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成語故事文字版 推薦度:
-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華成語故事
成語又是漢語中的精華,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成語故事所蘊含的哲學(xué)思想,幫助學(xué)生理解哲學(xué)與人生中辯證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從而提高學(xué)生學(xué)習(xí)興趣,提高教學(xué)效果! ∠旅媸顷柟饩W(wǎng)小編分享的中華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哄堂大笑的故事:
【成語】: 哄堂大笑
【拼音】: hōng táng dà xiào
【解釋】: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
【成語故事】:
宋朝的時候,有個姓馮的人和一個姓和的人在一起工作。姓和的是個急性子,姓馮的是個慢性子。
一天,姓馮的穿了一雙新靴子,姓和的見了后說:我倆的靴子一模一樣,你買靴子用了多少錢?姓馮的慢慢地抬起左腳說:九百錢。姓和的一聽:什么,九百錢?我這一雙花了一千八百錢呢!他馬上質(zhì)問身旁的仆人說:原來你背著我貪污錢了!看我回去好收拾你!這時,姓馮的又慢慢地抬起右腳說:這一只也花了九百錢。在場的人聽他這么一說,立即哄堂大笑起來。弄得姓和的哭笑不得。
這個成語形容滿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
金口木舌的故事:
【成語】: 金口木舌
【拼音】: jīn kǒu mù shé
【解釋】: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成語故事】:
夜久月高風(fēng)鐸響
在銅鐘的家族中有一種稱為“鐸”的。它的式樣象鐘,但個頭很小,上有孔,裝上木柄,可以執(zhí)在手中。鐸里裝有鐸舌,搖動時鐸舌撞擊鐸壁而發(fā)出清脆的聲音。有以銅為舌的,稱為“金鐸”;有以木為舌的,稱為“木鐸”。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種大鈴鐺。
鐸還有一個重要用途是用于軍中發(fā)令。按古代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的長官稱“司馬”,司馬執(zhí)鐸。發(fā)布軍令:“必奮鐸以警眾,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所以司馬又叫“振鐸”、“鳴鐸”。軍中以鼓聲為進軍之令,以金聲為退軍之令。鐸為銅鑄,為金聲,司馬以鐸聲指揮鼓手。
“鐸”與“度”同音,有號令限度之意。古時發(fā)布政令時須用鐸聲召集民眾。朱熹曰:“木鐸,金口木舌,施教時所振,以警眾者平!焙笫莱R浴敖鹂谀旧唷(即鐸)代指傳教布道之人。故爾,《論語.八修》篇云:“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笨追蜃幼杂鳛樘斓拇匀肆恕
商代時,在岐王宮中竹林內(nèi),曾用絲繞懸若干個很細(xì)小的玉片,每當(dāng)風(fēng)起,玉片互相碰撞發(fā)出聲音,宮中人聽見響聲便知外面起風(fēng)了。因玉片聲弱,后來便在宮殿檐角懸掛若干裝有鈴舌的小銅鐘,風(fēng)起而鈴響,被稱為“占風(fēng)鐸”或“風(fēng)鐸”。后代高大建筑尤其是塔,每層檐角上都懸有風(fēng)鐸。微風(fēng)乍起,一陣叮當(dāng)之聲,別有一番情趣,引人發(fā)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懷。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游悟真寺》詩中寫道:“前對多寶塔,風(fēng)鐸鳴四端!绷硪晃辉娙藦堮缫灿小耙咕迷赂唢L(fēng)鐸響,木魚呼覺五更寒”的傳世詩句。
刻舟求劍的故事:
【成語】: 刻舟求劍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fā)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jīng)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xù)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呂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寫完這個故事后評論說這個,刻舟求劍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中華成語故事摘抄:
旁若無人的故事:
【成語】: 旁若無人
【拼音】: páng ruò wú rén
【解釋】: 身旁好像沒有人。形容態(tài)度傲慢,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成語故事】:
“旁若無人”這則成語的若是好象。指旁邊好象沒有人。形容態(tài)度自然從容,也形容高傲、目中無人。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荊軻,衛(wèi)國人。他在平時,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與常人不一樣。他喜歡擊劍,整天和朋友一起練劍習(xí)武,切磋武藝。每天早晨,天剛亮,他就起身去練劍,直練到汗水淋漓,才收劍休息。但他同時又十分喜歡讀書,飽讀詩書,好學(xué)不倦,成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俠士。
荊軻到了燕國以后,和隱居賣狗肉的高漸離成了知己。每天,兩個人一起在燕市上喝酒,一直要到喝醉后才肯罷休。高漸離也是一名勇士。不僅如此,他還善于演奏一種名叫“筑”的古樂器。他們還常趁著酒興,到鬧市上引吭高歌。
一次,荊軻和高漸離兩人在鬧市上喝酒。當(dāng)酒喝到八、九成時,他們倆來到了鬧市中央。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著樂聲放聲高歌。兩人越唱越高興,歌聲也越來越激昂。高吭的歌聲引來了許多圍觀的人,而且越聚越多。他們對于人們的指點和圍觀熟視無睹,一點也不在乎。當(dāng)唱到悲切慷慨處,兩人還相對放聲痛哭,淚如雨下,旁若無人,仿佛這個世界上只有他倆存在一樣。
正是由于這種豪邁和旁若無人的'氣概,荊軻后來受到了燕太子丹的賞識,引為上賓、委以重任。公元前222年,他帶著夾著匕首的燕國地圖到咸陽去刺殺秦王,結(jié)果刺殺未成,不幸身死。
破鏡重圓的故事:
【成語】: 破鏡重圓
【拼音】: pò jìng chóng yuán
【解釋】: 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后重新團聚。
【成語故事】:
南朝陳的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非常恩愛,本來過著幸福的生活。后來隋文帝派兵滅陳,徐德言便將鏡子破成兩半,一半自己收著,一半交給公主,并和她約好,如他們分散了,就在每年的元宵節(jié),拿鏡子到市場上去賣,以求有重逢的機會。后來,將軍楊素虜去樂昌公主,使他們夫婦分散了。到了元宵節(jié),公主派老仆拿鏡子去市場上賣,結(jié)果真的遇到了徐德言。楊素被他們兩夫婦的真情感動,便將公主還給徐德言,夫婦終于能夠團圓。
輕如鴻毛的故事:
【成語】: 輕如鴻毛
【拼音】: qīng rú hóng máo
【解釋】: 鴻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還要輕。比喻非常輕微或毫無價值。
【成語故事】:
司馬遷,字子長,漢夏陽人。父親司馬談是漢武帝的太史令,他自幼受父親影響,十歲便開始閱讀古文經(jīng)典,從二十歲起,司馬遷漫游全國,擴展了胸襟和視界,為日后的寫作積累了歷史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司馬談去世后三年,司馬遷繼承父志,擔(dān)任太史令,有機會博覽皇家圖書典籍。經(jīng)過四、五年的準(zhǔn)備,四十二那年,他正式寫作《史記》。正當(dāng)司馬遷專心著述之際,巨大的災(zāi)難降臨到他的頭上。公元前99年,漢將李陵領(lǐng)兵五千抗擊匈奴,不料被八萬匈奴騎兵包圍,在殺傷敵軍一萬多人之后,糧盡援絕,被俘投降,朝廷震驚,司馬遷認(rèn)為李陵有功于漢,投降出于一時無奈,必將尋找機會報答國家。正好漢武帝問他對此事的看法,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漢武帝一聽大怒,以為這是為李陵辯護,還有諷刺國舅李廣利率領(lǐng)大軍正面拒敵而怯懦無功的意味。司馬遷因此獲罪,翌年被處腐刑,受到極大的摧殘和侮辱。司馬遷想到了死。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比鴻毛還輕。想到著述還沒完成,不應(yīng)輕于一死,他終于從周文王被拘禁而寫《周易》,孔子一生困頓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賦《離騷》,左丘失明而有《國語》傳世等先賢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出獄后,司馬遷忍辱負(fù)重,發(fā)憤著書,經(jīng)過多年努力,終于完成了歷史巨著《史記》,成為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妒酚洝繁蛔u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不識時務(wù)的故事:
【成語】: 不識時務(wù)
【拼音】: bù shí shí wù
【解釋】: 時務(wù):當(dāng)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rèn)識當(dāng)前重要的事態(tài)和時代的潮流,F(xiàn)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成語故事】:
東漢獻帝時,政權(quán)完全操眾在大臣的手中,漢室已經(jīng)面臨危機,作為皇帝的子孫劉備想找機會挽救漢朝的危機,可是他始終找不到好的根據(jù)地。
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訪當(dāng)時很有才學(xué)的隱士司馬徽。司馬徽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問明了情況后對劉備說:你之所以沒有很好的機會,是因為你沒有好的人才幫助你。劉備想了一會兒,不明白地問說:幫助我的人都很有才華,糜竺和簡雍兩人能文,張飛和關(guān)羽能武。他們都是很優(yōu)秀的人才呀!司馬徽笑著說:他們確實很有潛力,可惜都是沒有經(jīng)驗的年輕人,不知道時事,更不明白該如何來適應(yīng)時代的潮流,而你要找的應(yīng)該是懂得人情事理,能夠通權(quán)達變的人,來幫助你,才能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雞鳴狗盜的故事:
【成語】: 雞鳴狗盜
【拼音】: 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釋】: 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lǐng)。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養(yǎng)了食客三千多人,個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嘗君遭遇困難,食客們一定全力相助,幫他解決困難。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嘗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請他到秦國作客。孟嘗君為了報答秦王的賞識,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貴的純白狐裘,作為見面禮。孟嘗君與秦昭襄王二人一見如故,秦王對于孟嘗君的才華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為宰相。但是秦王對孟嘗君的寵幸,引起了秦國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許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說孟嘗君的壞話。起先秦王并不理會,但是大臣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進讒言,最后孟嘗君終于被軟禁起來了。
孟嘗君遭到軟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寵妾燕妃幫忙。但是燕妃卻說:“如果孟嘗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樣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辦法。”孟嘗君聽了燕紀(jì)的話,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這么一件,現(xiàn)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這時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奮勇地對孟嘗君說:“我有辦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來!边@天晚上,這位食客就偷偷進入皇宮,學(xué)著狗叫把衛(wèi)士引開,順利地偷回當(dāng)初獻給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嘗君利用白狐裘收買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嘗君說了不少好話,過了沒多久,秦王就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害怕秦王臨時反悔,因此一被釋放就馬上喬裝改,趁著月黑風(fēng)高的夜晚,來到了秦國的邊界—函谷關(guān)。只要通過了這道關(guān)口,秦王就奈何他了。可是現(xiàn)在是深夜,城門緊閉,根本沒有辦法出關(guān)。孟嘗君一行人內(nèi)心真是急死了,城門必須等到雞鳴才會開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發(fā)現(xiàn)他們逃走了,而派人追趕他們,這該如何是好呢?
就在這時候,忽然有位食客拉開嗓子,學(xué)著雞鳴“喔—喔喔”,一時之間,全城的雞都跟著一起鳴叫。守城門的將兵一聽到這么多公雞在叫,以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規(guī)定把城門打開了。
孟嘗君一行人就這樣子平安通過了函谷門,離開秦國,回到齊國去了。
噤若寒蟬的故事:
【成語】: 噤若寒蟬
【拼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解釋】: 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成語故事】:
東漢杜密在任太守期間,秉公辦事,為政清廉,執(zhí)法嚴(yán)明,對官宦子弟的違法行為,都能有罪必究。當(dāng)他被革職回家鄉(xiāng)穎川郡后,仍愛憎分明,關(guān)心國家大事,常向當(dāng)?shù)毓賳T推薦好人好事,揭發(fā)壞人壞事。同郡的劉勝雖也是個告官還鄉(xiāng)的太守,卻閉門謝客,對世事不聞不問。穎川太守王昱對杜密說:劉勝真清高。杜密回答:劉勝雖然地位很高,但他對賢士不推薦,對壞事不指責(zé),只求保全自己,像冬天的蟬一樣不聲不響。這種人其實是社會的罪人。寒蟬:冬天的蟬。這個成語比喻人像冬天的蟬一樣不聲不響,不敢說話。
得過且過的故事:
【成語】: 得過且過
【拼音】: dé guò qiě guò
【解釋】: 且:暫且。只要能夠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zé)o大志。
【成語故事】:
傳說五臺山上有一種鳥叫寒號蟲。每當(dāng)夏天來臨,它的羽毛就變得絢麗斑斕,這時它就展開翅膀,自嗚得意叫道:我真美麗,我真美麗!秋天,其它鳥都忙著做窩避寒時,寒號蟲仍滿不在乎地跳著唱著。到深冬季節(jié),它的羽毛脫落了,美麗的外表頓時消失,晚上只好縮在石縫里,渾身哆嗦。但當(dāng)早上太陽出來,它又會自我安慰說: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得過且過形容過一天算一天地混日子,也常常形容工作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拔苗助長的故事:
【成語】: 拔苗助長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強求速成,結(jié)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經(jīng)典,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和哲學(xué)倫理教育思想。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擔(dān)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guī)秃堂缍奸L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xué)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就會把事情弄糟。
居安思危的故事:
【成語】: 居安思危
【拼音】: jū ān sī wēi
【解釋】: 居:處于;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huán)境里,也想到有出現(xiàn)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yīng)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zhǔn)備。
【成語故事】:
宋、齊等國聯(lián)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取消攻打的念頭。其它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并不想得罪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于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為賀禮。收到這份禮物之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絳。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xiàn)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zhǔn)備,以避免失敗和災(zāi)禍的發(fā)生。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后,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看了“中華成語故事”的人還看了:
【中華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中華古代成語故事精選04-23
中華勵志成語故事04-04
中華成語故事文字版12-18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05-09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03-19
(經(jīng)典)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11-11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11-15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5-11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