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愛情詩詞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古代經(jīng)典詩詞賞析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經(jīng)典詩詞賞析,歡迎閱讀!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賞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尊稱為“詩仙”。他的詩想象奇特,感情飽滿,風格豪放飄逸,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
《贈汪倫》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詩中首先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一位普通村民對詩人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后兩句詩人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zhuǎn),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自己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令人回味無窮。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賞析】
劉長卿(709—780),中唐前期的重要詩人,工五言,描寫個人生活和自然風景的詩,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技巧,詩的風格以工整清麗出名。
此詩為劉長卿山水詩的名篇。詩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暮雪中的山村圖景,直敘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見聞,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開篇即是一組靜物,日薄西山,蒼山隱隱,空曠的山野中惟有一座茅屋立于風雪之中。詩人極盡旅途之苦,風雪中得入柴門,頓時帶來一股溫暖的氣息。蒼山、風雪、白屋、柴門、歸人,層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圖。
畫蘭 明·董其昌
綠葉青蔥傍石栽,
孤根不與眾花開。
酒闌展卷山窗下,
習習香從紙上來。
【賞析】
董其昌(1555—1636),字思白,華亭(現(xiàn)上海松江)人。他精通詩文書畫,繪畫方面專長山水,倡導(dǎo)“南北宗論”;書法方面自成風格:圓勁秀逸,平淡古樸。其一生勤于書畫,傳世作品頗多。
小 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他的詩意境鮮明,富有生活氣息。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
春 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賞析】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繼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師和理學家。他的詩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簡練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壯麗秀美和詩人的遠大胸懷。
《春日》這首詩描繪了春天風和日麗、生氣勃勃、百花競艷、萬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別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把春天寫活了,成為膾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滁州西澗 唐·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賞析】
韋應(yīng)物(737—約789),今陜西西安人。中唐初期的重要詩人,他的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簡潔明凈、閑淡高雅、華而不綺。
此詩作于詩人任滁州刺史時。描寫春游西澗賞景和晚潮野渡所見。詩人通過富于畫意的碧澗幽草、深樹黃鸝、春潮晚雨、野渡橫舟,綴合成一幅生動鮮明的畫面,寄寓了一種向往自然、尋求寧靜的心情和恬淡、閑適的意趣。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賞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之一,與李白齊名,并稱為“詩圣”。他的詩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被稱為“詩史”。其詩風格沉郁頓挫,質(zhì)樸通俗,寓意深遠。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顏色的形容詞,如“黃”、“翠”、“白”、“青”等,使畫面色彩絢麗鮮明,更顯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麗。通過詩中生機勃勃的春景描寫,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那種歡快喜悅之情。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賞析】
王維(701—761),擅長山水境界,開南宗畫派,其詩有如畫境;長于音樂,其好詩都如美妙的樂曲。后期作品大多描繪山水風光,寄寓自然情趣。
此詩為《輞川集》第十七首,描寫山林幽居情趣。詩句全用白描,詩境清幽絕俗,空明澄靜。竹林深處,絕無塵世的嘈雜,琴聲細幽,歌吟舒暢。詩人此時享受著獨處的自由,細細品味藝術(shù)人生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