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三物理科普文章
在現(xiàn)代,物理學已經(jīng)成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chǔ)的學科之一。經(jīng)過大量嚴格的實驗驗證的物理學規(guī)律被稱為物理學定律。然而如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學理論一樣,這些定律不能被證明,其正確性只能經(jīng)過反覆的實驗來檢驗。下面就有陽光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初三物理科普文章的相關(guān)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三物理科普文章篇(一)
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燒開水時,水開前響聲較水開后響。為什么“開水不響,響水不開”呢?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水中沒有出現(xiàn)氣泡時,是聽不到響聲的,而氣泡的產(chǎn)生就會伴隨著響聲的出現(xiàn)。由此可見,燒開水時發(fā)出響聲與水中氣泡的產(chǎn)生是密不可分的。要揭開“開水不響,響水不開”之謎就要從氣泡身上找原因。
原因之一:氣泡的產(chǎn)生過程對響聲大小的影響
水中溶有少量空氣,容器壁的表面小空穴中也吸附著空氣,這些小氣泡起氣化核的作用。水對空氣的`溶解度及器壁對空氣的吸附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當水被加熱時,氣泡首先在容器壁上生成。氣泡生成之后,氣泡內(nèi)部的容器壁部分實際上是處于“干燒”狀態(tài),而氣泡邊緣與干燒部分之間處于激烈的汽化過程。由于水繼續(xù)被加熱,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向小氣泡內(nèi)蒸發(fā)水蒸汽,使泡內(nèi)的壓強不斷增大,結(jié)果使氣泡的體積不斷膨脹,氣泡所受的浮力也隨之增大。當氣泡所受的浮力大到一定程度時,便離開器壁開始上浮,整個過程的聲音就象往燒紅的鐵上倒水一樣,試想一下:無數(shù)個這樣的劇烈汽化響聲匯合在一起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聲音?
響聲是由于氣泡的產(chǎn)生而出現(xiàn)的,更重要的是:沸騰后,氣泡會迅速上浮,這種劇烈汽化過程的時間要比沸騰前要短,響聲自然就小了。
原因之二:氣泡上浮過程中的變化對響聲大小的影響
在沸騰前,容器里各水層的溫度不同,容器壁附近水層的溫度較高,水面附近的溫度較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僅泡內(nèi)空氣壓強隨水溫的降低而降低,泡內(nèi)有一部分水蒸汽凝結(jié)成飽和蒸汽,壓強也在減小,而外界壓強基本不變,此時,泡外壓強大于內(nèi)壓強,于是,上浮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將縮小。在繼續(xù)加熱的過程中,氣泡產(chǎn)生和膨脹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但當氣泡上升到溫度較低的地方時,氣泡中的水蒸氣又要凝結(jié)成水,體積又逐漸地減小。那么在這樣的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氣泡的體積一會兒膨脹一會兒縮小,又不斷的上浮,在水的中、上部會產(chǎn)生一種振動,當水溫接近沸點時,有大量的氣泡涌現(xiàn),接連不斷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大變小,使水劇烈振蕩,產(chǎn)生較大的響聲。
在水的溫度達到沸騰的溫度時,由于對流和氣泡不斷地將熱能帶至中、上層,使整個容器的水溫趨于一致。水的內(nèi)部急劇汽化,氣泡內(nèi)水蒸氣達到飽和,密度大氣壓高,在上升過程中其體積不僅不會縮小,而且還繼續(xù)增大。這時氣泡所受的浮力也在它上升過程中增大,氣泡就由底部一直上升到表面而破裂,放出水蒸氣和空氣。由于此時氣泡上升至水面破裂,對水的振蕩減弱,響聲自然也就小了。
由此可見,“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是很有物理道理的。
初三物理科普文章篇(二)
人體冷熱感覺屬于觸覺問題。許多人習慣只以氣溫的高低作為推斷人體冷熱感覺(感覺溫度)的唯一標準,其實,人體的感覺溫度和實際氣溫有時相去甚遠。如:人們常說“熱在三伏”,但翻開氣象資料一看,多數(shù)地區(qū)的最高氣溫并不出現(xiàn)在三伏,而是在三伏前后,人們之所以感到三伏天最熱,是因為這時的“熱”加進了“濕”,是悶熱。人們還有這樣的體會,在旋轉(zhuǎn)的電風扇下,往往感覺到電風扇吹出的風是涼爽的,但拿一根溫度計放在電風扇前吹,就會發(fā)現(xiàn)溫度計的示溫并不下降,人感到?jīng)鏊且驗轱L改變了空氣濕度的緣故。夏天游泳后剛從水中上岸時感到?jīng)鏊,如果有風,甚至會冷得打顫。這些都說明大氣環(huán)境對人體的影響是綜合的。決定人體冷熱感覺的主要因素除溫度外,還有濕度和風力,這三者都不可忽視。
空氣的濕度是表示空氣干濕程度的物理量,有兩種表示方式。一種是絕對濕度,用單位體積的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質(zhì)量(或壓強)來表示,表示的是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多少。在某一溫度下,一定體積的空氣中能夠容納的水蒸汽的多少有一個最大的限度,達到這個限度,空氣中的水蒸汽便處于飽和狀態(tài),這時的氣體叫飽和氣;另一種方式是相對濕度,用某溫度時空氣的絕對濕度跟同一溫度下飽和水蒸汽的密度(或壓強)的百分數(shù)比來表示,表示的是空氣里水蒸汽離飽和狀態(tài)的遠近程度。相對濕度越大,空氣里的水蒸汽就越接近飽和狀態(tài),空氣中可供水蒸汽分子填充的“空位”就越少,蒸發(fā)也就越慢。濕度對人的冷熱感覺的影響,是由空氣的相對濕度決定的。天氣炎熱時,人體為了使體溫保持在37℃左右,就要不斷地向體外散發(fā)熱量,它主要是通過汗腺向體外分泌汗水,利用汗水蒸發(fā)吸收熱量,將熱量帶走。汗液的分子從汗液表面跑出來成為水蒸汽分子,如果人處在一個空氣相對靜止的環(huán)境中,這些水蒸汽分子就會滯留在人體皮膚附近,形成一個“保溫層”,“保溫層”中水蒸汽越來越接近飽和狀態(tài)(空氣相對濕度越來越大),結(jié)果汗水蒸發(fā)速度越來越慢,使人感到悶熱。這時如果有一股風吹來或打開電風扇,“保溫層”就會被吹走,人體周圍的空氣相對濕度將減少,汗水蒸發(fā)速度增大,使人有一個涼爽的感覺。
當氣溫在24℃時,空氣中的濕度相對而言對人體冷熱感覺影響較小,人既不覺得冷,又不感到熱。24℃的空氣帶走人體一部分熱量,而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則彌補空氣帶走的那部分熱量,人體保持了相對的熱平衡,從而感覺良好。當氣溫低于或高于24℃時,人就會有明顯的冷熱感覺,此時相對濕度便會對人體的.冷熱感覺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當氣溫是25℃,相對濕度為30%時,人體沒有什么冷熱感覺;同一溫度若相對濕度增大到95%,人體便感覺到悶熱了。有人測定,氣溫是17.8℃、相對濕度為100%時,人體的冷熱感覺與氣溫是28.6℃、相對濕度為20%時是相同的。
人體的冷熱感覺除了與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關(guān)外,風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冬天,在刮風的天氣里或坐在奔馳的敞篷汽車上時,人似乎感覺到更冷一些,這是因為風能把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吹散,把熱量帶走的緣故。在一定的數(shù)值范圍內(nèi),一般風速越大,人體散熱也越快、越多。
在大量醫(yī)學氣象科學試驗中,人們找到了風速大小和人體冷熱感覺的關(guān)系:當氣溫為10℃,3級風時,人的感覺氣溫為5℃;5級風時,人的感覺氣溫像0℃時一樣。當氣溫為1.1℃,2級風時,人的感覺氣溫為-2.8℃;5級風時,人的感覺氣溫會降至-15.5℃。根據(jù)實驗,大致可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速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速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當你根據(jù)天氣預報增減衣服時,除了要注意氣溫的高低外,還要考慮空氣濕度和風速的大小。這樣才能使你的衣著和寒暑冷暖相宜。
初三物理科普文章篇(三)
空調(diào)匹數(shù),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tǒng)及電控設(shè)計差異,其輸出的制冷量不同故其制冷量以輸出功率計算。
一般來說,1匹的制冷量大致力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應乘以1.162,故1匹之制冷量應力2000大卡×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大卡x1.5x1.162=3486(w),以此類推,根據(jù)此情況,則大致能判定空調(diào)的匹數(shù)和制冷量,一般情況下,2200w一2600w都可稱為1匹,4500(w)- 5100(w)可稱為2匹,3200w一3600w可稱為1.5匹。
制冷量確定后,即可根據(jù)目己家庭之實際情況估算制冷量,選擇合適的'空調(diào)機。
家用電器要消耗制冷量的較大部分,電視、電燈、冰箱等每w(瓦)功率要消耗制冷量1(w),門窗的方向也要消耗一定的制冷量,東面窗150w/m2,西面窗280/m2,南面窗180w/m2,北面窗100w/m2,如是樓頂及西曬可考慮適當增加制冷量。
【初三物理科普文章】相關(guān)文章:
初二物理科普文章04-03
初二物理科普性文章04-03
初中科普文章04-04
初中生科普文章閱讀04-04
初中環(huán)境保護科普文章04-04
初三那年的文章04-03
初三畢業(yè)的文章04-03
初三沖刺文章04-03
初三勵志的文章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