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三)靜悄悄地挖土茯苓
我們山上長有很多油茶樹,深秋來了,公社里就安排同時的幾天,讓每個大隊所管轄的各個生產(chǎn)隊都去摘茶果。這樣就減少了摘錯相鄰其他隊的果的事了。過了幾天,各人私自可到山上撿剩余零星的,管山員也不會理你了,在茶果樹上,還有一樣,我們小孩更想它多結(jié)一些,那就是白色的、真菌作用下變異的葉子,很厚實也很嫩,吃起來有生味,但很脆又甜,我們叫它茶苞、茶耳,它常長在樹冠上,我的個子矮,看不到,但總可以分享到哥哥姐姐們的收獲,它們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可能與氣候有關(guān),在我心中它一直是稀有的珍品,我沒一次吃夠癮過,每次象豬八戒吃人參果,已經(jīng)吞到肚里了,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味,特別還想品嘗一次。
在我們附近的`群山之中,一般而言,黃土山是最矮又平坦的,可能與它的泥土容易流失有關(guān),紅石頭山和癩子石山最普遍,高度也差不多,比黃土山高些,山峰與山坡相隔不遠,山形還比較溫和,隨處都有拋物線式的曲線美。而青石片山就不同了,在靠近赤馬湖水庫的周圍,這種石頭山特多,峰高坡險,怪石嶙峋、野獸和蛇類特多,我們小朋友只有大人們帶著,才敢“越雷池一步”,那些山里就有一些特別的野果子,如野彌猴桃,柿子、雞婆橙等等。秋天乘大人去那砍柴時,我們跟去扒樹葉,各種果子都可以分享到,但要聽大人的吩咐,千萬不能去有山七樹的地方, 因為它很神奇,相隔幾米遠距離也能使人的皮膚過敏,整個人全身起“風(fēng)陀”,奇癢難忍。我聽了真的很怕,覺得整座山都陰森森的,在我心中它扮演著保護山上野果的“山神”的角色。平時大哥姐們摘了野柿子回家,要浸到米湯里幾天幾晚,再拿出來吃,這樣就去掉了澀味,剩下了香甜和鮮嫩味。野彌猴桃摘回來后,要埋到糠里幾天幾晚后,再吃才爽口。手指頭那么大,熟了變橙黃色,形狀象挑水的小木桶的雞婆橙,像鈴鐺樣整齊地吊在半山腰的空中,由彎曲著的伴有薄薄的扁長的黃色葉子的枝桿相連,等著動物們或人去采摘,吃掉后再將種子丟到合適的位置,好再生長發(fā)芽,壯大自己的“家族”。
在我家四周的不論哪種土質(zhì)的山上,都長著土茯苓,一般來說,山嶺上有許多剛長出來不久的藤,不過一尺長,土里的伏苓也就大拇指粗,藏在土里的深度也就一尺左右。山坡里就有幾米長的茯苓藤,自然其肉塊也藏得很深,并且是一串一串的,我們不奢望能挖到,只有時“竹扒”壞了,就將茯苓藤折回家,好織一個新的竹扒,比用竹篾織的更結(jié)實。茯苓在老人們嘴里叫做“冷飯陀”,意思是可當(dāng)飯吃的,“大躍進”時期,就有人實踐過,結(jié)果是排出來特困難,所以我們小朋友對它只期望解饞,絕不多吃。
我們常在草籃里藏一把丁鉤鋤上山,在挖枯樹頭、枯樹根之余,會在山崗與山坡的連接處的土崖上挖茯苓,有斜度的地方挖出的土容易移走,也就容易往深處挖。大人們說:挖茯苓不能出聲,否則它聽到會往土里深處鉆,所以我們都是擺好了姿式后,就靜悄悄地挖,緊實的原始有光澤的泥土被我們掏了出來,雖挖的洞不大不深,但新鮮的松土象發(fā)酵了一樣膨脹,已堆滿四處,我們腳下的前前后后,衣服里,鞋里、頭上,甚至嘴巴里都有,新土粘在手、腳、臉蛋的皮膚上,又爽又柔,加上新土散發(fā)出的鮮味,使得整個人舒適、滿足,就像嬰兒剛吸吮夠奶汁,美美地依靠在年輕母親溫柔的懷里。
【第三章(三)靜悄悄地挖土茯苓】相關(guān)文章:
1.悄悄地提醒
2.靜
4.悄悄地提醒作文
8.遠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