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的距離效應(yīng)散文
最近讀唐詩,感覺人們對于熟悉的人和生疏的人,同代的人和異代的人在許多看法上,在心理和觀念方面有很不相同的地方。
李白、杜甫是我國乃至世界的大詩人,這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代,已是無須爭論的事實了。然而,在中唐時期,也就是與他們相同相近的的那個時代,他們兩人的詩歌成就卻并不被看好,甚至還受到某些人不公正的貶抑。其聲譽大大不如王、孟和元、白等人。同為唐代大詩人的韓愈,寫過一首名為《調(diào)張籍》的詩,就說到了這件事情。詩的開頭四句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他在這里就道出了人們對李、杜詩文的不以為然的史實。這是一種似怪而其實不怪的現(xiàn)象。
在人類社會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存在一種“距離”效應(yīng)。距離過遠或沒有距離,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保持適當?shù)木嚯x,往往于事情有利。在熟人或親近的人當中,因為距離近了,不易產(chǎn)生公認的實際上的特別優(yōu)秀者。原因是熟了、近了,一方面往往容易掩蓋一個人的突出和特別;而另一方面又往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缺點和不足。正如我的家鄉(xiāng)一句諺語所說的:“木蘭山的菩薩——應(yīng)遠不應(yīng)近”。不說遠的,就拿我們身邊的現(xiàn)實來看吧。各級領(lǐng)導(dǎo)提拔干部時,提拔身邊的人們所熟悉的人,議論總多一些,而從下面選拔或是從外地調(diào)入的,人們往往很容易接受。這也是“距離”效應(yīng)的結(jié)果。還有,提拔機關(guān)干部時,有的往往礙于輿論而提拔不了。但變換個方式,把這個干部調(diào)到另一個部門,或是放到下面或遠方所謂“鍛煉鍛煉”一段,讓人們對其疏一段、遠一點,再提拔時多宣傳一些人們不知道的優(yōu)點,往往就容易多了。這也是避免“距離”效應(yīng)的負面影響的有效手段。
有人會說,你這種說法不值一駁,一些人們身邊的熟悉的`干部,不是被提拔重用了嗎?是的,確有這樣的事。但只要認真留意一下,有些干部提拔起來后,往往威信很低,群眾不大買賬。我在青年時代,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事,一位本地被提拔重用的干部,卻在本地難以混下去。按理說,本地人熟,情況了解,很有利于開展工作。但事情恰恰相反,人熟了,他的好的方面人們知道了,而某些不正之處——哪怕是小小的,也被人們掌握了。所以,盡管見面可以打招呼,有的也不乏親一熱的,但信任度總是不高,對其安排布置的事情,總是隨隨便便,馬而虎之。我們的聰明的上級組織知道后,只好給他調(diào)換一個較遠的地方。那兒的人們不知底細,但相信組織,情況就大大不同了。我認為,這就是“距離”效應(yīng)的典型表現(xiàn)。
【人群中的距離效應(yīng)散文】相關(guān)文章:
3.心靈的距離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