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色一综合色88欧美|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不卡|日本精品动漫二区三区

    1. <address id="l3apk"><var id="l3apk"><source id="l3apk"></source></var></address>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

      時間:2024-10-23 17:25:53 詩詞賞析 我要投稿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1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

        ◎葉夢得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①。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 斜②。為問山公何事③?坐看流年輕度,拼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④,天凈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⑤,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凈胡沙⑥!

        【注釋】

       、冱S花:菊花。②敧:斜。③山公:作者自謂。④徙(xǐ)倚:徘徊,流連不去。⑤三徑:王莽專權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官回家,于園中辟三徑,惟與求仲、羊仲往來。后常用三徑喻隱居生活。⑥誰似兩句:東晉淝水之戰(zhàn)晉軍與前秦大軍激戰(zhàn)時,主將謝安卻在與別人下棋,然而談笑之間已打敗了前秦百萬雄師。

        【譯文】

        秋色日漸變濃,金黃的菊花傳報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戶深深掩映在菊花叢中,小路盤山而上,曲折傾斜。詢問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原來是不忍心)坐看時光輕易流逝而雙鬢花白。在太湖邊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著明麗的彩霞。

        追憶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卻毫無建樹。歸來后重新打掃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卻恨悲涼的秋風不時吹起,南歸的大雁緩緩地飛行在云間,哀怨的胡笳聲和邊馬的悲鳴聲交織在一起。誰能像東晉謝安那樣,談笑間就撲滅了胡人軍馬揚起的'塵沙!

        【賞析】

        這首詞作于詞人退隱山野后。眼看金兵南犯,詞人寫下此詞,借以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悲憤和對國事的憂慮。

        上片以寫秋景起,描寫時令和自己隱居的環(huán)境,一片悠閑寧靜。接著他又提出問題:不知那隱居山野的主人懷著怎樣的心事?可見詞人的心是不平靜的。繼而他自答道:不忍看流年虛度,兩鬢一天一天增白。這兩句就隱晦地表達了詞人英雄失路,報國無門之悲。為了排遣苦惱,詞人走出門外,來到太湖邊上,只見天空澄澈,水映落霞,風光一片明麗。

        下片抒懷,看到這太湖風光,詞人不禁生出一番感慨來,他感嘆自己平生為國事而四處奔波,到頭來卻落得一片虛空的命運,進而體悟到自己的心性原本適于退隱山林。但果真如此嗎?他仍然不能忘懷世情,還念著邊疆戰(zhàn)事。他的人歸隱了,心卻歸隱不了,邊關戰(zhàn)亂頻仍,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叫他怎么能如陶淵明一般恬然歸隱呢。他希望朝中有人如同謝安一般,談笑間便掃平百萬敵軍,贏得四海安定。

        ⊙作者簡介⊙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哲宗紹圣四年(1097)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高宗朝,遷尚書左丞、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移知福州。晚年致仕歸,居烏程(今浙江湖州)卞山。能詩工詞。有《石林詞》。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2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事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譯文及注釋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問一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注釋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

        ⑵達旦:至早晨;到清晨。

       、亲佑桑禾K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劝丫疲憾似鹁票。把,執(zhí)、持。

        ⑸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墻后的石臺。

        ⑹歸去:回到天上去。

        ⑺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滩粍伲╯hèng):經(jīng)受不住。勝(舊讀shēng ):承擔、承受。

       、团逵埃阂馑际窃鹿庀碌纳碛耙哺龀龈鞣N舞姿。弄:賞玩。

        ⑽何似:哪里比得上。

        ⑾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綺戶:彩繪雕花的門戶。

        ⑿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汛耸拢褐溉说摹皻g”“合” 和月的“晴”“圓”。

       、业褐弧

       、忧Ю锕矉龋╟hán )娟(juān):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北剑枪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是經(jīng)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借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且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調知密州,雖說出于自愿,實質上仍是處于外放冷遇的地位。盡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xiàn),也難以遮掩深藏內心的'郁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按笞怼鼻矐咽侵鳎凹鎽炎佑伞笔禽o。對于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jié)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于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fā)人們的藝術聯(lián)想。一鉤新月,可聯(lián)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lián)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lián)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與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此詞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酒問天這一細節(jié)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其問之癡迷、想之逸塵,確實是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里面。從創(chuàng)作動因上來說,屈原《天問》洋洋170余問的磅礴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澤、經(jīng)歷陵陸,在楚先王廟及公卿祠堂仰見“圖畫天地山川神靈”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后“呵而問之”的(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是情景觸碰激蕩的產物。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自注是:“故人賈淳令予問之!碑斠彩羌磁d遣懷之作。蘇軾此詞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的特點。從創(chuàng)作心理上來說,屈原在步入先王廟堂之前就已經(jīng)是“嗟號昊旻,仰天嘆息”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3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宋朝:蘇軾

        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余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云耳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云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xiāng)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翻譯/譯文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纷g文

        當年謝安隱居在東海,出仕做官鬢發(fā)已霜秋,中年難與親友別,唯有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就,準備返歸東海,誰料抱病入西州。做官困擾了隱居的雅志,遺恨寄托于田園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當及早劃籌,要做百姓穿粗裘。返回故鄉(xiāng)遵迢千里,選取佳地長住久留。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時忘憂愁。任憑劉備笑我無大志,我卻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臥百尺樓。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纷⑨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⑵東武:指密州。

        ⑶子由:蘇軾之弟文學家蘇轍字。

       、扰黹T:指徐州。

       、纱饲褐柑K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詞。

       、拾彩褐x安,字安石,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臣,以功封建昌縣公,死后贈太傅。東海:謝安早年隱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東面瀕臨大海,故稱東海。

        ⑺“從事”句:意為謝安出仕時鬢發(fā)已開始變白。謝安少有重名,屢征不起,直到四十多歲才出仕從政。

       、獭爸心辍眱删洌骸稌x書·王羲之傳》:“謝安嘗謂羲之曰:‘中年以來,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日惡。’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絲竹,泛指管弦樂器。

       、汀耙坏比洌阂馑际钦f謝安功成名就之后,一定準備歸隱會稽,不料后來抱病回京了。西州,代指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市)。

       、窝胖荆褐竿穗[東山的高雅的志趣。軒冕(xuān miǎn):古代官員的車服。借指做官。

       、蠝嬷蓿核疄I,古代多用以指隱士的住處。

        ⑿歲云暮:即歲暮。云,語助詞。

        ⒀要褐裘(qiú):指換上粗布袍,意為辭官歸鄉(xiāng),作普通百姓。

        ⒁遲留:逗留,停留。

        ⒂“惟酒”句:語本《晉書·顧榮傳》:“恒縱酒酣暢,謂友人張翰曰:‘惟酒可以忘憂,但無如作病何耳。”’

       、浴耙蝗巍倍洌阂馑际钦f,任憑有雄心大志的入瞧不起我們,也不去管它了。劉玄德,劉備。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賞析/鑒賞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八月,“相從彭門百余日”的蘇轍打算離開徐州,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簽判任,臨行前作《水調歌頭》詞告別。蘇軾“以其語過悲”,便寫下了這首和作,對其弟加以寬慰。

        上闋詠史,寫東晉謝安的經(jīng)歷,意在“以不早退為戒”。發(fā)端明點“安石”,領起上半闋。詞人的寫作角度比較獨特,既不寫他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也不寫他建功立業(yè)的輝煌,而是寫他人生的另一側面。劈頭就寫謝安中年出仕的尷尬:他本來隱居會稽,踏上仕途時鬢發(fā)已開始染上秋霜,令人吃驚。再寫人情的難堪:人到中年,與親友相別時覺得難舍難分,于是借音樂來抒寫離愁。而后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語氣多么肯定,多么堅決,確實是對史書中所謂“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晉書》)數(shù)語準確的表述。而結果卻是“扶病人西州”,這就反跌出困於軒冕不遂雅志的“遺恨”。這種“遺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鑒戒——“不早退”。詞中的“困軒冕”只是一個文雅的或婉轉的說法,實際上(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與貪戀功名富貴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下闋述懷,設想早日“退而相從之樂”。換頭“歲云暮”三字承上轉下,“歲暮”當指年華老大,“早計”是對“遺恨”而言,其內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辭官歸隱,過平民生活。以下七句是由此產生的設想:在歸鄉(xiāng)的千里長途中,每逢山水名勝或有賢主、良朋接待之類好的去處,可以隨意逗留,盡情游樂,不必如官場中人因王命在身而行道局促,一層:我?guī)е硪獬钑r你跟著唱和,我因醉酒倒下時你要攙扶我,——只有酒是可以使人忘懷得失的,二層:這樣,有雄心大志的.人會瞧不起我們,那就悉聽尊便好了,我們只管走自己的路,三層:這種種設想,情辭懇切,言由中發(fā),有如駿馬駐坡,不可遏止,充分表現(xiàn)出詞人對辭官歸隱而享弟兄“相從之樂”的夙愿!拔易砀钑r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極寫想象中“退而相從之樂”的情態(tài),簡直是對二人的“合影”。篇末“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兩句,反用典故,并非真要趨同胸無大志的庸人,而只是強調素愿的堅定不移,這體現(xiàn)了用典的靈活性。

        同《南鄉(xiāng)子》(東武望余杭)、《醉落魄》(分攜如昨)、《減字木蘭花》(賢哉令尹)等詞作一樣,這首詞著重表現(xiàn)了蘇軾前期思想的另一面,雖然“功成名遂”尚未實現(xiàn),出仕思想仍占上風,但在某種程度上徘徊于出處之間,卻是可以肯定的。早在嘉祐五年(1060)蘇氏弟兄寓居懷遠驛時,即有“夜雨對床”,“為閑居之樂”(蘇轍《逍遙堂會宿二首》引、《再祭亡兄端明文》等)的口頭約定,這一回正是對前約的重申,當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對其弟的安慰,詞中流露出深厚的兄弟之情。不過,他在詩詞中不斷表達的這種歸臥故山的雅志,最終還是沒有實現(xiàn)。蘇轍詞中的“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倒成了他們此后生活的寫照。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纷髡吆喗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4

        輪奐半天上,勝概壓南樓。

        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

        浪說胸吞云夢,直把氣吞殘?zhí),西北望神州?/p>

        百載一機會,人事恨悠悠。

        騎黃鶴,賦鸚鵡,謾風流。

        岳王祠畔,楊柳煙鎖古今愁。

        整頓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為酬。

        杯酒不在手,雙鬢恐驚秋。

        戴復古詞作鑒賞

        戴復古在詩上是江湖派前輩,學賈島、姚合,頗負盛名。他的詞和他的詩一樣,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性,氣勢奔放,亦不乏舒快自然之作。有《石屏集》,存詞四十余首。

        宋寧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侵擾黃州、蘄州一帶,南宋軍隊一再擊敗來犯之敵,民心振奮,一度造成了百載好機會的`有利形勢。在這一年,李季允(名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今武昌),修建了吞云樓。此時戴復古正在武昌,登高樓而覽勝,寫下了上面這首詞。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5

        【關鍵詞】

        詩詞名句,記事,節(jié)日,中秋,明月

        【名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出處】

        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注】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問一問蒼天。

        【說明】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jīng)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弟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寫下了這首名篇。

        【賞析】

        中秋賞月,歡飲達旦,處于迷醉之中的蘇軾看到天邊明月止不住發(fā)問: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起句便覺奇崛異常,雖化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句,但李詩比較舒緩,蘇詞就顯得峭拔突兀!懊髟聨讜r有”這句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入時空的哲理性世界,似乎是在追溯月亮的起源,又似乎是因為中秋之月太美,而發(fā)的'感嘆。無論如何,這兩句飽含了詞人對月亮的贊美與喜愛之情。

        “把酒問青天”一句,蘇軾將青天作為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豪放的性格與不凡的氣魄,讓人感覺到一種豪氣灌注其中。蘇軾作此詞時,因反對新法而請求外放,雖然遠離朝堂,卻得以與親人團聚。其中既含有對朝堂政治的關注,又有對親情的眷戀,這首詞,正是在這種復雜的心情下創(chuàng)作的,因此開篇發(fā)問就顯得不同凡響。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6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一、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傳誦甚廣。

        題解及寫作背景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代演變?yōu)閷m廷樂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調》開頭的一段,另填新詞,因而得名。(參見教材P111注釋1)

        ——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當時41歲的蘇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蘇軾的弟弟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數(shù)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六七年沒有見面。望月思親,心情抑郁惆悵。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二、注釋

        1、把酒:端起酒杯。

        2、宮闕(qùe):宮殿。

        3、歸去:回到天上。

        4、瓊樓玉宇:指想象中的宮殿。

        5、不勝(shēng):經(jīng)不住,承擔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應:不該。

        9、何事:為什么。

        10、別時圓:在人們分別時圓。

        11、此事:指人的“歡”和“合”和月的“晴”和“圓”。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嬋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xiàn)在是什么年代了。(傳說神仙世界里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jīng)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lián)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云御風,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里,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么常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愿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7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出自宋代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的詞作《水調歌頭·游覽》。這首詞通過抒發(fā)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現(xiàn)了鄙棄世俗的清高。上片描繪溪山美麗的春景;下片描述主人公高蹈遺世之情態(tài),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飄逸和瀟灑。全詞情景交融,緩緩道來,靜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詞人孤芳自賞、不肯媚世以求榮的品格,體現(xiàn)了詞人超軼絕塵、游于物外的審美理想,雖然也流露了詞人徘徊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縱之氣。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游覽

        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shù),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作品注釋

       、潘{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⑵瑤草:仙草。漢東方朔《東方大中集·與友人書》云:“不可使塵網(wǎng)名鞍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俏淞晗禾諟Y明《桃花源記》稱晉太元中武陵郡漁人入桃花源,所見洞中居民,生活恬靜而安逸,儼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凈、遠離塵囂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當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詩詞中又常和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傳說混雜在一起。

       、戎Γ阂蛔鳌盎ā。

       、伞拔矣比洌涸钪巍毒待S古今紅》卷八:“東坡《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時詞手,多用此格。如魯直云:‘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蛻。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w效坡語也!

        ⑹“紅露”句:化用唐代王維《山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詩句。

       、艘校阂馈R蛔鳌办ァ。

       、探鸹眨航痫椀那倩,用來定琴聲高下之節(jié)。這里指琴。

        ⑼謫仙:謫居人間的仙人。李白《對酒憶賀監(jiān)》詩序:“太子賓客賀公(知章)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

       、温荼河冒咨輾さ裰贫傻木票。

       、响`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靈芝有駐顏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稱仙草。

       、小白砦琛倍洌豪畎住断陆K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作品譯文

        瑤草多么碧綠,春天來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無數(shù)桃花,花的上面有黃鸝。我想要穿過花叢尋找出路,卻走到了白云的深處,彩虹之巔展現(xiàn)浩氣。只怕花深處,露水濕了衣服。

        坐著玉石,靠著玉枕,拿著金徽。被貶謫的仙人在哪里,沒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為了尋找靈芝仙草,不為表面繁華,長嘆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驅逐我回家。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為黃庭堅春行紀游之作。黃庭堅曾參加編寫《神宗實錄》,以文字譏笑神宗的治水措施,后來又被誣告為“幸災謗國”,因此他晚年兩次被貶官西南。此詩大約寫于作者晚年被貶謫時期。

        作品鑒賞

        此詞情景交融,詞人采用幻想的鏡頭,描寫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沖撞的人生觀,表現(xiàn)了他對污濁的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以及不愿媚世求榮、與世同流合污的品德。

        開頭一句,詞人采用比興手法,熱情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愛,使詞作一開始就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印象,激起人們的興味,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進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去。從第二句開始,則用倒敘的`手法,逐層描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里,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陶淵明描寫這種子虛烏有的理想國度,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黃庭堅用這個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這三句寫詞人春天來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處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悅耳的歌。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想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這里,詞人又進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不滿,幻想能找到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兩句,曲折地表現(xiàn)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詞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盡的詩味。

        “紅露濕人衣”一句,是從王維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脫化而來,黃庭堅把“空翠”換成“紅露”,化用前人詩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下片繼寫作者孤芳自賞、不同凡俗的思想。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xiàn)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爸喯珊翁?無人伴我白螺杯”兩句,表面上是說李白不在了,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他不以時人為知音,反而以古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跋刹荨奔撮_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花容美艷,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伴L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似非食人間煙火者。詞人以靜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頗具仙風道骨的風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寫得無一點塵俗氣,其實是要想象世界中構筑一個自得其樂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連于其中,并以此與充滿權詐機心的現(xiàn)實社會抗爭,忘卻塵世的紛紛擾擾。

        詞牌簡介

        水調歌頭,著名詞牌名之一,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等。上下闋,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押仄韻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

        作品格律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注: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處頗多,須善掌握調配。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中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兆诔,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又中進士,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后來新黨執(zhí)政,屢遭貶,最終死于宜州貶所。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8

        水調歌頭

        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

        辛棄疾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鶻血污,風雨佛貍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yè),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本詞作于孝宗淳熙五年(1178)。小題目中指出是在揚州舟中和韻之作。楊炎正(字濟翁)與他同過鎮(zhèn)江時,曾作《水調歌頭》(登多景樓),其中有這樣幾句:“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蓱z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睂懗鲇行膱髧植槐恢赜玫目鄲。辛棄疾的和詞,是船到揚州時寫成,兩人的`心情是一致的。

        上片是回憶。先寫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完顏亮大舉南侵;再寫南宋軍隊在采石水陸并進,擊退敵人。江上樓船來回游弋,防衛(wèi)十分嚴密。然后寫殘酷貪婪的完顏亮,妄想一舉滅宋,“立馬吳山第一峰”。遭到阻擊后,他在進退維谷的情勢下被殺。那時辛棄疾剛到南方,年少氣盛,看見這種勝利的場面,認為恢復有望,因而十分興奮。

        下片寫目前。自從“隆興和議”以后,恢復大計遙遙無期。這時辛棄疾南歸已十六年,但卻仍得不到重用。如今兩鬢已白,功業(yè)未建。此次重游舊地,想起當年情景,真有不堪回首之感。眼看國事日非,要想退隱吧,心尚有所不甘。結尾幾句,通過“嘗試與君謀”,反映出彼此矛盾復雜的心情。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9

        宋朝:趙秉文

        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寄與閑閑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逼浜笥颀斏饺嗽疲骸白忧吧沓喑亲右!庇枰蛞栽娂闹疲骸坝颀斏较鹿畔烧,許我天臺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磽P塵!蔽嵊掩w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fā)散麒麟。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譯文

        過去王云鶴曾贈詩給我,意思是:告訴你這個高傲散漫的仙人閑閑居士,你因為既喜飲酒又愛吟詩而墮入了塵世。漫天黃塵遮蔽了來時的道路,你不到蓬萊仙山已五百年了。斯有個隱士玉山人對我說,你的前身是神仙赤城子。于是我寫了一首七絕回答他們,詩的意思是:玉龜山下的真仙人,說我是天臺山上神仙的化身。準備騎著白鶴去折仙境的玉蓮花,待到將來再看滄海變桑田時揚起的塵埃。我的朋友禮部官員趙庭玉告訴我說,丹陽子說我是北宋文學家蘇舜欽的后身。說我是神仙赤城子,那真擔當不起,說是蘇舜欽再世還差不多,慚愧的是我的文章比他還差一點。因此,我寫了下面這首《水調歌頭》以寄意。

        像當年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一樣,友人也稱我為“謫仙人”。我歷盡千劫依然塵緣未了,就落到了紅塵中。我原本想騎著大鯨返回仙界,又擔心神仙官府中的規(guī)矩會約束我,嫌我太過于率真。在夢中我?guī)锥群腿合蓵痴,言笑晏晏?/p>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起云落,樂哉悠哉。不時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黑霓作墨,醉酒當書,狂放恣意。告訴那滄浪之水,可識得我閑閑居士,我要用你去洗凈那塵世間的骯臟,把清白還給人間,然后我再返回天臺,在那里披著頭發(fā)騎著麒麟遨游于仙界。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

        擬栩仙人:王云鶴(中立)的別號。

        丹陽子:馬鈺(從義)的別號。蘇子美:北宋文學家蘇舜欽(字子美)。

        千劫:千世。劫為佛教用語,世界經(jīng)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稱一劫。

        紫毫:筆的一種,用紫黑色的獸毛制成。

        閑閑居士:作者自號。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州境內,是仙霞嶺的余脈。

        麒麟:傳說中的神獸。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賞析/鑒賞

        詞人處世頗有太白遺風,所以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人相譽并有詩文相贈,于是,詞人便也作了這首游仙詞予以回應。

        這是一首充溢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游仙詞。

        上片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壇佳話引發(fā)開來!八拿骺窨汀奔刺拼抛淤R知章,因是四明人,故自號四明狂客!爸喯扇恕敝柑评畎,傳說賀知章初見李白文章,驚為天人所作,故稱之為“謫仙人”。所以首句既借用了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的典故,又用“四明狂客”來指作者自己的朋友,用“謫仙人”來自比,語句雙帶,一舉兩得!八拙壡Ы俨槐M,回首落紅塵”意為因“俗緣未盡”,所以仙人謫落凡世,與首句相聯(lián)!拔矣T鯨歸去”三句,典故頗多。“騎鯨人”仍指李白,傳說李白死后騎鯨歸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稱“海上騎鯨客”!吧裣晒俑本壸蕴祁櫅r集《王源訣》:“下界功滿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意思是神仙也不自在,照樣要受管束,“嫌我醉時真”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倒不如謫去仙籍,反倒自在!靶ε娜合墒,幾度夢中身”是以“謫仙”身份,對還是仙人的人們談大徹大悟的感慨。上片圍繞“謫仙”層層展開,從古到仙,渾然一體。

        下片承上片,進一步發(fā)揮詞人的豐富想象,“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區(qū)區(qū)九字,一幅地仙游樂圖躍然約上,悠然自得,瀟散閑逸之態(tài)表現(xiàn)淋漓盡致。然“忽然”二字,急轉筆鋒,由靜至動,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里霓作墨,醉酒當書,這時的詞人的興致更加高昂!凹恼Z”三句,化用古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閑閑居士”乃詞人自號,意思是用滄浪之水洗凈塵世間的骯臟與不平,還一個清白人間,抒了作者的高遠理想!皡s反天臺去”意“返回天臺作地仙”,“華發(fā)散麒麟”緣自韓愈《雜詩》“被發(fā)騎麒麟”,這更進一步道出了詞人意欲遠離塵囂的欲世,追求清明境界的愿望。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作者簡介

        趙秉文(1159~1232)金代學者、書法家。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年稱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10

        【原文】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ㄋ未。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問一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詩詞名句)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碧K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jīng)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弟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11

        水調歌頭·多景樓

        陸游

        江左占形勝,最數(shù)古徐州。

        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

        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

        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

        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

        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

        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shù),遺恨黯難收。

        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陸游詞作鑒賞

        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陸游三十九歲,以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出任鎮(zhèn)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時金兵方踞淮北,鎮(zhèn)江為江防前線。

        多影樓在鎮(zhèn)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北固下濱大江,三面環(huán)水,登樓遙望,淮南草木,歷歷可數(shù)。這年十月初,陸游陪同知鎮(zhèn)江府事方滋登樓游宴時,內心感嘆而寫下此詞賦。

        詞的上片追憶歷史人物,下片寫今日登臨所懷,全詞發(fā)出了對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

        開始從多景樓的形勢寫起。自“江左”而“古徐州”,再“連山”,再“危樓”,鏡頭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鳥瞰到局部,最后大特寫點題。這本來是描寫景物常見的手法,陸游寫來卻更加具有特色。他選擇滾滾長江、莽莽群山入畫,襯出煙云縹緲、似有若無之產矗立著的一座高樓,攝山川之魄,為斯樓之骨,就使這“危樓”有了氣象,有了精神。姜夔《所州慢》以“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開篇,同樣步步推近,但情韻氣象兩者完全不同。陸詞起則蒼莽橫空,氣象森嚴;姜則指點名勝,用筆從容平緩。當然,這是由于兩位詞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決定的。姜詞一味低徊,純乎黍離之悲,故發(fā)端紓緩;陸則寄意恢復,于悲壯中蓄雄健之氣。他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故起則昂揚,承則慷慨,帶起“鼓角”一層五句,追憶三國時代孫、劉合兵共破強曹的往事。烽火明滅,戈甲耀眼,軍幕星羅,而以“連空”、“萬灶”皴染,驟視之如在耳目之前,畫面雄渾遼闊。加上鼓角隨風,悲涼肅殺,更為這遼闊畫面配音刷色,與上一層的滾滾長江、莽莽群山互相呼應襯托,江山人物,相得益彰。這樣,給人的`感受就絕不是低徊于歷史的風雨中,而是激起圖強自振的勇氣,黃戈躍馬豪情。上片情景渾然一體,過拍處更是一派豪壯。

        然而,孫劉已杳,天地悠悠,登臺浩歌,難免愴然泣下,故換頭處以九字為三頓,節(jié)奏峻急,露草風枝,繪出秋容慘淡,情緒稍轉低沉。接下去“使君”兩句又重新振起,展開今日俊彥登樓、賓主談笑斥的場面,敷色再變明麗!肮沤癯睢眴⑾陆Y上!肮懦睢眴ⅰ跋尻柕怯[”下意,“今愁”慨言當前。當前可愁之事實在是太多了。前一年張浚北伐,兵潰符離,宋廷從此不敢言兵,是事之可愁者一。孝宗侈談恢復,實則輸幣乞和,靦顏事金!叭照唠m嘗詔以縞素出師,而玉帛之使未嘗不躡其后”,是事之可愁者二。眼下自己又被逐出臨安,到鎮(zhèn)江去做通判,去君愈遠,一片謀國這忠,永無以自達于廟堂之上,是事之可愁者三。君國身世之愁,紛至沓來,故重言之曰“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沒有因此而灰心。事實上,山東、淮北來歸者道路相望;金兵犯淮;粗穸山瓪w宋若有數(shù)十萬,可見民心是可以挽回的國事,也是可以解決的。因此,雖烽煙未息,知府方滋就攜群僚登樓談笑風生。他的這種樂觀情緒,洗盡了詞興心中的萬千憂愁。這一層包孕的感情非常復雜,色彩聲情,錯綜而富有層次,于蒼涼中見明快,在飛揚外寄深沉。最后一層,用西晉大將羊祜(字點子)鎮(zhèn)守襄陽,登臨興悲故事,以古況今,前三句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抑壓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陽遺恨”即是指羊祜志在滅吳而在生時未能親手克敵完成此大業(yè)的遺恨詞。意在這里略作一頓,然后以高唱轉入歇拍,借羊祜勸勉方滋,希望他能象羊祜那樣,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萬世之奇勛,垂令名于千載,寄予一片希望。羊祜是晉人,與“古徐州”之為晉代地望回環(huán)相接,收足全篇。

        這首詞記一時興會,寓千古興亡,容量特大,寄慨遙深,后來,張孝祥書而刻之于崖石,題記中有“慨然太息”之語;毛開次韻和歌,下片有“登臨無盡,須信詩眼不供愁”之句!霸娧鄄还┏睢敝洹!霸娧鄄还┏睢蔽遄挚梢灶I會放翁有所期待、并未絕望的深心。二十五年之后,另一位豪放詞人陳亮也曾以《念奴嬌》賦多景樓,有“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的感慨萬千之語。陳亮此闋,較之陸詞更為橫肆痛快。詞人著眼,凝注大江,意者此江不應視為南北天限,當長驅北伐,收復中原。與放翁之感慨抑郁者,意境大不相同。陳亮平生之懷,一寄于詞,慣以詞寫政治見解。他這一闋《多景樓》,純然議論戰(zhàn)守,縱談攻防,自六朝王謝互今之廟堂,特別是對那些倡言“南此有定勢,吳楚之脆弱不足以爭衡中原”的失敗論者,明指直斥,豪無顧忌,其精神可流傳千古。但作為文學作品諷誦玩味,終覺一瀉無余,略輸蘊藉風致,不如陸作之情景相生,萬感橫集,意境沉綿,三復不厭。借用近人陳匪石《聲執(zhí)》中兩句話說,陳之詞“氣舒”,故“勁氣直達,大開大闔”;陸之詞“氣斂”,故“潛氣內轉,百折千回”。陳如滿弓勁放,陸則引而不發(fā)。陸較陳多積蓄,多意蘊,因此更顯得沉著凝重,悲慨蒼涼。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12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

        元朝:元好問

        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閑。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飛強射,有力障狂瀾。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古詩簡介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是金末元初元好問的作品,這是一首抒發(fā)情懷之作。詞中通過描寫三門津的雄奇壯麗,讓詞人對大自然的美好和黃河的氣勢磅礴有感而生,其間也寓托了詞人在國家危難之秋,以力挽狂瀾為己任的自豪和自信。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翻譯/譯文

        黃河之水似乎是從天上而來,黃河之險讓人鬼都要俯瞰而欲過不敢。大風起時,波濤洶涌,怒浪滔天,飄飛的浪花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黃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過那呂梁山,水浪聲勢之狀可比那八月的錢塘潮,橫空之下,一洗塵寰。黃河水浪沖斥萬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對滔天巨浪,卻依舊氣定神閑。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難以攀援。人間有這樣的險處有何用呢?原來是為了測辨忠奸。無須“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飛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瀾。呼喚那個騎鯨客,擊著鼓飛過銀山。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注釋

       。1)三門津:即三門峽,原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北黃河中,因峽中有三門山而得名。據(jù)《陜州志》記載:“三門,中神門,南鬼門,北人門,惟人門修廣可行舟。鬼門尤險,舟筏入者罕得脫。三門之廣,約三十丈!

       。2)人鬼:指三峽中的南鬼門,北人門。

       。3)呂梁:《列子·黃帝》:“孔子觀于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yuántuó)魚鱉之所不能游也!逼涞夭幻惶。

       。4)錢塘八月:指錢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5)塵寰(huán):塵世。

       。6)潰:洪水旁決日潰。

       。7)一峰:似指中神門,因前皆言“人鬼”重關;蜓灾疙浦,即中流砥柱。

       。8)危巢:懸崖高處的鳥巢。語出蘇軾《后赤壁賦》:“攀棲鶻之危巢”。

       。9)鵠(hú):水鳥名,俗稱天鵝。

       。10)杳(yǎo):此指高遠。

       。11)秘神奸:《左傳·宣公三年》載夏禹將百物形象鑄于鼎上“使民知神、奸”。詞中神奸指種種善惡神奇之物。

       。12)燃犀:《晉書·溫嶠(jiào)傳》載嶠至牛渚磯,人言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13)佽(cì)飛:漢武官名,掌弋射鳥獸。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國勇士,曾渡江,兩蛟夾舟,非拔劍斬蛟而得脫。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14)障狂瀾: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15)騎鯨客:指豪勇之士。

       。16)撾(zhu。呵脫。

       。17)銀山:代指濤頭。張繼《九日巴丘楊公臺上宴集》:“萬疊銀山寒浪起”。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賦寫三門峽雄險氣勢的詞篇。在歷史上,三門峽以其奇?zhèn)ルU壯而名世,吸引著無數(shù)騷人墨客賦詩為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制。元氏此作,筆力雄放,氣勢縱橫,想象豐富,實為歷代詠三門峽作品中難得的名篇。

        起首一句,與李白詩“黃河之水天上來”所造之境極為相似。就視覺而言,詩人眼中的黃河水當是由遠至近,從高到低,自九天之上飛瀉而下;洶涌澎湃、奔流不息的水流給人心理上造成強烈的震蕩,形成極大的反差,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而在“黃河九天上”之后,又緊接以“人鬼瞰重關”一句,是說河水俯瞰著人鬼重關。由仰視而俯瞰,由遠而及近,物象也由模糊而趨具體。這兩句把黃河水收束到三門峽中,使景物落到實處;雖未見一“險”字,但已險象環(huán)生。由于有了這兩句交代,“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也就水到渠成。河流落差極大,峽水極深,關隘重重,必然造成世所罕見的奇觀,自然會有長風高浪,一定形成“怒卷”之勢。而在長風巨浪下,水花四濺,水汽氤氳,使得本來給人以溫暖的日光也顯得寒氣森森。這不僅僅是詩人的感覺,也的確是天設地造的自然奇觀。以上四句,詩人揮如椽巨筆,挾風帶浪,創(chuàng)造了一種雄奇而迷人的`境界,極現(xiàn)一個“險”字。至此,詩人仍覺意猶未盡,又連用兩個比喻:“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眳瘟荷剑诮裆轿魇‰x石縣東北,山勢奇險,是晉西高原的骨干!读凶印S帝》篇云:“孔子觀于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比T峽距呂梁山較近,其險峻處相類。如果說這是詩人就近取譬的話,那么用錢塘江八月來潮時的雄壯氣勢來比三門峽水流之急,則為遠喻。此二景,一北一南,皆以雄奇名世,用來比喻三門峽,是再恰切不過的了;再加冠以“峻”、“壯”二字,來明言三門峽之奇險壯闊,可謂淋漓盡致。這兩句貼切的比喻,既豐富了全詞的內容,又為讀者打開了一個馳騁想象的藝術洞天。接著,詞人又收以“直下洗塵寰”一句,則更加突出了黃河水的凌空直下,具有沖洗整個人世間的豪壯氣概!叭f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閑!鼻熬淙越忧懊嫠钪畡,言黃河水勢之大,筆勢奇橫;后句卻一頓而轉,寫三門峽中砥柱山之穩(wěn),筆鋒驟斂。一動一靜,相映成趣。由開篇而來的脫韁野馬般的氣勢,頓然收住,閑和平穩(wěn)。

        下闋筆勢雖由斂而舒,但基調卻由豪壯激蕩變?yōu)橛舨黄!把鑫3,雙鵠過,杳難攀”三句,緊接上闋末尾“依舊一峰閑”而來,寫砥柱山上除了鳥兒在上面筑巢,天鵝從那里飛過外,從來人跡罕至,難以攀登。一“仰”字,既抬起氣勢,又轉移視角。從“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秘神奸”以下,全詞由寫景轉為抒發(fā)感慨。這兩句是表達人世間要這等險要之地也沒有什么派上用場,自古以來,無非是為作怪的鬼神提供場所罷了!安挥萌枷抡,未必做飛強射,有力障狂瀾。”前兩句分別用了兩個典故!叭枷抡铡,指《晉書·溫嶠傳》所載,溫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復滅,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后指洞察奸邪!皝栾w”,是漢武帝時官名,掌管弋射鳥獸,這里取其輕疾善射之意。在詩人看來,燃犀洞察妖物的溫嶠也好,輕疾善射的做飛也好,都用不著。因為,他們都未必能挽狂瀾于既倒。那么,能“力障狂瀾”就只有那巋然不動的砥柱山!皢救◎T鯨客,撾鼓過銀山!眲t又說,只有那漫游江海的騎鯨豪客,才能擊著鼓,穩(wěn)渡波濤如銀山般疊起的三門峽水。筆酣墨飽,縱抒豪情。

        此詞純以氣勢勝。上片多寫景,下片多抒情、議論。但就全詞而言,寫景、抒情、議論又融為一體;詩人既寫出了三門峽雄險的氣勢,又融進了自己的人生體驗;景物雄偉壯闊,感慨亦激憤難平。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作者簡介

        元好問(音取hào,喜愛之意,名與字義同),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詩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有神通目。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蒙古南下,避亂河南,詩名震京師,稱為元才子。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后不仕元,二十余年潛心編篡著述。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13

        水調歌頭·滄浪亭

        蘇舜欽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譯文】

        太湖岸邊的景物一片凄涼,明凈的湖水環(huán)接著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見魚龍的蹤影,它們被鎖在彌漫的煙霧里。正想起范蠡和張翰的時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載著鱸魚,迅速駛來,撇開重重波浪。傍晚,暴風雨突撲面而來,只好沿著小洲彎處回航。

        胸懷著干一番事業(yè)的大志,如今正當身強力壯的年華,恥于投閑置散隱居水鄉(xiāng)。為什么壯年時就面容憔悴,容顏變得衰老,白發(fā)蒼蒼?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釣,但是又擔心鷗鳥猜疑妒忌,使魚兒都不肯游近釣絲旁。還是劃著小舟穿過蘆荻去,默默地觀看湖面浪涌濤蕩。

        【注釋】

       。1)淡佇:安靜地佇立著。

       。2)洞庭山:太湖中的島嶼,有東洞庭、西洞庭之分。

       。3)渺彌:湖水充盈彌漫無際。

       。4)陶朱:春秋越國范蠡,輔佐勾踐滅吳后,鑒于勾踐難于共富貴,遂棄官從商。

       。5)張翰:字季鷹,吳(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齊王(司馬囧)執(zhí)政,任為大司馬東曹掾,在洛。知囧將敗,又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彼烀{便歸。不久,囧果被殺。

       。6)撇浪:搏擊風浪。

       。7)汀灣:水中港灣。

       。8)寒潭:指在丹陽的小潭。此時作者人在蘇州。

       。9)鷗鳥相猜:《列子·黃帝》篇載,有人與鷗鳥親近,但當他懷有不正當心術后,鷗鳥便不信任他,飛離很遠。這里反用其意,借鷗鳥指別有用心的人。

       。10)青綸:青絲織成的印綬,代指為官身份。

       。11)刺棹:即撐船。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詞是蘇舜欽的僅存之詞。北宋慶歷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慶歷新政”,延攬改革派人才,蘇舜欽作為宰相札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時值進奏院祭神,蘇舜欽遵循慣例賣廢紙換錢舉行祭神酒會。保守派借機打擊改革派,彈劾他監(jiān)守自盜,被撤職流寓蘇州。并在此購下了一處荒廢不堪卻很幽靜的花園,臨水買石筑成滄浪亭之后,寫有著名的《滄浪亭記》,而本詞亦作于此時。

        【賞析】

        全詞寫作者被貶謫而壯志難酬的彷徨和憂心。上闋寫作者隱逸于太湖旖旎風光的樂趣,下闋寫作者深感歲月蹉跎而志向難伸的苦悶和惆悵。

        從滄浪亭極日遠眺,一覽太湖風光。虬風物瀟灑,澄靜深遠,煙波浩淼,水流曠遠。作者完全沉浸在與天地同樂的沉醉中。其在《滄浪亭記》中說:“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弊髡咦蕴枴皽胬宋獭,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經(jīng)達到“樂天”的程度(觀代哲學家馮友蘭言人生有四種境界:知天、事天、樂滅、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突然,某種意識發(fā)作猛然將作者拉回到現(xiàn)實中,某種生命的憂思和煩惱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還”更是展現(xiàn)了一種意識的時間之流。扁舟急槳,撇浪載鱸,在天地歸一的境界中驚現(xiàn)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艱難。“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則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風雨猝然與曲折蜿蜒。上闋之轉折在于“忽”字,將自我生存的意識喚起,從而使得作者脫離歸隱自然的混沌狀態(tài),而有意識于生存意義的危機。

        “滄浪亭”取意于屈原《漁父》所載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達了古代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態(tài)度。故而可以看出,蘇舜欽始終擺脫不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情結。很自然響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精神。蘇舜欽被削職時正值人生壯年(37歲),因此對“華發(fā)改朱顏”有深切的擔憂。欲對歷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闋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憑臨寒潭隱居,卻擔心不被鷗鳥信任和接納自然是托辭,生命看不到出路,時間正黯淡著光芒,未來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負的'機會太渺然,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詞以那種看似閑適卻以充滿反抗與無奈情緒的“無語看波瀾”的情景收場。正點出這句真理:所謂波瀾便是世間,世間便是波瀾。

        這首詞雖側重寫太湖風景,抒發(fā)作者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讒而退隱,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隱,由憂讒畏譏轉為憤世嫉俗,進而轉為疏狂的心路歷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處逆境、不甘沉淪、奮力抗爭的積極人生觀。劉熙載有言:“一轉一深,一深一妙,此騷人三昧!保ā端嚫拧ぴ~曲概》)蘇舜欽這位倚聲家深得其妙。詞中,他由“煙霧深鎖”轉為“落日暴風雨”,而至“刺棹穿蘆荻”。由“方念陶朱張翰”轉為“擬借寒潭垂釣”。再到“無語看波瀾”,一轉一深,越轉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從而揭示出詞作的底蘊。

        【評析】

        蘇詞僅存此一首,作于被迫閑居期間。詞人壯年被斥退出官場,個人志向不得施展,內心的憤慨可想而知。詞的上片寫隱逸之樂。在湖山之間瀟灑度日,與“魚龍”為伍,追慕陶朱、張翰之為人,扁舟垂釣,載鱸歸來。自然界的風風雨雨都不置心中,它們也不可能象官場中的暴風雨那樣傷害詞人了。下片才寫出被迫過這種生活的痛苦。宋代文人士大夫皆有“先憂后樂”的濟世精神,輕易不言退隱。即使言及隱逸,或者是故作姿態(tài),或者是出于無奈。蘇舜欽就是出于無奈。所以,過片明確表示:“丈夫志,當盛景,恥疏閑”,其真實心聲是抗拒、排斥這種生活方式。對“壯年”的追問,充滿著憤慨不平之氣,詞人其實并不“瀟灑”,并不超脫。故作“垂釣”狀,事實上則“又恐鷗鳥相猜”,這依然是詞人內心進與退矛盾的形象表露!盁o語看波瀾”的結局,就是一種不甘心的表示。詞人后來再度出仕,就說明了一切。

        【作者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03-09

      蘇東坡詩詞水調歌頭賞析12-03

      古詩詞《水調歌頭》賞析12-09

      葉夢得《水調歌頭》賞析詩詞11-28

      《水調歌頭·多景樓》詩詞賞析12-09

      經(jīng)典詩詞賞析12-09

      詩詞賞析12-09

      《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經(jīng)典詩詞12-06

      元日詩詞賞析07-01

      浣溪沙的詩詞賞析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