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1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在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qū)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fā),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qū)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qū)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qū)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xiàn)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qū)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qū)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2
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給孩子戴香包,這是濟南端午節(jié)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繡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shù)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qū)蟲除穢的作用。
畫門符
濟南人過端午節(jié)時興畫門符。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將“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哈蟆、壁虎〕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據(jù)說這樣做,是為了驅(qū)“五毒”,防瘟疫。
五彩線
五彩線俗稱“長命線”,端午節(jié)系五彩線的習俗至少成于漢代,因此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歷史了。應(yīng)劭的《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彩線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捻成,而這5種顏色必須是青、白、紅、黑、黃,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這五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象征東、西、南、北、中,蘊含著五方神力。
插艾枝,懸艾虎
端午節(jié)這天一早,人們就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驅(qū)蟲避邪,保以安康。
飲酒泛舟
端午節(jié),南方有傳統(tǒng)的龍舟競渡,而在北方,因了地域的關(guān)系,這種傳統(tǒng)的水上競賽運動演變成了詩情畫意的飲酒泛舟。據(jù)清道光二十年《濟南府志》記載:“五月,仲夏月五日,歷之士大夫攜酒泛湖作碧筒飲!194x年《歷城縣志》記載:“五月,仲夏月‘午日’,士大夫攜酒泛舟,作折筒飲,即小民亦攜一壺,俱飲樹下。”端午節(jié)這天,濟南名士泛舟明湖,聚會暢飲,作詩唱合。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3
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xù)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xiàn)。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yīng)節(jié)食品!讹L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jié)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jié)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xiàn),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jié)食。
端午節(jié)飲食有哪些習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jié)的`民謠?傮w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jié)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F(xiàn)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nèi)含的花色則根據(jù)各地特產(chǎn)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qū)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zhì),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qū)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y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吃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jié)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jié)還吃豆腐。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4
浙江地區(qū)端午節(jié)的習俗:
1、吃粽子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作為一種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稱。
它的粽子從選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后腿精選,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米內(nèi)。
2、吃面食
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饅頭類的面食,究其原委,上了年紀的人會告訴你,那是因為端午時節(jié),正是當?shù)匦←湷墒熘H,以往條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趕上端午,用麥粉做包子饅頭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
有些地方吃雞蛋、殺雞、殺鴨也是趁過節(jié)之際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難得吃到的東西。
3、送扇子
端午節(jié)又稱“女兒節(jié)”,過去在寧波民間,凡新出嫁的姑娘,端午那天要帶著“端午擔”回到娘家來避一下,離開時要帶上父母送的扇子,俗稱“送扇子”。如寧海等地丈母娘要給女婿回送衣料、手巾、芭蕉扇。寓意“一扇解千愁”。
可見,扇子承載著一種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扇子按性別分出等級,送女兒、婆母、姑嫂的,多是制作精致的細芭蕉扇;送公公、大伯則贈以大芭焦扇;送小叔、婿弟則一把折紙扇就夠了。
4、插艾葉、掛菖蒲
老寧波一到端午就要到附近田野采艾蒿,到河塘拔菖蒲,扎成艾束菖蒲劍,掛在自家門楣及窗戶上。中午要燒蒼術(shù),讓中草藥的清香氣味持續(xù)均勻地飄浮在每個角落,俗稱“蒲劍斬千妖,艾旗招百!,目的是祈求合家平安。
有的還在艾旗下面掛一個大蒜頭,艾葉、菖蒲、蒜頭被稱為“端午三友”,蒜頭象征武器銅錘,與蒲劍、艾旗相配合,攘毒防病、斬妖驅(qū)魔、鎮(zhèn)宅辟邪。還有一種很土的驅(qū)蟲方法就是在家家戶戶的屋前屋后撒石灰,這個撒石灰時,嘴里還得念念有詞。
5、“衣絲”、龍舟競渡
桐盧縣鄉(xiāng)塾之學童,端午節(jié)具禮于師長,稱之“衣絲”。醫(yī)家則于午時采藥,相傳此日天醫(yī)星臨空。
與其他地方不同,嘉興端午主要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民間有“五月五日,時迎伍君”的說法,而源遠流長的嘉興端午龍舟競渡,相傳也是源于春秋時期紀念伍子胥的活動。
6、吃“五黃六白”
寧波老話講,“忙做忙,勿要忘記五月黃”。以前端午節(jié),老底子寧波人都吃“五黃六白”來過節(jié)。
五黃,是指五樣黃色的食物:黃瓜,蛋黃、黃魚、黃鱔、黃蛤。有時候也用雄黃酒代替其中的一樣。各地版本不同,但大致上是一樣的。六白,是六樣白色的食物:茭白、小白菜、豆腐、白條魚、白斬雞、白切肉。老一輩的人說,吃了“五黃六白”,可以辟邪祈福。
7、吃大蒜蛋、“蜘蛛煨蛋”
吃大蒜蛋是河南、浙江等地端午節(jié)的習俗,每年端午節(jié)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據(jù)說端午節(jié)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可避五毒,有益身體降。
在桐鄉(xiāng)石門一帶的傳統(tǒng)端午節(jié)俗中,有吃“蜘蛛煨蛋”的習俗。豐子愷先生的《端陽憶舊》就十分具體地記載了這一習俗:“買許多雞蛋來,在每個的頂上敲一個小洞,放進一只蜘蛛去,用紙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煙得火爐里煨。煨熟了,打開蛋來,取去蜘蛛的尸體,把蛋給孩子們吃。”據(jù)說,吃煨蛋可以驅(qū)毒,吃了之后夏天不生痱子和疥瘡。
8、掛香包,穿新衣
淳安當?shù)剡有一習俗,就是長輩們在端午節(jié)還要給孩子們買新衣穿。這里的'長輩一般是指外婆,讓孩子跟過大年一樣,同時還會送孩子們一些自己繡的小香包,香包里有十多種驅(qū)邪驅(qū)蚊的中藥材。
還有一些地方,也同樣有送孩子們香包的習俗,但不同的是香包的做法,有些地方是繡,有些地方卻是用編的,即用包粽子用的棕樹葉,撕成細條,然后編成一個香囊狀,遠看有點像“蜂窩”,再在里面裝幾種驅(qū)蟲驅(qū)蚊的中藥材,自制的“綠色香囊”就成功了。但因為制作這個費時費力,所以現(xiàn)在很少有人會做了。
9、畫“端午老虎”
描端午老虎是舊時寧波人過端午一個非常重要的習俗。至于為何要描端午老虎,是因為人們想用“百獸之王”的老虎來鎮(zhèn)住蛇、蜈蚣、蜥蜴、蜘蛛、蝎子這“五毒”。在這一天,大人會用雄黃在孩子的額上寫上虎頭上的“王”字,也有的給孩子穿虎紋的衣服,縫制布虎和老虎枕頭。
也有將端午老虎印在約四五寸見方的紙上,繪有虎和孩子,有李存孝七歲打虎、楊香虎下救父等故事圖,虎、孩姿態(tài)各異,小孩子將黑色版畫“端午老虎”紙?zhí)钌细鞣N顏色,就是“描端午老虎”,描好后貼在門或墻上,說是可辟邪。
10、吃蜒蚰螺、戴五色手繩
蜒蚰螺就是蝸牛,舊時寧波有端午節(jié)吃蜒蚰螺的習俗。據(jù)說,在端午日午時前(尤以午時為佳)捉到的蜒蚰螺燉蛋吃,具體做法是將蛋鉆個兇,把蝸牛肉塞進蛋內(nèi),封口后清燉,說是吃后可清涼解毒。
在端午節(jié)這天,寧波人給小孩手臂系上五色手繩,叫“健繩”,待以后棄繩時,要粘上糯米飯,拋至屋瓦上讓飛鳥含去(粘去),這樣孩子就可以無病無痛、長命百歲了。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5
1、走寨串門
每年苗族端午節(jié),其他村寨的親朋好友都要到先過端午節(jié)的苗族村寨走寨串門吃粽粑、喝米酒,共同祭祀屈原。不論來多少客人,主人家都會陪坐到天亮。
第二天客人要回家時,主人家還要給每個客人送上一掛粽粑并親自送出寨門口。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2、吃“五黃”
苗家過端午節(jié)要吃端午飯。端午飯要吃“五黃”:黃鱔、黃瓜、黃魚、黃泥蛋和雄黃酒。因此,端午飯必備的主菜有:一大盆黃鱔湯,一碗咸鴨蛋,一碗紅燒黃魚,一碗苗家腌黃瓜,一碗雄黃酒。當然,粽子是餐桌上的必備品。
開席前,長輩先從酒碗里倒雄黃酒出來,然后挨著給每個小孩的.臉上、額上、脖子涂抹。開席時,由最年長者端起雄黃酒喝第一口,然后再往下傳,餐桌上的男女老少都必須喝上一口。
3、粽粑節(jié)
苗族稱端午節(jié)為粽粑節(jié)。苗家的粽子很有特色,餡也很豐富,豆沙粽、鮮肉粽、臘肉粽、綠豆粽、赤豆粽等等。最令人稱道的是苗家“五色粽”,他們用五種植物的葉液將粽餡染成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然后用芭蕉葉包裹成圓柱形煮熟。
一般都是在端午節(jié)前5-10天就把粽子裹好了、煮熟了。以前苗家還要把煮好的粽子掛在堂屋里,一是敬祖先,二是表示生活美滿。
4、雙人咬粽子
苗家的粽文化很豐富,端午節(jié)前后還要圍繞粽子開展系列活動,其中最有趣味的是“雙人咬粽子”。
在歡快的木鼓聲中,姑娘小伙兩人一組,比賽分為綁腿走路、包粽子、雙人板鞋競走、咬粽子、一人離地返回等步驟,最先返回出發(fā)點的一組為勝。
5、搶鴨子比賽
搶鴨子比賽也是苗家村寨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它源于紀念古代苗族英雄殺死惡龍為民除害的傳說,沿襲至今,并以鴨為吉祥物,在龍舟賽上將一大群活鴨子同時放人賽龍舟的水面上,任由人們?nèi)屪剑l逮著歸誰,搶到鴨子視為大吉。
比賽規(guī)則是,先把鴨子放入河中,比賽口令一發(fā)出,等在河邊的男女便開始搶抓鴨子。鴨子被人趕著在河里亂竄,搶鴨人沿著河邊追趕,誰搶抓到,鴨子便歸誰。
6、龍舟節(jié)
每年端午節(jié)起至農(nóng)歷五月尾是貴州苗族龍舟節(jié)。云貴一帶,在氣候上雨旱季十分分明,在旱季里,雨水尤為珍貴。因此,苗人劃龍舟多與天氣和農(nóng)事活動密切相關(guān),祈福和慶祝性質(zhì)較強,龍舟比賽通常都會有驅(qū)旱求雨、慶祝插秧成功、預(yù)祝五谷豐登等實際意義。
貴州苗族所劃的龍舟形狀也江浙大異其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母子船”,每艘龍舟以一條完整杉木或大梧桐挖空成槽形,一大二小的龍舟并排成一組,大者為母船,小者為子船,三舟競技,很是有趣。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6
懸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從醫(yī)學上說,艾葉和菖蒲的莖、葉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可入藥。所以,在端午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劍”或艾條,也有些人會插在衣服的扣子上。在臺州,一到端午,賣艾葉和菖蒲的小販就會走街串巷叫賣,聞聲的人們也會買上一把,做成“避邪劍”掛在家門口,或再造幾把劍給小孩子嬉戲用,樂趣頗多。
喝雄黃酒灑雄黃
看過《白蛇傳》的人,對法海在端午日暗中指使許仙強勸白娘子飲雄黃酒,結(jié)果白娘子現(xiàn)了原形這一出戲都有所印象。在舊時臺州,端午節(jié)喝雄黃酒的習俗很是興盛。如今,科學已經(jīng)證明雄黃酒因含有毒性而不能飲用,臺州人民就改為在額頭上用雄黃酒寫“王”字,還有就是在被蚊叮蟲咬時,涂些雄黃酒來消解腫痛。臺州的老年人還有這樣一個習慣,到店里買來雄黃和白酒,調(diào)勻后在房前屋后用菖蒲沾著雄黃酒灑個遍,以求平安和福氣。
端午時,臺州人還會在小孩子的手腕、腳踝或頸間系上五色絲線,謂之長命線,用以避邪。因端午是五毒日,而非吉日,在天臺等地的農(nóng)村,至今有是日忌生子的說法。在臺州,早時還有佩香囊的習俗,香囊內(nèi)裝上蒼術(shù)、雄黃等香藥,制成荷包香袋,或用絲線織成小巧的網(wǎng)袋,裝一顆樟腦丸掛在蚊帳上,取其驅(qū)蟲避邪之意。還有就是,端午女兒要回娘家,女婿要準備好“五黃”送給丈母娘,這五黃包括:黃魚、黃鱔、咸鴨蛋、黃瓜和雄黃酒。
端午包粽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當然是少不了的。現(xiàn)在超市里賣的粽子品種多,甜的咸的,葷素搭配,口味豐富,自己吃或者送人,都很應(yīng)景,粽香情味濃。
當然也有很多人吃的自家包的粽子。買來糯米、蜜棗、紅豇豆、豬肉、咸蛋黃和包粽子的大竹葉——竹箬等。用水將糯米浸濕竹箬洗凈,拿起一二片竹箬把它卷成漏斗狀,將糯米放入卷好的竹箬里,再把豬肉或蜜棗放在糯米的中間,然后將竹箬把糯米包住折疊成四角三棱形,最后用撕成細條的棕櫚樹葉當做線將米粽捆扎。
粽子包好后,就把粽子放進鍋里蒸煮,整個廚房就彌漫起淡淡的竹箬香味伴著粽子的清香,那四溢的香味讓人直流口水。
家家食麥餅
溫嶺人過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食麥餅筒。將摘來的新鮮地莓,麥粉,糯米粉合上溫水按比例揉成一團,取小塊用搟面杖壓成薄餅狀,再放到生溫火的盤子上烙熟。
做好麥餅以后,取已燒好的餡(有葷的`,有素的,豬肉、炒面、洋蔥、綠豆芽、炒蛋、茭白、蘿卜、墨魚、彈涂魚等)放在中間卷起來,就成“麥餅筒”了。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麥餅,感受著和樂融融的氣氛。
懸掛菖蒲劍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節(jié)時,溫嶺很多家里都會在門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劍”或艾條,也有些人會插在衣服的扣子上,用以驅(qū)瘴、辟邪;蛟僭鞄装褎o小孩子嬉戲用,樂趣頗多。
佩戴香袋
小孩子佩帶香囊也是端午的一種傳統(tǒng)習俗,說是求吉祈福、避邪驅(qū)瘟,實是防止蚊子和蟲子叮咬。香囊是將樟腦或朱砂、雄黃、香藥等放在內(nèi),外包彩色絲綢,再以五色絲線繡制成各種不同形狀的香包,那香囊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吃五黃
在端午節(jié)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這五黃包括:黃魚、黃鱔、咸鴨蛋、黃瓜和雄黃酒,稱為“吃五黃”。因為中醫(yī)理論認為,端午節(jié)是在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jié)節(jié)氣的力量,抑制霉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采草藥
說是端午采的草藥最涼,采上大把的夏枯草、艾草及消清根等草藥。具有消暑行氣、清火明 目、溫血、祛濕、除濁、凈化空氣等功效。
如今端午這一節(jié)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jīng)隨著社會變遷而消逝了,如采草藥、佩香囊等已成過去,掛菖蒲劍、喝雄黃酒也不多見。但吃粽子、麥餅筒等習俗仍然流行 。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7
導讀:咱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僅僅72卷《全宋詩》中詩題里含有“端午”兩字的就有218首,還不包括詩句中寫到端午情景、端午習俗的。《全唐詩》中直接寫到端午的詩也不在少數(shù)。翻閱這些典籍,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古人的生活緩慢而精致,光是一個粽子,就吃得百轉(zhuǎn)千回,吃一口,還得作一首詩。透過歷史的紙張,我們仿佛能看到粽子身上那仨金光閃閃的大字:有文化。閑話少說,我們還是先來領(lǐng)略一下古人們閑適的端午時光。
元稹喜歡“萌”粽子 陸游愛辦派對吃粽子
詩人和吃貨是兩個并不矛盾的詞,在我國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講究吃。文人們端午吃粽子就是一個明證,比如說,那粽葉非得是太湖里的,那糯米非得黃河邊上的才好……古人吃粽子,花樣繁多。像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就是寫“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的那位,他詩風婉約,喜歡的粽子也很精小。元稹有詩“綠粽新菱實,金丸小木奴!笨梢娝麑δ欠N小如初生綠菱的“迷你賣萌”粽子情有獨鐘。
不過蘇東坡的口味卻又不同:“不獨盤中見盧橘,時于粽里得楊梅”,說明對以蜜餞為餡的粽子贊不絕口。而清代林蘇門的“一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腌酺貴,知味易牙同!眲t暴露了他對火腿粽子的心心念念。
當然有好吃的不能獨享,不少詩人也喜歡在這一天約好朋友一起分享美味的粽子。宋代陸游也寫過“端午數(shù)日間,更約同解粽”的詩句,看來陸游算是個比較喜歡熱鬧的“派對達人”。不過,熱鬧繁華的背后總是寂寞空虛冷,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引發(fā)他們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端午當然也不例外。喜歡獨自散步的詩人們,也免不了在節(jié)日里思鄉(xiāng)。像宋代詩人朱松就在他的《重五》一詩中寫道:“異鄉(xiāng)逢午節(jié),臥病此衰翁。竹筍進新紫,榴花開小紅。山深人寂寂,氣潤雨蒙蒙。煮酒無尋處,菖蒲在水中!惫湃藳]有電話,只能托些個花花草草、菖蒲艾葉什么的寄托一下對親人的相思,若是如現(xiàn)在這般通訊發(fā)達,一個電話便可聽到鄉(xiāng)音,就不會有這些讓人讀來肝腸寸斷的詩句了吧。
唐代皇帝和大臣互贈夏衣 衣上有題名,穿著很清涼
百姓要過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當然,皇家過端午的規(guī)矩也多。比如說節(jié)日這天,皇上要向朝中的臣子賜予夏衣。這個工作很仔細,所賜的衣服用輕薄的細葛為料,還要根據(jù)臣子的身材縫制,讓他們穿著合身。
杜甫《端午日賜衣》詩中寫道:“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笔拙浔磉_出乎意料的心情:宮衣上面居然還有我杜甫的名字啊!這是怎么回事?原來,此時肅宗正在打擊他老爹的臣子,把房琯、張鎬、嚴武、賈至、高適、岑參等人貶出京都,杜甫也在打擊之列,端午節(jié)過后沒有幾天也被外放了。所以,他對受賜夏衣這份“恩榮”感到意外。三四兩句寫夏衣的輕軟高級,細葛含著微風,香羅白如積雪,杜甫的想像力令人嘆服。五六兩句寫穿著的愜意,夏衣上面的題名墨跡尚濕,穿在身上感到十分清涼。第七句寫衣服長短合身,結(jié)句寫自己終身感戴皇恩。杜甫當時任左拾遺,是個八品小官,他能受賜夏衣,可見皇上端午賜衣的范圍十分廣泛。
一方是皇上賜予臣子夏衣,另一方是地方官吏向皇上敬獻夏衣。關(guān)于后者,史書未記,長于記事的杜甫卻把它寫進詩中。杜甫有《惜別行 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向卿其人名字不詳,他制成了一件高級的夏衣,去上都(即京都長安)進奉給皇上,杜甫寫詩給他送行。詩中寫道:“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云霧,比喻夏衣的輕柔,拜跪題封,是表示對皇上的敬重。
手腕上掛長命絲繩 皇上向大臣賜“百索”
除了互贈夏衣,因為五月是民間信仰的惡月,五月五日有被看作惡月中的惡日。流傳下來的一個小故事說明了這一點:宋朝的徽宗皇帝和童貫就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兩人心里難免疙疙瘩瘩、十分郁悶,于是改為十月十日生的,一下子就從金牛座,改成了天秤座。
出于趨利辟邪的考慮,每年端午節(jié),大家都要在門上或手腕上掛結(jié)長命絲繩,在門上插艾草。晚唐詩人和凝《宮詞》寫道:“繡額朱門插艾人,羞將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夸宣賜,五色香絲系臂新!薄爸扉T插艾”,“香絲系臂”就是這種風俗的體現(xiàn)。
古代端午,皇上還要向臣子賜贈“百索”,百索,就是長命絲繩,是用五色絲線編結(jié)的繩索,又名長命縷。唐代詩人竇叔向有《端午日恩賜百索》,詩云:“仙官長命縷,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馀生倘可續(xù),終冀答明時!钡澜谭Q有尊位的.神仙為“仙官”,這里指皇上;噬腺n予長命縷,深深感動了這位詩人,他說此事之大足可驚動蛟龍,恩情之深足可曉諭犬馬,表示在有生之年盡力報答圣明的心情。
端午前下場“龍舟雨” 被認為是好兆頭
龍舟雨,就是端午前的雨,漲龍舟的水,意思就是說,為了方便人們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賽龍舟,端午節(jié)前都會下雨,讓河水上漲,人們把這種雨叫做“龍舟雨”。
傳說,在端午節(jié)前,如果有下“龍舟雨”,則是個好兆頭。端午節(jié)過后,氣溫將顯著升高,雨量也將更加充沛。下了雨,緊接著便是震人心魄的龍舟賽了。除了思鄉(xiāng),古人們著墨最多的,便是這龍舟賽了。
張建封的長詩《競渡歌》最被人們看好,其中描寫競渡場面十分精彩:“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钡搅藳_刺階段,場面更加熱烈了:“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舜。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蓖磳⒖拷慕K點錦標,兩條龍舟上的健兒們眼睛閃出亮光,“目如舜”,傳說舜有雙瞳,所以視覺特別明亮。看著決勝的關(guān)頭,坡上的觀眾發(fā)出了驚雷般的呼叫。勝負轉(zhuǎn)眼間作出分曉:“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边@是寫輸了一方的表現(xiàn),眼看著別人奪了錦標,只好徒勞地揮動船槳向前劃,郁悶得不得了。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8
感冒介紹感冒,總體上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這里先討論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國醫(yī)學稱&q…[詳細]感冒的病因|感冒的癥狀|感冒的治療|感冒的預(yù)防搜索:感冒水痘介紹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原發(fā)感染,是以較輕的全身癥狀和皮膚粘膜…[詳細]水痘的病因|水痘的癥狀|水痘的治療|水痘的預(yù)防搜索:水痘
吃粽子
你可千萬不要以為吃粽子只是端午節(jié)的一種習俗,其實從健康的角度上說粽子本身也是屬于一種藥膳。說白了,端午吃對了粽子對身體是有補益的作用的。首先就是包粽子的葉,北方人多喜歡用葦葉,中醫(yī)介紹葦葉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去煩去燥的物質(zhì);而我們南方人則喜歡用荷葉、竹葉,竹葉清新因此具有調(diào)食欲的作用,此外還具有利尿排毒、清熱解毒之功效,荷葉更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所以不管是用葦葉或是荷葉、竹葉包制的粽子其從外表上看就有“天然綠色食品的”優(yōu)勢了。
此外我們知道粽子多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而糯米也具有調(diào)血、補氣益氣之功效。此外粽子中還可以依據(jù)個人的口味加入各種食材,如肉類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加了紅棗的甜粽就具有補氣健脾之功效?偟脕碚f粽子本身就是一種營養(yǎng)非常豐富的食物了,如果能與其它食物搭配進行食用的話,則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吃艾糕
艾葉本身就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中醫(yī)認為艾葉味甘,性濕,歸脾、肝、腎經(jīng),其具有清熱解毒,去濕之癢之 功效。民間甚至還有“家有三年艾,醫(yī)生不用來的”說法,可見,艾葉的養(yǎng)生保健功效,而用艾葉制作而成的糕點也具有清熱解毒,祛暑熱等多種功效,因此民間在端午節(jié)這一點不僅流行吃艾糕、喝艾酒,同時也有熏艾葉的養(yǎng)生習俗。
帶香囊
在民間的很多地區(qū)都有用川窮、蒼術(shù)、山奈、靈香草、冰片等中草藥成份制成香囊的習俗,同時利用香囊里的藥物揮發(fā)出芳香氣味來起到殺死病毒的'作用,特別是對付端午節(jié)前后的水痘、流行性感冒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雖然說這一方面不用直接食用,但是卻可以給家里的老人及小孩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洗蒜水澡
就是把大蒜的皮放到水中進行浸泡,可適當在水中加點雄黃,然后在端午節(jié)那天進行浸泡,據(jù)說這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斑除痘的作用了哦。
其實關(guān)于端午節(jié)民間流行的養(yǎng)生保健常識并不多,不過從個人的經(jīng)驗上看,個人認為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講究的都是吃喝的,倒不如花點時間去運動下,或者同別人一起參加比賽龍舟之類的,這樣一來還更有利于身體健康呢!
最后提醒一下在中國無論是哪一個地區(qū)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飲食上一定會比以前豐富許多,特別是對于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的現(xiàn)代人而言,這時候飲食一定要注意節(jié)制,切記不可暴飲暴食,也不可冷熱生食不分亂吃,凡是都應(yīng)該有所節(jié)制才好。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9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chǎn)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nèi)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劃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鳖A(yù)《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断婢芳疵鑼懴嫒笋S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肚G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侨,競渡,競采雜藥!。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jù)當?shù)孛窀枧c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時止,表現(xiàn)內(nèi)容十分廣泛。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jié)婦女的頭飾。多見于江南。一些地區(qū)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于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肚寮武洝芬短扑芜z紀》云:“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U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蝎,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鐘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jié)驅(qū)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zhèn)祟辟邪、保佑安寧!讹L俗通》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jié)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佩戴于發(fā)際身畔。端午節(jié)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jīng)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guī)《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云七寶車’!庇智甯徊於爻纭堆嗑q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
端午節(jié)時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的習俗,云可驅(qū)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qū)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zhèn)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涂小兒領(lǐng)及鼻耳間,以避毒物!背陬~頭、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云:“端午,飲雄黃酒,用涂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佩長命縷
端午節(jié)時厭勝佩飾。亦稱續(xù)命縷、續(xù)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jié)以五色絲結(jié)而成索,或懸于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于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zāi)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jié)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于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于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于胸前;五彩繩結(jié)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于漢代。東漢應(yīng)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后相沿成習,直至近、現(xiàn)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xù)羅制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逼渲刑扑螘r,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jié)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jié),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xù)命縷分賜百官。節(jié)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nèi)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币约傲硪环N“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shù)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nèi)容物幾經(jīng)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qū)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fā)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jié)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jié)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zāi)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于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采藥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jié)俗之一!断男≌份d:“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焙笪骸洱R民要術(shù)·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藥用。后來有不少地區(qū)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干,即成蛤蟆錠,涂于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藥之俗,源于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jiān)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藥草之俗。采藥是因端午前后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毒鸥琛ぴ浦芯芬嘤小霸√m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薄段咫s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jù)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10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五日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qū)除瘟疫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習俗。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yōu)槌贼兆,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據(jù)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jié)定名為“詩人節(jié)”,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則據(jù)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jié)”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1.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2.國家郵政局發(fā)行股票國家郵政局發(fā)行股票 3.劉曉峰著書籍劉曉峰著書籍 1.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編輯本義項端午節(jié)百科名片
端午節(jié)粽子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五日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qū)除瘟疫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yōu)槌贼兆樱慅堉,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據(jù)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jié)定名為“詩人節(jié)”,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則據(jù)說是為了避邪!爸袊宋绻(jié)”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端午節(jié)(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稱為端陽節(jié),為每年的農(nóng)歷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貴 端午賽龍舟活動
州、四川一帶,端午節(jié)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十五日。20xx年,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為法定放假日子。20xx年6月16日為端午節(jié)。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0xx年9月30日在阿聯(lián)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jié)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臺州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12-09
山東濟南端午節(jié)習俗有哪些12-09
除夕有哪些習俗03-09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12-01
汕頭除夕習俗有哪些03-09
福州除夕習俗有哪些02-04
2017冬至有哪些習俗12-02
元宵節(jié)有哪些習俗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