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經典優(yōu)美散文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農歷新年,新元伊始,萬象更新。每一名華夏子孫,不管身在何處。都會在這個節(jié)日到來前踏上回家的路。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那割舍不斷的親情,久違的鄉(xiāng)音,夢牽的石板路,記憶中的美食,都在遠方呼喚我們。
“海岱惟青州”(《尚書.禹貢》)。這個地處山東腹地的4000年古城,雖然并不是我的籍貫,卻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
范井甘泉融親情
兒時最喜歡的地方是西城門外的小陽溪。老城墻下,泉水漫涌;石板橋底,水草依依;卵石灘上,蟹行蛙鳴;范公亭旁,古樹參天;順河樓頭,垂柳斜陽;白楊林中,落葉金黃…….一年四季都是我們的樂園。因為地處一個小盆地,西北方的古城墻和水庫大壩阻擋了寒風吹入,這里溫度比周圍略高。冬天的泉水非但不結冰,還冒著淡淡的輕煙。有時候玩累口渴了,就捧起泉水喝,清冽甘甜,從來不會鬧肚子。豐富的地下泉水也是范公亭井水的來源。
那時候,家里住平房,十幾家人住一座舊時地主的大雜院,青磚灰瓦,院里沒有自來水。用水要到附近朝陽村的井里去挑。冬天的時候,井臺上全是冰。父母嚴令我們不得靠近,說曾有小孩子因冰滑失足掉下去。春節(jié)前,母親收拾了一大盆衣服和床單,帶我和姐姐來小河里洗。洗過就晾在旁邊的柳樹上。剛晾上的衣物被低溫凍成硬的,然后慢慢在陽光和微風下變軟變干。母親怕我們受涼,只讓我和姐姐幫著晾,而她自己的手卻在河水里浸的通紅。
范公亭的小院門口,則會在除夕那天掛起兩只紅燈籠,那時候還不是電燈的,里面點兩只蠟燭,映照著門旁粗大的宋槐。母親邊洗衣服邊告訴我們說,舊時常有趕考的學子過來汲亭中的井水,據(jù)說這里的水有文氣,喝了可以高中頭榜;而且井水清澈透明,如先賢那樣清正廉潔、憂懷天下。母親一年到頭辛勤忙碌,自己攬下所有家務,只希望我們姐弟好好讀書學習。站在亭前,追思歷史,高大的唐楸投下斑駁的影子。一剎那,整個人仿佛穿越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范仲淹、歐陽修、富弼三人,還在院中燈下讀書。驀然回首,母親和姐姐正抬著洗好的衣物從河邊走來……
今天的小陽溪早已被人工湖代替,修了虹橋、曲廊、石徑,栽了花樹,扶起粗大的藤蘿,古建筑重修后煥然一新。三賢祠的大門曾拍過電視劇《西游記》,順河樓因住過一代詞人李清照夫婦,便被開辟成紀念館。春節(jié)期間常會在公園里舉辦元宵燈會,一條條謎語用紅紙寫了掛在臨水的`柳枝上,別有一番意趣。舊日母親洗衣的青石灘變成了游船的碼頭。周圍拔地而起的高樓,配套整齊的居民小區(qū),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結束了春節(jié)前只能去河里洗衣的歷史。母親在水邊青石上搓衣的身影,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萬年橋下趕年集
進了臘月門,天天都是集。鄉(xiāng)村年集的熱鬧且不去說,古城年集的高峰,自然還是在萬年橋的河灘上。“飲馬南陽河,摩挲米芾記!保ㄔ.郝經《青州山行》)這是古人對青州萬年橋的記述。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萬年橋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春節(jié)前的河灘大集。當年河灘集規(guī)模之大,貨品的成交量之多,遠遠高于城區(qū)的幾家百貨商店。吃的、穿的、用的、上供的,人和神的年貨應有盡有。臨近年底,我們最愿意跟著大人去趕河灘集。從北門里的石板路,一直走到萬年橋上。古街上主要是賣糧食的居多。姥姥要買蒸年糕的黃米面、小棗和“糕葉”,母親給家人買布做新衣,父親逛著逛著就跑到書攤淘舊書去了。我和弟弟則對烤地瓜和糖葫蘆最感興趣,萬年橋北首的那家炒栗子也是一絕,剛出鍋就剝出來急急放進嘴里,還燙的不敢對牙,香氣卻早已進入肚子里。
這座曾被張擇端作為“虹橋”模板畫在《清明上河圖》中的古橋,今天早已成為青州古城游的象征。橋下的河灘集已不復存在,分散轉移到各處。城區(qū)買年貨,除了各大超市,就是以原來和萬年橋年集相聯(lián)的北門里和昭德古街為代表的幾條深巷,紅火熱鬧依然不減當年,氣勢足壓大超市,多有開著豪車來趕年集的。歷史發(fā)展到今天,古城人傳統(tǒng)的觀念里,依然認為,只有走在熱烈喧鬧的集市上,才有過年的感覺。
沒有了河灘年集的萬年橋,變得安靜而深沉,越發(fā)顯出古樸厚重的質感。欄桿上的石獅,橋拱上的龍頭,都默默注視著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各種奇花異草種在原來的河灘上,流水潺潺,楊柳依依。音樂噴泉會在夜晚璀璨綻放在空中,將萬年橋瞬時映照成水晶橋。站在橋上用各式各樣“長槍短炮”拍照的人們,就成了水世界的凌波仙子。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各種彩燈掛滿橋頭,一直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燦爛輝煌,美不勝收,整座古城仿佛變成了奇幻的世界。
偶園古街有鄉(xiāng)音
春節(jié)回到故鄉(xiāng),還有一個必看的地方,就是偶園街。偶園的名字,取“無獨有偶”之意。此處原是明朝衡王府的東花園。清初被賜給大學士馮溥,所以當?shù)匾步旭T家花園。園中假山,被稱為唯一存世的“康熙風格”。還有“!、“壽”、“康”、“寧”四大太湖奇石和各樣亭臺樓閣。小橋飛瀑,曲徑通幽。明代留下的幾棵桂花樹,會準時在仲秋前后開放,香氣能透過院墻散出好幾里地。
偶園街是一條豐富的古街,除了那些老店鋪不說,單教堂就有兩座,天主教堂和耶穌教堂各一。姥姥以前常牽著小小的我去教堂,里面多是清末民初的建筑,甚至還有舊時衡王府的一些遺跡。夕陽常會透過教堂高樓的花玻璃撒在偶園街上,在青石板上快樂地跳躍。當管風琴的悠揚從教堂傳出時,偶園街的夜市也會在那個時間拉開帷幕。
偶園街一年四季都熱鬧非凡,當然,過年的時候更是繁華如錦。最熱鬧的中心在千年老槐樹周圍。各種各樣的小吃琳瑯滿目,香氣沖天。從金城藥鋪老店的路口接上衛(wèi)街,東關,昭德街等,古街小吃連成一串,光糖葫蘆就幾十種。從這頭吃到那頭,只要你有胃口,三天不帶重樣的。店家吆喝聲韻味十足,濃濃的鄉(xiāng)音在古街上回蕩,親切感人。坐在路邊的木椅上,吃一串酸甜的山楂糖葫蘆,在冬日的陽光下瞇了眼,聽身邊閑坐的老人用十足的家鄉(xiāng)話聊天,看熙熙攘攘的人流,馬車換成汽車,轉眼又換成馬車,捏面人兒的,吹糖人兒的,打花棍兒的,抬轎子的,繡花邊兒的……在古街上演蒙太奇。
書院松林萬古青
回家過年,自然要見昔日的老師、同學,相約著去母校轉轉。百年多歷史的青州一中,建于1902年。前身為松林書院,宋代稱“矮松園”,三元及第的一代賢相王曾少年時讀書于此。作為青州治學、教育圣地,松林書院歷經千年滄桑,文化繁盛,弦歌不斷。
1957年,父親從山東師范大學畢業(yè),離開省城的家來到這里,兢兢業(yè)業(yè)做了三十多年的教師。那時候沒有專門的教師宿舍,我們好幾家人暫住在松林書院的老房子里。平時和小伙伴在高大的松樹下捉迷藏,鉆到老房子背后逮蟋蟀。最喜歡爬到那幾棵矮松上去晃樹枝,搖落一地樹種抓著玩,曬干后還可以縫在沙包里做游戲。長大后在這里讀高中,新年的晚會也是在松林書院的讀書臺上舉行。父親和音樂老師合作,鋼琴伴奏演唱俄羅斯民歌《三套車》,我則跑上去唱了一首老電影的插曲,《漁光曲》。后來,父親帶我們搬到新的教師宿舍區(qū)。書院的老房子又曾做過我們班的男生宿舍。
今天的松林書院,早已成為著名的文化教育圣地。我們一家曾經住過的老房子修舊如舊,屋里墻上掛滿了學校的發(fā)展歷程和名校友的光輝事跡。高大的松柏依然蒼翠,那幾株矮松還是那幅憨厚樸實的樣子,靜靜地站在古老的青磚臺上聆聽書聲。學校圍繞書院,建起了十幾座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從這里,無數(shù)的人才進高校、到工廠、赴田園,共同建設著我們美麗的中國。為了保護文物和古建筑,學校各種學術講座和文娛活動早已轉移到邵逸夫先生捐建的樓上舉行。松林書院又重回舊日的幽靜與莊嚴。
【回家過年經典優(yōu)美散文】相關文章:
4.回家經典散文
7.回家經典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