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品隨筆
“帶著你特有的熱情與冷峻,帶著你的激情和溫存,帶著你的幸福和憂愁,活下去,活下去!”這句話來自三毛。 下面陽光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三毛作品隨筆,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三毛作品隨筆篇一
在年少時的記憶中,我并不是很喜歡三毛這個名字。
也許是她對生活太過透徹地的感悟讓我不知所措,也許是她太過直白的人生觀讓我害怕?傊,年少時期的我,對人們眼中的“名作家”三毛,竟然有一絲厭惡的感覺:也許是她的禿廢讓我茫然吧。
不記得誰說過:“時間見證一切。”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覺得,自己在慢慢感悟三毛當(dāng)時的內(nèi)心世界了。
三毛的本名陳懋平,「懋」字是家譜的排行,至於「平」字則是父親期望和平而選取。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后遂以“三毛”為筆名。她在《鬧學(xué)記》一篇序文中提及「三毛」二字暗藏一個《易經(jīng)》的卦象,但沒有做進一步的說明。
也許,正如所有認識她和她文字的人的印象:流浪才是她真正的筆名原意吧。
她的性格最為特異、不依常規(guī),而且及不能忍受虛假的東西。
她的作品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余種。
三毛的作品取材廣泛,不少文字充滿了異國情調(diào),文筆樸實而不缺浪漫,且獨樹魅力,這些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對自由的熱愛和對大自然不一般的情懷。
華晴在悼念三毛時候的《愛與恨的大陸情結(jié)》一書中曾提到---
“她在給我的一封信中說:‘我發(fā)覺中國是一種*,越是去、越是愛它;越是愛它,越是恨它。而我是飛蛾撲火,方油絲路回來,回來又魂不守舍地再度開始那片我的海棠葉子。’她又說:‘自從去年我自中國回臺灣后,一直恍惚,好似在某種暴風(fēng)雨之前的特異寧靜中活著。我的心不在此地,也沒法寫作。我在等待著一種決心,這種決心其實就是一種對于民族的感情?鄦?很苦,可是我沒辦法。’”
在人們都揣測三毛是為了兩性感情瓜葛而自殺的時候,這段文字卻給我的內(nèi)心帶來了強烈無比的震撼。
她是一個對民族、國家榮辱看得如此重之人。其實,華晴總結(jié)她自殺的原因是被民族之情結(jié)所困結(jié)而死,也不是空穴來風(fēng)的。她曾無數(shù)次地往返與大陸與臺灣之間,在每次的旅行之后,總能見到她憂郁的文字及矛盾地內(nèi)心世界里的困惑與掙扎。
其實,讀過三毛作品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熱情、充滿愛心的作家。也許,是她的矛盾心理帶給了我對人生難解的迷茫和矛盾吧:讀她的作品,總會被她的文字帶動著情緒---不經(jīng)意間,讀書的人自己也會陷在這些矛盾中而去進行艱難地心旅跋涉。
三毛的憂傷還應(yīng)該與伴侶的英年早逝最為相關(guān):“?菔癄、至死不愈”的愛情格言,才是她厭倦人生的開端。
不欺不瞞、不折不彎的性格,對親人、對朋友、對大自然的自然流露之情,說明她是熱愛生活之人才對?芍卑椎娜松^與命運的不濟卻給她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最后的選擇,注定了悲哀的終結(jié)。
從《撒哈拉的故事》開始,真正地去品讀她的文字,心情總是沉重地隨著她去旅行:對景物的描寫,總是把內(nèi)心世界宣泄得一覽無遺。
記得第一次讀三毛的著作是《稻草人手記》,心情跟著文字起伏間,真摯的情感總是那么自然地隨意流露。這些,在現(xiàn)實當(dāng)中,有幾人敢擔(dān)當(dāng)、敢坦言?
那些讓人著魔的文字,如魔鬼吻親過肌膚的瞬間---讓人震顫間,卻又不愿棄之不觀。
還記得她曾在一篇章中坦然地講述著死亡,這讓我惶恐間,茫然不知所措---在那時,我,15歲的天空已經(jīng)近距離地接觸了死亡的氣息。三毛,你和你的文字讓我毛骨悚然。
漸漸地開始有意無意地搜尋著關(guān)于三毛的故事和有關(guān)她的文字:我如醉漢般,在她的文字領(lǐng)域里跌跌撞撞、失去了從容、悠然。
三毛作品隨筆篇二
我第一次讀三毛的作品可能是1988年,那本書記得是叫《撒哈拉的故事》。讀完這本小書我曾經(jīng)很感動,心中想:三毛確實是太了不起了,難怪報刊上評論她的文章是那么多。并暗想,臺灣真是個古怪的地方,作家都是些出奇異常的貨色,寫“武打”的,寫“言情”的,連同她這三毛也就是“三足”鼎立的格局了。這些作家遠遠游離了政治,但讀者卻“認”了他們,很是有趣。說真的,三毛之外的那兩位,我不太了解,但三毛,她應(yīng)該說是寫“飄流”的。對于三毛,我最初產(chǎn)生的感覺是,三毛的作品與王蒙的新疆系列作品很有些相同之處。
同時也與高爾基的《在人間》有那么一點點的相似。這是就題材而言的。當(dāng)然,如果就其內(nèi)涵講則又大不一樣。我讀過《撒哈拉》之后便有一個強烈的“感覺”,三毛的心境非常凄涼,她會活不下去的。我是陜西人,時間可能是1991年,我當(dāng)時在《陜西日報》上偶然讀到關(guān)于三毛的報道,說三毛很喜歡讀陜西作家賈平凹的作品,并將一本《天狗》都讀爛了!短旃贰肺铱催^,很喜愛,沒想到三毛也喜歡這篇小說,那個“爛” 字無非是說她讀得遍數(shù)多。可我讀天狗只是一遍,覺得印象深就行了,心中留一份新奇也就夠了。不過,由此我是想,我與三毛是接近了許多……然而,過不久便立即又得到一個消息,說三毛死了,是自殺的。我很震驚,但轉(zhuǎn)念又想一想,她那個心境能有這種結(jié)局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人生一晃許多年就過去了,10年里我在“務(wù)實”著,并不曾讀什么“文學(xué)”書,因而也就忘了這三毛。今年以來,我很悲哀,便又讀起書、思考起一些問題來了。我讀了賈平凹的《樹佛》,見有《哭三毛》、《再哭三毛》,細細讀了,很受感動。
便問起弟弟說,“三毛的作品是屬什么體裁?”弟弟略一遲疑即言“散文嘛!” 我大驚不已,過去從未意識到她寫的`是什么作品,以為是象王蒙的“伊犁小說”之類,但不管怎么說絕未想到是“散文”。隨之不久,我便在一本名家散文集中讀到了三毛的《還給誰?》一文,這才確乎明白,那的確是散文。這個小散文是講一個美國小青年送她一只小草,我讀過后十分驚異,覺得三毛的靈魂非同尋常。那是她以“心”寫出來的,感人至深。
為了更深地了解三毛,我又去圖書館借閱了那“公告牌”上特別告示的《三毛作品精選》,胡亂讀了一番后,覺得她是更“悲凄”了。尤其是丈夫去世后的作品,感人倒是感人,但絕望的色彩很重,雖然這種情調(diào)在字面上看不出,但它始終是流貫在看不到的那條線里,人的心很不安。從我自己心里感覺,三毛人很好,真誠而又良善,但她有怪避,很絕望,她的那個神經(jīng)與常人很不相同,這是與丈夫無關(guān)的,也是很早就形成了的。這可能是性格上的缺陷,她過于敏感了。
三毛的散文,是以“情”而動人的,作品談不上什么了不得的結(jié)構(gòu),你看不出她的技巧,尋不出“開頭”,也找不到“結(jié)尾”。她以故事和對話寫成文章,明明是隨感,卻又無什么“感”在其中,她幾乎是不議論、不感慨,不去“隨想”的。這是她作品之新奇的地方。我覺得她的作品是散文,也是小說,是紀(jì)實性的小說。她是以“行動”寫人生蹤跡的,又是以意識指揮“行動”的。她死后,有一個“大智之人”沿她走過的線路去“對證”作品,言三毛所言是“假的”。我想,“心”與 “思想”,你是看見的。這人對三毛如此領(lǐng)悟,只能說明自己太可憐了,我想人是不大能聽得懂鳥語的,盡管人很聰明。“驢頭”無論如何也是對不上“馬嘴”啊。
我覺得賈平凹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作家,他能準(zhǔn)確推斷人的心理。而三毛也是“自找死”,她很不該讀《天狗》。這是我最近才發(fā)現(xiàn)的(是一個很愚蠢的想法),在我第二遍讀《天狗》的時候,我是想到,三毛的死可能與《天狗》多少有一點聯(lián)系。三毛的死與“井把式”是“一脈相通”的,三毛作為作家很偉大,但是三毛的情感也很脆弱。三毛并不是怕開刀做手術(shù),懼怕疾病,她是懼怕人生。她身心憔悴,已是經(jīng)不起更多的磨難了。我說這話對不起平凹先生,深怕加重了他的心理上的負擔(dān)。然而,這是隸屬他的才氣的副產(chǎn)品了。他弄得是真理,真理是科學(xué),不存在好與壞的問題。
三毛是死了,她縱不害病也會死,不讀《天狗》也會死。三毛的心靈是作家的心靈,三毛的作品會流傳很久。三毛以她自身的命運寫著作品,她含著血淚寫完了人生的小說。
三毛是一個靈魂偉大而又孤獨的人,愿她能在宇宙中尋找到慰籍自己靈魂的好地方!
三毛作品隨筆篇三
第一次聽到《橄欖樹》就愛上了它,因此也喜歡上了三毛。從眾多的介紹中了解了她的生命歷程,她的博學(xué)和通靈,她的喜怒哀樂,她的純真、無助和憂傷,她的特立獨行……但我卻一直不敢碰三毛的書。因為內(nèi)心的感傷,更悲于她的離去。
還記得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翻開了三毛的《萬水千山走遍》的場景。
我隨她拖著疲憊而敏感的身軀,游走在中南美洲的國度里,感受每一處的風(fēng)土人情,感受那里的富足或是貧窮,接受當(dāng)?shù)鼐用竦臒崆榛蚴抢淠?
我隨她為墨西哥那一定是迫于生活的苦難和無助而在石階上虔誠地用膝蓋跪求奇跡誕生的一家老小哽不成聲;
我隨她為在貧窮的洪都拉斯找生活的同胞和在哥斯達黎加討生活的異鄉(xiāng)人感到無奈和心酸;
我隨她為在秘魯因為“索諾奇”而邂逅的有前世之緣的荷蘭女孩安妮送一份相知的祝福;
我隨她向那些僅為三位觀眾而做全場演出的印第安藝術(shù)家駐立致敬,是他們的執(zhí)著讓我看到了生命中追求的永恒。
還有那阿根廷的恬睡牧場和牧場上癡情于她的高裘。那本是她一直夢想的生活?稍谒睦镏挥幸婚g房,只安了一個門,只開了一個窗,那兒早有荷西把她久久凝望……
她說“世上的歡樂幸福,總結(jié)起來只有幾種,而千行的眼淚,卻有不同的疼痛,那打不開的心結(jié),只有交給時間去解。”
那墨西哥令她好奇的自殺神,安第斯山脈的心湖,敦煌那尊只有她能看見洞頂開了天窗的彌勒菩薩,可是在預(yù)示她已經(jīng)參透人生,正在找尋自己生命的歸宿呢?在那里,她可是真的打開了心結(jié)?
我每次看好友的日志或者博客時,總是習(xí)慣于把留下的足跡一個個刪除。似乎每次總有這樣的詩句在耳邊回蕩: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我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當(dāng)我在她的書里看到斷斷續(xù)續(xù)出現(xiàn)的這樣的文字:“如果我青石板的街道——噠噠的馬蹄——是個過客,不是不是歸人——我——不帶走一片云彩——揮一揮手——我走了——如果這也要參破成空——”讀至此,我已呆住,又一次模糊了雙眼。
我怕是再也不敢碰三毛的書了……
三毛
請送我你所有的憂傷,我把它一起深藏;
我贈你無數(shù)美麗清晨,伴你在遠方。
【三毛作品隨筆】相關(guān)文章:
7.三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