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傳家風文章1000字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尋根問祖,是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家譜,延續(xù)著家族血脈,更傳承著倫理規(guī)范、家風家訓。如今,也許只有在一些鄉(xiāng)村,還保留了這一文化習俗,修譜人也大多是老人,他們走了,誰再來接續(xù)呢?
山西原平上院村,推開沉重的木門,我們走進村民辛根蘭的家。
上院村,90%都姓辛,辛氏家譜70多年前修過,2002年,作為上一代修譜人的孫輩,辛存壽和辛根蘭開始集資,新修家譜。
辛存壽介紹,“我們的舊家譜是1941年修的,辛根蘭的爺爺辛在勤和我爺爺辛兆仁他們兩個人為主,修成了家譜。到了2002年,我們又開始修”。
上院辛氏1941年修的舊族譜
正房廳堂的幾案上,擺放著新修的《辛氏族譜》,藍色精裝封面,5卷合成一本,53萬字。辛存壽把手仔細擦干凈,解開側面的黃絲帶,捧起家譜,細說往事。“從1941年印家譜時,上面有名字,到2009年6月發(fā)行新家譜的時候,老家譜上還有166個人在世。從2009年到現(xiàn)在,又去世了35個人……”
家譜起源于殷商,宋代進入民間,明清以后,修家譜漸漸成為風尚。如今,也許只有在一些鄉(xiāng)村,還保留了這一文化習俗。
辛存壽向記者介紹上院辛氏2009年發(fā)行的新家譜
辛存壽說,從2002年正式開始,到2009年6月5號新家譜發(fā)行,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八年時間。
辛氏舊家譜歷經戰(zhàn)亂、文革,散失殆盡,時隔70多年重修,困難重重。辛存壽退休前是山西省中醫(yī)學院的老師,為修譜,工作之余四處奔走。后期因為病重,調查時說不了話,只能寫在紙上,讓別人念。辛存壽說,8年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心里記著祖輩。當年,辛存壽的爺爺辛兆仁修家譜,就靠幾十塊墓碑,現(xiàn)在僅存下來一塊。
上院村辛氏先人最后一塊墓碑
辛存壽介紹,“就是這個碑。這個碑應該是臉朝天,結果現(xiàn)在脊背朝天,所以我們就看不見上面的字了。我爺爺做這個工作,當時找到碑以后,因為時間長了碑上面有土,字就看不清了。他就帶一壺水,把這個碑沖了,洗出來,所有的字不一定都認得,所以他把這個字就照原樣描下來。根蘭她爺爺是國子監(jiān)大學生,字描好以后,就拿回去讓他再識別”。
2009年發(fā)行的`辛氏新家譜
正值隆冬,寒風刺骨,水澆到碑上,也澆到手上。辛兆仁的手裂開一道道口子,整個冬天都無法愈合。辛存壽說,想起祖輩,心里不平靜,家譜不傳下去,對不起爺爺。
上海圖書館家譜閱覽室
徐匯區(qū)淮海中路,上海圖書館,二樓的“家譜閱覽室”顯得空蕩蕩的。60歲的徐學迎,想按家譜給孫子起名字,來這兒查找。他說,我曉得我爺爺是司字輩兒的,我爸爸是宏字輩兒的,我是迎字輩兒的,下面一代的名字兩個字的多,長幼輩分都沒法分,小孩子的名字沒法起,家從哪里搬來的也都不知道了。
徐學迎說,現(xiàn)在還講究這些的人不多了。他覺得,起名字不按字輩,各地親戚回鄉(xiāng)過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長幼全都亂了套。
尋根問祖,是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系源流。家譜,延續(xù)著家族的血脈,更傳承著祖上的遺訓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續(xù),或綿延家風,或與時俱進,而為人孝悌,始終是治家的根本。
記者采訪辛氏族譜主編辛存壽
辛存壽說,新修家譜,增加了不少先輩的事跡,像這位孝子叫栓恒,我們這代人都還知道他的故事。這次寫進家譜,就是想讓兒孫們也能記住,傳承家風,懂得孝敬老人。
故事是這樣的:六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天他母親想吃一個冰棍,但村里面沒有,栓恒就跑到原平縣里去買,沒有保溫杯,他就拿一塊毛巾把冰棍包起來,放在茶缸里,回來冰棍全化了,毛巾擰出甜水來,他媽媽喝了。他當時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結婚,沒有后人。
從古到今,不同的家族對于家訓家風,有不同的側重。商賈之家強調“童叟無欺、取之有道”,農耕之家的特點是“耕讀傳家”,而官宦之家的傳承,首要的是“廉潔清正”。江蘇常州惲氏家族,祖上為官,2007年,惲氏后人惲興中,續(xù)修家譜。
常州家譜館
他說,“我在修譜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很多人做了幾年縣官,回來以后兩袖清風,他甚至連盤纏都不夠。他做縣官的時候,把自己的俸祿都用來資助貧困的市民了”。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家譜,承載著倫理規(guī)范,塑造著人格精神,維系著社會秩序。如今,一本本家譜已成陳跡,流入廢品收購站、古玩店,或被圖書館收藏,很難再與家族的后人重逢。古籍修復專家張品芳,見過許多舊家譜,眼前這一部,紙張霉變粘連,已經無法揭開。
舊家譜
張品芳介紹,“就是這種紙張,已經很酥很霉了,紙張已經沒有強度了。只能先放著,可能以后有新的科技手段能夠修復它,現(xiàn)在我們就是保存它”。
很難說清這樣的家譜還遺存了多少,如果有一天真能修復,不知會有多少先人的形象復活,又不知會有多少生動的故事感染世人。滄海桑田,歷史的長河總會淹沒一些東西,無奈中又禁不住遺憾。家譜研究專家陳建華說,像現(xiàn)在在城市里面,有親戚關系的也就是幾個人,大部分親宗族還是居住在老家,就是我們稱之為籍貫的地方,所以在城市里,作為一個宗族來修譜的話,幾乎就沒這個可能,F(xiàn)在修譜的都是一些老人,他們走了,誰再來傳承呢?
記者采訪上海圖書館家譜研究專家陳建華
辛氏家族的新家譜,全稱《山西原平上院辛氏族譜》,修成后的領譜大會,辛氏族人來了四五百,辛存壽特意讓孩子們也參加,培養(yǎng)他們文化傳承的理念。
辛存壽說,我們從文化上不想把這個事情斷開,根蘭也說老人們做過的事情,不能斷在咱們手里頭。
看著一本本家譜被大家恭恭敬敬領走,辛存壽覺得,可以告慰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