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棗園
秋到棗園
衛(wèi)偉
2016年9月9日。早上8點,如約準時趕到集合地點。
時近中秋,秋高氣爽。只說是市文聯(lián)組織要去采風,目的地:靈寶市大王鎮(zhèn)古棗園。
看到攝影家,作家,詩人,記者們,各自帶好自己的武器,從四面八方急匆匆趕來,一同乘車將要浩浩蕩蕩地向目的地進發(fā),雖無戰(zhàn)爭年代那振奮人心的沖鋒號吹響,但這陣勢,在車輪啟動的一剎那,還是不免讓人覺得豪邁之情陡生。
文靜內秀的導游小姐已經開始進入角色,立于前方微笑著環(huán)視整個車廂。然后用甜美的聲音跟大家簡單介紹了行程安排。接著,扭頭請身旁那位帶著眼鏡,看起來帥氣斯文的司機師傅打開車載視頻,請大家一起觀看一段MTV宣傳片。 ( )
隨著由我市本土詞、曲作家屈松林和張菁國聯(lián)袂原創(chuàng),龍海茹傾情演唱的《美麗鄉(xiāng)村》那美妙的歌聲,棗鄉(xiāng)大王以華麗絕美的姿勢在眾人面前精彩亮相。
一路上,屏幕里動人的旋律,優(yōu)美的歌聲,醉人的畫面,神奇的故事,以及抑揚頓挫,飽含深情的解說,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向往,也在一遍遍的單曲循環(huán)模式中,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濃稠。
出市區(qū),車行半個小時左右,陸陸續(xù)續(xù)已經有棗樹進入我們視野。
9:15分,透過車窗,已經可以看到三五成群,零星散在分布的棗樹,掛滿一顆顆紅彤彤的果子,在路的兩邊,土坡,山溝,埝上招??
再往前,漸漸地,有越來越多的棗樹成排成行成片地展現在眼前。我們的車子,猶如一艘小船進入了海域,在前后左右都是棗樹的海洋里不斷穿行。傳說中的大王,就是以如此鋪天蓋地的影像隆重而熱烈地歡迎我們的到來。
先到冬棗園。樹不大,矮小而精致。結滿了一串一串葡萄一樣的果子。摘一顆放在嘴里,脆生生的甜,包裹了所有的味蕾。瞬間,口齒留香。一邊吃一邊贊嘆,一邊拍照一邊留戀。一邊呼朋引伴,聲聲催促,樂而忘返。
您瞧,遠的,近的,高的,低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停地傳來了’咔嚓咔嚓”按響快門的聲音,仿佛在演奏一曲激情四射的交響樂?烧婷牧诵老踩艨竦臄z影師們。雖然不說,我知道已經有不少的佳句詩篇在作家和詩人們的心中醞釀,加溫,錘煉。因為沉思的表情與甜美的喜悅,已經毫不掩飾地寫在了他們臉上。
再到熏棗廠。一車車鮮棗正在運往這里。偌大的院子里,工人們正在機器旁忙著分揀,收購剛從樹上摘下來的鮮棗。在負責人劉總的帶領下,我們一邊聽著介紹,一邊參觀了部分加工流程。由于熏棗的加工工藝較為復雜,環(huán)節(jié)多,時間性強,程序嚴格,而且生產過程無法現場模擬,所以我們也只是了解了一些淺表的皮毛。
從國家外貿部門退休的劉總,大個子,說話簡潔明了。市場眼光敏銳,見解獨到的他跟我們說,這項熏棗精加工工藝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在本地這是第二年建廠并投入生產。自去年以來產銷量一直不錯,一般從收購到成品大約需要兩個多月。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處于停產狀態(tài),季節(jié)性非常強。
根據我國江浙一代南方人特有的口味習慣,精心打造而成的熏棗珍品,幾乎很少在國內銷售,絕大部分產品遠銷臺灣,新加坡等東南亞華人華僑聚集生活的國家和地區(qū),產品供不應求。他認為不光是品質好受歡迎,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在他們看來,這是來自祖國大陸的精美禮物,濃縮著來自故土的醇厚鄉(xiāng)情,也承載著來自大洋彼岸悠長而遙遠的鄉(xiāng)愁。
至于為什么在此地選址建廠,是因為經過大量的考察論證,他認為這里的大棗不僅產量豐富,而且品種優(yōu)良,核小,肉厚,甜份大,是加工熏棗的優(yōu)質原材料。今年鮮棗的收購價基本上都是在每斤1.5元以上,而且,超過了去年每斤干棗1.2元的銷售價格。這將會大大增加棗農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發(fā)展種植的積極性。
當市文聯(lián)贠治民主席問起原料到成品的`產出情況時,他告訴我們說大概就是1.8----2.5的比例,具體要看棗的成熟度而定。成熟度越高,需要的原料就越少。
當然,對于已有1300年以上栽培歷史,目前栽植面積達4萬余畝,年產鮮棗1500萬公斤,干棗500萬公斤的大王鎮(zhèn)來說,這還只是一枝獨秀。除此之外,大棗的其他深加工產品,比如棗茶,蜜棗,以及相關產品棗花蜜,蜂王漿等棗制品,也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廣大消費者搶手的健康食品,舌尖上的美味。
本次采風的重頭戲,也是最后一站,就是聞名遐邇的古棗林。大王鎮(zhèn)后地、老城一帶是靈寶大棗的原產地和主產區(qū),大棗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宋朝,現保存有明末清初栽植的棗林4000余畝,余株。這些數百年乃至千年的古棗樹,至今仍枝葉繁茂,果實累累,可謂天下奇觀。
我們此行的后地村,真的如傳說中的那般神奇,所謂“樹在村莊中,村在樹林里”。人與自然,就這樣和諧相處,相互依存,繁衍生息。
后地村的文化大院,也建設得頗有特色。入村口,可見位于兩邊的房屋墻壁上,都是大幅手繪的鄉(xiāng)村圖景。
其中一整面墻上,畫的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曹靖華老先生,上面還題有他當年曾到此一游后的賦詩一首。詩云:“頑猴探頭枝葉間,蟠桃哪有靈棗鮮。”對靈寶大棗的美譽與喜愛之情溢滿字里行間,在世間廣為流傳。
而棗園四季圖,所呈現的春夏秋冬里的小村景象,也各具風采,引人入勝。尤其是秋,圖上滿地都是豐收的棗,一個婦人雙手正緊握簸箕,神情專注,一顆顆紅艷艷圓滾滾成熟的大棗傾瀉而下,在腳下迅速堆成了小山。
而圖的下面,馬路兩旁,皆是今年喜獲豐收的棗農們坐在滿載的車上,排隊等候著絡繹不絕前來的商販們過稱收購。此番情景,不醉人也難。
步入棗園,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園子里的每一棵棗樹,形態(tài)各異,不盡相同。樹上結滿了累累的棗兒,正在等待農人們采收。其中最為奇特的兩棵,曾被到此游覽的藝術家們分別命名為“虎踞”和“龍盤”。仔細看,還真有幾分神韻在里面,大家紛紛爭相扮演模特兒在此合影留念。還有一棵也挺奇妙,圍而觀之,形如一把巨大的鑰匙,橫臥于蒼茫大地之上,似要開啟一扇神秘莫測的大門,為世俗中好奇的人們求知解惑巧妙地設下了懸疑。由于在靈寶方言中,鑰匙的“鑰”與相約的“約”同音,故而這棵樹就被稱為“千年之約”。
可以想見,這棵歷經千年風雨滄桑而依然繁茂蔥郁的古棗樹,該是寄托了祖祖輩輩在此與之同呼吸共命運的人們 ,多少珍愛與祝福的浪漫之情!
我突然想,這些曾經以豐滿的果實,滋養(yǎng)了一代皇妃楊玉環(huán),也滋養(yǎng)了世世代代英雄豪杰與平頭百姓的棗樹啊,又何嘗,不是植立于這塊富有靈性的土地上的,一個個千姿百態(tài),風情萬種的盆景?
一路走來,園子里,到處可見喜氣盈盈忙碌著采收大棗的人們。男女老少個個兒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就連說話的口氣,都像是灌滿了蜜。樹上,一枝枝,一串串,都是笑彎了腰,笑紅了臉的大棗,在風中神采飛揚。地上,一筐筐,一袋袋,都是裝滿了喜悅,裝滿了憧憬的大棗,在園中歌聲朗朗。年輕的男子拿著長長的特制棗桿揮舞著,仰望高空打棗,女子和老人則蹲在樹下低頭拾棗。腳邊,到處都滾動著一顆顆紅燦燦,晶瑩剔透的,紅瑪瑙般的大棗。
漫步在棗鄉(xiāng),空氣中,到處都是甜絲絲的氣息。哦,之前只是道聽途說,如今身臨其境,方才知道,原來----
棗鄉(xiāng)的棗香,果真也是會甜醉人的哦!
在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中,大棗屬于藥食同源的食品。不但可以飽腹,而且補血益氣,養(yǎng)肝健脾。歷來被人們尊為餐中美味,食中上品。園中歸來,午飯頗為豐盛,色香味俱佳。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們捧上的一大盤剛蒸好的大棗,還冒著熱氣,誘人食欲大增。而新泡好的棗茶,茶湯顏色金黃透亮,棗絲鮮紅美艷,放在鼻子前只輕輕一嗅,便覺神清氣爽。待送到唇邊,飲一小口,棗兒特有的自然甜香,便滑入咽喉,接著滋胃潤腸,直達血液,隨之流遍全身各個細胞。脈絡里,盡是這般味道。
據介紹,更為可喜的是,如今的棗鄉(xiāng)大王,又迎來了新的歷史發(fā)展機遇。2015年10月,由明清古棗林和古棗樹群落組成的靈寶川塬古棗林,榮獲唯一通過的“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而大王鎮(zhèn)正以此為契機,著力描繪的以發(fā)展農家樂、農家賓館、自采園、大棗加工為重點,融合歷史、文化、飲食等多種資源,精心打造的“靈寶古棗林主題公園” 的宏偉藍圖,正在一步一步實現。
棗鄉(xiāng)的未來,值得我們滿懷期待。
衛(wèi)偉。2016年9月10日。于百合園。
【秋到棗園】相關文章:
1.秋泥落了到冬天
2.秋泥落了到冬天
3.從夏到秋的作文
4.又是一年中秋到
7.為何古人一到秋天就想哭? ──「悲秋」的文學傳統(tǒng)
8.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