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生素質(zhì)教育文章
素質(zhì)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zhì)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學生素質(zhì)教育文章,僅供參考。
學生素質(zhì)教育文章篇1
近年來,由于國家發(fā)放的政策,老師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減少,但不知為什么,學生抵抗老師的現(xiàn)象卻越來越多。
就拿初中生來說,學生在課堂上明目張膽的說話,睡覺,玩弄手機的現(xiàn)象我已見怪不怪,可令人氣憤的是,多數(shù)同學在老師提醒后,只有少部分人停止,且下次仍會如此,剩下那部分則是“左耳進右耳出”,完全不把老師放在眼中,總會把老師氣得火冒三丈。
遇上性格剛強一點的老師還勉強鎮(zhèn)得住學生,要是稍微弱點的老師就沒辦法,只好亮出王牌“叫家長”,可每次打電話,家長總是顯出一副很不耐煩的態(tài)度,說:“教育學生是你們老師的責任,我可管不了他(她)。”說完便掛上電話。
雖然,也有少數(shù)家長很在意,接到電話后便匆匆趕過來,但這畢竟只是少數(shù)。
這反映我國教育的嚴峻性,許多孩子的'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只知把孩子往學校推,他(她)們倒成了“旁觀者”,學校是有職責教育孩子,但事實無法避免的是,一個老師要管一個班幾十個的學生,更別說有些老師還一連管了好幾個班,他(她)們不是圣人,也會有分神的時候,但該做的教育,該打的電話,老師可沒少做。
家長賺錢為供孩子讀書的事而忙不過來這事不假,但正如魯迅所說的:“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擠,總會有的。”難道時間真的就緊迫得連抽出半個小時來輔導孩子的時間也沒有?即使如此,10分鐘,5分鐘的時間抽出來也是有其作用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的兩雙手,卻一不可,家長們,請別再當“旁觀者”了。
學生素質(zhì)教育文章篇2
長時間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是不善于表揚和鼓勵孩子,這使很多孩子缺乏自信,有不少教育專家就呼吁,要學會鼓勵孩子!
于是,不知何時起,“無批評教育”成了大家共同膜拜的教育方式。老師被要求尊重學生,不準批評或變相地批評孩子;家長更是將這一理論發(fā)揮到極致,孩子稍有成就便大加贊揚,甚至有了錯誤也不敢批評,唯恐打消掉孩子的自信心,因為“樹大自然直”嗎,小時有點錯誤算不得什么。
但是,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另一種極端:孩子說不得了。
孩子說不得了
“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不敢批評了。”一位在教育第一線奮斗了十幾年的老班主任感慨道,她向筆者介紹了這樣兩個案例:
一、上課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一位學生拿著噴水器對著另一位學生不停地噴灑,老師很生氣,于是批評了這位學生,并要沒收他的`噴水器。然而,讓老師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這位同學竟然一聲不吭走到自己的座位,拿起自己的噴水器使勁地往地上一扔,然后頭也不回地走出教室,居然比老師的脾氣還大……
二、一名女生沒有完成作業(yè),她的班主任簡單地批評了幾句,沒想到中午這名女生就從學校“出走”了,下午班主任和學校領導陪著家長四處找她。
“經(jīng)受不起挫折,這是現(xiàn)在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而且年齡越小這個問題越突出。”長期從事中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濟南一中張桂薇老師感慨道。
“缺少批評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張老師接著分析,“當前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yōu)越、個性強、任性、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很多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喜歡包辦代替,孩子如果想要什么,家長必須立刻做到,這種缺少批評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許多學生經(jīng)不起挫折和失敗。”
學生素質(zhì)教育文章篇3
徐 軍
暑假的一天晚上,友人約我出去喝茶,我說要陪著小兒看愛國教育片,目的是給孩子講些道理,當晚沒空。沒曾想那友人聽后不解:“你真落伍了!都啥年代了,還陪孩子看這類片?應該注重孩子的素質(zhì)教育,把時間培養(yǎng)孩子多學點各方面特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聽完這話我驚訝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友人這番話讓我思考了很久,回想起這三十年周邊見到的無數(shù)事例,今日提筆隨寫一篇有關“素質(zhì)教育”的感想,供大家參閱分享。
確實,近些年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片太少了,也被很多教育界人士特別是家長們忽略了。在如今科技飛速發(fā)展的年代,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極為關心孩子們的素質(zhì)教育。那么究其實質(zhì),究竟何為素質(zhì)教育呢?
首先要弄清楚,怎樣的素質(zhì)教育才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xiàn)在許多人特別是孩子的父母親,都有一種誤解,認為孩子、學生們只要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認為孩子、學生多學了一門才藝,如繪畫、舞蹈、鋼琴、武藝等,就是對孩子的素質(zhì)教育,真是這樣嗎?
誠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在教學里講到“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并且他本人對“六藝”這些基本技能都非常精通。但他心里非常清楚,“六藝”只是一些助興的小技能,并不意味著一個人根本的素質(zhì),充其量是技能而已。所以孔子坦然自己在治國執(zhí)政方面有很大欠缺。古人講:“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孩子的才藝學習很好,但是這個才藝的學習一定要建立在道德仁義的基礎上。 ( 文章閱讀網(wǎng): )
真正的大畫家、大思想家、大音樂家,他們的才藝都是有內(nèi)涵的,都是在“道”中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當我們看到很多古代大畫家畫出來的畫,一看,山并不很像山,但是一看就覺得神似,就覺得里面有神、有精、有氣,那就是在道中。把一個人的道德境界,徹底體會在這張畫里面了。我們過去的人講“道德文章”,文章寫出來,是“真感情、好文章”,絕對不是東抄一筆,西抄一筆。因為有道、有德、有仁,有這種存心在,就會有打動人心、令人有所體悟的好文章。所以孩子學藝一定是建立在德的基礎上,德行是根本。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就在于一個人將正確的為人處事態(tài)度,領納于心,一輩子不變。這樣出去工作的時候,面對在社會上碰到的一切問題,一切境界,他都會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判斷應該怎么做,這才是素質(zhì)教育。
老一代思想家、哲學家韓愈在《師說》里就說過:“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讓孩子們多看愛國教育片的目的,就是要他們懂得:當一個孩子、學生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扎了根,品德思想扎了根,使他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一體的,這是他立世的第一素質(zhì)要務。他知道我個人的行為會影響整個家庭,家庭的行為又影響整個社會,由社會而影響到國家,這是一個人的最優(yōu)秀素質(zhì)。他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是這個國家和社會的一員,應有所承擔,這是一個人的優(yōu)秀素質(zhì),這種優(yōu)秀素質(zhì)教育也吻合了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年少時所立下的誓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我剛大學畢業(yè)時,很認真拜讀了日本經(jīng)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自來水哲學》一書,并把它用在了之后的管理工作中。后來發(fā)現(xiàn)如果一味用《自來水哲學》的理念來管理中國人,會有很多局限性,因為這本書的理論根基,是以日本民族的個性來發(fā)揮管理的,對中國人絕對不適應,這又是為什么呢?
近十多年通過學習中國傳統(tǒng)美德文化以后我才真正明白,日本人從唐代開始就派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中的八德文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但因其民族狂躁的心理特征,卻只學到了八德中的一半,所以成就了現(xiàn)今日本民族的劣根性,整個民族的心理是不健全的,F(xiàn)今的日本人有孝沒有悌,孝敬父母卻處理不好兄弟姐妹鄰里同事關系;日本人有忠沒有信,忠誠國家、企業(yè)但對異族強搶強賣;日本人有禮不懂義,對人鞠躬九十度做事卻不講義氣,經(jīng)常背信棄義;日本人廉政卻沒有羞恥心,不貪或極少貪污國家、企業(yè)財富,但干盡了壞事傷害了別人卻還以強者自居,沾沾自喜,恬不知恥。
眾所周知,日本民族的天性是注重攻擊而忽略防御的,比如日本的空手道、忍者劍道以及競爭理念等都是攻強守弱,信奉弱肉強食哲學,其崇尚攻擊的目的就是不擇手段搶奪別人的好東西占為己有,這與日本國國土的狹小產(chǎn)生的狹隘文化相吻合。自豐臣秀吉統(tǒng)一日本以來,日本民族五百多年來舉國教育體制極端強調(diào)官本位文化,個人意志絕對服從長官意志,崇尚武士道精神,為達目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大肆掠奪、歧視和殺戮大和民族之外的亞洲任何民族,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極端民族主義及其團隊精神超強,要求下級在任何情況下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五百多年的教育洗腦養(yǎng)成了日本人對上級絕對服從的心態(tài)。所以管理日本人要簡單得多,只要政策制度得當,把西方管理學的基礎學到位了,管理起來相對來說就得心應手。
而中國人幾千年來強調(diào)“先穩(wěn)守而后攻之”的文化思想,來源于中國國土疆域的廣大與縱深,以注重儒家和道家的為人處世之道而行之,人文交往以禮讓在先,上下級之間強調(diào)和諧與自尊,強調(diào)德行教育在先,技能教育其次,待人處世講究先禮后兵。如果用對待日本人的思維和態(tài)度來管理中國人肯定會適得其反,所以必須講究用最合理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秦代和明代修筑長城的目的就是在先保證有效抵御北方匈奴侵略的前提下,積蓄舉國之力量而后勝之;《孫子兵法》上也講究面對強悍對手時“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打擊對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改變雙方優(yōu)劣態(tài)勢,以取得最后的勝利;中國武術也是強調(diào)在首先訓練抗打擊能力的基礎上,尋機找出對手的破綻而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后發(fā)制人,例如太極拳講究“避其鋒芒,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這也是曾經(jīng)的四大文明古國里中國是唯一還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因,也是中華文化同化異族文化的最有效的武器。所以孔老夫子在教學里講到“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即使學的非常精通,也并不意味著一個人本身的素質(zhì)有多高。
熟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毛澤東主席在共和國建國初期,對中國教育界有關人士的指示,可以闡明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主席把德行教育排在第一位,把培養(yǎng)有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的社會主義覺悟放在前面,然后才是提高智育,強健體魄,才是技能文化,這一切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歸根結底都是培育孩子和學生將來做一位有社會貢獻的勞動者,奉獻社會,報效祖國。
現(xiàn)在企業(yè)尋找人才的時候,很多企業(yè)家無奈地感嘆,不是找不到專業(yè)人才,但是找不到有素質(zhì)的人才,找不到忠心耿耿的人才。這個素質(zhì)是指什么呀?是肯盡責、肯付出、肯擔當。嗚呼哀哉,連這樣的人都很難找到了嗎?
我認識一位深圳私企老板,他的主業(yè)是搞設計,電腦專業(yè)人才很多,但由于選才標準不當,人員流動性很大,招來了很多技術人才卻不能很踏實地工作,從小就沒經(jīng)歷過挫折和磨練,需要重新培訓禮儀教養(yǎng)和德行教育。技術人員進公司初期在跟客戶打交道時,連為別人服務的態(tài)度都沒有,只是憑著自己的喜好和個性,在那里埋頭做設計,雖然產(chǎn)品質(zhì)量不錯,但客戶談判成功率卻相當?shù)汀?/p>
《易經(jīng)》里說得好:“童蒙養(yǎng)正,圣功也!”,養(yǎng)成孩子和學生的良好習慣才是素質(zhì)教育的第一要務,家庭教育是管理的一個縮影,做為領導培訓下屬和管理員工難道不是這樣嗎?一個孩子良好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于從小把他良好的人生習慣都養(yǎng)成,一輩子不改變,同時把錯誤的人生習慣,從小拔除掉,這個才叫素質(zhì)教育。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在于結合社會實踐把孩子的本善之心保持一輩子,再把這顆本善之心無限的拓展開去,拓展到一切人身上。這樣循序漸進、厚積薄發(fā),將來孩子做事就有了目標,人生有了正確的理想和追求,并且在將來的工作和為人處世過程中能夠運用道家和儒家思想所倡導的那樣,冷靜地做到不惹事,不怕事;不說硬話,不做軟事;才能夠合理有效地處理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而愛國主義教育正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教育之基礎素質(zhì)教育極其重要的方面,孩子和學生擁有了這顆本善之心,有了責任感,才有可能愛別人,愛家庭,愛社會,愛國家。所以從小把孩子不良的習氣去掉,再把這顆本善之心拓展開去,這才叫素質(zhì)教育,而絕不是多學幾門才藝。
【學生素質(zhì)教育文章】相關文章:
小學生朗誦文章勵志文章04-06
勵志文章大學生-大學生勵志文章精選11-26
大學生勵志文章-勵志文章短文04-01
大學生勵志文章-青春勵志文章04-01
學生軍訓的心得文章11-30
學生勵志文章分享04-06
對于學生的勵志文章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