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短人生哲理小故事
人生中有許多哲理值得我們學習,那么你看多哪些富含人生哲理的故事呢?下面陽光網(wǎng)小編已經(jīng)為你們整理了簡短人生哲理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一位總經(jīng)理要從三個很優(yōu)秀的人中選擇一位做助手,他再三權衡,難下結(jié)論,最后索性帶著他們?nèi)ゴ颢C。到達目的地,一切準備就緒,在開始行動之前,總經(jīng)理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甲說:“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藍天、白云,還有奔跑的野兔。”乙:“我看到了經(jīng)理、同事、獵槍、眼前優(yōu)美的景色,還有奔跑的野兔、水中的野鴨。”丙說:“我只看到了野兔。”回到公司,總經(jīng)理就確定丙為經(jīng)理助手,后來丙干得很出色,不久就獲得了提升。
【啟示】:我們在看問題、辦事情時,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如果不分主次,或抓不住中心,就不可能把事情辦好。職員丙與職員甲、職員乙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善于抓住中心,這也正是他取勝的關鍵。兩惡權重取其輕,兩處權重取其重。人生處處都在選擇,成功或失敗就在于選擇的重心不同。
簡短人生哲理小故事二:你是別人的一棵樹
有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實在沒有活下去了勇氣了,就來到一處懸崖邊,準備跳崖自盡。自盡前,他號啕大哭,細數(shù)自己的種種遭遇和挫折。崖邊巖上生有一棵低矮的樹,聽到它的'種種經(jīng)歷,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淚。此人見樹流淚,就問道:“看你流淚,難道你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嗎?”
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巖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yǎng)不足;環(huán)境惡劣,讓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次宜茍詮姛o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呀!”
此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對樹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茍活于世,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
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樹了,所以不能死呀。”
此人不解。
樹接著說:“你看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只喜雀所筑,一直以來,它們在這里棲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兩只喜雀可咋辦呀?”
此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了懸崖邊退了回去。
【啟示】: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其實,每個人都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一個再渺小、再卑賤的人,對于他人來說都是一棵偉岸的樹。
簡短人生哲理小故事三:心境
朋友小王愛好寫作,總是埋怨沒有好的環(huán)境,沒有合適的時間。別人在單位說笑,他怕別人吵鬧,又怕別人笑他迂腐。在家中租來的`房間里,又嫌房間太小又陰暗,讓人壓抑。他說:“要是能有一個清潔的環(huán)境,我一定能寫出好作品。”結(jié)果不久他搬了家,環(huán)境一切滿意,但始終沒有如愿。他又說:“太安靜了,缺乏靈感。”
【啟示】: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是內(nèi)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jié)果,內(nèi)因是根據(jù),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其實,更多時候當我們埋怨一切不如意時,事實上不一定是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自身如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簡短人生哲理小故事四:《昆蟲記》的誕生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自幼愛好自然,經(jīng)常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他觀察研究的熱情,簡直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為了了解昆蟲的生活,他有時在野外紋絲不動地伏在地上,從太陽升起一直觀察到太陽下山。他為了捕捉一只昆蟲,常常跟著昆蟲跳來跳去。他觀察雄槲蠶蛾“求婚”的`過程,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當快要取得成果的時候,槲蠶蛾“新娘”卻不巧被一只螳螂吞食。法布爾毫不氣餒,從頭再來又整整觀察了三年,才得到結(jié)果。
法布爾對觀察是這樣的熱情,這樣有耐心,正因為如此,他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寫的《昆蟲記》共十卷,這部巨著在生物學界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啟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前提。正是由于法布爾多年耐心細致地觀察,才有了《昆蟲記》這部巨著的誕生。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只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人生道路的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的結(jié)果固然讓我羨慕,贊嘆,但面對成功路上的坎坷與磨難更需要我們百倍的信心和堅韌去面對。
簡短人生哲理小故事五:查理卓別林笑對人生
19世紀末,英國倫敦,誕生了一個不幸的男孩。出生后一年,父母離婚,他跟了母親。然而母親在他6歲時精神失常被收入精神病院,他也被收入孤兒院。他自小當過藥店的徒工、旅館的服務生、書店的伙計、玻璃廠的零工,印刷廠的學徒。他的童年飽嘗都市里的苦難,沒有一個正常兒童應有的快樂,但他后來卻發(fā)現(xiàn)了對付苦難的有效方法,他掌握了笑的秘密和訣竅。于是他就把他的笑拍成電影,他的每一部影片均在世界范圍內(nèi)擁有3億觀眾。他征服了觀眾、征服了世界,他就是查理?卓別林。
【啟示】: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化。病痛、苦難、挫折等是人生的不幸,但如果我們能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它,并用積極的行動去戰(zhàn)勝它,它就會變成人生寶貴的財富。卓別林用笑的秘密和訣竅對付人生的苦難,征服了觀眾,征服了世界,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得到了升華。
簡短人生哲理小故事六:唐僧師徒防腐敗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走了16年,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其間也有許多腐敗的機會,可以說困難重重,誘惑處處。但師徒四人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困難,抵住了誘惑。唐僧師徒為何不腐敗,有分析家認為,唐僧是因為信仰堅定,心中有佛;孫悟空是石猴出身,無七情六欲;沙悟凈膽小老實,不敢腐敗;豬悟能得益于唐僧的教育開導和悟空的.嚴密監(jiān)督。
【啟示】: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fā)展是內(nèi)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jié)果,內(nèi)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取經(jīng)途中,唐僧、孫悟空、沙僧能夠做到不腐敗,歸根到底是內(nèi)因起根本作用。唐僧是因為一心向佛,四大皆空,能夠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孫大圣是石猴,無七情六欲,是以視金錢美色如糞土;沙和尚則因性格因素,怕伸手而被捉,故能潔身自好;豬八戒之所以沒犯原則性錯誤,其師父的諄諄教導和孫猴子的嚴密監(jiān)督這樣的外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外因的作用再重要,也必須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正是由于唐僧苦心婆心的教育開導,使豬悟能自身樹立了許多正氣,使得其雖然屢犯小錯誤,卻能夠抵御諸多誘惑,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持自己,繼續(xù)邁開西行的步伐,終成正果。
【簡短人生哲理小故事】相關文章:
人生哲理小故事11-20
小故事人生哲理04-08
經(jīng)典人生哲理小故事04-08
人生哲理小故事04-04
簡短人生哲理故事04-03
感悟人生哲理的小故事12-09
垂釣人生哲理小故事04-11
人生哲理小故事摘抄12-04
人生哲理小故事大全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