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紫荊花紅時優(yōu)美散文
“雜英紛已積,含芳獨暮春。還如故園樹,忽憶故園人!边@是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的詩作《見紫荊花》。如果不看詩名,僅憑“雜英”來判斷,想必大家很難猜出寫的是什么花。
但是,紫荊花卻非常好認。冬春之間,在我國東南部,紫荊花是一種常見的栽培植物,多植于城鄉(xiāng)人家的庭園、屋旁、街邊。尤其是市民的生活小區(qū)內(nèi),每逢春暖花開季節(jié),樹上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燦若紅霞,蔚為壯觀,煞是好看。那花色紫紅、形如蝴蝶,景色奇特、可愛美觀的'一叢叢、一樹樹,就是紫荊花了!
深山密林,荒郊野嶺,是很少看到紫荊花的。出生在農(nóng)村的我,也是這些年在城里居住后,才看到和認識了紫荊花。作為男人,我對花花草草并不太感興趣,可是紫荊花例外。我家的那個小區(qū),就有一株紫荊樹。每年陽春三月已到,當葉子還沒長出時,枝條上就爬滿了紫紅色的花,所以我更喜歡叫這種花為“滿條紅”,更形象、貼切。前幾年,只感覺這花開得熱鬧、爛漫,讓人心曠神怡,卻一直叫不出名字。昨天,到網(wǎng)上查了查,才知道就是紫荊花!于是喜歡上了,而且有了想寫點什么的沖動。
關(guān)于紫荊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漢代有兄弟三人分家,財產(chǎn)均分后,尚有屋前一株紫荊樹未分。兄弟三人約定次日將這株紫荊樹一分為三,各得其一。誰知次日清早,紫荊樹已枯萎死去。三兄弟見此情形非常感動,一棵樹木聽說要將它一分為三,尚且憔悴而死,難道我們兄弟三人還不如樹木?于是兄弟三人不再提分家之事。沒多久,那株紫荊樹又繁茂起來,而且更加富有生機。從此,紫荊花便成為團結(jié)和睦、骨肉難分的一種象征。
這自然是人們豐富的想象,寄予美好的向往。我之所以喜歡紫荊花,不僅在于開花時的密密麻麻、百朵簇生的景觀效果,也在于“和諧、繁榮、壯觀、奮進”的文化內(nèi)涵。一種生物一旦標上了文化符號,就賦予了生命力,往往與眾不同。紫荊花性喜溫暖,易于繁殖,宜栽庭院、草坪、巖石及建筑物前,所以常被人們廣為栽種,用于園林綠化。1965年,深受香港市民喜愛的紫荊花被選為香港市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又到紫荊花紅時。這些天來,每當走到小區(qū)里那株紫荊花下,我總會情不自禁地駐足停留,慢慢觀賞。面對滿樹花紅時,我總是忍不住拿出手機,一個勁地按快門拍照,想要永久留住這艷麗、這清香,這段美妙時光!
【又到紫荊花紅時優(yōu)美散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