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春的勵志故事奮斗
我們在青春的奮斗年華里,為了夢想,不斷努力奮斗,學會勵志很有必要,那么你看過哪些關于青春的勵志故事呢?下面陽光網(wǎng)小編已經(jīng)為你們整理了青春的勵志奮斗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青春的勵志奮斗故事1:努力是為了尊嚴
作者:黃曉明
我1996年進電影學院,傻不棱登地背著包進了電影學院之后,在我們班里邊我有生以來頭一次見到了那么多美女帥哥,然后就碰到了我的初戀。那會兒我真的覺得她很漂亮很好看,我覺得我這輩子從來沒見到那么好看的女生,可是她拒絕我了。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拒絕我,后來她告訴我說,“因為那會兒你太胖了”——那會兒我一百五十多斤,比現(xiàn)在胖很多。又說“你太土了”——我一開始不知道我土,后來我演了成冬青(電影《中國合伙人》中的角色),我才知道我原來真的是個土鱉,因為成冬青太適合我了。
我在2004年左右拍了一部戲叫作《龍票》,當時是我要自己開車去劇組。經(jīng)過一個沙漠,結果我開著開著剛過一個坡,一上坡我就看到坡下面有個大坑,我往這一拐可能就翻車了,完全不敢打方向盤。結果車剎不住了,側滑了48米,直接翻到了沙漠里。我旁邊一個男助手沒事兒,他把我拉出來了,我一臉都是血。送到醫(yī)院,醫(yī)生一拍片子說我脖子又裂了。我的第五、第六節(jié)頸椎骨折。醫(yī)生說:“你呀,必須趕緊去縣城的大醫(yī)院去打一個石膏,至少是固定住三個月不能動。”我堅持要拍戲,因為所有劇組的工作人員已經(jīng)跟我到了內蒙古。
我想了一下跟醫(yī)生說:“醫(yī)生,你給我想一個辦法,讓我既能拍戲又能養(yǎng)病。”他說:“沒有,你要是去拍戲就是瘋了。”我說:“醫(yī)生,這樣吧,你們想辦法從縣城上給我買一個脖箍,箍住脖子不能讓脖子動的那個東西。我戴著它,如果我要拍戲我就把它摘下來,不拍戲我就把它戴上。”醫(yī)生說:“你瘋了吧,你連命都不要了,你這個差一點點就要癱瘓了。”我說:我真的不忍心讓大家都在等我,你就讓我去吧。”他說:“那你自己看著辦吧。”
后來我在頸托還沒到的情況下,揪著自己的衣領就這樣固定住不讓自己動,坐了半個小時的過山車進到沙漠里,在那兒拍了一個月戲。我到現(xiàn)在為止都要睡柱狀的枕頭,我坐車也要睡柱狀的頸椎枕,否則我不能動。
我剛畢業(yè)的時候拍了一部戲叫作《網(wǎng)蟲日記》,晚上自己開車回家被車撞。過那紅綠燈的時候,就覺得眼前白光一閃,一輛裝滿沙子的兩噸重的.大卡車,把我從馬路中間頂?shù)搅藢γ娴囊惠v吉普車上,又從吉普車上彈回到馬路中間。我在里邊什么事都不知道了,他們說大概過了半個小時之后,有人敲我玻璃把我叫醒,我自己打車去找了一個年輕的外科大夫。他用了很粗的針,大概一共就縫了六針,后來別人告訴我說這種傷要縫二十多針。四年之內我都覺得這個下巴上怪怪的,老是鼓出來一塊,特別癢。
我覺得我很幸運,我還活著,能夠跟大家說話已經(jīng)很知足了。拍《白發(fā)魔女傳》時又從威亞上摔下來。七米高,相當于兩層樓以上的高度,粉碎性骨折,至少要休息三到五個月。當時我腳上打了六顆鋼釘,一共打了四顆螺絲釘,兩根大鋼針。大概過了四十天我就有點躺不住了。我跟經(jīng)紀人商量說:“咱們可不可以去拍戲?”我經(jīng)紀人說你又瘋了,我說我覺得我應該可以。我就一直蹺著腳被推車推進劇組了。結果第四十三天武術導演問我說:“曉明,我們有一個鏡頭必須吊威亞,你還行嗎?你要不行可以說不行。”我猶豫了一下,因為當時還有點害怕。我說行,但是別再把我掉下來了。我在威亞上吊在房頂上的時候真是一身汗,把我放下來的時候導演問我說:“怎么樣,你沒事兒吧?”我說沒事兒沒事兒,其實我當時已經(jīng)緊張得快尿褲子了。
做一個努力的人是我的選擇,我覺得自己不聰明,我沒有別的方式方法讓我成功,我不像周迅、孫紅雷、黃渤都是天生有演技的人。我沒有,我不是,我只是一個臉蛋長得好看的人,再無其他,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通過我的努力,通過我的“不要命”,我的成功,我的今天——也許其中一部分是要用我的身體換來的。
青春的勵志奮斗故事2: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
作者:白巖松
當下是一個“成功學”泛濫的時代。在中國,很多扭曲和亂象,都與追求表面上的成功有關。我們往往只追求現(xiàn)實的結果,不追求真理;我們把結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們無法享受過程;我們?yōu)榱藢崿F(xiàn)某個愿望,往往不擇手段。
2012年,我參與了倫敦奧運會的報道。倫敦奧運會的口號是“影響一代人”。有記者提問:“體育如何影響一代人?”倫敦奧組委的一位官員回答:“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贏。”這句話很平常,在中國,很多事都能教孩子們如何去贏。但是他的下一句話讓我格外感動:“同時,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
這是中國人很缺乏的一種教育。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孩子從小到大,什么時候學習過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
我記住了這句話。一方面,它讓我更加明白,為什么體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此時的中國。
其實老祖宗早已明白這個道理,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么為什么我們從來不教“十有八九”時人的心態(tài)和應對方法?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極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無以復加。
回頭看世界歷史,特別是中國歷史,想想看,失敗很可怕嗎?中國有無數(shù)偉大的歷史人物,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失敗,而不是因為成功。
岳飛是因為成功才偉大嗎?如果我們從現(xiàn)在的“成功學”角度來看,岳飛很失敗。不管仗打得怎么樣,岳飛終究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還給“辦”了。在當時來說,他是一個失敗者。當時的成功者是誰?是秦檜。可是后來呢?秦檜一直在西湖邊上跪著,但岳飛是我們心目當中的英雄。
項羽是成功者嗎?作為一個男人、一個將領,項羽已經(jīng)失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吧?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國的戲劇故事和百姓談論當中。反倒是“成功者”劉邦,會讓我們在心里產(chǎn)生某種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歡的感覺。
林則徐的人生成功嗎?大家只記住了“虎門銷煙”,卻不知道在很多“妥協(xié)派”的壓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則徐被免去職務。從功名的角度來說,他成功嗎?一點兒也不。
為什么要補上失敗這一課?不僅僅是因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更因為生命從誕生開始,就是一條單行線,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贏了全世界,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死亡,是最大的“失敗”,你應該怎么去面對它?
失敗,其實有很多意義,這些意義比成功大,或者說有一種成功必須是以失敗作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的失敗極其慘痛,我們想要經(jīng)歷那樣的失敗都很難。但我們至今仍在談論他,為什么?因為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留在了中國文學史上。如果不是國破家亡,他會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一種感懷嗎?不會。這個失敗對于李后主固然慘痛,但對于后人,對于文學的傳承,何嘗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敗,竟然有一種美妙的意境。
莫扎特生前在家鄉(xiāng)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屢受排擠,命運多舛。他是一個天才。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交給普通人抄譜,終生都未必抄得完。在他的音樂作品中,你聽不到失敗,聽不到挫折,聽不到身世的飄零和難言之隱。他的音樂,永遠是人世間原本美好的那種存在。
還有很多偉大的詩人,正是因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難過,才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作品。我們都知道蘇軾的作品好,但蘇軾的官宦生涯其實是非常糟糕的,他屢屢被排擠,被貶謫,即便這樣,他仍然留下了傳世的佳作,連生活中的負面情緒也找到了別出心裁的出口,否則,“東坡肉”是哪兒來的?所以,以史為鑒,回歸到個人,我們應該知道,有時我們是需要失敗的,而且失敗是偉大創(chuàng)作的重要動因。
此外,我們還應該明白,挫折與失敗原本就為變革提供了機會。要知道,人在勝利的時候不必做出決定,但在失敗的時候要做決定。
做出決定,往往意味著一種變革的開始,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每當失敗與挫折來臨,你應該懷著好奇心去看待它,試圖弄明白它的目的:難道這是一次提醒?難道我應該做出一個更好的決定?
青春的勵志奮斗故事3:懂得轉彎,才能流進大海
那年夏天,正在美國念大學的他剛放暑假回到香港,恰好一個電影劇組正急需一名翻譯,于是他便被從事影視創(chuàng)作的父親推薦到了劇組里。
年紀輕輕卻性格溫和、勤奮踏實的他很快就得到了劇組上下的好感。熱心的他在工作之余,還常常幫著做些場記、收拾道具的零活。大家對這個少年也格外照顧,尤其是導演,常常讓他參與劇組的討論。漸漸地,第一次參與電影拍攝的他展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華,他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導演嘴上不說什么,卻在平時盡力為他學習電影提供各種方便。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電影的興趣也越來越濃,漸漸到了癡迷的程度。
轉眼之間,暑假就要過去了。正當劇組里的人戀戀不舍地要送走他的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瘦弱的少年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準備放棄學業(yè),以便能用更多的精力投身到喜愛的電影事業(yè)中。
人們一片嘩然,很多人都勸他還是再慎重考慮一下,可眾人的勸阻都毫無效果。于是,他的父親和他進行了長談。兒子說服了父親,成績優(yōu)異的他忍痛放棄了學業(yè),開始起早貪黑地在片場奔波起來。剛剛從學校走入社會的他,每天被高強度的工作累得全身酸軟,家人看在眼里,心疼得不得了。他先后換了許多劇組,毫無社會經(jīng)驗的他吃盡了苦頭,受夠了嘲弄。不過,即使如此,他仍舊堅信自己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終于,他的努力和才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些導演先后請他做自己的助手,并在合作的過程中與他成為朋友。在這些朋友的幫助下,他在入行幾年后就成功地執(zhí)導了《雙城故事》等數(shù)部文藝片,開始有了名氣。
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香港的電影業(yè)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尤其是文藝片,更是跌到了谷底。窮則思變,他帶著全部家當?shù)胶萌R塢尋求發(fā)展。然而,他在美國拍攝的文藝片反應比較冷淡,面臨挫折的他并未泄氣,不久之后便重新回到了香港。
那時候,許多香港電影人紛紛退出電影行業(yè),另尋出路。就在這時,沉寂了多年的他突然復出,而且頂著巨大壓力拍攝了他從未涉足卻很有市場的商業(yè)電影。所有的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這一次,他的選擇又獲得了成功。他的電影迎合了當時影迷的口味,在票房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那之后,在香港電影持續(xù)低速的情況下,他每次都根據(jù)市場的需要嘗試全新的風格,從《金雞2》到《見鬼》,再到《如果·愛》,不管是愛情、驚悚還是其他題材,他的每次轉型都順應了當下的潮流,接連取得了成功。
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中,他談到了一個認識的出租車司機。他告訴主持人:“那個司機曾經(jīng)是一名律師,在金融危機中破產(chǎn)之后,他沒有一味抱怨,而是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做了一名出租車司機。”他微笑著說道:“誰見過筆直流進大海的河流?每個人要到達自己成功的海洋,就必須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學會變通,懂得轉彎。放棄學業(yè),是因為有了更好的.發(fā)展目標;電影轉型,是因為能贏得更好的票房,沒有這些變通,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2007年末,他第一次拍攝的戰(zhàn)爭題材電影《投名狀》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被譽為戰(zhàn)爭電影的經(jīng)典之作,在困難中不斷尋求變通的陳可辛也成了亞洲最受關注的導演之一。
懂得轉彎,才能流進大海。我們每個人都是奔向大海的河流,在我們的人生之路上,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環(huán)境。有些是樹林,我們就緩緩流過去;有些是山峰,我們就想辦法繞過去。人生最大的幸運不是我們能一帆風順,而是我們掌握了不停變通的生存智慧。
【青春的勵志故事奮斗】相關文章:
青春奮斗的勵志小故事04-05
關于青春勵志故事奮斗04-07
青春奮斗夢想勵志故事精選04-07
關于青春奮斗勵志故事作文04-04
青春勵志故事300字奮斗04-07
有關努力奮斗的青春勵志故事12-09
關于青春奮斗的勵志文章-青春奮斗勵志散文04-06
有關青春奮斗的勵志故事(通用14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