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智慧的后退美文欣賞
處處留心皆學問,此話一點也不假。日前所見一幕,讓人煞是驚奇。一位年輕人駕著一輛車要躍上一個小山坡,幾次沖刺,開不上去。這時一位老者說,你不妨倒退著試試。后來,青年人調轉車頭,一個掛檔,便輕輕松松地越過了山坡……
在不能進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到退一步?生活中這類現(xiàn)象和思考甚多。跨過一個水溝,須后退幾步,再向前;躍過欄桿,要后退數(shù)步,跨越過去。而拔河比賽,實在是一種“倒退”的比賽,只有“退”得將別人拉了過來,才是勝利。
其實,在自然界里,植物也懂得“倒退”之道。樹都是直長的,如同杜甫詩云“新松恨不高千尺”。但自然界也有斜長的一種“倒長樹”,因為向上長喝不到水,為了后存,便倒長而求得生存,結果是枝繁葉茂,被人譽為“聰明樹”。在亞馬遜熱帶叢林中生活一種蜂鳥,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只能向前,不準后退,不然,便是遭受群起而攻之被啄死。那時只要它們想吃的東西,它們就一定能吃到。整個熱帶叢林,沒有哪種動物不害怕蜂鳥。終于,那一次森林失火了,在蜂鳥王的指揮下,許許多多的蜂鳥奮勇向前,前赴后繼,結果死傷無數(shù),作了無為的犧牲。而此時,有一只蜂鳥帶著另外幾只鳥選擇了后退,后來正是這一后退,延續(xù)了生命。如果當時沒有那只退一步的蜂鳥,怕是沒有這一鳥群的“人丁興旺”。
人是萬物之靈,更是智慧之帥。隱士高人朝隱江湖之遠,暮登廟臺之高,這是典型的“翩然一只云中鶴,飛來飛去宰相家”之“退”。還有“渭水垂隱”、“草廬訪談”、“禮賢下士”無不是中國退隱文化的經典。老子曾有過“以退為進,以與為取”的思想,這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暗雇恕钡闹腔,在歷史掌故和典范戰(zhàn)例中比比皆是!白尦鰞蓭薄ⅰ巴吮苋帷、“欲擒故縱”等等就頗說明問題。而主張“人和”的退往往更讓人高看一眼。藺相如以趙國利益為重,為了達到穩(wěn)定國家的最終目的,以退為進,才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美談。清朝宰相張英通過寫給安徽桐城老家的一首詩,勸家人“讓他三尺又何妨”,以退為進,結果別人也讓了三尺,終于化干戈為玉帛,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作為一個“從容對敵,巋然如山”的軍事家,弄懂以退為進的道理,不是與敵方硬碰硬,而是揚長避短,選擇機會,來增強自己的力量,這是用兵之道,可嘗勝利之果。
在認識“后退”和“向前”的辯證關系上,生活的細節(jié),往往給人以啟迪。對于插秧之類的農作,步子向后移動,趨勢卻是向前,古人便悟出了其中的哲理!毒篮阊浴分^種田的退步,便有“手把青秧插野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靜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的解悟!跋蚯叭较胍幌,后退三步思一思”,有識之士常常將“向前”和“退后”一視同仁,擺在同一個位置。而今天我們品悟“后退”可思甚多。在實踐中,在生活里,局部的退后,一時的讓步,短暫的陣痛,暫時的迂回,如同對癥的中藥療疾會出現(xiàn)短時的更差癥狀一樣,這是不足為怪,且是可喜的兆頭。我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條件不具備時,應當采取以退為進的辦法,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睿智;不是結局,而是一種途徑;不是消極,而是一種豁達。不是真的消極退步,而是有謀略有智慧的積極進取。因此,可以這樣說,退一步再進。是一種成熟和修養(yǎng),是一種眼光和境界。
【智慧的后退美文欣賞】相關文章:
智慧美文欣賞11-30
錯誤與智慧美文欣賞03-10
你從來不缺智慧美文欣賞11-27
美文欣賞:智慧的亞馬孫植物12-08
從容是一種智慧的沉淀美文欣賞11-21
經典美文欣賞12-09
經典美文欣賞05-17
的美文欣賞05-21
美文欣賞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