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色一综合色88欧美|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不卡|日本精品动漫二区三区

    1. <address id="l3apk"><var id="l3apk"><source id="l3apk"></source></var></address>

      孔子的名言

      時(shí)間:2023-01-03 08:28:16 其它名言 我要投稿

      【推薦】孔子的名言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名言吧,熟記名言有助我們?cè)黾又R(shí)儲(chǔ)備,打造語言亮點(diǎn)。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名言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的名言,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1

        1、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guī)范,“仁”為最高道德準(zhǔn)則!岸Y”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內(nèi)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shí)。

        2、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夠自我奮發(fā)進(jìn)取。所以說:教和學(xué)是互相促進(jìn)、共同提高的。《兌命》說:教別人也是自己學(xué)習(xí)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gè)道理吧。

        3、他最早提出啟發(fā)式教學(xué)。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币庵^教師應(yīng)該在學(xué)生認(rèn)真思考,并已達(dá)到一定程度時(shí)恰到好處地進(jìn)行啟發(fā)和開導(dǎo),他又是在教學(xué)實(shí)踐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4、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dòng)人以行者,其應(yīng)必速。——李贄

        5、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

        6、孔子說:“(他)聰敏而且又喜歡學(xué)習(xí),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qǐng)教為恥辱,因此稱他為‘文’!保患瓤隙丝孜淖尤〉贸删偷脑,又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要勤奮好學(xué),虛心求教。

        7、孔子熱愛教育事業(yè),畢生從事教育活動(dòng)。他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為感化學(xué)生。他愛護(hù)學(xué)生,學(xué)生也很尊敬他,師生關(guān)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國古代教師的光輝典型。

        8、二是因材施教。根據(jù)各人的愛好不同和天份不同,給予最適宜的教育。三是教育方法。溫故而知新。這是對(duì)老師的要求,也是對(duì)學(xué)生的要求。

        9、教育是什么?我覺得就是《師說》中說的“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10、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xué)不高。雖有嘉肴,不嘗不知其旨;雖有善道,不學(xué)不達(dá)其功。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盡師而熟。由此觀之,則教學(xué)相長也。

        1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2、“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13、孔子“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教育思想?鬃恿η笸ㄟ^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氖、君和成人,達(dá)到改良社會(huì)政治的目的。

        14、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請(qǐng)學(xué)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15、一是有教無類。就是人人都應(yīng)有讀書受教育的權(quán)利。

        16、學(xué)而優(yōu)則仕”體現(xiàn)了積極入世的孔子的教育的政治功能思想主張。

        17、孔子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勤學(xué)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原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孔子的名言2

        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4)士可忍,孰不可忍?

        5)孔子曰:“習(xí)相近也,性相遠(yuǎn)也!

        6)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7)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8)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9)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1)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12)賢哉,回也!

        13)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14)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5)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的名言3

        1、三支軍隊(duì)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2、敏感而好學(xué),問心無愧,帶著那份文字。

        3、質(zhì)勝野文勝質(zhì)是文質(zhì)史上的溫文爾雅,然后才是君子。

        4、知道的人比知道的'人更好,他知道

        5、多聽,選擇好的,然后追隨它;多見識(shí),多了解。

        6、如何為政治殺死一個(gè)兒子?兒子是好人,人民是好人。

        7、自行束芬隕希吾未嘗無誨焉。

        8、秀才下定決心上路,卻羞于衣衫襤褸和飲食不佳,不夠和議論。

        9、學(xué)習(xí)是接近知識(shí),實(shí)踐是接近仁慈,羞恥是接近勇氣。

        10、如果你不說,就不要規(guī)勸,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11、在尊重中修煉自己,在平靜中修煉自己。

        12、古語說不出,羞慚彎腰也抓不住。

        13、生氣了,高興了,忘記了,不知道老了。

        14、居士是一個(gè)國家,其事者為賢者,其友為仁者。

        15、君子使人美麗,而不是使人邪惡,而是使人邪惡。

        16、學(xué)而不思則罔;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7、不要看惡,不要聽惡,不要說惡,不要?jiǎng)訍骸?/p>

        18、當(dāng)你看到圣人時(shí),試著與他平起平坐;當(dāng)你看到圣人時(shí),看看你自己。

        19、給予,取其厚;事情,其中;它由它的薄而收斂。

        20、一句臺(tái)詞就能越獄,理由也跟!

      孔子的名言4

        不學(xué)禮,無以立。---孔子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孔子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孔子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孔子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孔子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孔子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孔子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qǐng)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過,則匆憚改。---孔子

        不遷怒,不二過。---孔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孔子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孔子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巧言亂德。---孔子

        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

        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孔子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孔子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

        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孔子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

        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孔子的名言5

        1.里仁為美.

        2.擇不處仁,焉得知.

        3.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4.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5.好仁者,無以尚之.

        6.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巧言令色,鮮矣仁 人而不仁,如禮何? 擇不處仁,焉得知?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剛、毅、木、訥近仁。

        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1.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12.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的名言6

        1)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4) 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5) 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7)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9)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0)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3) 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5)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孔子的名言7

        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論語》

        2、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孔子

        3、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論語》

        4、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論語》

        5、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孔子《論語》

        6、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論語》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8、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shí)。 ——孔子《論語》

        9、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孔子《論語》

        1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鬃印墩撜Z》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論語》

        13、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衛(wèi)靈公》

        1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經(jīng)》

        1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論語》

        17、學(xué)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18、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經(jīng)》

        1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匾膊挥蕖 ——孔子《論語》

        20、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孔丘《論語》

      孔子的名言8

        1、赤之悶胍玻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2、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3、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4、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5、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7、禮之用,和為貴?鬃

        8、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9、君子之道四焉,強(qiáng)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10、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xué)乎!

        1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15、子曰: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悅乎?與友攜手同行,不亦有緣乎?有信自手機(jī)來,不亦溫馨乎?短信至而朋友不回,不亦悲哉乎?孔子誕辰日,祝你:不亦樂乎!

        16、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8、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19、敬鬼神而遠(yuǎn)之。

        20、道不同,不相為謀。

        21、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2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5、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6、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2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8、或曰:"以德報(bào)怨,何如?"子曰:"何以報(bào)德?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

        29、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3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3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3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5、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36、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之四方,不能專對(duì);雖多,亦奚以為?

        37、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38、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39、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40、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1、子曰: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2、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3、子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44、子曰: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5、子曰: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dòng)之不以禮,未善也。

        46、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47、子曰: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48、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49、道不同,不相為謀。

        50、不遷怒,不二過。

        51、先勞苦而後得功,此所以為仁。

        52、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53、孔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

        54、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56、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57、君子有三戒: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dú)夥絼偅渲诙;及其老也,血(dú)饧人ィ渲诘谩?/p>

        58、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5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2、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63、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64、論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65、"子欲為事,先為人圣""得才兼?zhèn)洌缘聻槭?"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66、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67、巧言令色,鮮矣仁。

        68、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9、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7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71、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72、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7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7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不學(xué)禮,無以立。

        75、父母,唯其疾之憂。

        76、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7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78、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79、習(xí)臨近也,性相遠(yuǎn)也。

        80、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孔子的名言9

        1.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2.剛、毅、木、訥近仁。

        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4.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5.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6.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0.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1.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

        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墩撜Z·衛(wèi)靈公》

        1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4.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孔子的名言10

        1、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

        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4、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5、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6、君子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7、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8、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9、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0、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11、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12、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13、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15、君子之道四焉,強(qiáng)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16、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17、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18、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20、君子博學(xué)與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1、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22、言必行,行必果,硁硁乎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23、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4、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5、諦,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26、吾之大患為吾有身。

        2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8、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mèng)見周公!

        2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0、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3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3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33、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3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xué)也已。

        35、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36、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3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8、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9、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40、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41、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42、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43、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4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5、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46、德不孤,必有鄰。

        4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48、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

        4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50、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5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52、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54、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5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56、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57、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險(xiǎn)以僥幸。

        58、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60、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1、一個(gè)人心術(shù)要正,行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的名言11

        1.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墩撜Z》--有了錯(cuò)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cuò)誤了。

        3.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墩撜Z》--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jīng)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xué)習(xí)了。

        4.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墩撜Z》--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jīng)過學(xué)習(xí)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學(xué)習(xí)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學(xué)習(xí)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6. 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墩撜Z》--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bǔ)回。

        7. 巧言亂德。

        8. 不學(xué)禮,無以立。

        9.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10.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1. 放于利而行,多怨。

        12. 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吨杏埂--不愿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13.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yuǎn)。

        14. 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shí)于鳥獸草木之名。

        15.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16.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墩撜Z》--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gè)地方不動(dòng),但群星卻甘愿環(huán)繞在它周圍。

        17.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8. 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墩撜Z》--在重大節(jié)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jié)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1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墩撜Z》--君子能夠協(xié)調(diào)左右但并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huì)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20.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1. 或曰:“以德報(bào)怨,何如?”子曰:“何以報(bào)德?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薄墩撜Z》--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bào)別人對(duì)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么來報(bào)答別人對(duì)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duì)待怨仇,以恩德報(bào)答恩德!

        22.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墩撜Z》--一個(gè)人若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便一定會(huì)有眼前的憂患。

        23.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4.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5.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26.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7.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大學(xué)》--財(cái)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shí)。

        28.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9.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0.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墩撜Z》--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shí)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獨(dú)立的品格。

        31.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能夠達(dá)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dá)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2.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33. 子謂于產(chǎn)!坝芯又浪难桑浩湫屑阂补В涫律弦簿,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34. 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35.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如果經(jīng)常溫習(xí)已經(jīng)學(xué)過的知識(shí),便能不斷產(chǎn)生新的體會(huì)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36. 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37.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中庸》--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yuǎn)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huì)逐漸顯露,這樣就進(jìn)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8.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1. 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xué)而知之者與?”對(duì)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論語》--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一個(gè)博學(xué)強(qiáng)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gè)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42.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3.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墩撜Z》--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xiǎn)的。

        44.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墩撜Z》--不擔(dān)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dān)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45.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46. 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

        47.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48.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之四方,不能專對(duì);雖多,亦奚以為?《論語》--雖然熟讀了《詩經(jīng)》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dú)立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應(yīng)對(duì)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49. 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墩撜Z》--默記所學(xué)的東西,堅(jiān)持學(xué)習(xí)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50.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shí)之。

        51.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52.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鳥快要死的時(shí)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shí)候,說話是善良的。

        53.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5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墩撜Z》--對(duì)任何事物,僅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55. 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5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7.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大學(xué)》--《詩經(jīng)》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58. 道不同,不相為謀。

        59.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戰(zhàn)斗中,三軍的統(tǒng)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gè)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60.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墩撜Z》---一個(gè)人能夠做到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就不會(huì)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6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2.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3.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64. 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如果學(xué)了之后,又注意經(jīng)常不斷地去溫習(xí),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yuǎn)方來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yǎng)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65.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論語》--不該說話的時(shí)候卻搶著去說,這叫急躁;到該說話的時(shí)候卻閉口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66. 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墩撜Z》--廣泛地學(xué)習(xí),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dāng)前的實(shí)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6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墩撜Z》--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69.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墩撜Z》--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gè)十全十美的人了。

        70. 過,則匆憚改。

        71.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墩撜Z》--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dāng)?shù)姆绞接懰矚g,他是不會(huì)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斡懰矚g,他是會(huì)喜歡的;但當(dāng)他用人時(shí),則會(huì)求全責(zé)備。

        72.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73.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墩撜Z》--如果質(zhì)樸勝過了文采,就會(huì)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zhì)樸,也會(huì)流于虛浮。只有外表和內(nèi)心配合適當(dāng),才算得上是個(gè)君子。

        74.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75. 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忍不住一時(shí)的小忿,就會(huì)毀壞整個(gè)大事。

        76.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77. 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墩撜Z》--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7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9.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80.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論語》--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么能事奉鬼呢?

        81. 巧言令色,鮮矣仁。

        82.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8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qǐng)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84.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我每天都多次對(duì)自己進(jìn)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duì)老師傳授的學(xué)業(yè)是否已經(jīng)溫習(xí)?

        85.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洞髮W(xué)》--所謂意念誠實(shí),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gè)人獨(dú)處時(shí)必定要謹(jǐn)慎。

        86.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87.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88.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dòng)為恥辱。

        89.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90. 禮之用,和為貴。

        9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92.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薄墩撜Z》--《詩經(jīng)》三百篇,其內(nèi)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93. 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大學(xué)》--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94.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墩撜Z》--一個(gè)人不應(yīng)該發(fā)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yīng)該發(fā)愁沒有為官的本領(lǐng)。不應(yīng)該發(fā)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yīng)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95.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96.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97.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墩撜Z》--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shí),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shí)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98. 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吨杏埂--廣泛地學(xué)習(xí),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shí)地執(zhí)行。

        99.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00.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101.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墩撜Z》--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dǎo)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為。

        102. 有教無類。

        103.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04. 《關(guān)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墩撜Z》--《關(guān)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105. 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吨杏埂--愛好學(xué)習(xí)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6.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07. 禮之用,和為貴!墩撜Z》--運(yùn)用禮法時(shí),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08. 當(dāng)仁,不讓于師!墩撜Z》--面對(duì)著實(shí)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10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墩撜Z》--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于學(xué)習(xí),三十歲便能自立于社會(huì)了,四十歲對(duì)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六十歲對(duì)聽到的事情能領(lǐng)會(huì)貫通,并能辨別是非真?zhèn),七十歲時(shí)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huì)超出禮法的規(guī)范。

        1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墩撜Z》--君子普遍地團(tuán)結(jié)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shù)幾個(gè)人,小人則只勾結(jié)少數(shù)幾個(gè)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111.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論語》--一個(gè)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fā)揚(yáng)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jiān)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112.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墩撜Z》--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難相處,親近了,他們說你不莊重;疏遠(yuǎn)了,他們又會(huì)怨恨你。

        113.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14.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115.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墩撜Z》--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11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墩撜Z》--不必?fù)?dān)憂財(cái)富不多,只須擔(dān)憂財(cái)富不平均,不必?fù)?dān)憂人口稀少,只須擔(dān)憂境內(nèi)不安寧!葋砹,要使他們安家樂業(yè)。

        117.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Yt哉,回也!

        118.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聰明的人喜歡水,因?yàn)樗郧榛钴S象水一樣流動(dòng)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yàn)樗牡卮竞裣笊揭粯雍裰。聰明的人好?dòng),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孔子的名言12

        1) 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5)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7)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8)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xué)習(xí)不如喜歡學(xué)習(xí),喜歡學(xué)習(xí)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

        11)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dòng),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dòng),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12)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duì)。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5)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弊g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16)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7)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8)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9)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的名言13

        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墩撜Z·衛(wèi)靈公》

        3) 有教無類。

        4)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5) 過,則匆憚改。

        6) 言必信,行必果!墩撜Z·子路》

        7)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8)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9)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1)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2)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墩撜Z·鄉(xiāng)黨》

        13) 既來之,則安之!墩撜Z·季氏》

      孔子的名言14

        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5、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6、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qiáng),仁與不仁也。

        7、遠(yuǎn)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8、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0、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1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1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3、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16、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1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21、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22、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2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4、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2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6、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2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28、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29、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1、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32、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33、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34、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5、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

        36、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7、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38、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9、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0、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2、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4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4、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8、有風(fēng)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

        49、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5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孔子的名言15

        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3、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xué)也已。

        5、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6、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9、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0、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11、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12、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13、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1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5、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6、德不孤,必有鄰。

        1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8、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

        1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0、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22、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4、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2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6、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27、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險(xiǎn)以僥幸。

        28、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0、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的名言】相關(guān)文章:

      孔子的名言04-03

      孔子的名言經(jīng)典05-11

      孔子名言05-05

      孔子經(jīng)典名言08-16

      孔子的名言10-04

      孔子的哲理名言04-08

      關(guān)于孔子的名言05-11

      關(guān)于孔子的名言05-11

      孔子的經(jīng)典勵(lì)志名言04-10

      孔子的經(jīng)典哲理名言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