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jié)校園廣播稿范例
田:當溫潤的春雨滋潤著整個校園,
趙:留住一縷清風,撥撒出明天的希望;
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一個愛的世界;
田:送去一片笑容,愿我們永遠同行!
趙: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里,
田:在這朝氣蓬勃的日子里,
趙: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田:我是二(2)班的田,
趙:我是二(2)班的趙,本期紅領巾廣播的主題是《勞動最光榮》
一、《“五一”節(jié)的來歷》
趙:田雨露,你知道周六是什么日子?
田:哈哈,這可考不倒我,周六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的節(jié)日——“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
趙:那你知道“五一”節(jié)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會有“五一”節(jié)這個節(jié)日呢?
田:這個——我不太清楚,相信廣播前的同學們和我一樣好奇吧!
趙:“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又稱“五一節(jié)”,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無產隊級、勞動人民的共同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啊,源于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于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特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jié)”,這一決定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jié)是1920年5月1日。節(jié)日里,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jié)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杜體娛樂活動,并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田:哦,原來“五一”節(jié)是經過無數工人流血斗爭才爭取來的。真是不容易!
趙:是啊,所以我們在享受“五一”假期時,也要學習勞模,把他們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化為我們勤奮學習的動力!
二、勞動最光榮
田:對!誰說,花兒只供人欣賞,而不努力爭取陽光?
趙:誰說,螞蟻只坐吃山空,而不爭相尋找食物?
田:誰說,人們一切的財富都是信手拈來,而不是勞動的成果?
趙:那被人們贊美無數次的蜜蜂,
田:曾在掌聲的背后付出多少辛勞。
趙:聽過《藍天中的金絲雀和鐵籠里的畫眉鳥》的故事嗎?
田:那是兩個生命截然不同的鳥兒。
湛藍的天空,白云飄蕩。一只只金絲雀撲騰著快樂的翅膀,開心的叫著。在一個狹小的陽臺上,一只大腹便便的畫眉鳥依靠在鐵籠上,懶懶的曬著剛好撒滿全身的陽光。
金絲雀飛過來問“:你為什么不出來?”又指指打開的小門。
“沒必要,再這里吃住無憂,生病有人照顧!碑嬅鉴B打了幾個飽嗝。
“不!你的身體會越來越弱的!”金絲雀極力勸它。
“噢,天那。放心吧,我會比你們更健康!!碑嬅鉴B閉上了眼睛,不想再理它。
金絲雀見沒用,只好飛去覓食了。畫眉鳥則又歪歪脖子吃著主人送來的食物。
幾個月過去了,又是一次陽光明媚的晴天。鐵籠的門被打開,一個人捧起畫眉鳥,把它拋向天空。它拍著笨拙的翅膀,俯視世界。
夜色降臨了,畫眉鳥停在一個枝頭上。它的肚子在不聽話的打鼓?蔁o濟于事,它不會自己去覓食。幾天匆匆一過,畫眉鳥永遠地閉上了它的眼睛。
一天,金絲雀再次飛過那片天空,看見去世的畫眉鳥,嘆了口氣“:唉,如果、你聽我的話,早點出來,自己勞動就不會這樣了!
趙:可憐的畫眉鳥,現(xiàn)在后悔已經晚了,但相信同學們一定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只有自己勞動,才能過上幸福地生活。
田:那么,趙壬福,你在家里做過什么家務嗎?
趙:我會做的可多了,掃地、擦桌子、洗碗、洗衣服、揀菜……
田:哦,你真能干,那你做家務的時候,快樂嗎?
趙:那當然,看到自己的勞動后的成果,特別開心。
田:看來啊,只要肯勞動,就能收獲許多。
趙:對啊,自己動動手,你就能夠把自己的房間打掃的干干凈凈。
田:還可以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大方得體。
趙:你還能夠幫爸爸媽媽分擔家務……。
田:看,我們說了這么多,其實有一首歌就唱得很好,請聽歌曲《勞動最光榮》
三、用勤勞的手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
趙:一首快樂的歌,一首忙碌的歌。
田:一首寓意深刻的歌,一首最美的歌。
趙:有人問‘世界上最美的手是誰的手?’
田:上帝回答說‘是施舍者的手,還有一種你自己想吧!
趙:那人回家冥思
苦想,可怎么也想不出。
田:相信此刻,大家一定能告訴他那就是:勞動者的手
趙:是啊,施舍者的手固然美。
田:但遠遠比不上勞動者的手。
趙:沒有勞動者的汗水,就沒有施舍者的賦予。
田:在最后祝福大家——都能通過自己的手,創(chuàng)造一片幸福人生!
趙:時間過得真快是說再見的時候了,同門們再見
【五一勞動節(jié)校園廣播稿】相關文章:
五一勞動節(jié)專題校園廣播稿05-08
校園廣播稿勵志文章04-08
校園勵志故事廣播稿06-24
青春勵志校園廣播稿06-29
校園青春勵志廣播稿06-26
青春勵志的校園廣播稿06-27
青春勵志校園廣播稿精選04-25
校園勵志青春廣播稿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