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色一综合色88欧美|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不卡|日本精品动漫二区三区

    1. <address id="l3apk"><var id="l3apk"><source id="l3apk"></source></var></address>

      中秋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2-11-05 08:54:17 詩詞鑒賞 我要投稿

      中秋古詩詞鑒賞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古詩詞鑒賞

      中秋古詩詞鑒賞1

        譯文

        西風(fēng)拂來,仿若勸說云彩放行一般,云層逐漸退去。遠望東方,金鏡似的月亮將在這晴朗無云的天空中冉冉升起。月色如霜,光照四野,月上的桂樹映入河水中,水月與明月交相輝映,更添幾分風(fēng)致。夜已深,古驛枯庭里只剩下自己獨自徘徊,孤枕難眠。

        身在故鄉(xiāng)的朋友,在遠方看著這天邊明月,或許也會想起在外的自己。現(xiàn)在還鄉(xiāng)只是夢想,只能用書信把思念傳回故鄉(xiāng)。心事重重,憂慮不安,烏鵲在風(fēng)中依著殘枝,秋露中的蟋蟀在荒井中發(fā)出悲鳴。獨自在月下飲酒,九重天上的月宮一片凄冷。

        注釋

       、琵R天樂:詞牌名。又名《臺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并入“正宮”(即“黃鐘宮”)。此詞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五仄韻。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領(lǐng)格,例用去聲。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茮鲈疲呵镌。謝眺《七夕賦》:“朱光既斂,涼云始浮!

        ⑶天東:東方的天空。李賀《溪晚涼》:“玉煙青濕白如幢,銀灣曉轉(zhuǎn)流天東。”金鏡:月亮。

        ⑷霜凝:月光撒滿大地,像鋪了一層凍霜一樣白。

       、晒饾瘢涸铝寥胨髡f月中有桂樹,故云。

       、时鶋兀吼嵵鹿狻

       、朔制疲褐杆闻c金南北分疆,山河破碎,猶各自領(lǐng)一半秋光。

       、瘫R:李白詩《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此指的歲月易老之謂也。

        ⑼客:客子,自指。

       、卧S:何許,何處。

        ⑾刀頭:刀環(huán),戰(zhàn)罷還家之意。

       、邢姡╟hài)尾:女子卷發(fā);此指書法峭勁。

        ⒀定:助語詞,猶“了”也,“著”也。

        ⒁蛩(qióng):蟋蟀。

        ⒂斟酌(zhēn zhuó):往杯盞里倒酒供飲用。

        ⒃九秋:九月深秋。

        賞析/鑒賞

        此詞上闋先從“中秋”寫起。頭兩句即是佳句:“西風(fēng)來勸涼云去,天東放開金鏡”。其中共有四個意象:西風(fēng)、涼云、天東、金鏡,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幅“中秋之夜”的美妙圖畫。其奧妙之處尤在于“來勸”、“放開”這兩組動詞的運用,它們就把這幅靜態(tài)的“圖象”變換成了動態(tài)的“電影鏡頭”。原來,入夜時分,天氣并不十分晴朗。此時,一陣清風(fēng)吹來,拂開和驅(qū)散了殘存的涼云——作者在此用了一個“來勸”,就使這個風(fēng)吹殘云的動作賦有了“人情味”:時值佳節(jié),就讓普天下團圓和不團圓的人都能看到這一年一度圓亮如金鏡的中秋明月吧。果然有眼,它終于同意“放行”,于是一輪金光澄亮的圓月馬上就在東邊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所以這兩個句子既寫出了景,又包含了自己的情愫,為下文的繼續(xù)寫景和含情埋下了伏筆。“照野霜凝,入河桂濕,——冰壺相映”三句,就承接上文,寫出了月光普灑大地、慘白一片的夜色,以及大河中的月影與天上的圓月兩相輝映的清景,于中流露了自己的鄉(xiāng)思客愁。李白詩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蘇軾詞云:“明月如霜”(《永遇樂》),史詞的“照野霜凝”即由此演化而來,并體現(xiàn)了自己的思鄉(xiāng)愁緒。“殊方路永”一句,語似突然而起,實是從題中“真定驛”生出。臨安出發(fā),過淮河,入金境,便是殊方異國,故云“殊方”;到了真定,已走過一段漫長的路程,但再到目的地燕京還有相當(dāng)長的路要走,故云“路永”。這個四字押韻句自成一意,起了轉(zhuǎn)折和開啟下文的作用:上面交待了中秋月色,至此就轉(zhuǎn)入抒情!笆夥铰酚馈彼淖肿x來,已感到傷感之情的深切,而令人難堪的更在此夜偏又是中秋節(jié)!故而“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與“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兩重悲緒就交織在一起,終于凝成了下面這兩句詞語:“更分破秋光,盡成悲境”。中秋為秋季之中,故曰“分破秋光”,而“分破”的字面又分明寓有分離之意,因此在已成“殊方”的故土,見中秋月色,便再無一點歡意,“盡成悲境”而已矣!下兩句即順著此意把自己與“真定驛”與“中秋”合在一起寫:“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月于“影”字見出。驛站古庭的悲寂氣氛,與中秋冷月的凄寒色調(diào),就使作者中夜不眠、躊躇徘徊的形象襯托得更加孤單憂郁,也使他此時此地的心情顯得更其凄涼悲切。王國維《人間詞話》十分強調(diào)詞要寫“真景物”和“真感情”,謂之“有境界”。此情此景,就使此詞出現(xiàn)了景真情深的`“境界”,也使它具有了“憂從中來”的強烈藝術(shù)效果。

        不過,在上闋中,詞人還僅言其“悲”而未具體交待其所“悲”為何,雖然在“殊方路永”四字中已經(jīng)隱約透露其為思鄉(xiāng)客愁。讀者只知道,詞人猶豫,詞人徘徊,詞人在月下形影相吊,然而尚未直探其內(nèi)心世界的奧妙。這個任務(wù),便在下闋中漸次完成。它共分兩層:一層寫其對于江南密友的相思之情,這是明說的;另一層則抒其對于北宋故國的亡國之悲,這又是“暗說”的。先看第一層:“江南朋舊在許,也能憐天際,詩思誰領(lǐng)?”起句與上闋末句暗有“勾連”,因上闋的“孤影”就自然引出下闋的“朋舊”,換頭有自然之妙。“在許”者,在何許也,不在身邊也。

        “也能憐天際”是說:他們此刻面對中秋圓月,也肯定會思念起遠在“天際”的我。“詩思誰領(lǐng)”則更加進了一步,意謂:盡管他們遙憐故人,但因他們身在故鄉(xiāng),因而對于我在異鄉(xiāng)絕域思念他們的鄉(xiāng)愁客思缺乏切身體驗和領(lǐng)受,故只好自嘆一聲“詩思誰領(lǐng)”(客愁化為“詩思”)。從這萬般無奈的自言自語的反問句中,讀者深深地感覺到:詞人此時此刻的愁緒是其他人都無法代為體會、代為領(lǐng)受的。其感情之深濃,于此可知。接下“夢斷刀頭,書開蠆尾,別有相思隨定”,就續(xù)寫他好夢難成和寫信寄情的舉動,以繼續(xù)抒發(fā)自己的相思之愁。這里,他使用了兩個典故:“刀頭”和“蠆尾”,其主要用心則放在前一典故上面。《漢書意欲暗地勸說李陵還漢。他見到李后,一面說話,一面屢次手摸自己的刀環(huán)。環(huán)、還音同,暗示要李歸漢。又刀環(huán)在刀頭,后人便以“刀頭”作為“還”的隱語。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說《古絕句》中“何當(dāng)大刀頭”一句云:“刀頭有環(huán),問夫何時當(dāng)還也”,即此意。此處說“夢斷刀頭”即言思鄉(xiāng)之好夢難成,還鄉(xiāng)之暫時無法,所以便開筆作書(“書開蠆尾”),“別有相思隨定”,讓自己的相思之情隨書而傳達到朋舊那里去吧。以上是第一層。第二層則把思鄉(xiāng)之情進而擴展。先點以“憂心耿耿”四字。這耿耿憂心是為何?作者似乎不便明言。以下便接以景語:“對風(fēng)鵲殘枝,露蛩荒井!边@兩句既是實寫真定驛中的所見所聞,又含蓄地融化了前人的詩意,以這些詞語中所貯蓄的“歷史積淀”來調(diào)動讀者對于“國土淪亡”的聯(lián)想。曹操詩云:“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史詞的“風(fēng)鵲殘枝”基本由此而來,不過它又在鵲上加一“風(fēng)”,在枝上加一“殘”,這就使得原先就很悲涼的意境中更添入了一種凄冷殘破的感情成分。至于“露蛩荒井”的意象,則讀者更可在前人寄寓家國之感的詩詞中常見。比如較史達祖稍前一些的姜夔,他就有一首詠蟋蟀(蛩即蟋蟀之別名)的名篇《齊天樂》,其“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即與史詞意象相似。因而讀著這“風(fēng)鵲殘枝,露蛩荒井”八字,讀者很快便會浮現(xiàn)出姜詞下文“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的不盡聯(lián)想。作者巧以“景語”來抒情的功力既于此可見,而作者暗傷北宋淪亡的情感也于此隱隱欲出。但作者此詞既是寫中秋夜宿真定驛,故而在寫足了驛庭中凄清的景象之后,又當(dāng)再回到“中秋”上來。于是他又舉頭望明月,舉杯酌姮娥(即與姮娥對飲之意),其時只見月中宮殿正被包圍在一片凄冷的風(fēng)露之中。這兩句詩從杜甫《月》詩“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中演化開來,既寫出了夜已轉(zhuǎn)深、寒意漸濃,又進一步暗寫了北宋宮殿正如月中宮殿那樣,早就“冷”不堪言了。前文中暗伏而欲出的亡國之痛,就通過“宮殿”二字既豁然醒目、卻又“王顧左右而言他”(表面僅言月中宮殿)地“飽滿”寫出!全詞以中秋之月而興起,又以中秋之月而結(jié)束,通過在驛庭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展現(xiàn)了作者思鄉(xiāng)懷舊、憂思百端的復(fù)雜心態(tài),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shù)感染力。從詞風(fēng)來看,此詞也一改作者平素“妥帖輕圓”的作風(fēng),而顯出深沉悲慨的風(fēng)格,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了辛派詞人的剛勁蒼涼風(fēng)格(比如開頭五句的寫景,結(jié)尾兩句的寫人月對斟和中秋冷月)。這肯定是與他的“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密不可分的。清人王昶說過:“南宋詞多《黍離》、《麥秀》之悲”(《賭棋山莊詞話》卷一引),從史達祖這首出使金邦而作的《齊天樂》中,就能很明顯地看出這一點。

        南宋開禧年間的一個六月,史達祖與南宋使團離開臨安,前赴金國恭賀金主生日,八月中秋到達河北真定,夜晚住宿在真定館驛中,這首詞就是在館驛中寫成。

        這首詞有兩個寫作背景:一是以一個南宋官吏的身份前往曾是北宋疆土的異國祝壽,二是恰逢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這兩個背景注定了這首詞一定帶有十分悲壯的風(fēng)格。

      中秋古詩詞鑒賞2

        《水調(diào)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點評: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它構(gòu)思奇拔,獨辟蹊徑,神話與現(xiàn)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極富哲理與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fēng)格。

        這首詞寫于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任太守。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守外郡已歷時五載,而在齊州做官的弟弟蘇轍(字子由)又長達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負,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賞月,直到天亮。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他不禁懷念起不在身邊的弟弟蘇轍。這首詞就是他為賞月思念親人而作。

      中秋古詩詞鑒賞3

        一、最雄渾的中秋詩詞——《望月懷遠》

       。ㄌ啤埦琵g)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

       。ㄌ啤ね踅ǎ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xiàn)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jié),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三、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點評:《子夜吳歌》分別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李白描寫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等等,當(dāng)然大部分不是寫中秋的。

        四、最親情的'中秋詩詞——《月夜》

       。ㄌ啤ざ鸥Γ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點評: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的親人。但詩歌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對方設(shè)想的方式,寫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jīng)常被后人借鑒。

        五、最清冷的中秋詩詞——《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ㄌ啤ぐ拙右祝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fēng)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點評: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卻不是往年那個地方,自然,身邊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貶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鄉(xiāng)不見,孤苦伶仃。詩歌清冷至極,悲苦無形。

        六、最感傷的中秋詩詞——《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點評:作者蘇軾與其胞弟蘇轍(字子由)久別重逢,共賞中秋之月。如此賞心樂事,卻讓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詩歌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七、最著名的中秋詩詞——《水調(diào)歌頭》

       。ㄋ巍ぬK軾)

       。ū街星,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點評: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它構(gòu)思奇拔,獨辟蹊徑,神話與現(xiàn)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極富哲理與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fēng)格。

        八、最具科學(xué)幻想的中秋詩詞——《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fēng)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點評:一連串的發(fā)問,使得這首詞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有科學(xué)色彩的一首詞。月亮為什么能在空中不會掉下來?沉到海里,不會被碰壞嗎?為什么圓月漸漸變成一道彎月?是不是這邊沉下去,那邊就升起來???八百年前的辛棄疾,竟然在詞中接觸到月亮繞地球旋轉(zhuǎn)這一科學(xué)現(xiàn)象。王國維贊嘆說:“直悟月輪繞地之理??可謂神悟。”辛棄疾還有一首《太常引》“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寫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優(yōu)秀詞章。

        九、最壯闊的中秋詩詞——《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fēng)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yīng)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

        點評:碧空萬里,水波不興,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長江之水為酒,把北斗星當(dāng)酒杯,再請?zhí)焐系男浅饺f象作為賓客來,和我一起細斟慢酌。此情此境,沒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這種壯闊、這種豪情,遍觀宋詞,無以復(fù)加。

        十、最傷心的中秋詩詞——《綺懷》

       。ㄇ濉S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zhuǎn)心傷剝后蕉。

      中秋古詩詞鑒賞4

        《中秋對月》

        唐代:曹松

        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譯文

        中秋節(jié)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云,人們仰望著那剛剛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見它銀輝四射,撒向天涯海角,從來不私照過一家半舍。

        賞析

        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dāng)時晴空萬里、皓月當(dāng)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從月色皎皎轉(zhuǎn)到了月色無私上,一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一樣的,體現(xiàn)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擴展閱讀:人物經(jīng)歷

        曹松詩作,風(fēng)格似賈島,工于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zhàn)爭。他在《己亥歲二首》詩中寫道:“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論者謂此詩精煉雋永,超過了前人同題材詩作。

        曹松不滿現(xiàn)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yīng)試,直到昭宗天復(fù)元年(901)才以71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后任秘書省正字。終因風(fēng)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征詩集》3卷!度圃姟蜂浧湓140首。

        一個騎著毛驢的、瘦削的、臉上寫著憂患和疲憊的、身著破舊青布藍衫的唐朝秀才(有點類似呂洞賓),總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巔簸跋涉著,從青年、壯年直到老暮衰年。他且走且停,且停且吟,毛驢背上永遠馱著一對書箱。因為他雖然一生都在為生計奔波,但也一生都在讀書考試并吟詩作賦。

        他夢想著一朝中試,為官做宦,報效朝廷,兼惠家族。他苦吟著,為戰(zhàn)亂中不幸的百姓,無辜的平民。他憎恨著,那些操戈作禍,裂地封侯的亂臣賊子。憤怒出詩人,他的《己亥歲二首》就是明證,其中的“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成名萬骨枯!备乔Ч沤^句。

        他也終于考中了進士,那已是昭宗天復(fù)元年(公元901)的'事了,也就是說當(dāng)時他已年逾七旬,真正是考白了頭發(fā)了?晒值氖牵且话窬褂形逦还畔±先,他們是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因之成為佳話,號曰“五老榜”。

        據(jù)說唐朝進士名額很少;據(jù)說唐朝的考卷不彌封,也就是說考生姓名籍貫是公開的;據(jù)說唐朝(尤其是晚唐)的時候考場風(fēng)氣很腐。ǹ季聿粡浄鉄o疑給腐敗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了這些據(jù)說,許多真正的才學(xué)之士往往名落孫山。曹夢征終于能夠考中進士,雖是白首皓髯,也是可喜可賀的。于是他被授任校書郎,后任秘書省正字。可惜的是風(fēng)燭殘年,只做得兩年官,便與世長辭了。

        也幸好他死于903年,沒看到904年的朱溫殺昭帝,也沒看到907年的朱溫叛唐稱帝和隨之而來的十王亂天下。

        雖是個白頭進士,但曹松畢竟還是登了榜的,想想千百年來,又在多少人考白了頭發(fā),卻最終帶著一聲嘆息走進墳?zāi)埂2芩墒遣恍抑械男艺,他官運不濟,到底還有些文運,他的詩歌得到認可,評者認為“風(fēng)格似賈島,工于煉字,意境深幽”。他遺有《曹夢征詩集》3卷,《全唐詩》收入其詩140首。

      中秋古詩詞鑒賞5

        念奴嬌·中秋對月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fēng)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zhuǎn)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古詩簡介

        《念奴嬌·中秋對月》是明代詞人文徵明所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寫詞人飄飄欲仙,想像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的情景;下片寫詞人返回人間后追憶去年今日。全詞想像豐富奇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翻譯/譯文

        枝頭的桂花像垂著的塊塊白玉,圓月映照了整個蒼穹,夜空好似被洗凈了一般。風(fēng)拂動著眉梢和身軀,人兒仿佛就在水晶宮殿里一樣。遙看天際,龍翻偃舞,宮殿如畫,一派歌舞升平而沸騰的氣氛。白霜月光鋪滿大地,我想乘著繽紛的云朵騰空而起。

        仍記得舊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暢飲,望云飄月移。過往的情境如剛消逝的夢,轉(zhuǎn)眼卻到了去年此時。自西而來的青雀與嫦娥都告知我中秋佳節(jié)到了。我寄托舊知好友捎信于你,萬萬別辜負了這月宮甘甜的香醪。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等,雙調(diào),正體為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韻。

        風(fēng)泛:風(fēng)吹。

        水晶官:龍王住處,這里指神仙居所。

        偃蹇(yǎnjiǎn):高聳的樣子。

        嵯(cuó)峨:這里指樓閣高峻的樣子。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或吹笙唱歌。

        霜華:皎潔的月光。

        釃(shī)酒:斟酒。

        青雀:指青鳥,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

        儔(chóu)侶:伴侶,朋輩。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詞人從二十六歲至五十三歲共九次應(yīng)試,但每次都榜上無名,此詞似是詞人為表達期盼榜上有名之意而創(chuàng)作的。

        文學(xué)賞析

        此詞上片寫詞人飄飄欲仙,似乎親歷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那里桂花飄香,美好的月色將天街籠罩。一陣風(fēng)吹來,渾身寒冷。“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三句描繪了月宮里蛟龍盤旋、樓閣聳立和仙樂縈繞的景象。之后的“欲跨彩云飛起”則表達了詞人遠離人世煩惱,追求美好自由境界的超俗之想,無奈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下片寫詞人返回人間,追憶去年今日,與友人在溪亭斟酒賞月,如今秋光依舊,而佳期難再。好在嫦娥派青雀報信,告訴他美好的時光將要到來。最后的“莫負廣寒沉醉”一句透露出詞人的感傷情緒。

        全詞想像豐富奇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天上人間,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錯雜表述,將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態(tài)淋漓吐出。

        念奴嬌中秋對月翻譯2

        《念奴嬌·中秋對月》作者為明朝文學(xué)家文征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fēng)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zhuǎn)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沉醉。

        「前言」

        《念奴嬌·中秋對月》此詞浮想殊奇,造語浪漫,對月之人似親昨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詞人貌似仙人,而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人間天上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雜錯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兩結(jié)拍,上結(jié)“欲跨彩云飛起”,有超俗之想,下結(jié)“莫負廣寒沉醉”,又感傷顯,大起大落中,將矛盾的心態(tài)淋漓吐出。

        「翻譯」

        枝頭的`桂花像垂著的塊塊白玉,圓月映照了整個蒼穹,夜空好似被洗凈了一般。風(fēng)拂動著眉梢和身軀,人兒仿佛就在水晶宮殿里一樣。遙看天際,龍翻偃舞,宮殿如畫,能感受到那兒歌舞升平而沸騰的氣氛。白霜(月光)鋪滿大地,(我)愿意乘著繽紛的云朵騰空而起。

        仍記得舊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暢飲,望云飄月移。過往的情境如剛消逝的夢,轉(zhuǎn)眼卻到了去年此時。自西而來的青雀與嫦娥都告知我佳節(jié)(中秋)快到了。(我)寄托舊知好友捎信于你,萬萬別辜負了這月宮甘甜的香醪。

        「賞析」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征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號衡山、停云,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云館。長洲(今蘇州)人。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皡情T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當(dāng)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吳縣)人。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中秋古詩詞鑒賞6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朝代:唐朝|作者: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

        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yīng)惆悵。

        賞析

        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發(fā)自然;最后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fā)情感,略出桃源別后,難再重游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diào)隨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游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一句已經(jīng)成為中秋時節(jié)人們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賞者怎么理解,可以說百人百解。有聯(lián)系劉禹錫仕宦失意,解釋后半部分是以仙宮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歸;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釋為用“寒露墜”代指人生禍福無常,說這是劉禹錫對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許這種種理解,正好體現(xiàn)了“詩豪”作品多彩的藝術(shù)魅力。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謫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縣就位于這里。在這里他不免悲涼之感,所以寫了許多詩詞以排遣愁緒。的《竹枝詞》《浪淘沙》都寫于這一時期。關(guān)于桃源他還寫有五言詩《游桃源一百韻》七言詩《桃源行》等。更巧的還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寫于桃源就不可知了。從《游桃源一百韻》中“彩云迎躡履,遂登頂”等詩句看,和這首詩“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是同一回事。

      中秋古詩詞鑒賞7

        《水調(diào)歌頭中秋》

        宋米芾

        砧聲送風(fēng)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xué)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可愛一天風(fēng)物,遍倚闌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賞析】

        這是一首中秋賞月詞,詞人先撇開月亮寫自己對秋的感受。作者聽到急促的砧聲與蟋蟀的悲鳴聲,而感到秋風(fēng)颯颯襲來,時令已屆高秋。悲秋是大多數(shù)詩人們面對蕭瑟秋景的普遍感受,然而米芾卻說“不學(xué)宋玉解悲愁”,表現(xiàn)出他的曠逸豪宕的襟懷。接著他還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了?墒牵坪笮睦锓炊颖陡械焦陋。

        正在作者“倍覺不勝幽”之時,一輪明月緩緩而升,“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月到中秋分外明,它好像一面明鏡,掛在南樓之上;它把皎潔的光輝灑滿人間,把人間裝點成一個如夢似幻的水晶世界。而此時的作者宛若置身于仙境,他的孤獨壓抑瞬間被一掃而空,自有一種灑脫情懷油然而生。明月是多情的,它用柔美的月光撫摸著孤獨之人,也把作者從低沉壓抑的情緒中解救出來。至此,詞人才托出一輪“中秋月”點明中秋。“多情”二字是在詞人的感情幾經(jīng)折騰之后說出的',極其真切自然。上片,作者在反復(fù)渲染秋意中,從反面為月出鋪墊,以“自有”二字轉(zhuǎn)折,以“多情”二字言情,再把明月和盤托出,用筆頗為奇妙。

        中秋月是最美的,詞人下片便寫賞月情景,透露出作者歸隱傾向。詞人面對良辰美景,并不是愜心地去欣賞,而是轉(zhuǎn)向深思,最終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結(jié)論。最后兩句表達了詞人遠離污濁的人世,而隱沒江湖的決心。

        擴展閱讀:名人評價

        《宋史·文苑傳》: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

        書法家啟功:能在中國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銘》,飽了眼福。過去看《研山銘》的照片高興,臨《研山銘》高興。今天我90多歲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銘》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幾天就多看幾天。

        明代廬州府同知劉師朱:清風(fēng)灝氣,至今襲人。

        清代書法家王文治:天姿轅轢未須夸,集古終能自立家。

        宋朝蘇東坡:①米書超逸入神。②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fēng)檣陣馬,沉著痛快,當(dāng)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明代書法家董其昌:①沉著痛快,直奪晉人之神。②米元章書,筆鋒燦爛,少奇多怪,意到力寡,正當(dāng)逸處,卻有懶筆。如高陽酒徒,醉后便欲憑兒。

        《宋史·米芾傳》:特妙于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

        宋代黃山谷:余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dāng)穿徹,書家筆勢亦窮于此。然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fēng)氣耳。

        宋高宗趙構(gòu):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于海內(nèi)。芾于真楷、篆、隸不甚工,惟于行、草誠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dāng)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過得外貌,高視闊步,氣韻軒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處醞釀,風(fēng)骨自然超逸也。

        《米公墓志銘》: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至官,下則率職不茍,喜為教戒,吏民初為煩,已而安之。時亦越法縱舍,有足大者。

        明代宋濂:予嘗評海岳翁書如李白醉中賦詩,雖其姿態(tài)傾倒,不拘禮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文。

      中秋古詩詞鑒賞8

        原文:

        中秋

        宋代:李樸

        皓魄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譯文:

        皓魄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明月緩緩升起,如同鏡子般掛在天空。萬籟無聲,似乎連天上的仙樂也因為美麗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空中只飄著淡淡的云朵。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這一輪滿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懸云層之中照亮了千家萬戶。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想起那些關(guān)于月亮的'傳說,月中有兔與蟾蜍。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我想要約同明月一起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待銀河徹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注釋:

        皓魄(pò)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lài)寂無聲。

        皓魄:指明月。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qú)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狡兔:傳說中搗藥的白兔,據(jù)說它可以使月亮生光。弦:農(nóng)歷初七八,月亮缺上半部分,叫上弦月;二十二三,缺下半部分,叫下弦月。

        靈槎(chá)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靈槎:神話中用來乘坐往來的筏子。

        賞析:

        這首詩是寫中秋之月,首聯(lián)即點明主題,用“寶鏡”突出了月之明亮,頷聯(lián)詩人作了空間的延伸,將讀者帶入了廣袤無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臨其境,看那皓月當(dāng)空,光照萬里的壯美景色。頸聯(lián)引用了兩個傳說故事,增加了全詩的趣味性,尾聯(lián)詩人突發(fā)奇想,欲與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銀河,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中秋古詩詞鑒賞9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詞至蘇軾(1037-1101)有了更大的變化和發(fā)展。胡寅《酒邊詞序》云:"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边@意味著,蘇軾打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偏見,提高了詞的思想境界,從而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并極大地豐富了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能力。蘇軾這首《水調(diào)歌頭·中秋》,便足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此詞寫于宋神宗熙寧九年丙辰(1076)。那年,蘇軾四十一歲,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中秋節(jié)那天,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整夜的酒,直到天亮。在酩酊大醉中,他寫了這首詞,既以遣懷,又用來表示他對弟弟蘇轍的懷念。因為他兄弟倆已多年不見面了。

        一開頭,詞人就端起酒杯向著青天發(fā)出了一個離奇的問題:"明月幾時有?"這顯然是屈原《天問》傳統(tǒng)的繼承和延續(xù)。這樣就把讀者登時帶入遙遠的邃古年代和無垠的寥廓天宇中去了。它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想象,并表現(xiàn)出詞人天真的情趣和深邃的思考。

        唐代詩人張若虛曾問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李白也問過:"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如果說,張若虛在詩中用精致流利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一個澄瑩生動的境界,蘊涵著無比誘人的旨趣;那么,李白在詩中則表現(xiàn)得更超脫、更豪邁。李白不慌不忙地在探求著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蘇軾此詞雖然它語氣更迫切,而胸襟卻更顯豁達了。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突兀的設(shè)問,表明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到苦悶,因而神思飛越,一下子闖進月宮里去了。月宮里也許很美好吧?"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詞人設(shè)想自己原是謫居世間的天上神仙(像賀知章稱呼李白那樣),因此打算乘風(fēng)歸回月宮里去;但他又耽心廣寒宮里的凄涼將使人無法消受。

        據(jù)楊湜《古今詞話》說:"神宗讀'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乃嘆曰:'蘇軾終是愛君。'既量移汝州。"今人多疑此話欠真實。因為蘇軾移汝州在謫黃州之后,而此詞作于謫黃州之前幾年。但我以為,神宗讀此詞有可能在蘇軾謫黃州后。若謂此時神宗察覺到蘇軾忠心耿耿后將他改官汝州,也是說得通的。顯然有此詞中,蘇軾是把"瓊樓玉宇"暗喻皇帝居所的。前些時候,蘇軾因與朝廷政見不合,遂自請離京外任,F(xiàn)在,他不禁又思念起皇帝來了。這固然流露出他對趙宋王朝的一悃忠忱;但從"不勝寒"一語中,也表明他已清醒地認識到在朝廷里的風(fēng)險。因而一轉(zhuǎn)念,他便接著寫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意謂寧可在地方上做個清廉的官吏,也比在朝廷上擔(dān)驚受怕要強一些。

        下片換頭處三句,寫月亮從朱紅色的樓閣上面轉(zhuǎn)過去,低低地照著雕花的窗戶,照著情思滿懷、睡不著覺的詞人自己。胡仔的父親胡寅曾主張將"低綺戶"改為"窺綺戶",認為如此改后"其詞愈佳"。我以為不然。殊不知"低"在這里兼表時空。詞人用月亮的低垂,暗示時間的`流逝。正由于月亮的西沉,詞人又睡不著覺,才引起以下的一連串思想活動:"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跟人們該沒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揀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這樣便轉(zhuǎn)到懷念弟弟蘇轍的主題上來。為此,詞人又自寬自解,詞意也就隨著愈轉(zhuǎn)愈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從月有陰晴圓缺這一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聯(lián)想到人有悲歡離合也是難以避免的憾事。因此詞人發(fā)出良好的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只祝愿親人一生平安,"隔千里兮共明月"。從這里,詞人清楚地吐露出對兄弟的濃摯感情。此詞雖是通篇詠月,但深藏著詞人政治上失意情緒和對兄弟的殷切懷念。其中涵蘊著不少人生的哲理。詞人將寫景、抒情和說理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處處顯示出他駕御創(chuàng)作的嫻熟技巧和熱愛人生的積極精神。他以豁達的襟懷表現(xiàn)出天真情趣,用清醒的頭腦(酒醉心明)進行著深邃思考。從藝術(shù)方面說,他想象瑰奇,寫作手法又饒有變化,因此能在百字內(nèi)概括地抒寫出其政治上的苦悶和淋漓地表達出其感情上的矛盾。正如張炎所說:蘇軾詞"清麗、舒徐,高出人表。"(《詞源》)這首詞便堪稱為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中秋古詩詞鑒賞10

        原文:

        倪莊中秋

        金朝: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譯文: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勉強進食,身體日漸消瘦,寒冷的秋日仍然穿著單薄不合身的衣服。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不知不覺中慢慢的.回想童年,那時候怎么知道人生如此艱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

        早上的露氣侵入茅屋,在屋中就能聽見溪水撞擊石灘的喧鬧聲。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山中夜夜都會來到的月亮,到了黎明也從沒有看過一眼。

        注釋:

        強飯日逾(yú)瘦,狹(xiá)衣秋已寒。

        強飯:亦作“彊飯”。努力加餐;勉強進食。狹衣:不寬闊的衣服。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xuān)石灘。

        溪聲:溪澗的流水聲。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賞析:

        《倪莊中秋》是元代詩人元好問的一首詩,這首詩是寫初秋時節(jié),自己艱難的人生經(jīng)歷,由景入情,反映了艱辛的社會生活。

        元好問的這首詩,內(nèi)容實在,感情真摯,語言優(yōu)美而不尚浮華。

      【中秋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中秋節(jié)古詩詞鑒賞03-30

      中秋古詩詞鑒賞10篇11-05

      中秋古詩詞鑒賞(10篇)11-06

      古詩詞鑒賞04-06

      古詩詞鑒賞11-20

      經(jīng)典的古詩詞鑒賞03-21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精選05-11

      語文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05-11

      勵志的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