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生老病死佛陀的覺悟人生感悟
傳說成年后的佛陀首次獲準(zhǔn)離開皇宮,在城墻的四個門邊分別碰到了“生、老、病、死”。他看見一個為生存所迫拼命勞作的人,看見一個因時光流逝垂垂老矣的人,一個痛苦萬狀的病人以及一個倒閉路邊的死人。
佛陀是王子,生長于皇宮。他出生后有人預(yù)言:這孩子將來不得了,要么成為統(tǒng)治世界的君主,要么就是主宰精神世界的“法王”。佛陀的父親凈飯大王很擔(dān)心,他晚年得子,好不容易才有了一個王位繼承人,豈能允許他修行求道呢?凈飯大王采取的方式就是隔絕,阻止佛陀接觸現(xiàn)實。因此佛陀的青少年時代是在粉飾太平中度過的,物質(zhì)生活可謂窮奢極侈;蕦m四壁相對于佛陀而言就像是舞臺布景。這是一個極端,這極端為后來佛陀的覺悟作了充分的準(zhǔn)備。當(dāng)然,這是凈飯大王沒有料到的。
傳說成年后的佛陀首次獲準(zhǔn)離開皇宮,在城墻的四個門邊分別碰到了“生、老、病、死”。他看見一個為生存所迫拼命勞作的人,看見一個因時光流逝垂垂老矣的人,一個痛苦萬狀的病人以及一個倒閉路邊的死人。還有一種說法,佛陀看見了一個無所事事的修行人。傳說不盡相同,總之佛陀目睹了世界的現(xiàn)實,始終遮蔽著帷幕拉開了,震驚在所難免。 一方面是帷幕和現(xiàn)實之間的強烈反差,造成了刺激性的效果。另一方面,佛陀是一個極度敏感的青年,肯定比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要敏感百倍。這本質(zhì)上的敏感便是天生麗質(zhì),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因為看見了老人、病人和死人,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事情,青年佛陀睡不著了,食不甘味。他需要想通這些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想不通和解決不了就無法生存。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有這樣的事情?怎么可能有這樣的事情就像沒有一樣地麻木不仁地生活呢?怎么可能不去解決它們而去干別的呢?現(xiàn)實的生猛粗暴刺入了一顆無比敏感溫柔的心靈,這便是佛陀決心修道追求真理的初始動因。 我們雖然沒有身居皇宮,但難道沒有帷幕嗎?沒有布景嗎?沒有帷幕和布景,沒有經(jīng)過粉飾的太平我們連一天都無法生存。這帷幕、這布景、這經(jīng)過粉飾的太平在我們這里就是撒謊,就是謊言,就是自欺欺人。如果有人真的敢于百分之百地承認(rèn)和面對現(xiàn)實,肝膽俱裂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我們自出生以來就置身于“現(xiàn)實”中,“生、老、病、死”已經(jīng)見慣不驚了。對我們來說,這絕不是什么稀有罕見的事。我們也許會因此有所感觸,也許會情緒波動,但不會像佛陀那樣刨根問底,不會像他那樣“想不開”。我們所接觸到的苦難一點也不亞于佛陀所接觸到的那些,但只是接觸而已,不可能像佛陀那樣深入其間、感同身受。報紙上天天都是殺人、災(zāi)難,但那只是報紙。某人身患絕癥,某人垂死掙扎,某人貧寒卑賤,但那只是某人,我們是個例外。我們身處現(xiàn)實,但永遠位于它的表面,而不可能去正視。 總之,面對現(xiàn)實,我們麻木、遲鈍、撒謊、視而不見、自我安慰、尋找借口,自有一套對付它的技巧。我們不再敏感了,在艱苦卓絕的生存斗爭中我們已經(jīng)百煉成鋼,水潑不進、針插不進?膳碌默F(xiàn)實是真理之門,為了避免發(fā)瘋和茍活于世,這門被拒絕打開。
【生老病死佛陀的覺悟人生感悟】相關(guān)文章:
佛陀的格言大全03-21
佛陀的勵志名言04-23
佛陀的智慧格言大全12-09
佛陀的名人名言04-25
人們,覺悟吧作文01-21
覺悟了的藝術(shù)心情隨筆12-09
思想覺悟檢討書05-01
男友痛心覺悟的檢討書04-18
關(guān)于挫折中覺悟話題的作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