jié)感賦詩歌03-10
勵志英語美文:心中有目標(biāo) 風(fēng)雨不折腰03-09
聲聲慢餞魏繡使泊吳江為友人賦詩詞賞析11-24
讀師弟詩詞有感賦詩03-10
淺談即興講話11-29
淺談什么是藝術(shù)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