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成縣原生態(tài)燈社火散文隨筆
社火,作為最古老的風(fēng)俗,在中國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它產(chǎn)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遠(yuǎn)古時期巫術(shù)和圖騰崇拜的產(chǎn)物,是古時候人們用來祭祀拜神進(jìn)行的宗教活動!吧纭睘橥恋刂瘢盎稹蹦茯(qū)邪避難。崇拜神社,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萬事如意。
隴南是古代氐羌民族生活的核心區(qū)域,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古代各種文化的交融之地。其悠久的歷史和極其豐富的文化通過社火,尤其是“燈社火”這一形式而得以代代相傳。但這一古老文化的“活化石”當(dāng)今卻面臨著失傳的境地。
隴南成縣小川鎮(zhèn)昆侖山腳下有一個民風(fēng)淳樸的山村——祁壩,其多年前的燈社火無論在程式還是內(nèi)涵方面都較好地傳承了古老的歷史記憶。本文以此為例,來管窺較為典型的原生態(tài)隴南成縣燈社火之一斑。
祁壩燈社火的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原始、古樸和神秘。其組織是以村為單位,社火的表演者只能是該村村民,不容許外村人進(jìn)場表演,有原始族群遺風(fēng)。時間一般從正月初六延續(xù)至正月十六。且只能在晚上巡回演出,故又名夜社火或黑社火。
一、出燈
每當(dāng)歲末年初,村民們便為社火表演忙著進(jìn)行各方面的準(zhǔn)備,俗稱“裝社火”。經(jīng)過多天的精心準(zhǔn)備,一般選擇在正月初六或其前后某個黃道吉日出燈(也叫“出窩子”),標(biāo)志社火表演拉開了帷幕。夜幕降臨時,社火表演隊全體成員,包括“裝身子”的演職人員、管理后勤人員、更有手執(zhí)燈籠的大隊人馬,齊集村中的社火化妝點,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整個場地變成了燈的海洋。燈式多樣,有五六尺高的.“甲”字型排燈,還有中型的滾燈、宮燈,小巧玲瓏的八卦燈、船燈、西瓜燈、罐罐燈、青蛙燈、馬燈,還有許許多多叫不上名字的各種燈,其造法都來自于祖輩傳承。
出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拜神,”即“祭祀”。在社火頭的指揮下,三眼銃、炮仗等一時響起,鑼鼓喧天。牛角號聲聲不斷,那是龍的聲音,龍起身了。以威武雄壯、通身透亮的龍燈打頭,井然有序的社火隊伍好似一條長長的巨龍緩緩走向一個重要的地方——水泉埡豁,那兒有本村山神、土地廟。社火頭帶頭在廟前焚香、焰紙、禱告,祈求全村安康,五谷豐登。然后給這些地方神當(dāng)場獻(xiàn)上首場社火。最后,還要進(jìn)行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蜿莊。還是以龍燈領(lǐng)頭,伴隨著鑼鼓聲,整個社火隊列隊沿本村疆界走一圈,將自己的村莊圈在社火燈火中,再次告知并祈求神靈保佑全村吉祥平安,諸事順?biāo)臁?/p>
二、放探
該村燈社火有一個獨特的角色叫“探馬”,探馬原是古代的一個軍種,專司偵查和通風(fēng)報信,后逐漸融傳于社火中,故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戰(zhàn)爭的印記。社火表演前,在每日白天,探馬要去預(yù)定演出的村子“放探”,也就是下社火帖子。放探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那時放探完全是以步行方式。探馬一般肩插小黃旗,斜挎一串小銅鈴,手敲一面小銅鑼。將社火貼子送到村長、社長或需要演出的村民家里,再及時趕回來告知所探信息,主要是沿途路況,演出的場數(shù)和場次順序。傍晚時分再給社火隊“帶路”,去放過探的村社演出。有時一天要走近乎百里山路!
三、行程
該村的社火表演主要是去臨近鄉(xiāng)村巡回演出。所有參與人員一律步行,社火表演的各種用具,包括龍燈、旱船等都是全程步行攜帶的。所去村落大多是祖上傳下來的“老場子”。那段時間,村上各家各戶除留個別老人和小孩“看門”外,其他人全部參與。每當(dāng)夜幕降臨,數(shù)百人齊集村中心大場,鑼鼓喧天,隨著社火頭一聲高喊“掌燈哦!”霎時數(shù)百盞各色燈籠亮了起來。伴隨著“啟程嘍!”和雷鳴般的炮聲,社火隊在探馬的引領(lǐng)下列隊出發(fā)了。當(dāng)?shù)厣酱鬁仙,道路崎嶇。漆黑的夜空中,他們在艱險的山路上緩緩行進(jìn),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遠(yuǎn)遠(yuǎn)望去,燈火隊宛如一條火龍蜿蜒盤旋,煞是神奇,牛角號那“嗚——嗚”的聲音仿佛巨龍的吼聲在山谷中久久回蕩,震撼,莊嚴(yán),肅穆。到演出村子或場子時,“伺候”社火的主人象過盛大的節(jié)日燃放禮炮,敲鑼打鼓,笑迎客人。有時距離演出的村子遙遠(yuǎn),路況差,場子多,到“落場子”(末場)時,天色已泛白。但人們依然樂在其中,精神不減。
四、主打節(jié)目
舞龍燈,俗稱“耍龍燈”。耍龍是該地社火對伏羲文化的民間記憶(隴南有大量的龍王神廟)。它是社火表演的第一個節(jié)目。此前先要“打場子”及“走場子”,即由探馬、拳手、獅子等“打”出一方表演場地,再由燈隊“走場”將場地圍成一圈。其后,龍燈第一個“閃亮”登場。這兒的龍燈是自造的,由當(dāng)?shù)孛耖g藝人用木料、金屬、布料、裝飾紙等材料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來制造,如龍皮是由“畫匠”在長白布上繪制而成。一般龍身長九節(jié)。每場表演前先要加“油捻子”,即點燃固定在龍身每節(jié)中用油浸泡過的易燃物。屆時,在鼓、鑼、鈸的喧鬧中,火苗熊熊、通身透亮、威風(fēng)凜凜的黃龍在九個精干的頭扎白毛巾、身穿緊身衣漢子的舞動下盤旋飛舞,擺動穿插,舞龍頭的人是整個表演的靈魂,其他人都要看龍頭的動作行事,執(zhí)龍尾者活動量最大,需滿場飛奔。
打獅子。這兒的獅子也是用生活材料自造的。其獅子表演不是“耍”,而是“打”。屆時,“拳棒手”引著肩掛大銅鈴、怒目圓睜、桀驁不馴的獅子跳進(jìn)場地。獅子野性十足,它時而張開血盆大口,時而高高躍起,時而搖頭晃腦,時而撲騰旋轉(zhuǎn),意欲置該拳棒手于死地。而拳手卻毫無懼色,舞動手中的武器與猛獅搏斗。常用器械一般是五尺棍、連枷棍、穗子(流星錘式的一種古代兵器)。在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助威中,拳手愈戰(zhàn)愈勇,器械呼呼生風(fēng)、動作令人眼花繚亂、場面驚險刺激。終于,剛才還不可一世的獅子被馴服,觀眾攥出汗的拳頭終于可以松開了。打獅子節(jié)目正是我們的祖先在遠(yuǎn)古時代戰(zhàn)勝狼蟲虎豹的情景再現(xiàn),體現(xiàn)了早期人類馴化猛獸的非凡氣魄。
跑紙馬。紙馬同樣是當(dāng)?shù)厮嚾擞媚玖、荊條編織,白紙裱糊,顏料和彩紙裝飾,中間留空,用繩帶套在表演者肩上,再用兩手掌握平衡和方向,使表演者如騎馬狀。演員一般為十幾歲的男孩。屆時,引馬者(俗稱馬頭)頭扎白毛巾,身穿緊身衣,斜挎大串鈴,左手叉腰,右手揮動蠅刷子(拂塵),在前引導(dǎo)馬隊,一般后跟“六匹馬”,由趕馬者(俗稱馬尾)殿后,趕馬者裝束與引馬者相同,左手叉腰,右手揮動鞭桿,但其一般瘦小精干,動作滑稽,常引得觀眾哈哈大笑。大大加強(qiáng)了表演效果。這六匹馬的舞者要么統(tǒng)一著裝,要么按某一劇情頭戴“臉框子”(面具),要么畫著臉譜,身穿古裝戲服,他們在“馬頭”和“馬尾”的帶動下舞步緩疾自然、情緒亢奮、身姿矯健,變幻出各式精彩隊形,表演場面熱力火爆。
馬在歷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該地又處于秦隴、隴蜀古道的咽喉之地,對馬的依賴和寵愛可想而知。另外,當(dāng)?shù)厣缁鸺堮R的顏色一般為白色,這也許是白馬人圖騰崇拜的印記吧。
劃旱船。旱船當(dāng)?shù)厮追Q花船,也是由民間藝人手工制造,其工藝頗為復(fù)雜,船型呈鯉魚狀,魚背上為一花轎式雨蓬,魚身下圍一圈裙擺,整個船體被各色各樣的紙花裝飾點綴,顯得十分精致美觀。而船姑娘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嫵媚動人,宛若天仙,是場上場下被圍觀的焦點人物。表演時船姑娘托頂花船,船前后各有一船工。在鑼鼓聲和船工熟練而夸張滑稽的“劃渡”之下,船姑娘碎步配合,使小船好似時而在平靜的水面上緩行,時而在激流中飛奔,時而在險灘中顛簸,旋轉(zhuǎn)。船每行駛一陣后會暫停下來,這時由“唱把式”們夾唱某一首“船曲”中的一段!按贝蠖喾从彻糯拇ど、歷史故事、愛情及祈福等。如:《造花船》、《花船姑娘》、《殷紂王降香》、《打戒指》、《開財門》,等等。偶爾還會穿插一些船工們的插科打諢。特別是臺詞中含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域名稱。
由此可見,這兒的劃旱船表演將說唱藝術(shù)融匯其中,內(nèi)容豐富,地方特色明顯,詼諧幽默,雅俗共賞,人神同樂。
小場子。小場子是秧歌表演的一種形式,但其自身特色明顯。表演者一般由數(shù)人組成,踏十字步,扭搖轉(zhuǎn)圈,角色分正身和丑角,取材多來自歷史故事或秦腔劇,如《白蛇傳》、《李彥貴賣水》,等等。正身按劇情畫臉譜、著戲服,丑角一般為傻老頭或媒婆形象,丑角的耍笑逗樂常常使觀眾捧腹大笑。然而小場子節(jié)目的核心是表演者舞動時“唱把式”們的小曲演唱,這也是該地?zé)羯缁鸬闹仡^戲。小曲名目繁多,如《進(jìn)狀元》、《繡荷包》、《香帶兒》、《楊燕麥青》、《采花調(diào)》、《十對花》、《十二大花》、《萬仙陣》,等等。主題主要涉及祈福、男女愛情、大自然、農(nóng)耕生活、倫理道德、遠(yuǎn)古傳說、歷史故事,等等。主要以二胡等民樂為伴奏,曲調(diào)節(jié)奏自由,或悠揚(yáng)婉轉(zhuǎn),或歡快激昂,相應(yīng)地唱腔或柔美飄逸,或雄渾粗獷。歌詞通俗活潑,朗朗上口,寓意深厚。從這些唱詞中我們能領(lǐng)略到古人生活的許多情景,也同時接受了民間的倫理熏陶。
掃邪及離場。
龍燈和獅子除了上述常規(guī)的表演以外,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wù):掃邪。龍燈的掃邪主要在每場社火結(jié)束時當(dāng)場進(jìn)行。龍身列成一直線,龍頭靠近供桌,主人朝之化錢兩(燒紙錢),再很虔誠地給龍頭上掛紅,而社火頭或執(zhí)龍頭者吩咐些“喜話”(說祝福語)。而獅子則主要去有需要驅(qū)邪但未伺應(yīng)社火的人家,一般要進(jìn)屋,甚至上炕掃邪,當(dāng)然也要燒紙錢和掛紅。
社火隊每場離場時,在震耳欲聾的歡送禮炮中,其龍燈隊會帶頭高喊一些吉祥話:“一耍國泰民安,二耍風(fēng)調(diào)雨順,三耍三陽開泰,四耍四季發(fā)財!”
五、卸降
卸降也叫“卸身子”,其表示整個社火活動的落幕,一般在正月十六晚上進(jìn)行。屆時,凡參與過社火演出的演職人員和非演職人員全體出動,列隊去位于昆龍山西側(cè)山腰的一處古廟。依然是鑼鼓歡天,一字長龍逶迤前行,緩緩上山。到場以后,社火頭帶頭祭祀,點蠟燭,焚高香,燒紙錢,再次祈求神靈保佑全村吉祥平安,諸事順?biāo)。然后,所有社火?jié)目都要向神靈最后表演一遍。接下來將社火道具上所有的紙料撕扯下來,并當(dāng)場燒掉。所有人員都要跳火堆燎身子,這樣大家就還原了村民身份。最后,全體人員要靜悄悄地離廟返家,一路熄燈禁音,以防惹惱神靈,帶來霉運(yùn)。一年一度的社火活動到此全部結(jié)束。
祁壩燈社火也可以稱為神社火,因其自始至終體現(xiàn)著對神靈和祖先的崇拜,同時人神共娛。它把夜的神秘和火的熱情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為人們展現(xiàn)出一幅巨大而熱烈的畫面,置身其中,炮聲震天,銅鈴聲聲,鼓聲隆隆,歌聲飛揚(yáng),仿佛又回到古代,體驗?zāi)且欢味文晟顨q久的歷史,領(lǐng)略祖先們的生活印跡。它是我們的文化之根,鄉(xiāng)愁之源。但隨著現(xiàn)代生活及其新奇娛樂方式的巨大沖擊,這一在當(dāng)?shù)厥㈤_了數(shù)千年之久的文化奇葩正迅速凋謝,并很有可能從此將永遠(yuǎn)湮沒于歷史的長河之中。惜哉,痛哉!
。ㄗ髡撸涸愂垒x,系成縣一中教師。)
【憶成縣原生態(tài)燈社火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1.心燈散文隨筆
2.憶雪散文隨筆
3.憶父親散文隨筆
4.隴上奇葩話成縣
5.白熾燈散文隨筆
6.過年舊憶散文隨筆
7.憶一祥散文隨筆
8.永憶母校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