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辨奸論》的詩詞賞析
辨奸論(蘇洵) ◇原文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fēng),礎(chǔ)潤而雨,人人知之①。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弊越穸灾淅砉逃锌梢娬。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②。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xué)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復(fù)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澣,此人之至情也③。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④?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⑤。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愿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嘆,孰知禍之至于此哉!不然,于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注釋
①礎(chǔ):柱子下面的石墩。
②忮(zhì):嫉恨。
、蹪龋╤uàn):同“浣”,洗的意思。
、苠椋▃hì):豬。
、蓓╰è):邪惡。
◇鑒賞 這篇文章最早見于邵伯溫所寫的《邵氏聞見錄》,其中說道:“《辨奸》一篇,為荊公發(fā)也!碧K洵在王安石實行變法之前三年便死了,故學(xué)術(shù)界認為本文顯系偽托,冒蘇洵之名以攻擊王安石。
全幅文章,采用對比映照的手法,以古論今,抓住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等“不近人情”的行為,斷定王安石是大奸大惡之徒,必然亂國禍民,表達了作者對王安石其人其事的厭惡、否定之情。
不過,平心而論,本文多論斷而少事實依據(jù),雖說是“見微知著”,但總給人以牽強附會、強詞奪理之感。這種近乎人身攻擊的主觀臆斷,說得又如此武斷、尖刻、嚴重,不論是針對誰,恐怕都不夠妥當(dāng)。而將本篇選入《古文觀止》,似乎也有其欠考慮之處。
【《辨奸論》的詩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介存齋論詞雜著的詩詞賞析05-04
詩詞賞析05-08
經(jīng)典詩詞賞析05-11
國慶詩詞賞析04-09
柳永經(jīng)典詩詞賞析05-11
劉禹錫的詩詞賞析05-11
蘇軾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05-11
《古意》詩詞賞析04-23
《沁園春》詩詞賞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