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散文:為自己而讀書
牛津是一個大學城,讀書人多,并不奇怪。令我深感好奇的是,在牛津,很多人一直執(zhí)著地保持著閱讀紙質(zhì)書的習慣。不少牛津人堅持認為,只有這種掂著有分量、翻著有聲音、聞著有墨香、看著不傷眼、讀著有營養(yǎng)的文字紙張集合體才稱得上是“書”。在牛津的日子里,無論乘汽車還是坐火車,總能看到有人在讀書。
甚至有一次在基督教會學院門口的候車亭,我竟然看到整齊地排著一隊的老老少少的讀書人,他們似乎不是在等車,而是在等著進閱覽室。
牛津街頭的乞丐也讀書。在這些乞丐中,既有定居一隅的蹲點者,也有混跡在街頭巷尾的游走者。我經(jīng)?吹接衅蜇ぴ趯P淖x書。有一次,我經(jīng)過那個每天與狗同榻而眠的乞丐面前時,他竟然因埋頭閱讀而全然未覺。我瞄了一眼,書挺厚。我突然有點感動,悄悄抽出5英鎊,放入他的“聚寶盆”后,匆匆離去。雖沒聽說過“讀書人行乞不為丐”之類的話,但讀書人之間易于親近是真的。也許因為讀書,這個乞丐面前常有一些牛津?qū)W子逗留,他們忽略了他衣服、被褥上的異味,和他開心地聊天,分一些食物給他的狗狗。
我的問題攜帶了過多的慣性思維:房東是全職家庭婦女,在我的印象中,家庭婦女無非是做一些打掃、燒煮、縫補之事。我確實曾看到她忙碌之余喜歡蜷縮在沙發(fā)一角閱讀,也聽她說過去圖書館,但我真沒有想到她還是讀書會的組織者并有些年頭了。震撼我的不只是一位家庭婦女組織了一個讀書會,還因為這種讀書活動既不是為了孩子,也不是信徒之間的讀經(jīng),他們只為自己而讀書。
二月差不多是牛津最寒冷的時候,讀者們?nèi)缂s而至。房東準備了溫馨而簡單的晚餐,一共來了兩個男讀者,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未能參加。七點半左右讀書會開始了,房東給每人斟了點紅酒。幾個人就這樣圍爐而坐,放松地倚著沙發(fā),輕聲交談著,各人說著自己的感受,間或端起地毯上的酒杯呷上一小口。
他們從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談到人物形象,又談到故事背后的社會根源、文化沖突……不知不覺時間已過去了兩個小時。人人直抒己見,但無一引經(jīng)據(jù)典,一起分享作品中自認為美好的東西,交流各自的看法。我突然發(fā)現(xiàn),緊扣原著,暢所欲言,言為心聲,這不正是專業(yè)文學批評者們孜孜以求的境界嗎?當文學真正走進民間,當閱讀成為日常生活,文學批評已無專業(yè)與不專業(yè)之分了。我心中產(chǎn)生了一種抑制不住的感動,這種感動不是作為教書匠看到有人讀書時的欣慰,而是在得知讀書是英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內(nèi)容之后,對英國文化中一種根深蒂固的'東西的敬意和震驚。
我后來也和牛津的同事聊過讀書會的事,他們說這在英國很正常,在牛津更是很普遍,這是很多英國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英國人素有愛書的傳統(tǒng),他們似乎對紙質(zhì)書存在著某種精神上的依戀。與其他愛好相比,“為自己而讀書”的生活,其實透射著寧靜和美好的生活,那是一種從內(nèi)到外的氣質(zhì)美。
那晚,室外天寒地凍,室內(nèi)溫暖如春。房東手拿書本、戴著眼鏡、呷著紅酒、侃侃而談的形象,讓我覺得她是那么高雅脫俗。
【經(jīng)典散文:為自己而讀書】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