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的年畫優(yōu)美散文
冬天的村莊是一幅溫馨的年畫,靜靜地鋪陳在原野里。
田野里的莊稼收獲殆盡,光禿禿的田塍將村莊的胸懷一下子掀開來。村口的柿子樹,褪盡了枯葉,瘦削的樹枝上,掛著一串串剛鏟下來的雪里蕻。誰家門前的竹竿上,晾滿了各色各款的冬衣、被單,如萬國旗迎風招展。屋檐下,流火的尖辣椒,流香的咸鴨咸魚,在金黃色陽光下打著瞌睡。它們,都是年畫中安詳而溫煦的基調(diào)。
到了臘月,村子里便傳來豬叫,那是莊稼人在殺年豬。刮凈豬毛的'肥豬如厚實的大饃,光著白凈的身子躺在案板上,任屠夫麻利地解剖。莊子里有人來買肉,屠刀一揮,不用稱,要幾斤切幾斤,誤差不過一兩。來的都是客,主婦早就燒好一鍋油汪汪的紅燒肉,又燒了一大鍋豬血旺豆腐,煲一瓦罐香噴噴的豬肝湯,蒸一鍋糯米灌豬腸……左鄰右舍被請來,端起大碗酒,搛起紅燒肉,喝起豬肝湯,嚼起糯米肥腸,覺得自己就是神仙了。
一場大雪降臨,莊稼人就待在家里,忙著打米糖。米糖的原料是炒米和糖稀,炒米是用曬干的米粃,放在用烈火燒得滾燙的鐵鍋里爆炒。糖稀是用糯米、麥芽和山芋熬制而成。將糖稀與炒米按比例混合,放在鍋里趁熱拌勻,盛進一個木框模具里,用菜刀壓實壓平,倒扣在案板上切成條,再“嚓嚓嚓”地將條切成薄片。有人在糖稀中添加炒熟的花生米、芝麻,就成了花生糖、芝麻糖。堆成小山的方糖片裝進瓷缽里,封嚴蓋口,留作正月里招待客人,或作為親戚拜年的回禮。
需要辦年貨了,天剛亮,莊稼人就忙著去集上辦年貨。家里的柴草燒不完,挑一擔去集上賣了,順便換一些煙花、鞭炮、年畫和祭祀的裱紙、香火。趕集回來,就忙著撈塘。春季里放養(yǎng)在池塘里的魚苗,現(xiàn)在長成兩斤多重,可以作為節(jié)日里的一道美味。網(wǎng)很大,有三四十米長,從池塘的一端撒下去。幾個壯勞力,背著網(wǎng)繩,沿著池塘兩側(cè),邊走邊拽。水深魚肥,通常一網(wǎng)下去,就能捕上兩百來斤;畋膩y跳的魚兒,按個頭大小排列在岸上。莊子里德望最高的老大爺,用稻草掐成長短不一的鬮兒。抓鬮的人,按每戶人口數(shù)和分攤的鮮魚條數(shù),依次揀魚。不用稱重,也從不多揀,稱稈都在莊稼人的心里呢。
不知誰起了個頭,村口草垛下傳來齊刷刷的兒歌:“二十三,年糕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肥肉;二十七,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鄉(xiāng)村年畫,在這稚嫩的童謠里充滿了年味。
走進冬天的村莊,猶如走進巨幅年畫,那靜謐、祥和、溫馨的氣息,如春風撲面,熏在我們的臉上,氤氳在我們的心里,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