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自然災害如何預防應對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常見自然災害如何預防應對?
在自然面前,人類是那么渺小,那么有哪些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常見的有哪些自然災害,供大家參閱!
常見的自然災害都有哪些?
1 、洪澇
洪澇是由屢降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決堤、山洪暴發(fā)、淹沒田地、毀壞建筑、人員傷亡的水災。在我國洪澇頻發(fā),強度大,長江中下游、黃淮海、遼河下游和華南地區(qū)尤為嚴重,每年 4 ~ 9 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時期。 1991 年夏,江淮地區(qū)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成為國內外關注的大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500 億元。
2 、臺風
臺風是一種源于熱帶洋面的低氣壓大氣渦旋,按其中心附近風力大小分成四級:風力 6 ~ 7 級為熱帶低壓, 8 ~ 9 級為熱帶風暴, 10 ~ 11 級為強熱帶風暴, 12 級及其以上為臺風。在熱帶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 個臺風生成(占全球 38 %), 7 ~ 8 月是臺風活動盛期,在熱帶洋面生成后,便向西北方向移動,每年平均有 7 個臺風在我國沿海登陸。
臺風帶來的是狂風、暴雨(我國近海 15 個省最高雨量記錄中, 80 %是臺風造成的)、巨浪和潮災,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很多洪澇災害都是由于臺風登陸,深人內陸移速減慢、停滯、低壓維持不消帶來特大暴雨而造成的。
3 、地震
地震是由于地球內動力作用引起地殼的現(xiàn)代活動而產生,一般分為構造地震(占 95 %)、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地震最嚴重的地區(qū),與我國地處環(huán)太平洋構造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構造帶交匯部位,地殼現(xiàn)代活動劇烈有關。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各省都發(fā)生過 6 級以上地震。
1556 年 1 月 23 日 陜西華縣 8 級地震,“是日山西、陜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雞犬鳴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二萬……”(《嘉靖實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地震之一。 1976 年 7 月 28 日 唐山 7 . 8 地震,上百萬人口的工業(yè)重鎮(zhèn),頃刻間成為一片廢墟,是本世紀全球 10 次破壞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預報尚屬世界難題。我國在中、長期預測領域取得長足進展,但能作準確預報的還只占少數(shù),對這個具高難度的臨震預警還需做出艱苦的努力。
4 、火災
俗話說: “ 賊偷一半,火燒全光 ” ,火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災難性問題。它給人類社會造成過不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加,火災損失上升及火災危害范圍擴大的總趨勢是客觀規(guī)律。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發(fā)生火災約4萬起,死2000多人,傷3000 — 4000人,每年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10多億元,尤其是造成幾十人、幾百人死亡的特大惡性火災時有發(fā)生,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嚴峻的現(xiàn)實證明,火災是當今世界上多發(fā)性災害中發(fā)生頻率較高的一種災害,也是時空跨度最大的一種災害。
5、海嘯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劇烈震動之后不久,巨浪呼嘯,以催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人們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設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濤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海灘上一片狼藉。
海嘯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類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控制它們的發(fā)生。
常見自然災害如何預防應對?
學點防災知識,增強自身“抗災力”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們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復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從2009年起,國家有關部門將5月12日設立為“防災減災日”,就是要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關注,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在這里,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見自然災害的預防和應對知識,希望大家都來了解一下,增強自身的防災抗災能力。
洪水突來如何應對——冷靜觀察 迅速轉移
(1)冷靜觀察水勢和地勢,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樓房轉移。
(2)就近無高地樓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等。必要時爬上高樹也可暫避。
(3)切記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頂,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防冰雹如何避險——防雹勿忘防雷電
(1)關好門窗,妥善安置好室外物品。
(2)切勿隨意外出,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3)如在戶外,不要在高樓屋檐下,煙囪、電線桿或大樹底下躲避冰雹。
(4)在防冰雹的同時,也要做好防雷電的準備。
臺風來了怎么避——盡量避免河邊走
(1)不要在建筑物旁避風躲雨,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設施易造成人員傷亡。
(2)盡量避免在河邊和橋上行走,行人在路上、橋上、水邊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摔死摔傷或溺水。
地震來臨——送你防震自救口訣
(1)高層樓撤下,電梯不可搭。
(2)平房避震有講究,是跑是留兩可求,因地制宜做決斷,錯過時機諸事休。
(3)次生災害危害大,需要盡量預防它,電源燃氣是隱患,震時及時關上閘。
(4)強震顛簸站立難,就近躲避最明見,床下桌下小開間,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時火災易發(fā)生,伏在地上要鎮(zhèn)靜,沾濕毛巾口鼻捂,彎腰匍匐逆風行。
火災如何逃生——浸濕衣物披裹身體
(1)保持鎮(zhèn)靜,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盡快撤離。
(2)逃生時不可蜂擁而出或留戀財物。必須穿過火區(qū)時,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身體,捂住口鼻,貼近地面。
(3)火災發(fā)生后威脅最大的往往是濃煙,想辦法以濕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勢,一路關閉所有背后的門,它能降低火和濃煙的蔓延速度。
(4)身上著火,千萬別奔跑,可就地打滾,將身上的火苗壓滅,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
(5)身處樓上,尋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進入樓梯間后,確定樓下未著火時再向下逃生。
(6)樓梯或門口被大火封堵,樓層不高時,可利用布匹、床單、地毯、窗簾等制成繩索,通過窗口、陽臺、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7)樓層高,其他出路被封堵,應退到室內,關閉通往著火區(qū)的門、窗。有條件的用濕布料、毛巾等封堵著火區(qū)方向的門窗,并用水不斷地澆濕,同時靠近沒有火的一方的門窗呼救。晚上可用手電筒、白布擺動發(fā)出求救信號,決不可乘坐電梯,也不可貿然跳樓。
避免雷擊災害——遠離天線、電線桿、避雷針
(1)遠離建筑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
(2)遠離各種天線、電線桿、高塔、煙囪、旗桿,如有條件,應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或金屬殼的汽車、船只,但帆布的篷車、拖拉機、摩托車等在雷雨發(fā)生時是比較危險的,應盡快遠離。
(3)盡量離開山丘、海濱、河邊、池塘邊,盡量離開孤立的樹木和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立建筑物,鐵圍欄、鐵絲網、金屬曬衣繩邊也很危險。
(4)外出時應穿塑料材質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騎在牲畜上或自行車上;不要用金屬桿的雨傘,不要把鐵鍬、鋤頭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擊前,會突然有頭發(fā)豎起或皮膚顫動的感覺。這時應立刻躺倒在地,或選擇低洼處蹲下,雙腳并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降低自身位勢、縮小暴露面。
(6)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竄入室內造成危害;把電視機室外天線在雷雨天與電視機脫離,而與接地線連接;盡量停止使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不要打電話和手機;不要靠近室內金屬設備,不要靠近潮濕的墻壁。
中國自然災害的基本情況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害災種類多、發(fā)生頻率高、分布地域廣、造成損失大。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呈明顯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我國自然災害的主要特征包括:
1.自然災害種類多、頻率高、季節(jié)性強。具體情況是:
大氣圈和水圈災害。主要包括洪澇、干旱、臺風、風暴潮、沙塵暴以及大風、冰雹、暴風雪、低溫凍害,巨浪、海嘯、赤潮、海冰、海岸侵蝕等。平均每年洪澇災害的受災面積為1000多萬公頃,成災面積在500萬公頃以上,同時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干旱的受災面積2000多萬公頃,成災面積約1000萬公頃,多發(fā)生在春秋兩季;每年登陸臺風約7個,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風暴潮是對我國威脅最大的海洋災害,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風暴潮曾奔去10多萬人的生命;沙塵暴、冰雹、暴風雪、低溫凍害等其它災害損失也相當嚴重。
地質、地震災害。主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荒漠化等。我國是地震多發(fā)國家,1949年以來,因地震死亡近30萬人,傷殘近百萬人,倒塌房屋1000多萬間,其中,1976年唐山發(fā)生震驚世界的7.8級地震,造成24.2萬人死亡,16.4萬人傷殘;全國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點有41萬多處,每年因災死亡近千人。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2萬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水土流鐵面積超過180萬平方公里。
生物災害。全國主要農作物病蟲鼠害達1400余種,每年損失糧食約5000萬噸,棉花100多萬噸;草原和森林病蟲鼠害每年發(fā)生面積分別超過2000萬公頃和800萬公頃。
森林和草原火災。1950年以來,全國平均每年發(fā)生森林火災1.6萬余次,受災面積近百萬公頃。受火災威脅的草原2億多公頃,其中火災發(fā)生頻繁的近1億公頃。
2.自然災害地區(qū)差異明顯。根據(jù)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以及災害管理的實際情況,現(xiàn)階段,可分為三種類地區(qū)。
第一類地區(qū)有7個省、自治區(qū),主要分布在西部,少數(shù)在北部。此類地區(qū)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絕對值較小,但由于經濟欠發(fā)達,直接經濟損失率即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
第二類地區(qū)有16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大部分分布在中部,少數(shù)在東北、華北、西南等地。此類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和抗災能力為中等水平;北部受極地反氣旋影響較大,南部為亞熱帶多雨區(qū),是我國大江大河的中游地區(qū);人口密度中等或較大。主要災害是干旱、洪澇、地震、凍害、風雹、農業(yè)病蟲害,其次為滑坡、泥石流和森林自然災害,對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影響較大。
第三類地區(qū)有8個省、直轄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qū)。此類地區(qū)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絕對值較大,但由于經濟較發(fā)達,直接經濟損失率為中等或較小,抗災能力較強;受副熱帶高壓與熱帶氣旋影響最大,是我國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區(qū);人口密度大。主要災害是洪澇、干旱、臺風、風暴潮,其次為地震、冰雹、地面沉降。對工業(yè)、農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城市基礎設施都有影響。
3.自然災害損失嚴重并呈增長趨勢。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國受災害影響的人口約2億人,其中死亡數(shù)千人,需轉移安置約300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000多萬公頃,倒塌房屋300萬間左右。隨著國民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生產規(guī)模擴大和社會財富的積累,同時由于減災建設不能滿足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需要,造成自然災害損失呈上升趨勢。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自然災害造成的年均直接經濟損失為:50年代480億元,60年代570億元,70年代590億元,80年代690億元;進入90年代以后,年均已經超過1000億元。
以下是一些常見自然災害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地震:
預防:了解居住或工作場所的安全出口和緊急避難所位置,參加地震應急演練。固定家具和重物,以防傾倒傷人。
應對:
如果在平房里,迅速鉆到床下、桌下,用被褥、枕頭等護住頭部,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地方。
住在樓房中,及時躲到兩個承重墻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或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墻角,注意保護頭部,不要去陽臺和窗下躲避。
正在上課時發(fā)生地震,不要驚慌亂跑,靠近門的同學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后排的同學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墻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
被困廢墟要節(jié)省體力,用敲擊的方法呼救。
洪水:
預防:關注天氣預報,了解洪水預警信息。避免在洪水高發(fā)區(qū)域活動,如河邊、低洼地等。提前準備應急物資,如食物、水、藥品等。
應對:
受到洪水威脅且時間充裕時,按預定路線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若已被洪水包圍,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洪水來得太快來不及轉移,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等高處,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切勿單身游水轉移。
遠離高壓線鐵塔、電線桿等,防止觸電。
洪水過后,服用預防流行病的藥物,做好衛(wèi)生防疫工作,避免傳染病發(fā)生。
臺風:
預防:提前了解臺風預警信息,關好門窗,清理陽臺雜物。檢查房屋結構,確保牢固。準備好應急物資。
應對:
減少外出,避免在廣告牌、電線桿、大樹等附近逗留。
加固容易被吹動的搭建物,如廣告牌、臨時工棚等。
關緊門窗,用膠布貼成“米”字圖形,以增強玻璃的抗風能力。
臺風過后,注意食物和水的安全。
暴雨:
預防:關注天氣預報,暴雨來臨前盡量減少外出。檢查排水系統(tǒng),確保排水暢通。
應對:
若房屋地勢較低,有進水風險,應切斷屋內電源。
盡量避免在戶外行走,如需外出,用棍在前方試探有無沙井、水坑等,防止掉入。
車輛避免停放在低洼地帶,以免被淹。
雷電天氣:
預防:關注天氣預報,在雷雨天氣來臨前盡量避免外出。安裝避雷設備,如避雷針等。
應對:
留在室內,關好門窗。避免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器,如電視、音響等,拔掉電器插頭,關閉天然氣開關,不使用水龍頭、電吹風、電動剃須刀等。
遠離電源、大樹、電線桿、金屬門窗、建筑物外墻等帶電設備或類似金屬裝置,不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等,不靠近打開的門窗、金屬管道,不收曬衣繩或鐵絲上的衣服,不從事電話或電線、管道、建筑鋼材等安裝工作,不處理開口容器承載的易燃物品。
野外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要降低身體高度,雙腳盡量靠近,減少“跨步電壓”,可選擇洞穴、溝渠、峽谷或高大樹叢下面的林間空地等避雷場所。切勿游泳或從事水上運動,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濱、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進行室外球類運動,不在空曠場地打傘,不扛著鋤頭、鐵鍬、羽毛球拍、釣魚桿、高爾夫球桿等物品。
如果頭、頸、手處有螞蟻爬走感,頭發(fā)豎起,說明將發(fā)生雷擊,應趕緊趴在地上,減少遭雷擊的危險,并去除身上佩戴的金屬飾品和發(fā)卡、項鏈等。等雷電過后,呼叫別人救護。
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應提高警惕,雙腳并攏,跳離現(xiàn)場,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
當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鐘內就聽見雷聲時,應停止行走,兩腳并攏并立即下蹲,不要與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泥石流:
預防:了解所在地區(qū)的地形和天氣情況,避免在泥石流高發(fā)區(qū)域建造房屋或停留。保持山體穩(wěn)定,避免過度砍伐和破壞植被。
應對:
聽到山谷轟鳴或看到泥石流跡象,應立即提高警惕。
迅速向泥石流流向垂直的兩側山坡高處跑,不要在低洼處停留,也不要爬樹。
山體滑坡:
預防:留意山體的異常變化,如山體出現(xiàn)裂縫、變形等。避免在不穩(wěn)定的山坡下建房或活動。
應對:
迅速判斷滑坡的方位,向兩側穩(wěn)定地區(qū)逃離。
如果無法逃離,可抱住大樹等固定物體以避免被沖走。
此外,平時應學習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災害發(fā)生時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同時,社區(qū)、學校和單位也應定期組織相關的防災減災培訓和演練,提高人們的災害應對能力。在面對自然災害時,保持冷靜、理智,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是至關重要的。
【常見自然災害如何預防應對?】相關文章:
常見自然災害如何預防應對12-09
考研復試常見問題如何應對12-09
如何應對面試中的常見問題12-09
如何防范自然災害12-09
預防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2-09
預防自然災害相關知識12-09
如何應對高考數(shù)學12-09
如何應對考研復習12-09
學校預防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