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念想經(jīng)典散文
記憶中的故鄉(xiāng)是如此的美好,在記憶中的那個年代,是值得懷念的,如今回想起來,念舊情感更甚。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散文美文欣賞:故鄉(xiāng)的念想,有興趣的趕緊去欣賞吧。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已過知天命之年。在外工作的我,一旦靜下心來,就有些念舊了。特別是回到故鄉(xiāng)看看后,念舊情感更甚。我的'故鄉(xiāng)——贛中腹地一個四百來戶人家的村莊,數(shù)十年前一景一物,就常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且越來越清晰。
村莊的前面,是一條小江。江雖然小,名字卻叫“大江”。江上有兩座石拱橋,上游的一座叫老橋,下游的一座叫新橋,兩橋相距五百米左右。老橋橋面拱形,只能步行;新橋橋面寬且平,可以通過大小車輛。兩橋之間的水域,因為水淺,最深處不足一米五,水流又平穩(wěn),成了我們孩童玩耍的好去處,既打水仗,又抓魚蝦。新橋下游四百米一過,江水出現(xiàn)兩個大轉彎,彎處是兩個深水潭。兩潭之間江寬水深,最深處不少于五米,我們孩童是萬萬不敢下水的,大人也很少下水,除非撈魚。當時可以炸魚,一個炸藥包丟下去,“轟”的一聲響過后,可以撈上二三十斤魚,運氣好的話,還會撈到七八斤一條的大魚。因為炸魚,還有一個青年出了事兒,可能是操作有誤,炸藥包“轟”過一聲后,右手的五個手指瞬間不見了影兒,手掌處鮮血直流,之后就成了“一把手”——村民給他取的外號。如今,江在,橋也在,水仍然在流,但由于泥沙淤塞,已是江窄水淺,就連兩個深潭,最深處也不足兩米了。
過新橋不到五百米,就是村口。村口一側建有一所小學,四合院形。小學五個年級,每個年級三四十名學生。校內(nèi)有一棵古樟樹,樹高且大,主干四個小孩也圍抱不過來。樹枝上吊了一頂大鐘,拉鐘的繩索,圈在樹干的一棵釘子上。大鐘是一名工友負責敲打,我們也是聽著鐘聲上下學的。大鐘“當當當當……”急響,是催我們趕緊上學;大鐘“當當當——”三聲一段地響,是上課鈴,我們得趕緊進教室;大鐘“當-當-當”一聲一聲斷續(xù)地響,是下課鈴,說明我們自由了。如今,古樟在,校園還在,但教室已被拆舊建新,學校也被兼并,只留下一到三年級,每個年級不到二十名學生。
在那個不同尋常的年代,村里也是煉過鋼鐵的。我雖然沒趕上大煉鋼鐵,但鋼爐廢墟仍在,我們在廢墟里無聊地扒拉時,偶爾還可揀到幾粒樟樹籽一般大小的鐵丸。廢墟的周邊,散存著幾棵大松樹。樹干高且直,主干圍莖不少于三米,高度在十二米以上。樹枝如巨大的傘蓋,遮天蔽日。到了冬天,樹上掉下的紅松針,每天都夠我們刮上一陣子,因為松針是生火最好的材料。而樹上掉下的、已松散張開的、碗大的松果,我們?nèi)绔@至寶,因為只要丟進灶堂一棵,就會有熊熊火焰出現(xiàn),F(xiàn)在,這些大松樹早已不存在了,到底是怎么砍掉的,我不得而知,因為那時,我已然在外求學了。
村莊的背后,是大山,兩個大山坳處,建有兩座水庫。一座叫大坑水庫,一座叫磨坑水庫,都是依地名命名。其實大坑水庫是水庫中套水庫,嚴格說是兩座。這幾座水庫,都是春儲冬干。春天不僅儲滿水,而且放養(yǎng)魚苗。由于集體管理到位,儲放有序,調(diào)節(jié)合理,保障了全村千余畝雙季稻的收成。到了冬閑時,幾座水庫全部放干水,集體捕魚,全村按人口分魚,每人可分到正魚(指鯉魚、鰱魚、鳙魚、草魚四大家魚)三五斤,雜魚(指鯽魚、泥鰍等)一二斤。接著,全村勞動力清庫底淤泥,把淤泥挑進田里,既作了廢料,又保證了水庫容量。現(xiàn)在,水庫還在,魚苗已沒有人放養(yǎng)了,但自然生長的魚還是有的,也不時有人到水庫里網(wǎng)魚或者釣魚。同時,由于水庫久未清淤,儲水量已不及原來的三分之一了。
由于青壯年勞動力多外出打工,村里千余畝良田,能夠進行機械化操作的,都承包給了種糧大戶,但種的是早稻,收割后就摞著荒兒,晚稻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不能進行機械化操作的,多半已經(jīng)摞荒,少半由老年人耕作,種些蔬菜、大豆、高粱等作物。
【故鄉(xiāng)的念想經(jīng)典散文】相關文章:
1.冬的念想散文
3.冬日念想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