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多了散文
那天上班有點懶,眼看著到單位快8點半了,肯定沒早點了呀,就在車站路邊攤排隊買個雞蛋灌餅。
原來這里有好幾個賣早點的攤位,雞蛋灌餅,粥是我最關注的,周六上班單位沒飯時嘗嘗光顧。還有其他的什么拉皮呀、煎餅呀。
由于過年的緣故,其他家還都沒開工,路邊只有孤零零一家雞蛋灌餅。也不知那幾家還會不會回來,畢竟北京在清流動人口。我要了一個普通的,
習慣性的問:三塊嗎?
答曰:四塊了!
哦,支付寶掃碼付錢,匆忙就上班。
等工作閑下來才想:靠,雞蛋灌餅漲到4塊錢了!最早2.5元,后來因為糧油價格上漲漲到3塊,上漲25%,遠超糧油上漲水平,今天并沒有糧油上漲的消息(也許有,我很久不買了不知道?),雞蛋灌餅漲到4塊,上漲33%!
《泰囧》出世以后,大家都知道街邊賣燒餅,炊餅,雞蛋灌餅的都是大富豪,人家富裕著呢。不過,他們靠勞動致富,起早貪黑也很辛苦的。別說你沒有他們的手藝,就是有,也不一定能吃得了他們的苦。所以,人家掙的辛苦錢,應得應分無可厚非。
而年后,雞蛋灌餅漲到4塊,上漲了33%,還是讓我心里有點別扭。經營之道我肯定是不懂的,有個經典的事例我始終不解:
有甲乙兩家相鄰的賣粥小店。甲店和乙店的客流量、粥的質量相差不多,表面上看兩家每天的生意都一樣紅火。然而到晚上算帳的時候,乙店總比甲店多出百十元來,天天如此。為什么會這樣昵?差別只在服務員的一句話。
當客人走進甲店,服務小姐熱情招待,微笑服務,盛好一碗粥后就會問客人:“加不加雞蛋?”客人有的說加,有的說不加,大概各占一半。
而客人走進乙店。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熱情招待,給客人盛好一碗粥,就會問客人:“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一般情況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來,乙店就要比甲店多賣出很多個雞蛋,營業(yè)額和利潤自然就會多一些。
這是著名的營銷事例,也許是我太特殊了吧,我會選擇第一家店,因為我覺得第二家為了自己的利益有點強迫癥,第一家給我的感覺要舒服一些。
有一次,我去買半梅,一種零食,我說要5塊錢的,5塊錢能稱小半袋,夠我吃半個月的。店家一下給我稱了12塊錢的,多了一倍還多,我說太多了,少點吧 。然后就10塊行嗎?9塊錢行嗎?8塊錢行嗎?
不知大家會有什么感想?當時我一下子就惱了:你要掙錢,我沒意見,賣得越多掙得越多,這也合理。但是,你能不能別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聽聽顧客的意見,尊重一下顧客的要求!
就要5塊錢的!我堅持自己的要求。
張秉貴的“一抓準”,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了。張秉貴是過去北京百貨大樓買糖果的,不管顧客買多少錢的,買什么種類的糖果,過秤時張秉貴總是“一抓準”,既不會多一顆糖果也不會少一顆糖果。這種職業(yè)素養(yǎng)多么令人敬佩!
當然,現在社會不一樣了,不再是計劃經濟,產品極大豐富,日常生活用品想要什么應有盡有。
但是,唯利是圖迅速地高歌猛進,恭喜發(fā)財成了新年使用頻率最高的祝福,甚至笑貧不笑娼成了社會共有價值,這實在是時代的悲哀。
回到4塊錢的雞蛋灌餅上,因為過年賣早點的只此一家,于是價格上漲33%,上班族也不在乎這一塊錢,生意還很紅火,這是社會需要,你加班老板還給你加班費呢,所以,似乎無可厚非。
但我心里還是別扭。多年堅持給留守兒童送紅豆餅的老漢,我們并不要求人人學習,因為那是高尚;20多年堅持不漲價的臺灣賣茶葉蛋的,我們并不要求人人看齊,因為那是品德。
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就無故抬價上漲33%,這事大家都覺得正常嗎?就沒有人管管嗎?就沒人給個說法嗎?
元旦時,記得因為一碗面平時是5塊錢,節(jié)日就漲價變成6塊錢出了人命。大家多數都認為不就是一塊錢嗎?至于的嗎?是的,我也這么認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呢?
節(jié)日就該漲價嗎?該不該漲價?怎么定價?誰來監(jiān)督?這樣的事有人管嗎?是不是要有人管?
也許是我多想了~
【我想多了散文】相關文章:
1.我想的太多了作文
2.我想懂你短篇散文
3.我想讓您笑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