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色一综合色88欧美|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不卡|日本精品动漫二区三区

    1. <address id="l3apk"><var id="l3apk"><source id="l3apk"></source></var></address>

      古代詩歌

      時間:2023-01-29 16:23:32 古代詩歌 我要投稿

      古代詩歌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詩歌吧,詩歌具有精煉含蓄的特點,起著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詩歌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代詩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代詩歌

      古代詩歌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四首詩歌。

        (2)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這四首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提升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yǎng)。

        (4)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2.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審美情操。

        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詩歌,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感悟詩歌內(nèi)容。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觀滄海

        曹操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請學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聲情并茂地配樂范讀,通過富有魅力的節(jié)奏、韻律,直觀地再現(xiàn)詩歌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3)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播放課件和錄音

        三、詩歌賞析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zhì)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杯?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本詩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四、導入

        詩歌文體知識:四句是絕句,八句是律詩。詩句以寫景、敘事、抒情為主。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李白及背景見書中注釋。

        2.聽范讀,注意誦讀詩歌時的語速、語調(diào)、節(jié)奏。(聽一遍,跟讀兩遍,自讀兩遍)播放錄音

        六、詩歌賞析

        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寫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楊花和子規(guī)的啼鳴。

        作用:(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guī)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這句話中,含有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2.“我寄愁心與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寄:寄托、托付。與:給。

        “愁心”即作者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把“愁心”寄給明月是因為:(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無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遠隔兩地的親友都能同時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們望月時容易想起遠方的親朋和故鄉(xiāng)。

        (4)明月給人的感覺是如冰似玉、晶瑩潤澤,它象征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七、熟讀成誦

        《觀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地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

        二、朗讀詩歌

        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且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領讀兩遍,學生自由誦讀。

        播放錄音

        三、研讀賞析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保瑑砂恫棚@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歸雁來傳遞家書了。

        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3.學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四、導入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

        《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疤靸羯场笔乔泼。(多媒體顯示)播放音樂

        五、朗讀詩歌

        1.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2.學生默讀,根據(jù)課文展開想象,寫一篇描述性文字,內(nèi)容不要增刪,順序可調(diào)整,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兩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展示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他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六、詩歌賞析

        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diào)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氛圍,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了時間。“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是為此作鋪墊。

        七、熟讀成誦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古代詩歌2

        古代詩歌章臺夜思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11分)

        章臺夜思

        韋 莊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

        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來。

        家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1、“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賞析其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詩的題目為“章臺夜思”,有人認為這首詩全篇未出現(xiàn)一個“思”,卻“秋思”不斷,令人回味。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jié)合具體的內(nèi)容進行闡述。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怨”字,賦予“清瑟”人的情感,清澈的琴瑟撩人幽怨,讓人徹夜難眠,就好像風雨繞弦使人生出無盡悲哀。這樣寫,既為“思”設計了背景,渲染了氣氛,又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

        4、同意。本詩以“夜思”為題,全篇雖未出現(xiàn)一個“思”字,卻選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如“清瑟”“遙夜”“孤燈”“殘月”“故人”“秋雁”等,展現(xiàn)了“思”的意境。詩的三、四聯(lián)更是直接描寫“思”的內(nèi)容:時當秋節(jié),芳草已暮,韶華已逝,故人不來,鄉(xiāng)思難寄。詩人將自己的無限秋思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表達了懷人思鄉(xiāng)之情。

      古代詩歌3

        學習目標

        1、展開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感悟詩歌情感,初步體會情景交融的特點。

        3、了解常識,學習欣賞古詩。

        自主學習

        1、補充知識卡片,閱讀并劃出重點。

       。1)《觀滄海》

        創(chuàng)作背景:本詩寫于東漢建安十二年秋,當年的夏五月詩人率軍北征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

        作者簡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軍閥袁紹后,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到了東漢獻帝時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魏國,追尊為武帝。享年六十六歲。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3)《次北固山下》

        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yún),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作者簡介:王灣(生卒年不詳):字為德,洛陽(今屬河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史學家。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于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

       。4)《天凈沙·秋思》

        創(chuàng)作背景: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作者簡介: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二維碼《古代詩歌四首》

        課文朗讀

        2、先掃碼聽讀,標出朗讀停頓,再自己朗讀。[S1]

        示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文學常識填空。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代大詩人著有《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_代詩人,本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道出新舊更替的生活哲理。

        3、《天凈沙?秋思》作者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_______作家、_______家。他與_______ 、_______、_______被稱為“雜劇四大家”。他的《天凈沙?秋思》被稱為“______________”。

        4、《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_。天凈沙是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

        合作探究

        1、《觀滄!芬辉娨阅膫字統(tǒng)領全篇?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其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想象之景?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a2]

        3、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聯(lián)系《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么選取“楊花”“子規(guī)”來寫?

        4、前人評價“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5、人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短靸羯场で锼肌访枥L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a3]

        合作探究答案

        1、“觀”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獙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虛寫

        這首樂府詩通過登高遠望歌頌了包羅萬象的大海和生機勃勃的山島,抒發(fā)了詩人氣吞山河的豪情壯志。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中國的宏偉抱負。

        2、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3、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diào)!皸罨ā逼礋o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guī)”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xiàn)。

        4、①時序交替,觸景傷情;②寫景中蘊含哲理(海日生于殘夜,舊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表現(xiàn)了一種歡樂、積極、向上的情懷。

        5、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這些景物的色彩是昏暗、衰朽的、情感壓抑、低沉、毫無生氣的,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深秋荒涼肅殺的景象,渲染出冷落暗淡的氣氛,描繪了一幅深秋蕭瑟凄苦的村野圖。

        [S1]補二維碼鏈接:《古代詩歌四首》朗讀。

        [a2]賞析名句的一般答題步驟是什么?

       。1)準確指出運用了何種方法或者寫法。

       。2)結(jié)合詩句闡釋如何運用了這種手法。

        (3)歸納這種手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或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a3]小令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言簡義豐、多方映襯、動靜相生、情景交融

      古代詩歌4

        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絕句》

        4、風急天高猿嘯哀——唐 杜甫《登高》

        5、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古代詩歌5

        一、古代詩歌鑒賞的快速解題

       。ㄒ唬┰姼柚黝}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桐王安石

        天質(zhì)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釋]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jù)《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jīng)歷,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盡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jīng)歷的磨難越多,斗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體裁

        抒情詩要注意把握詩人在詩歌中傳達出來的情感。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其目的就是抒發(fā)情感,該詩的主題是:壯志未酬的華發(fā)之嘆。再看下面這首詩: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抒情詩,然后把握其情感:諷諫唐朝統(tǒng)治者,貪圖享樂,當心亡國。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應把握詩中的兩個悲劇人物:琵琶女,當年色藝雙絕,后來淪落江湖;白居易,當年名滿京城,后來謫居江州。從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劇,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屈原、賈誼、李廣、陶潛、李白、杜甫等無數(shù)杰出人才的悲劇。根據(jù)詩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該詩的主題:奇人數(shù)奇(數(shù)奇,命運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請看下面這首詩: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3.看技法

        從詩歌的技法入手,有時也能迅速地把握詩歌的主題。例如: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詩采用的寫法,一為用典,“朱雀橋”“烏衣巷”為東晉的繁華之地,“王謝”為東晉權貴豪門。一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陽斜”,這些景物讓人聯(lián)想到蕭條衰。慌f時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謝家族的'富貴榮華,現(xiàn)在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從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這首詩中,詩人很可能就在感嘆唐王朝的衰敗。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jié)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jié)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的主觀情意。如“梅”就帶上了清芳高潔、傲雪凌霜的意趣。

        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夠迅速地把握主題。例如: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⑴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⑵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釋]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閱讀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zhàn)爭,戰(zhàn)績顯著。正當前線節(jié)節(jié)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diào)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zhàn)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我們知道,與杜鵑鳥相關的有一神話故事: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人們從杜鵑嘴角的紅色聯(lián)想到“杜鵑啼血”,從杜鵑的叫聲聯(lián)想到“何不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往往與凄涼、哀傷、思歸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詩人想回到哪里去呢?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與提供的背景,可以聯(lián)想到,詩人希望回到抗戰(zhàn)前線,報效國家,但主和派當權,詩人于是發(fā)出報國無門的悲嘆。

        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學生在古詩鑒賞備考中,應熟知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

      古代詩歌6

        11月11日至13日,這三天都在上《古代詩歌四首》。

        基本設計:以“詩”字入手,讓學生明白“詩言志”;切入到《觀滄!罚寣W生自讀課文,理解這首詩“言”的是曹操的什么“志”;然后再朗讀詩歌,從讀準字音到把握情感漸次進入分析;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了解詩中體現(xiàn)的曹操情感包括統(tǒng)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懷,也包括面對無邊無際的空間和無始無終的時間而產(chǎn)生的渺小之感,當然更要讓學生體會到,曹操雖然感受到這種人生的短暫和人的渺小,但正視現(xiàn)實,敢于向超出人力的威壓挑戰(zhàn)的勇氣,感受曹操的昂揚奮發(fā)和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在此基礎上,用一節(jié)課時間引導學生去自讀《次北固山下》和《錢塘湖春行》,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問題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后文則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來寫錢塘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閱讀思考的;第三課時則比較閱讀《天凈沙?秋思》,先讓學生去閱讀思考詩歌表達的是什么思想,從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再比較兩種版本的《秋思》,分析其中的異同和各自的特點?傮w上,引導學生理解“詩言志”,學會從文本中尋找理由支撐自己觀點,訓練學生的語感,并在此基礎上豐富學生的文化。

        課后反思:

        三節(jié)課基本上都是按照設計的思路進行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不少亮點可值得借鑒。如在把握《觀滄!非楦袝r,學生在回答“為何你要這樣讀”時,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一句讓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這本是我以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還有在分析《錢塘湖春行》的“早”體現(xiàn)在哪里時,除了大家容易找到的“早鶯”“新燕”“幾處”“淺草”等方面,學生還找出了“水面初平”“綠楊陰”,理由也很充分,前者用《春》中的“水漲起來了”來印證,后者則說早春時楊柳最早發(fā)芽,容易被人注意。再如在講《秋思》一詩時,學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風”“瘦”等詞語,點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鄉(xiāng),也有學生指出“小橋流水人家”富有詩情畫意,但在這里可以與其他景物聯(lián)在一起,以家的感覺勾起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確有獨到之見。詩歌少不了朗讀,學生在充分體會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夠有感情地配樂誦讀。

        自己對這幾堂課感覺比較滿意的地方有:一是在開始時把這四首詩的閱讀放在如何去讀古詩的背景下去讀,不為教詩而教;二是能夠結(jié)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學生對曹操在《觀滄!分械暮肋~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向?qū)W生介紹強調(diào);三是結(jié)合劉勰、鐘嶸、王夫之等人的評價來引出“蒼涼慷慨、建安風骨”的特點;四是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能夠進行比較閱讀,并引用錢鐘書的“蓋生離死別,契合傷逝懷遠,皆于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來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選擇黃昏這個時間的原因,有助于對課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學生學習氣氛比較濃,課堂思維活躍。

      古代詩歌7

        本課共選了三首詩、一首詞、一首曲,都是歷來傳誦的名篇!队^滄!肥撬难詷犯,詩中通過描繪大海的遼闊壯麗,表現(xiàn)了作者開闊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抒發(fā)了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五言律詩《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凈沙·秋思》抒寫了羈旅鄉(xiāng)愁。七言律詩《錢塘湖春行》則描繪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而《西江月》是詞中的小令,描寫的是豐收在望的農(nóng)村夏夜的優(yōu)美景色。

        學習本課,要先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再結(jié)合注釋疏通詩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爾后,應抑揚頓挫的進行朗讀,在朗讀中要想像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品味詩詞的意境。

      古代詩歌8

        教學目的:針對高考,通過對具體詩歌的鑒賞,總結(jié)鑒賞古代詩歌的方法和規(guī)律

        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講練結(jié)合

        重點:理清鑒賞古代詩歌的思路

        難點:在主觀題的回答中語言如何簡練準確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

        我國古代詩歌燦若繁星,詩人輩出,它以其凝練的語言、含蓄而豐富的內(nèi)蘊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崇高的藝術殿堂,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如我們課本上所學過的古代詩詞就有《詩經(jīng)》(《靜女》、《無衣》、《氓》)、《楚辭》、(《離騷》)、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五言詩(《白馬篇》、《歸園田居》),尤其是我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的標志——唐詩宋詞元曲更令我們目不暇接。如何才能領悟到它們的美呢?這需要掌握一些鑒賞方法。

        二.考綱分析:

        文學鑒賞評價: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內(nèi)容:形象——思想——觀點

        形式:語言——表達技巧

        考試形式:主觀題

        三.鑒賞方法:

        1.透過字面把握形象

        因為古代詩歌貴在含蓄,所以要準確把握詩歌的形象只有透過文字的表象,進入作品的情境中,這就必須理解詞義、弄清典故、了解背景、具備常識。

        如:20xx年高考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此詩中理解的關鍵在“折柳”上!罢哿卑艘欢ǖ奈幕WR,即在古詩詞中有些意象是為詩人們所青睞的,它們往往有較為固定的內(nèi)涵,如“柳”即“留”的諧音,因而“折柳”有惜別懷遠之意。其它這類意象還有“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菊花等等都各有含義。所以要準確把握詩歌的形象,還需具備一定的文化常識。

        “形象”就是文學作品中展示出來的生活圖畫,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

        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來的主觀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通過聯(lián)想分析思想

        詩歌要“言志”,這需借助一定的景或物,而景或物的組合又會產(chǎn)生優(yōu)美而豐富的意境,給人帶來美妙的想象。所以要分析作品內(nèi)容、評價作者的思想,需通過聯(lián)想來實現(xiàn)。

        如: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元曲以凝練的語言將秋天傍晚幾個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組合起來,讓人想到:在這惹人愁緒的時節(jié),面對令人傷懷的景致,只有凄涼的西風與羸弱的老馬與這個游子相伴,悲涼之情油然而生!全曲寥寥數(shù)筆,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境界全出。

        思想內(nèi)容:情感類別(哀怨、歡快、離愁別恨……)

        情感載體(楊柳、菊花、圓月、落葉)

        內(nèi)容主旨:涉及的文化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等

        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nèi)涵

        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

        時代背景、社會現(xiàn)實

        3.品味語言鑒賞技巧

        從高考的角度看,所選的古代詩歌均是篇幅較小的,所以把握詩歌的藝術和表現(xiàn)技法,需建立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

        關鍵詞句的理解: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xiàn)力最強的關鍵詞句。

        考題有兩種形式:給出意境,讓考生判斷錘煉選擇詞句

        分析詩眼,展示意境,讓考生感受情趣,領悟旨意

        修辭手法的判斷:一般看來,集中考查比喻、比擬、夸張、借代、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

        考查形式:修辭的藝術效果

        容易混淆的修辭手法

        如: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這首詩以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寫華子崗的景物,請從詩后兩句的兩個動詞“侵”、“拂”入手,分析這兩個詞在表達上的作用,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寫出了詩人在夕陽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胺鳌弊诌\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見山色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云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

        4.書面表達掌握術語

        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創(chuàng)作方法)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表達方式)

        點面結(jié)合、想象聯(lián)想、象征寄托

        典故典故的來源極其含義

        用典的作用: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風格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

        豪放/婉約

        纏綿宛轉(zhuǎn)/清新優(yōu)美/慷慨悲涼/沉郁激憤

        意境詩人的“情”與“理”

        事物的“形”與“神”

        如: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寫詩人春游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中有無寄托,寄托何意,歷有爭論。有人認為它通篇比興,有所寄托;有人認為此詩只是寫西澗景色,毫無寄托。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出理由。

        這首詩借景寫意,有所寄托。前兩句寫詩人獨愛幽草,與以鳴聲誘人的黃鸝作比,喻仕途世態(tài),寓意明顯。第三四句寫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蘊涵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憂傷情懷。

        四.練習:

        1.閱讀下面兩首“詠秋”詩,比較、分析后,填寫后面的表格。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行秋

        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停柳邊行。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出細浪生。

        意境格調(diào)修辭方法藝術手法

        劉詩昂揚對比虛實結(jié)合

        徐詩閑適比喻以動襯靜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這首詩描寫的邊塞景象是怎樣的?對后兩句詩,有人這樣評說:“同用落梅,太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說硬說,此二句卻是巧說婉說!闭埦唧w解說高適這二句詩怎樣巧妙委婉。

        大地回春,雪凈風清,笛聲悠揚,一片明朗開闊的景象。詩人用“借問“引起人們遐想,又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梅花隨微風散落,灑遍關山的具體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現(xiàn)了守邊戰(zhàn)士戍邊懷鄉(xiāng)之情。

        五.總結(jié):

        自去年以來,詩歌鑒賞題由客觀選擇題變?yōu)橹饔^表述題,雖然加大了答題的難度,但從某種意義上看,只要掌握了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這種方式就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我們的水平。

        六.近五年高考所選古代詩歌

        年份詩歌

        1998《題李凝幽居》賈島

        1999《漫成一首》杜甫

        20xx《約客》趙師秀

        20xx《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

        20xx《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古代詩歌9

        【原文】

        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

        幾度白衣虛令節(jié),致疑黃菊是孤芳。

        野心一片湖云外,灝氣三秋海日旁。

        山閣若逢閻伯嶼,方君詩思敵王郎。

        【注釋】

       、僭亼丫洌褐^吟詩抒懷不許重陽節(jié)老去。老重陽倒裝句式,應讀為重陽老。霜雪:指斑白頭發(fā)。

       、诎滓拢喊滓率拐,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給陶淵明送酒的使者。詳見善權《奉題王性之所藏李伯時畫淵明:采菊》注②。虛令節(jié):言虛度節(jié)日,指重陽節(jié)。致疑句:謂以致懷疑菊花沒有人來欣賞,只好孤芳自賞。按陶淵明賞菊飲酒,引為佳話。此聯(lián)二句乃借用其意,謂幾度的重陽節(jié)沒有這樣歡樂聚會,沒有這樣飲酒賞菊,實在是虛度了時光,實在對不起菊花。

        ③野心:閑散之心。灝氣:彌漫于天地之間的大氣。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有“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庇么艘。三秋:此處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nóng)歷九月。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有句“時維九月,序?qū)偃。”即用此意?/p>

       、苌介w:指序燈與眾友宴集之吳山上樓閣。閻伯嶼: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時,于重陽節(jié)日在滕王閣上張宴,與僚屬賓朋歡聚。據(jù)考證,其時洪州都督雖姓閻,但非閻伯嶼。此處將吳山閣與滕王閣并稱。方君:與序燈同宴且長于詩的朋友,具體所指未詳。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詩人王勃。見前,洪州閻都督在滕王閣上宴集時,正值王勃南下省親,路過洪州,與宴,作《滕王閣詩序》!峨蹰w詩序》是一篇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不朽佳作。此處以方君的詩才與王勃并比,自屬溢美夸贊與鼓勵之辭。

        【鑒賞】

        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稱重九,即重陽節(jié)。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東南,春秋時為吳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揚言欲立馬吳山,即指此山。這是序燈于重陽佳節(jié)在吳山與眾友聚宴正值下雨時,次友人之韻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主要描述仲秋季節(jié)秋高氣爽,湖天空闊的清新景色。既慨嘆自己年華漸老,亦稱頌友人詩才高邁。詩中用了不少的歷史典故,但盡皆貼切準確,更增詩情詩味。

      古代詩歌10

        游月陂 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

        1.頸聯(lián)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

        答:

        2.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

        1(1)第三聯(lián)運用了融情于景、以動襯靜的'表現(xiàn)手法。(3分)詩人用淙淙的泉聲突顯月夜的寧靜,在“水心云影閑相照”的景象描繪中融入自己內(nèi)心平靜安閑的情緒。(2分)

        2詩人通過對百尺高臺、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這些意象的描寫,(2分)營造了寧靜幽雅(或靜謐、幽靜等)的意境。(2分)全詩通過景物描寫和“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隨遇而安、不計得失的淡泊情懷。(2分)

      古代詩歌11

        (一)

        翠柳細揺枝,坡嶺桃花展俏姿。風暖浮云吹面醒,瑤池,湘水黃昏月影移。

        紅豆惹相思,未到情濃意已癡。蝶夢彩虹花影動,心馳,寄語卿卿共醉時。

       。ǘ

        悄想遇卿時,楊柳青青百鳥啼。花綻蝶飛雙繾綣,風吹,悠起秋千舞彩衣。

        嬌媚雪冰肌,臉若紅霞柳若眉。碧水漾漪含笑淺,情癡,火鳳求凰翠梧棲。

       。ㄈ

        蝶夢錦箋題,裁剪春風寄汝知。千首曲詞傳密語,情思,心似雙絲結(jié)網(wǎng)時。

        誰解吾情為?苦戀卿卿眾笑癡。有意無心空對月,心悲,抱得琴箏不忍持。

        (四)

        拙筆寫相思,遙問卿卿是否知?不少戀情言不盡,無詞,橫也思來豎也詩。

        心織九張機,亂緒如麻縷縷絲。紙底獨愁難賦墨,方知,不想情癡卻又癡。

       。ㄎ澹

        眾笑我情癡,輾轉(zhuǎn)經(jīng)宵夜夜思。愁緒幾多添別恨,徘徊,眉上心頭掩淚絲。

        紅葉寄心詩,字里行間盡是伊。筆墨怎描情切切,心期,莫把真心道不知。

       。

        日影漸西移,臨水桃花再度菲。今世夙緣如未了,情回,吾與卿卿再會時,

        紅雨柳絲垂,誰念西風獨自吹;ㄗ燥h零香自在,春歸,還是當年那份癡。

        (七)

        一抹彩霞薇,相遇重逢小巷時。眉宇悄顰藏密語,心知,一點靈犀兩處癡。

        湘夢伴云追,挽手芳園賞翠枝。綠綺慢彈傳戀意,相偎,幾許情思曲里堆。

       。ò耍

        執(zhí)手影相隨,花下深盟對月輝。心事不須重跪訴,同知,應是嬋娟懂我思。

        云影映窗帷,魚水相逢夜語低。鳳舞和鸞交頸處,相偎,繾綣鴛鴦比翼飛。

       。ň牛

        百紐結(jié)香薇,紅影蘭房燭映幃。心上意懸疑是夢,驚回,卿笑春風第一枝。

        相愛兩情癡,戲水鴛鴦荷底偎。細雨潤時滋碧葉,相依,你我輕吟月下詩。

        (十)

        又見雪紛飛,攜手梅園賞玉枝。輕取蕊嬌紅萼點,卿姿,柔媚傾顰淺笑緋。

        同枕夢羅回,直入蓬萊第一池。碧水漾波涵皓月,清輝,幾卷詩詞酒一杯。

      古代詩歌12

        唐詩的體類

       。1)大歷十才子 活躍在唐大歷年間(766—779)的十位詩人。分別是:錢起、盧綸、吉中孚、韓翃、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其詩多為應景獻酬之作,少部分詩刻畫了動亂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發(fā)了懷才不遇之情。詩風追摹謝朓,清空疏秀,語言洗練,藝術造詣較高。

        (2)王楊盧駱體 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號稱“初唐四杰”,其創(chuàng)作扭轉(zhuǎn)了齊梁詩的綺靡之風。對唐詩的興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古人對四人詩風有如此評介: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

       。3)元白體 指元稹、白居易淺切平易的詩風。

       。4)元白張王 指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主要指他們的樂府詩。四人均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重要成員。從詩風而言,元白較平易,張王則偏凝煉。

       。5)韋柳體 韋柳是中唐詩人韋應物、柳宗元之合稱。二人長于山水田園詩,詩風淡遠。但風格有異,韋較為簡古,柳則更為淡泊。

        (6)長慶體 元稹、白居易首創(chuàng)的以鋪敘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體,如《連昌官詞》、《長恨歌》、《琵琶行》。

        (7)西昆體 李商隱詩辭采華麗,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稱之為“西昆體”,對宋代詩人頗有影響。

       。8)張王 中唐詩人張籍、王建之合稱。長于樂府詩,詩多反映民間疾苦,詩風淺近,也稱之為張籍王建體。

       。9)宮詞 一般描寫宮中生活,對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諷刺,寄托滄桑之感。宮詞中以抒發(fā)宮女孤寂哀怨的宮怨詩為主。形式以七絕為主。

       。10)高岑 盛唐詩人高適、岑參之合稱。二人是邊塞詩派的杰出代表,詩風雄渾豪放。但風格同中有異,高適悲壯而厚重,岑參奇逸而峭拔。

       。11)初唐體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極年間(618—712)。其總體詩風尚未完全擺脫陳隋綺靡詩風的影響,但已趨向雄麗,氣格較為淳厚,遣調(diào)用語富麗典贍。這也是古體向近體過渡的一個時期。對這一時期影響很大的有陳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問等。

        (12)盛唐體 唐開元至代宗永泰年間(713—765),唐詩的空前繁榮時期,不僅古近體兼?zhèn),音?jié)優(yōu)美,而且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所謂風骨和興象兼具,氣象渾厚,神韻軒舉,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胸襟開闊,樂觀向上。詩的流派眾多,詩體豐繁。杰出詩人紛涌,風格各異,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維的精致,儲光羲的真率,王昌齡的聲俊,高適、岑參的悲壯,李頎、常建的超凡。

       。13)中唐體 唐大歷至敬宗寶歷年間(766—826)。中唐前后詩風有明顯差異。中唐前期以大歷十才子為代表,其詩風格調(diào)舒宛,音節(jié)流暢,理致清新,遣詞省凈,風格閑雅,韻味悠長。比如韋應物之雅澹、劉長卿之閑曠、皇甫冉之沖秀等等。后期至元和年間詩風有所變化,詩人輩出,藝術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韓愈、孟郊、賈島、李賀、張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風格上既有韓孟的奇險豪縱,也有元白的淺切平易。同時出現(xiàn)“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傾向,缺少了蘊籍,這一傾向?qū)λ未鷼W陽修、蘇軾等都有影響。

       。14)晚唐體 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詩人雖多,但只李商隱、杜牧能稱為名家,詩風也頗為復雜。追求立意過深的則流于僻,過淺的則傷于;寫景狀物力求貼切,其不足在瑣碎;遣詞用語或輕靡,或又過于俚俗。與盛唐相比;少風骨、缺興象、乏蘊籍。

        詞的主要技法

       。1)勾勒 原是繪畫術語。指用筆有力,勾畫出所描繪人物或所抒發(fā)情感的創(chuàng)作手法。長篇慢詞用這種方法尤多。

       。2)比興寄托 “比”“興”原是《詩經(jīng)》的兩種表現(xiàn)手法,指作品形象另有寄托喻意,意旨醇正,比興手法在詞中更是廣泛運用。

       。3)白描 原是繪畫術語。指不烘托渲染,有清新自然之風。像李清照《一剪梅》、蘇軾《江城子》是白描手法的典范。

        (4)用事 寫詞時引用前人典故或成語,以此抒情寫意。辛棄疾之詞就很好用典。

       。5)點染 原是繪畫術語。指根據(jù)詞的主題需要,突出重點,同時用側(cè)筆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鈴》的前三句就很典型。

       。6)鋪敘 指鋪陳敘述的寫作手法。這種手法以前都是用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后來柳永將其用在慢詞創(chuàng)作上,以達到層層鋪敘、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李清照的'《聲聲慢》。

        詩詞的風格(藝術特征)

       。1)本色 原是指詞的可唱性是否合乎音律。后來則指清雅不俗的風格。

        (2)平淡 用樸素淺近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歷來著各的評論家都非常推祟并倡導這種風格。

        (3)尖新險麗 尖新,原是指寫文章尖巧新穎;險麗,意為奇險俏麗。這種風格往往追求擺脫平庸,用尖巧之筆,寫險麗之境,但處理不好則易出現(xiàn)險怪空虛之弊。

       。4)本色當行 本色和當行同義,都指內(nèi)行。以此評論詞時是指該詞具有鮮明的詞的風格體性。

       。5)自然 指不造作。先是評詩的,后成為詞學批評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個標準。自然是針對雕琢而言,追求渾然天成、清新脫俗的天然之美。

       。6)陽剛陰柔 這是詞審美風格的兩個基本類型。陽剛之詞,多氣象恢宏、境界闊大,筆力遒勁;陰柔之詞,多意境幽微,情思細密,運筆細膩曲折,風調(diào)諧婉。蘇軾、柳永是這兩種審美風格最著名的代表。但這二者并非是對立的,有時是相互影響的,甚至在一個詞人身上都有體現(xiàn)。

       。7)曠達 這本來是魏晉文人所推崇的自由自適、任性所為的一種風度。常用來評詩,其后也用以評詞。詞中這類風格的杰出代表是蘇軾。蘇詞的曠達,影響著同時代和后來的許多詞人,形成了重要的風格和流派。

       。8)含蓄 深藏不露之意。常用以評詩。其主要特征是意不淺露,語不窮盡,令人回味無窮,所謂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宋代詞人秦觀、周邦彥、吳文英等在這方面尤為出色。

       。9)閑談 原指超凡脫俗的性格。評詞則是指一種閑適淡泊的藝術風格。

        (10)沉郁 含蓄深沉。原以此評論文章和詩歌。杜甫的風格就是“沉郁”。以此論詞,則指意在筆先神余言外,造境含蓄深沉,有思想內(nèi)涵。但過分強調(diào)比興寄托,不免穿鑿附會。

       。11)質(zhì)實 指凝澀晦昧,往往與“清空”相對,過多地使用麗字、代字、僻典,給人以雕琢和晦澀難讀之感。

       。12)渾成 即渾然天成。指結(jié)構(gòu)完整,形式內(nèi)容完美統(tǒng)一。

        (13)渾厚 指渾樸厚重的藝術境界。原是用于品評文章的。詞人通過細致綿密的敘事和寫景,自然而然營造出一種含蓄深沉的抒情境界,給人以渾厚深邃之感,宋代詞人周邦彥是其代表。

        (14)艷麗 原形容南朝宮體詩的風格。用于詞則多指以華美的詞藻描寫女性的容貌和男女柔情。

        (15)清雅 清新雅放,蘇軾的詞即以清雅獨標一格。

       。16)清新 流暢而新穎,不落俗套。原用于評詩,后以此評詞,像李清照和辛棄疾的一些清婉之作具有明顯的這種藝術風格。

       。17)雅正 和雅平正。但過于追求此類風格會導致過度重視寫作技巧和音律聲韻,忽視詞的社會意義。

       。18)飄逸 先用于評詩。詩的飄逸公認是李白,就像杜甫之沉郁一樣。南宋隱逸題材的詞往往多有此種風格。

      古代詩歌13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朗讀并背誦詩歌,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能力目標,體味各首詩歌中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領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第1課時

        1.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3.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難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是哪種文學體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教學新課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善詩歌,《步出夏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2.寫作背景。

        《觀滄海》選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讀,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2.教師范讀,正音解詞。(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jié)奏感。

        4.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nèi)容。

        (三)合作探究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

        目標導學二: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2.寫作背景。

        詩人王昌齡于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托對朋友的牽掛。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讀,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2.教師范讀,正音解詞。(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jié)奏感。

        4.理解大意。

        (學生概述,老師補充指正)楊樹花已落盡,杜鵑鳥在不停地啼鳴,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jīng)過五條溪水。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它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邊。

        (三)合作探究

        1.詩中融情于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哪兩句?

        明確: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聯(lián)系《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么選取“楊花”“子規(guī)”來寫?

        明確: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guī)”是杜鵑鳥的別名,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diào)。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三、板書設計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第2課時

        1.學習《次北固山下》,體會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2.學習《天凈沙·秋思》,理解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鄉(xiāng)之情。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寫鄉(xiāng)愁的詩,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而聞名于天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教學新課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

        2.寫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

        3.文章體裁。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詩。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lián),三四兩句為頷聯(lián),五六兩句為頸聯(lián),七八兩句為尾聯(lián);每句有五個字,叫五言。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聽讀,把握五言律詩的誦讀節(jié)奏。

        2.教師正音解詞,學生自讀。(可以播放課文朗讀的視頻或音頻文件)

        3.理解大意。

        翻譯:我要走的道路,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水上的風吹拂著,一葉白帆高高懸掛。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qū)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暖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么思念故鄉(xiāng),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天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三)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思念故鄉(xiāng)。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明確:“闊”是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懸”是端直高掛的樣子,風“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做簡要分析。

        明確:(1)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現(xiàn)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2.文體簡介。

        從詩歌的體裁看,《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疤靸羯场笔乔泼喈斢诳梢蕴钤~歌唱的樂譜;“秋思”是題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緒。

        馬致遠的散曲,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被譽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鄉(xiāng)愁。

        (二)朗讀指導

        1.劃分這首散曲的誦讀節(jié)奏。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大意。

        翻譯: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jīng)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xiāng)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三)合作探究

        1.《天凈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凄清、悲涼、感傷之景。

        2.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可以作為點睛之筆?

        明確:斷腸人在天涯。

        3.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凄清、悲涼、感傷的秋景描寫,表現(xiàn)羈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4.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展開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明確:深秋,夕陽西下。古道上,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獨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瘦的老馬。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將要歸巢的烏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看到溪水流經(jīng)的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充滿幸福溫馨,而他此刻卻有家難歸,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處呢?獨自承受漫漫長夜,怎能不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四)比較閱讀

        《次北固山下》與《天凈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異同?

        明確:《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秋思》都抒發(fā)了游子的鄉(xiāng)愁,但作者流露的情緒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寫詩人在船上的所見所思,表達了他在異地他鄉(xiāng)熱切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天凈沙·秋思》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淪落異鄉(xiāng)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三、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可取之處,在開始時把這四首詩的閱讀放在古詩的寫作背景下去讀,不為教詩而教;能夠結(jié)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學生對曹操在《觀滄!分械暮肋~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向?qū)W生介紹強調(diào);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能夠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學習氣氛比較濃,課堂思維活躍。不足之處,課容量安排太大,課堂各環(huán)節(jié)之間時間安排不科學、不精確,導致授課時間緊張。今后在教學中應該增加學生的課中自由探討時間,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古代詩歌14

        一.導入《錢塘湖春行》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二.朗讀本詩二遍。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边@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云腳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边@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tài)。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霸娧邸痹凇霸纭薄靶隆眱蓚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罢l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边@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三.小結(jié):

        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游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一.導入新課: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我們說說馬致遠,誰來?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

        師:我還知道,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下面說說“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二.朗讀理解

       。1)指導學生朗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總之,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放第4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大家喜歡嗎?我們感受一下。(朗讀)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句式工整,

        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jié)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師:下面我們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請同學們散讀一遍課文,說說你頭腦中有怎樣的畫面?請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說說詩句在你頭腦中再現(xiàn)的畫面。

        如果學生有困難,舉例:“枯藤”、單說“藤”的形態(tài)是多樣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體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頹廢的藤、沒落的藤、毫無生機的藤,于是枯藤這一意象渲染出凄涼、蕭殺的`晚秋氣氛。同學們可以類推。

        學生可能再現(xiàn)出的畫面有:

        幾根枯樹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現(xiàn)出一座小橋,橋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業(yè)的人們。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輝中,向遠方踽踽()而行。

        喔,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

        師:請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畫面?即畫中有怎樣的人,傳達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人們常說,“所有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請大家齊聲誦讀,讓我們將景語化為情語,體驗體驗游子的悲苦與心酸。(朗讀)

        三.小結(jié):

        通過朗讀,真正體驗到了作者窮迫潦倒,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與悲劇美。

      古代詩歌15

        [考點講析]

        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這是中學語文教學一項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張偉明語)自1994年起,考查詩歌鑒賞。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詩歌鑒賞,3分,后來又增加現(xiàn)代詩歌鑒賞,題量也從一題增至三題,9分。20xx年,20xx年,只考古詩鑒賞,題型也由選擇題改為簡答題,6分。主觀性命題是考慮到鑒賞問題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閱歷不同、感受能力差異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張偉明語)。命題形式不斷變化,高考對詩歌鑒賞的要求逐步提高,試題難度逐步加大。

        古代詩歌鑒賞要求考生依據(jù)試題鑒賞作品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其思想內(nèi)容,從近兩年來看,重點考查了作品的語言,尤其是作者煉字煉句的著力點。要讀懂并且會鑒賞古代詩歌,首先要抓標題,了解寫作重點,春夜洛城聞笛交代了時間、地點、事情;其次要抓形象,以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自然形象還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常常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形象,誰在吹笛,誰在聞笛,何人看似設問,其實是融入了詩人自己;再次,還要尋求中心詞句,以把握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核心,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聞玉笛之聲,聞折柳之音,起故園之情。另外,還要積累一些古代詩歌的知識,適當注意答題的方法。

        關于古代詩歌方面的知識

        1、 思想內(nèi)容

        詩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者精選出來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暗示性,易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它們是詩人情意的載體,是其情感的物化。

        意境是溝通作者思想情感與鑒賞者思想情感的橋梁,作品形象鮮明,情景交融,就易使鑒賞者如身臨其境,產(chǎn)生共鳴。領會詩歌的意境,要以語言為媒介,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境界中去。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有助于深刻體會詩歌的主旨。

        對詩歌主旨把握的正誤淺深,不僅在于是否讀懂,還在于能否在廣義語境中充分挖掘。應充分利用詩題中的關鍵字眼或小序的提示,聯(lián)系詩人的'際遇、補充的注釋及有關的時代背景等等,綜合駕馭,忌諱割裂時代,架空分析,人為拔高。

        2、藝術風格

        古代詩歌風格紛呈:雄渾、細膩、淡雅、寧靜、樸素、平實、華妙、莊嚴等。李白詩清新飄逸,杜甫詩沉郁頓挫,元輕白俗,郊寒島瘦,蘇辛豪放,柳李婉約,詩作個性鮮明。鑒賞時要反復誦讀,仔細玩味。

        3、 創(chuàng)作手法

        情景交融是古人寫景詠物詩的最大特點,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或借古詠懷 ,賦、比、興,對比烘托、象征寄托、直抒胸臆、側(cè)面渲染要注意區(qū)分,不能混同。

        4、詩歌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清新、絢麗、明快、含蓄、平易、簡潔,豐富多彩。古人寫詩,重煉字,欣賞古詩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領會那些經(jīng)過精煉而傳神、富有深意的詞語。

        另外了解詩歌中的一些典故、佳話、用語、風尚,也有助于解讀詩意。

        具體答題時,要讀清要求,不要答非所問,隔靴搔癢;要結(jié)合相關的詩句作簡要分析,不能架空分析。如有是否(或能否)的問法,先作判斷,再回答理由。雖說可以見仁見智,但更多的時候是有相對唯一的答案的,想標新立異,反不能自圓其說。

      【古代詩歌】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05-11

      經(jīng)典古代詩歌04-09

      古代詩歌精選05-08

      古代勵志詩歌精選05-11

      古代詩歌鑒賞05-11

      古代童年詩歌05-11

      古代詩歌幾首05-08

      古代詩歌鑒賞05-08

      精選古代愛國詩歌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