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色一综合色88欧美|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不卡|日本精品动漫二区三区

    1. <address id="l3apk"><var id="l3apk"><source id="l3apk"></source></var></address>

      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2-11-21 08:54:24 詩詞鑒賞 我要投稿

      古詩詞鑒賞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詞鑒賞15篇

      古詩詞鑒賞1

        春夢·賞析·岑參

        洞房昨夜 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洞房昨夜 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這兩句寫夢前的思念。在深邃的房中,昨夜吹進了春風,可見,春天已經悄然來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jié),總是容易引起人們思想的波動,這里獨坐洞房中的人就不禁懷念起了遠方的美人!懊廊恕奔瓤梢灾改腥,也可以指女人;既可指容顏姣好的人,也可指品德高尚的人。這首詩沒有指明是詩人寫自己的夢,還是詩人代他人寫夢,所以,“美人”是男是女,無從考證。總之,微風吹拂的春季里,室中人越發(fā)思念在湘江邊上的美人。

        后兩句寫室中人將這種思念直接帶入了夢中。雖然只睡了片刻功夫,但他在夢中卻已經走過了數千里,到達了美女所在的江南之地!捌瑫r”和“數千里”真實地描繪了虛幻恍惚的'夢境,同時,也是以時間之快和速度之快,反映了室中人強烈深切的思念之情。雖然這只是一場夢,但是,最后給人留下了美好的感受。

        這首七絕小詩成功地用夢將強烈的思念感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結構精巧。

      古詩詞鑒賞2

        古詩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譯文翻譯

        我有著深深思念的人,卻相隔在遠遠的異鄉(xiāng)。

        我有所感懷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鄉(xiāng)遙遠回不去,我沒有一天不遙望它。

        內心痛苦萬分卻無處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無望,孤獨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覺。

        秋天尚未來臨,卻已風雨紛紛。

        不曾學過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記曾經的過往!

        注釋解釋

        鄉(xiāng):家鄉(xiāng)。

        瞻望:往遠處或高處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時候:夕陽。夕照。朝夕相處。無夕:日日夜夜。

        殘燈:不好的事。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曉:到來,來臨。

        正:此時。蒼蒼:紛紛。

        頭陀:苦行僧。

        安:怎么。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寫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四十歲。從“獨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詩是為一個與作者相愛的女子而寫。且學者周相錄考證,這個女子就是白居易幾度在詩作中提到過的“東鄰嬋娟子”湘靈。

        詩文賞析

        首句開門見山,寫出了所要記敘的事情,強烈的感情色彩也在無需意像的渲染的情況下,立刻展現在讀者面前。四句話形式上兩兩相同,但情感上卻是層層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遠,都是平平的概述,點到為止,并沒有提及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則重點寫到了思念,寫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沒有深寫。行文至此,全詩的中心已經點明框架,已經明晰,但還只是一幅,如果用畫畫作比的'話,構圖,或者說是工筆前的白描圖,線條簡潔而有力。第三句對第一句進行了擴充和延伸,鄉(xiāng)遠遠的程度,對故鄉(xiāng),更準確的說是對故鄉(xiāng)的生活,故鄉(xiāng)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對第二句進行了擴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寫實,故鄉(xiāng)、人都是客觀存在的。二、四句是寫虛,回憶中的事和肝腸絞痛的感覺是詩人主觀的感情。一實,一虛,把氣氛渲染開來,行文至此,白描已經被染,出現了淡淡的色彩,陰陽、冷暖色初步分明。詩人付與“人”一個“隔”,付與“事”一個“結”字!案簟、“結”都是冰涼涼的字眼,給人一種一對火熱的戀人被活生生分扯開來的感覺。詩人用兩個冰冷的字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火熱的情感,而火熱又敗于冰冷,這時引出自己肝腸絞痛的感覺顯得自然,又打動了讀者。在這里,詩人又用了一個打動人的動詞“瞻望”。鄉(xiāng)遠,瞻望卻不可相望見,可是還要望,縱是眼望不見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鄉(xiāng)的戀人身畔。

        前四句是對一個長時間一直以來狀態(tài)的寫,從“況此”一句開始,詩人就開始描繪一個夜雨的場景了。作者在描寫夜雨場景的時候,卻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兩句話二十個字。這兩句話不寫思,不寫念,不寫人,不寫事,只是用簡潔的言語描繪了許多意像,燈、堂、天、風雨。一個況字說明這四句所描寫的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進一步增加的。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個“況”字就替代了千言萬語的心理描寫!耙埂笔菚r間,在“夜”之前詩人用了一個名詞作形容詞來形容“夜”,“殘燈”。燈從晚上點,點到殘,一定已是深夜。詩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著心中的戀人。殘燈昏暗的光下,長長的燈芯使光閃爍著,詩人在這情景萬分傷心,沒有言自然顯得寂靜,寂靜使屋子顯得“空”,顯得寂寥!翱铡辈灰欢ㄊ钦娴娜鄙偌揖,而是因為缺少“人”。夜雨同話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寫出詩人心中的悵然若失!扒锾臁薄拔磿浴薄帮L雨”更是融情于景!吧n蒼”二字既是對風雨的描寫,又是詩人此時的心境。這兩句,不著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詩人的思念之情著色,分染過的白描已經基本上上好了顏色。最后一句話,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使用直抒胸意的寫法,將全詩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詩人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就在這無果的結局中謝幕,無數的思念,向何處傾訴。

        整首詩貫穿著白居易的大、簡、妙風格,雖是寫愛情,寫思念,但不像多數愛情詩一樣婉約,它大氣、又不失細膩,這不是刻意為之,而是一種情感之至,一種渾然天成。這首詩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體詩,它共有七句話,前四句大量的重復用字,也并不合乎詩歌的習慣。意像的描寫被放在了敘事之后,全詩沒有比喻、沒有用典,也沒有大量的興、比之作,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格律的羈絆,用最直白的語言,抒發(fā)了最真摯的情感。

      古詩詞鑒賞3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江漢》譯文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看著遠浮天邊的片云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云共遠、與月同孤。

        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

        自古以來養(yǎng)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江漢》注釋

        江漢:該詩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帶所寫,因這里處在長江和漢水之間,所以詩稱“江漢”。

        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變通的讀書人,這里是詩人的自稱,含有自嘲之意。是說自己雖是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卻仍然沒有擺脫貧窮的下場;也有自負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樣的心憂黎民之人已經不多了。

        “片云”兩句:這句為倒裝句,應是“共片云在遠天,與孤月同長夜”。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病欲蘇:病都要好了。蘇:康復。

        存:留養(yǎng)。老馬:詩人自比。典出《韓非子·說林上》中“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討伐孤竹后,返回時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找到了正確的路。

        《江漢》賞析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八細w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扒ぁ贝柑斓亍!扒ぁ本浒白员啥孀载摗边@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qū)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吨芤住吩疲骸熬右宰詮姴幌ⅰ!边@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扒镲L”句是寫實!疤K”有康復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tài)。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贊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于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yǎng)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并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里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江漢》賞析二

        首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志!八細w客”是說詩人想回鄉(xiāng)而不能回,只得四處漂泊,浪跡天涯。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其中包含著詩人的無限辛酸!扒ぁ本浒白员啥孀载摗边@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字面上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實際上是用它們暗喻詩人自己。詩人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卻依然像孤月般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qū)別”。

        頸聯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運用借喻手法寫出了詩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tài)。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奥淙铡迸c“秋風”相對。前者是虛寫,比喻“暮年”,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實寫。身處江漢,面對瑟瑟秋風,詩人不僅沒有了往日的感傷情懷,反倒產生了“病欲蘇”的感覺。這種變化是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tài)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的反映。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tài)。

        尾聯借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袄像R”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yǎng)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詩人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意在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多病,但他還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為。另外,詩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表達了怨憤之情。

        全詩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現了詩人老而彌堅、壯心不已的心理狀態(tài)。詩人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盡管如此,卻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集中地表現了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漢》題解

        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夔州,有人認為作于江陵,當以后者為是。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詩即作于此間。詩題作《江漢》,近乎無題,大概漂泊流徙中,已無心擬題。杜甫這時已五十六歲,長期飄零,歷盡艱辛,北歸無望,生計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無定,心中自然頗多感慨。盡管如此,詩人忠魂仍存,壯心猶在,并未因處境困頓和年老多病而悲觀消沉,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這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

        《江漢》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xiāng)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xiāng),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案濉,迂腐的讀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xiāng)之心,后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云一樣遠客異鄉(xiāng);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疤旃策h”,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坝酪埂保L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扒镲L”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yǎng)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俄n非子·說林上》里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于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江漢》評解

        詩人身滯江漢,心有感而作此詩。他用凝煉的筆觸,抒發(fā)了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懷。前兩聯寫所處之窮,后兩聯寫才猶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評論這首詩說:“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世之能詩者,不復有出其右矣!贝_實,詩的中間兩聯,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故歷來為所稱道,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就說,這兩聯“含闊大于沉深,高(適)、岑(參)瞠乎其后”。

        《江漢》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歷經磨難,北歸已經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長期漂泊無定的狀況讓杜甫感慨萬千,于是他寫下此詩。

      古詩詞鑒賞4

        元日

        作者(北宋)王安石

        原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賞析: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田家元旦

        作者(唐)孟浩然

        原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賞析: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關于歡慶元旦的`古詩:孟浩然田家元旦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元旦試筆

        作者(明朝)陳獻章

        原文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賞析:這是陳獻章寫給東莞學生林光的一封信。陳在信中抄錄了自作詩元旦試筆,表達出“主靜”的思想。

        歲旦

        作者(宋)宋伯仁

        原文

        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隨人換,梅花隔歲香。

        春風回笑語,云氣卜豐穰。柏酒何勞勸,心平壽自長。

        賞析:本詩反映詩人知足常樂、悠閑自在的歡度新年情趣。關于元旦的古詩四句:宋伯仁歲旦

        丁卯元日

        作者(清初)錢謙益

        原文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賞析: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

        甲午元旦

        作者(清初)孔尚任

        原文

        蕭疏自發(fā)不盈顛②,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乾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興偏④。

        鼓角梅花添一部⑤,五更歡笑拜新年。

        賞析:點爆竹,換桃符,聽樂曲.拜新年。字里行間,躍動著孔尚任一顆赤誠的童心。關于慶祝元旦的古詩:孔尚任甲午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明天的意思,有辭舊迎新之意。元旦(NewYear)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

        語言文字欄目會及時為大家提供關于元旦的對聯、元旦的謎語、元旦的成語和元旦的古詩詞等內容,請大家及時查看。

        田家元旦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注釋】

        1.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星;乇保褐副倍沸堑亩繁鷱闹赶虮狈睫D而指向東方。古人認為北斗星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開始。東:北斗星斗柄朝東。

        4.強仕:強仕之年,即四十歲。

        5.無祿:沒有官職。祿:官吏的薪俸。尚:還。

        6.桑野:種滿桑樹的田野。就:靠近。耕父:農人。

        7.荷:扛,擔。

        8.占氣候:根據自然氣候推測一年收成的好壞。

        【譯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古詩詞鑒賞5

        古詩原文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譯文翻譯

        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里沸騰著,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并沒有什么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注釋解釋

        竹爐: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著的火爐。

        湯沸:熱水沸騰。

        元朝揭傒斯《寒夜》:

        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

        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

        當代阿袁(即陳忠遠)《寒夜》:

        "大國何人憐,紛紛為小我。寒夜風雨聲,廣廈萬間破。"

        詩文賞析

        善用襯托(或映襯、陪襯):因有梅花的陪襯,窗前月才別有一番韻味,不僅是嗅覺,視覺上也使人大覺不相同。

        巧用暗示(或喻示、雙關):“才有梅花”與朋友夜訪相呼應,梅花又象征了友誼的高雅芬芳。

        鋪有細節(jié)(或鋪墊、渲染):寒夜客訪、主家火紅,賓客情重兩相顧及,知人情之暖,勝過冬夜之寒。這些使得今夜的月色較先前格外地不同了。

        這首詩因為被《千家詩》選入,所以流傳很廣,幾乎稍讀過些古詩的人都能背誦,“寒夜客來茶當酒”,幾被當作口頭話來運用。常在口頭的話,說的時候往往用不著思考,脫口而出,可是細細品味,總是有多層轉折,“寒夜客來茶當酒”一句,就可以讓人產生很多聯想。首先,客人來了,主人不去備酒,這客人必是熟客,是?,可以“倚杖無時夜敲門”,主人不必專門備酒,也不必因為沒有酒而覺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興趣出門訪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與主人定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雅興,情誼很深,所以能與主人寒夜煮茗,圍爐清談,不在乎有酒沒酒。

        前兩句,詩人與客人夜間在火爐前,火爐炭火剛紅,壺中熱水滾滾,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著芳香的濃茶,向火深談;而屋外是寒氣逼人,屋內是溫暖如春,詩人的心情也與屋外的境地迥別。三、四句便換個角度,以寫景融入說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進了陣陣寒梅的清香。這兩句寫主客在窗前交談得很投機,卻有意無意地牽入梅花,于是心里覺得這見慣了的月色也較平常不一樣了。詩人寫梅,固然有贊嘆梅花高潔的意思在內,更多的是在暗贊來客。尋常一樣窗前月,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談,這氣氛可就與平常大不一樣了。

        詩看似隨筆揮灑,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耐人尋味。宋黃昇《玉林清話》對三、四句很贊賞,并指出蘇泂《金陵》詩“人家一樣垂楊柳,種在宮墻自不同”與杜耒詩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可說真正讀出了詩外之味。

      古詩詞鑒賞6

        半減依依學轉蓬,班騅無奈恣西東。

        平沙千里經春雪,廣陌三條盡日風。

        北斗城高連蠛蠓,甘泉樹密蔽青蔥。

        漢家舊苑眠應足,豈覺黃金萬縷空。

        《柳絮》譯文

        像轉蓬一樣紛飛而起的柳絮,在搖曳、飄蕩之間,婀娜、輕柔之態(tài)已半減;離別贈柳時,平添一番無可奈何的愁緒,只得任馬兒各奔東西。

        花絮漫舞,一片片廣袤的沙原宛如蓋上了潔白的`春雪;柳絮輕飛,一條條寬闊的街道整日風吹不息。

        北斗城墻,崔巍高聳,唯見蠛蠓蔽天;甘泉宮內,樹木茂密,滿目青蔥一片。

        漢家舊苑的柳樹呵,該已睡足,是否發(fā)現那萬縷千絲的枝條上,金黃的柳花已隨風飛盡?

        《柳絮》注釋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

        班騅: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

        恣:沒有拘束。

        蠛蠓(miè měnɡ):古書上指蠓。

        《柳絮》賞析

        此詩首聯伊始,緊扣詩題,以設喻形式出之,頗為生動:“半減依依學轉蓬,斑騅無奈恣西東!绷踺p盈,不由自主,你看它被風吹起,像蓬草飛揚一樣,飄搖不定,又宛如野馬奔馳,各往西東,令人無可奈何。上句用一“學”字,以擬人手法,借轉蓬喻柳絮,突出其搖曳不定,把春與秋聯系起來,頗見佳妙。下句用“恣”字,以奔馬喻柳絮,表現其狂放不羈,和杜甫“顛狂柳絮”之說相似。這兩句通過細致地描繪,新穎地比喻,寫出了柳絮的特點,透露出一種淡淡的迷蒙遲暮之意緒。

        頷聯承上而生發(fā),仍用比喻,寫柳絮飄搖之廣闊,“平沙千里經春雪,廣陌三條盡日風!睍x代才女謝道韞詠雪,有“莫若柳絮因風起”之名句,而劉筠則反轉用之,以春雪喻柳絮,這兩句既有想像又有夸張,實中帶虛,極盡描寫之能事。

        頸聯繼續(xù)深化,從另一角度寫之多:“北斗城高連蠛蠓,甘泉樹密蔽青蔥!睗h代楊雄《甘泉賦》中曾有“浮蠛蠓而蔽天”、“翠玉樹之青蔥”之句,此聯即由此化出,這一聯化用成句自然巧妙,含蓄蘊藉,雖屬極力夸張,卻也合乎常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功底。

        尾聯以典故結束全詩,借物抒情,極有韻致:“漢家舊苑眠應足,豈覺黃金萬縷空?”據《三輔舊事》載:“漢宮苑有柳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碧迫死钌屉[在他的《江之嫣賦》中說:“豈如河畔牛星,隔歲只聞一過;不及苑中人柳,終朝剩得三眠!保ā逗铛涗洝匪。劉筠等西昆體作家,以學李商隱為主,樂用李所推重的典故,這里的一個“空”字,與首聯的“轉蓬”相呼應,表現了事物多變、時光易逝、而又無可奈何的悵惘之情。

      古詩詞鑒賞7

        原文:

        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

        弄花噆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

        簾半卷,露新妝,春衫是柳黃。

        倚闌看處背斜陽,風流暗斷腸。

        譯文

        拍岸春水蘸著輕柔垂楊,流水中花片飄香。追啄花片爭叼柳絲小鴛鴦,它們相親相愛一雙跟隨著一雙。

        小樓上珠簾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妝,薄薄的春衫是柳黃。她轉身倚靠欄桿背著斜陽,為那風流情事暗自傷心斷腸。

        注釋

        醉桃源:詞牌名,又名“阮郎歸”等,雙調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韻,下片五句四平韻。

        蘸:以物浸入水中,這里是形容垂楊輕拂水面。

        噆(zǎn):銜,叼。

        風流:風情,風韻。

        賞析:

        這首詞以輕快活潑的筆調,將春天的美景和此景下美人的嬌顏、春怨,一一寫出。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是嚴仁的又一佳作。

        詞的上片所寫的境界,是較為常見的,但寫得更為有聲有色,有情有味,將畫境、詩意、音響感融為一體,在美學上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讓人仿佛感覺到風吹浪起,湖水輕輕地拍打堤岸的聲音;而堤上的楊柳倒掛湖面,輕輕拂水,象是有聲,然而卻非常細微。水中的瓣瓣落花,隨波蕩漾,種種色彩,陣陣幽香,都刺激著我們的感官。然而詞人并未到此為止,又添上一對對鴛鴦。它們在湖上自由自在游戲,一會兒嬉弄花瓣,一會兒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這一“噆”字非常準確地表現了鴛鴦動作的迅速與細巧。添上鴛鴦,整個畫面就活了,完整了,并且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動態(tài)美。

        詞的下片轉入抒情。只見小樓上的珠簾卷處,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妝,在這新妝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她那件柳黃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黃”,同上片的“垂楊”是一樣的顏色,讓人感覺人的裝束與周圍的環(huán)境取得了和諧一致。詞人接著為讀者攝下了這樣一幅剪影:她背著斜陽,憑闌凝望。至于她的容顏和表情究竟如何,詞人并未從正面予以描畫,而僅僅從側面著筆,寫她的情韻;只是最后“風流暗斷腸”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觀評價給她的情緒淡淡地抹上一筆哀愁的色調。這首詞前面幾句自然輕快,后面一個轉折,表現了輕微的哀怨。

        這首詞的基調是輕快靈妙的。全詞筆致輕靈,意境新穎,讀后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另外詞的.下片還注意藝術上的藏和露的關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闌的身影,隱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就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去想象,去回味。而成功的詞作,大多如此。

      古詩詞鑒賞8

        1.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钌屉[《代贈二首·其一》

        2.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焓缯妗兜麘倩āに痛骸

        3.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醢彩秱涸埂び甏蚪蠘洹

        4.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畎住洞涸埂

        5.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獎㈤L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尋南溪常道士》

        6.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菁讹L入松·寄柯敬仲》

        7.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醢彩对铡

        8.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畎住对绱杭耐鯘h陽》

        9.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拙右住洞侯}湖上》

        10.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R知章《詠柳/柳枝詞》

        11.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獜垨颉读⒋号汲伞

        12.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13.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歐陽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1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柳枝詞》

        15.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ω尽渡叫小げ脊蕊w飛勸早耕》

        16.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獨W陽修《戲答元珍》

      古詩詞鑒賞9

        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釋】

       、儇┫囔籼:即諸葛武侯祠,現在成都,晉李雄初建。②錦官城:成都的別名。

        ③柏(bǎi)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苡畴A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hǎo)音:這兩句寫祠內景物。杜甫極推重諸葛亮,他此來并非為了賞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他并無心賞玩、傾聽。因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白白的。

       、萑欘l煩天下計:頻煩,猶“頻繁”,多次。這句意思是劉備為統(tǒng)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這是在贊美在對策中所表現的天才預見。

       、迌沙_濟: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開創(chuàng)。濟,扶助。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帝業(yè),后又輔佐劉禪。

        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jin):出師,出兵。這兩句的意思是諸葛亮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卒于五丈原(今陜西岐山東南)軍中。

        《蜀相》杜甫拼音解讀

        shǔ xiàng

        dù fǔ 〔táng dài 〕

        chéng xiàng cí táng hé chù xún ?jǐn guān chéng wài bǎi sēn sēn 。

        yìng jiē bì cǎo zì chūn sè ,gé yè huáng lí kōng hǎo yīn 。

        sān gù pín fán tiān xià jì ,liǎng cháo kāi jì lǎo chén xīn 。

        chū shī wèi jié shēn xiān sǐ ,zhǎng shǐ yīng xióng lèi mǎn jīn 。

        相關翻譯

        丞相諸葛亮的堂要去哪里尋找呢?就在成都城外面那柏樹茂盛繁密的地方。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春意盎然;幾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隔著樹葉空自發(fā)出婉轉清脆的叫聲。當年劉備為統(tǒng)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諸葛亮全力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后主繼業(yè),作為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為國嘔心瀝血,忠心耿耿?上С鰩煼ノ哼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歷代英雄對此感慨而涕淚打濕衣襟!

        相關賞析

        【內容解析】

        這是一首憑吊古跡、頌揚諸葛亮的詠史懷古詩。詩題“蜀相”就是指諸葛亮。當時,劉備在四川成都立國稱帝,即三國蜀漢。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出山為相,杜甫稱其“蜀相”。以此為詩題,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一生的崇高敬意。全詩四聯八句,五十六字,膾炙人口,堪稱千古絕唱。

        首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從景物起筆,點出丞相祠堂所在地--“錦官城外”那肅穆靜謐的柏樹成蔭的地方。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昂翁帉ぁ睂崒贌o疑而問,因為眾人皆知,但就是這一問之中,卻飽含著詩人對諸葛亮無限追慕敬仰之情。下句值得玩味,因為柏樹本身是高大長壽的植物,四季常青,這里柏樹成蔭不僅是祠堂的標志,更是祠堂主人精神的象征,同時,一個地方能讓柏樹“森森”,更是當地百姓對其愛惜的緣故。不言而喻,諸葛亮生前死后,都是人們心中擁戴敬仰的對象。而作者,此時此刻就站在這里,就親眼看見百姓心中的英雄忠義之人的祠堂所在,到今天依然如此,不禁使人肅然起敬。

        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是特寫鏡頭,緊承上句而來。就在這柏樹成蔭的地方,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里的景物色彩鮮明動靜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山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映階”即映照臺階。祠堂在臺階的高處,瞻仰的人們要拾級而上!氨滩荨笔菍懖莸谋叹G茂密!昂靡簟笔呛寐牭穆曇。這里指嗚叫婉轉清脆。草樹茂密,烏兒鳴叫,一派生機盎然。作者觸景生情,看到自然界的春天來了,想到祖國中興的春天卻非常渺茫,于是“自春色”“空好音”表達了詩人心中的哀愁惆悵之感!白浴薄翱铡被ノ,一動一靜,景中生意,使得此句成為千古名句。

        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用最凝練的語句高度概括諸葛亮的豐功偉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一生。上句寫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謀略,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tǒng)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兩朝開濟”是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此聯將人們帶到戰(zhàn)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傷今,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寄托了詩人杜甫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yè)未成的歷史不幸!伴L使英雄淚滿襟”所指何人?就是百姓心中的英雄。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使人產生奮發(fā)興起的力量。諸葛亮最偉大、最感人的地方也就在這里。這里也寄托了詩人無限的哀思。

        通讀全詩,祠堂主人諸葛亮忠心漢室的一生,正吻合了詩人杜甫憂國憂民的一生,出師未捷而死的悲劇也正是詩人杜甫一生漂泊,不得于志的一生。所以寫者悲嘆,讀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章法點評】

        1、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

        首聯寫詩人杜甫專程尋訪武侯祠,這是“起”!柏┫囔籼煤翁帉?錦官城外柏森森!辈捎米詥栕源鸬姆绞綇木拔锲鸸P,點出丞相祠堂所在地--“錦官城外”那肅穆靜謐的柏樹成蔭的地方。一問一答,無疑而問。飽含著詩情。領聯直承上文,寫祠堂內的春色,這是“承”。杜甫參謁武侯祠,寫碧草和黃鸝,一個綠得滿階滿院,一個唱得婉轉悠揚,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頸聯推開一層,寫對諸葛武侯評價,這是“轉”。作者暫時離開寫景寫物,宕開一筆,用最凝練的語句高度概括諸葛亮豐功偉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一生,去著意刻畫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寄托和抒發(fā)了詩人杜甫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尾聯收束全詩,直接揭示主旨,即表達對諸葛武侯的悼念和敬仰,這是“合”!俺鰩熚唇萆硐人,長使英雄淚滿襟”更從諸葛亮功業(yè)未遂留給后人無限懷念,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贊美和惋惜之情。全詩結構起承轉合,波瀾起伏,清晰有序。

        2、寫景、抒情、敘事、議論相結合

        這是一首感情極為濃烈的政治抒情詩,詩歌中悼惜英雄、感傷時事的悲痛情緒滲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間。前半部分描寫景物,寫祠堂之景,在描寫中隱然流露出同樣是忠君愛國者的杜甫對于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景中含

        情;后半部分純乎敘事與議論的辦法,發(fā)表對于憑吊對象的精當評論,從中也自然透發(fā)出詩人滿腔的激情。首聯二句。自為問答。記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處尋”以顯訪廟吊古心思的急切。領聯二句。寫祠廟荒涼之景!白源荷薄翱蘸靡簟钡膰@

        息,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寫,過渡到后半部分作

        者自己站出來對諸葛亮進行評論與哀悼。后四句敘事議論結合,高度概括諸

        葛亮的事跡,能喚起讀者對于諸葛亮一生的聯想!叭櫋本淞钊讼肫鹑櫭⿵]和隆中決策,“兩朝”句與“出師”句更令人懷念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后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感人事跡。尾聯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這種在敘事中飽含情韻的議論,與一般抽象議論截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啟發(fā)讀者激情的詩化的議論。全詩短短的八句,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筆墨淋漓,感情深摯,充分體現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3、懷古傷今,以古自況,意境深邃

        在文學作品中,懷古往往是為了傷今。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嘆自己未能像諸葛亮那樣得遇明主,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去建功立業(yè),吊古抒情,懷古寄志,通過對諸葛亮的贊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諸葛亮這樣的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扭轉乾坤,重振國威,恢復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正是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不難看出,在“蜀相”諸葛亮的身上,詩人寄托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對諸葛武侯的評價。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三顧茅廬,實則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這兩句暗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顧頻煩”,后才能有老臣的“兩朝開濟”。杜甫這種觀點的背后,流露出一絲委屈和對肅宗的失望。想當初,杜甫舍身棄家,追隨肅宗,可謂忠矣。杜甫至鳳翔后,于至德二載(757)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拜為左拾遺。對肅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駑鈍,盡忠報國。但不久就因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惱了肅宗。當年閏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還廊州省家。此后便被肅宗逐漸冷淡,可謂報國無門矣。而當時的一些賢才,又有多少機會?所以杜甫來到武侯祠,一則以哭,一則以告。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與才高智廣有很大關系,但與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這首詩借憑吊武侯而抒發(fā)渴望重用濟世之才的思想感情。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詠嘆諸葛亮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懷古傷今,意境深邃。

        鑒賞:

        這首詩,不僅是一首憑吊古跡、頌揚諸葛亮的詠史詩,而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義、感人至深的抒情詩。千百年來,有不少頌揚諸葛亮的詩篇,但最膾炙人口、激動人心的要算這一篇。

        詩的題目叫“蜀相”,“蜀相”就是諸葛亮。東漢末年戰(zhàn)亂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劉備在四川成都稱帝,歷史上稱為蜀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所以杜甫稱諸葛亮為“蜀相”。但詩以“蜀相”為題,卻不是單純的歷史紀錄,而是寄托了作者對諸葛亮的崇高敬意。

        《蜀相》這首詩是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時訪諸葛亮廟時所作。這時的情況,從杜甫個人的處境來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已經完全落空,生活上的艱難困苦,更不必說。從當時社會現實來看,“安史之亂”持續(xù)了五年還沒有平定下來,史思明再次攻陷了東都洛陽,自立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在風雨飄搖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產遭到巨大破壞,正如杜甫描寫的那樣:“六合人煙稀”、“園廬但蒿藜”。尤其嚴重的是唐肅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這種情況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悶的。所以當他來到諸葛亮廟時,緬懷諸葛亮的為人,特別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劉備君臣二人之間那種詩。這也許就是詩人自己說的“情在強詩篇”吧。 魚水相得的關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滾,以至淚流滿襟,因而寫下了這首

        很明顯,這首詩的主題就是歌頌諸葛亮。杜甫入蜀以后,思想上有一個很突出的變化,那就是他不再“自比稷與契”,而向往于諸葛亮。他寫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并公然說:“凄其望呂葛,不復夢周孔”。意思就是說,他殷切期望的是呂尚、諸葛亮這類英雄人物,再也不夢想周公和孔子了。這首《蜀相》詩,便正是他“凄其望呂葛”的具體表現。全詩共八句,可分為兩段:上四句寫丞相祠堂,下四句寫丞相本人。但這兩段,并不是可以分開的兩截。因為在對丞相祠堂的描寫中,已暗含丞相其人在內。

        開頭兩句:“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用自問自答的方式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丞相祠堂,就是現在的“武侯祠”,在成都城南約二里,現在已經為“南郊公園”。武侯是武鄉(xiāng)侯的簡稱,蜀后主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值得注意的,是“何處尋”的“尋”字,它飽含著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無限追慕的心情。因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尋訪其廟!板\官城”是成都的別稱。因織錦業(yè)發(fā)達,漢朝曾設有錦官來管理,所以后來又把成都稱為錦官城有時為了適應詩句的需要,也簡稱為“錦城”,如杜詩“錦城絲管日紛紛”。"柏森森”三字也值得我們仔細玩味。因為這森森的高大茂密的柏樹,不只是識別丞相祠堂的標志,而且是歷代人民愛戴諸葛亮的見證。杜甫在夔州時寫有一首《古柏行》的詩,專門描寫孔明廟前的一棵老柏樹。其中有這么兩句:“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不言而喻,成都的丞相祠堂之所以能出現“柏森森”的景象,同樣也是由于“人愛惜”的緣故。聯系到古老的《詩經》里那首《甘棠》詩:“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詩意是說,老百姓出于對召伯的愛戴,竟然連他曾經休息過的那棵甘棠樹都不忍砍伐,因而長得茂盛。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知道:凡是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

        三四兩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空好音”,是進而描寫祠堂內的景物。但描寫景物的目的,卻是為了更深刻地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心情。表面上是寫景,骨子里卻是抒情。關鍵在于“自春色”的“自”字,和“空好音”的“空”字。由于自己心目中所景仰的人已經見不到了,所以,盡管映帶在臺階兩邊的碧草并非不悅目,那藏身在森森的柏葉之中的黃鶯兒的歌唱,也并非不悅耳,但詩人都無心賞玩。這里的“自”字和“空”字,是互文對舉,可以互訓。所謂“互訓”,也就是說,“自"可解釋為“空”“空”也可以解釋為"自”。如果把這兩個字對調一下,說成是“空春色”“自好音”,也完全可以。對詩的原意,毫無影響。唐人李華《春行寄興》詩說:“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的用法,和杜詩是相同的。

        對于這兩句的寫景,過去有不同的理解,如清朝人仇兆鰲在其所著《杜詩詳注》里就說是“寫祠廟荒涼”的。近人大多數也采取這一說法。我以為這是一種誤解。第一,從“碧草春色”“黃鸝好音”的描寫中,我們確實看不出有什么“荒涼”的意境,相反,倒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二,古人常用草色來渲染春色之美,如江淹《別賦》中有“春草碧色,春水綠波”的句子,就是這一類。杜甫這里說的“碧草”,也正是這個意思。碧草就是碧草,不是蔓草、雜草、野草,更不是衰草,不能一看到“草”字,便和“荒涼”聯系起來。而且,這樣的理解也違背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因為詩人的意圖,正是要把祠堂的春景寫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將這美好的春景如草色鶯聲等一齊抹倒,來加倍突出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所以,春色越美,鳥音越好,就越有助于表現這種心情。如果理解為“荒涼”,便不能起到這種反襯作用。大好春光,人無不愛,就是杜甫也寫過“不是愛花即肯死”的詩句,為什么在這兒他卻采取了否定的態(tài)度呢?下文回答了這一問題。原來“傷心人別有懷抱”,他一心想念著的是這祠堂的主人--蜀相諸葛亮。這也就由第一段過渡到第二段,由寫景過渡到寫人。

        五六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兩句,從大處著眼,言簡意賅,高度地概括和評價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這兩句,都是上四下三的句法,應在第四字讀斷。上句寫諸葛亮的才略,得到劉備的器重,劉備曾三次去拜訪他。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所以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的話!比欘l煩”就是"頻頻三顧”。“天下計”,即天下大計,也就是有名的“隆中對”中所說的:東連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劉璋(四川),南撫夷越等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策略。這一句,雖然寫到劉備,但著重點仍在贊揚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為劉備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三顧草廬,正是由于諸葛亮胸懷天下大計。下句,從品德和事業(yè)方面寫諸葛亮的忠貞。所謂“兩朝開濟”,是說諸葛亮先輔佐先主劉備開創(chuàng)帝業(yè)、建立蜀漢,后又輔佐后主劉禪鞏固帝業(yè),濟美守成,真是"功蓋三分國”。然而他毫不居功自傲,這就充分表明了他那老臣謀國的一片忠心。

        諸袋亮一生中最感動人的地方,是他的死。詩的最后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對諸葛亮的死,詩人表示了無限的哀思,對于他未能實現復興漢室、統(tǒng)一中國的天下大計深表痛惜。蜀后主建興十二年(234)春,諸葛亮第六次出兵伐魏,與司馬懿的軍隊在陜西渭南對壘,兩軍相持百余日。諸葛亮多次挑戰(zhàn),并把巾鋼婦人之服送給司馬懿來激怒他,但司馬懿仍780然堅不出戰(zhàn)。諸葛亮終因操勞過度,于這年八月,病死在武功五丈原的軍營中,死時五十四歲。這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史實。諸葛亮雖然壯志未酬,但是,他所表現的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所給與后人的積極影響,卻是無可估量的。這也是詩人杜甫為之感動得淚流滿襟的一個沒有說穿的原因!皽I滿襟”的英雄,當然就是詩人杜甫自己。但他用了“長使”二字,便大大地擴充了感染的范圍,不僅把普天之下的,而且把千百年后所有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包括在內,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震動與共鳴,而不能不為之同聲一哭。

        歷史也正是這樣證明著的。這里可以舉兩個例子:第一個為這兩句詩所感動的例子,是唐順宗時的王叔文。王叔文是當時出現的有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參加的進步的政治集團的首領,他力圖改革弊政。但因遭到宦臣俱文珍等人的反對而終歸失敗!杜f唐書·王叔文傳》是這樣記載的:“叔文但吟杜甫諸葛祠堂詩末句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因欷歔泣下。”所謂“欷歔泣下”,也就是“淚滿襟”。這是杜甫寫作這首詩之后不過三十五年的事情。第二個例子,是北宋末年的愛國將領宗澤,他也曾深受感動。當時,宋王朝的兩個皇帝徽宗和欽宗父子二人雙雙被金人俘擄,宋高宗逃跑了,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經七十歲高齡的宗澤,親自帶兵鎮(zhèn)守尚未淪陷的當時的國都開封,但終因憂憤而成疾,臨死時,他也無限感懾地吟誦了這兩句詩并三呼“過河”(意思是渡過黃河,抗擊金兵)。此乃杜甫寫作《蜀相》這首詩之后的三百六十八年的事情。僅從以上兩個歷史事例,我們也就可以看到這兩句詩的巨大而深遠的感染力量。

        在詩歌體裁的運用方面杜甫可以說是寫七律的大師。僅流傳下來的他一個人就寫了一百五十一首七律,超過現存初唐和盛唐詩人所作七律的總和。作為一首七言律詩,它要求結構緊湊,對仗工整,聲調和諧,語言精煉等等,所有這些優(yōu)點,《蜀相》一詩可以說都具備了。

        作者介紹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稱“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后遷居河南鞏縣。詩人社審言之孫。年輕時應進士舉,不第,浸游各地,后客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中提奔唐肅宗,授左拾遺。后棄官入蜀,定居成都洗花溪草堂。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式重中任參謀,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嚴武死后攜家出題,漂油江南,病元于途中。其詩以古體、律詩見長,展現了唐代由盛而我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講史”。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有《杜工郵集》

      古詩詞鑒賞10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江南》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江南》譯文二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層層疊疊繁茂蔥翠,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魚一會在蓮葉的東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西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的南邊嬉戲,一會又在蓮葉的北邊嬉戲。

        《江南》注釋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guī)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tǒng)治者觀風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

        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可:在這里有“適宜” 、“正好”的意思。

        《江南》賞析

        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的音調,優(yōu)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么秀麗的江南風光!多么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的角度,我們又會發(fā)現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青紗帳”?

        讀完此詩,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于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松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采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賞析二

        這首采蓮曲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詩的前三句是主體,后四句只是敷演第三句“魚戲蓮葉間”,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主體部分的三句,描繪江南采蓮風光,實際著重于表現采蓮人的快樂。開頭“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首先把讀者引入一個碧葉鮮麗、小舟穿行的畫面!昂翁锾铩绷髀冻龈袊@、贊美的語氣,本身是帶有情緒的。雖然沒有寫人,人已在其中。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風光,采蓮的人們自然免不了一場嬉鬧。何況,采蓮的活兒,習慣上總是由年輕的女孩子干的,她們平日拘束得緊,如今似鳥出籠,更兼結伴成群,欣喜活潑,自是如水蕩漾。然而詩在這里逗了一逗,卻不再寫下去,轉筆落到“魚戲蓮葉間”。開頭兩句之后,本該有人的“戲”,作者卻將它轉嫁為魚的“戲”。這就是移情的表現。但雖是寫魚,“戲”的情緒卻是從上二句流貫而來的。采蓮人的情趣自在其中。不過,這里也并不是比喻、象征的手法,“魚戲”也是實景,是一個完整畫面中的一部分。采蓮人本是快樂的,看到成群的魚兒倏忽往來,潛沉浮躍,似乎自己也同魚一樣,輕松活潑,自由自在,無掛無礙。

        至此,詩意本已完足。后四句只是將“魚戲蓮葉間”逐一鋪展為魚戲蓮葉之東、西、南、北。然而缺此四句,全詩即索然無味。因為詩的功效,主要在于給讀者以美的感動。而“魚戲蓮葉間”一句,敘述的意味重于描寫,又是孤零零一句,實在無法造成足以感動讀者的濃郁氣氛,必待于后四句的鋪排渲染。這四句詩稚拙而又神奇。第一,它就這么簡簡單單地東、西、南、北一路寫下來,卻讓讀者好像眼見到一群魚兒倏忽往來、輕靈活潑的樣子。第二,這種簡單的重復,造成了明快的節(jié)奏感。因此詩的形象、情緒,不僅通過語言的意義作用呈現出來,而且在語言的節(jié)奏中流瀉出來。第三,一個簡單而完整的旋律,經過歌唱、誦詠,會在人的感覺中形成自我重復,長久地縈回不息。所以,有了這四句,魚群,也是采蓮人的活潑輕快,才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詩人把采蓮人的快樂轉化為“魚樂”的時候,這種快樂就脫離了具體的背景和原因,成為一種單純的、空靈的情緒,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作品本身并沒有正面描寫過一個人物,但從字里行間以及描繪的特定環(huán)境,都能引發(fā)讀者的聯想,也可窺見歌者的`心態(tài)。這種含而不露的藝術手法,非常耐人尋味。

        《江南》鑒賞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采蓮歌,全詩沒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寫采蓮人采蓮時的愉快心情,而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仿佛親耳聽到和親眼看見許多采蓮男女的歌聲和笑語聲融成一片,許多小伙子和采蓮姑娘們還在調情求愛。

        頭兩句是寫采蓮的人們望著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圓的荷葉,心里無限喜悅,因而禁不住發(fā)出熱烈的贊美!翱伞边@里有適宜、正好的意思!敖峡刹缮彙笔钦f江南到處都生長著蓮,真是采蓮的好地方!疤锾铩笔切稳萆徣~圓潤鮮碧的樣子,一說是形容蓮葉飽滿勁秀、挺立水面!昂翁锾铩本褪恰昂纹涮锾铩,是極度贊美的語氣。這里只寫葉,我們卻可以聯想到花。蓮的花期為夏歷五至七月,每朵花可開二至三天,每日清晨開放,下午三、四點又逐漸閉合,翌晨再度開放,花開過二十天,可采收蓮蓬生食,果實(蓮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間。清人張玉榖說:“不說花,偏說葉;葉尚可愛,花不待言矣!保ā豆旁娰p析》)蓮葉茂密,蓮花繁盛,不僅景色無比秀麗,還表明蓮子必然豐收,采蓮人自然心里非常高興。

        人們在采摘水上的蓮蓬的時候,必然會看到水中的情景。“魚戲蓮葉間”寫魚在蓮葉中間游來游去,宛如在游戲一般。“戲”字寫魚在水中的迅捷歡樂神態(tài),非常形象。這里既在寫魚,也有以魚比人意,采蓮人劃著小船在蓮葉間穿行,互相追逐嬉戲,宛如魚兒在水中游動,其劃船動作之嫻熟,船行之輕快,采蓮人身姿之輕盈,心情之歡快,自然浮現在我們眼前。

        這首歌辭只有七句,明白如話,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復,它的妙處究主要在于運用民歌中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把男女之間調情求愛的歡樂之情寫得極其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無輕佻、庸俗之弊。全詩一氣呵成,但在結構上又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揭示題旨;后四句進一步展示采蓮時的歡樂情景和廣闊場面。而詩中第三句又在全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相連,不著痕跡。詩的意境清新、開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到美景如畫,心曠神怡,呈現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個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為和聲。故此詩的前兩句可能為男歌者領唱;第三句為眾男女合唱;后四句當是男女的分組和唱。如此,則采蓮時的情景,更加活潑有趣,因而也更能領會到此歌表現手法的高妙。

        詩中“東”、“西”、“南”、“北”并列,極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鋪排,卻顯得文情恣肆,極為生動,從而充分體現了歌曲反復詠唱,余味無窮之妙。

      古詩詞鑒賞11

        [唐]韋應物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注釋:

        【1】幽居:隱居,不出仕。

        【2】異等:不同等級!俄n非子·八經》:“禮施異等,后姬不疑!

        【3】營:謀求。

        【4】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類。

        【5】遂:稱心,如愿。

        【6】曙:天剛亮的時候。

        【7】偶:相對。

        【8】自當:自然應當。

        【9】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動遲緩。劣:一作“拙”。

        【10】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世榮:世俗的榮華富貴。

        作品賞析:

        韋應物的山水詩“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白居易《與元九書》),形式多用五古!队木印肪褪潜容^有名的一首。

        詩人從十五歲到五十四歲,在官場上度過了四十年左右的時光,其中只有兩次短暫的閑居。《幽居》這首詩大約就寫于他辭官閑居的時候。全篇描寫了一個悠閑寧靜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幽居獨處、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內容上雖沒有多少積極意義,但其中有佳句為世人稱道,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開頭二句是寫詩人對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說世人無論貴賤高低,總要為生活而出門奔走營謀,盡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營生都是一樣的。這兩句,雖平平寫來,多少透露出一點感慨,透露出他對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為生存而到處奔走的厭倦之情,但詩人并不是要抒發(fā)這種感慨,也不是要描寫人生道路的艱難,而是用世人“皆有營”作背景,反襯自己此時幽居的清閑,也就是舉世辛勞而我獨閑了。

        所以“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襯而來,表現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對官場現實的不滿,他曾經說過:“日夕思自退,出門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攜手相與還”(《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表示了歸隱的愿望。如今,他能夠辭官歸來,實現了無事一身輕的愿望,自然是滿懷欣喜。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韋應物此時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閑的,因而在他筆下所描繪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輕松愉快、明麗新鮮的色彩。下邊六句是以愉悅的筆調對幽居生活作具體描寫。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边@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兩句,是人們贊賞的佳句。這里說“微雨”,是對早春細雨的準確描繪;“夜來過”,著一“過”字,便寫出了詩人的感受。顯然他并沒有看到這夜來的春雨,只是從感覺上得來,因而與下句的“不知”關合,寫的.是感覺和聯想。這兩句看來描寫的是景而實際是寫情,寫詩人對夜來細微春雨的喜愛和對春草在微雨滋潤下成長的欣慰。這里有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要更含蓄、蘊藉,更豐富新鮮,饒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是上文情景的延伸與烘托。這里不獨景色秾鮮,也有詩人幽居的寧靜和心情的喜悅。真是有聲有色,清新酣暢。

        這四句是詩人對自己幽居生活的一個片斷的描繪,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個短暫時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輕輕點染,便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幅生動的圖畫,同時詩人幽居的喜悅、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這畫面中透露出來。

        接下去,“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薄皶r與”、“或隨”,說明有時與道士相邂逅,有時同樵夫相過從,這些事都不是經常的,也就是說,詩人幽居山林,很少與人交游。這樣,他的清幽淡漠、平靜悠閑則是可想而知了。

        韋應物實現了脫離官場,幽居山林,享受可愛的清流、茂樹、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板苛印保孔居蘖拥囊馑;“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這里用了《魏志·王粲傳》的典故!锻豸觽鳌分姓f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說:徐干“輕官忽祿,不耽世榮”。韋應物所說的與徐干有所不同,韋應物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

        劣的人,過這種幽居生活自當心安理得,怎么能說我是那種鄙薄世上榮華富貴的高雅之士呢!對這兩句,我們不能單純理解為是詩人的解嘲,因為詩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紅塵而去歸隱,他只是對官場的昏暗有所厭倦,想求得解脫,因而辭官幽居。一旦有機遇,他還是要進入仕途的。所以詩人只說自己的愚拙,不說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隱士區(qū)別開來。這既表示了他對幽居獨處、獨善其身的滿足,又表示了對別人的追求并不鄙棄。

        韋應物的詩受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等前輩詩人的影響很大,前人說:“應物五言古體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說:“一寄穗秾鮮于簡淡之中,淵明以來,蓋一人而已”(宋濂《宋文憲公集》卷三十七)。這些評價并不十分恰當,但是可以說明韋詩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風格的。

      古詩詞鑒賞12

        《文王》是《詩經》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是《大雅》的首篇,歌頌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這是一首具有史性質的頌詩,當是周王朝貴族為歌頌自己祖先的功德、為宣揚自己王朝的開國歷史而作。它與《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緜》、《皇矣》、《文王》諸篇相聯綴,儼然形成一組開國史詩。從始祖后稷誕生、經營農業(yè),公劉遷豳,太王(古公亶父)遷岐,王季繼續(xù)發(fā)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滅紂,可以說是把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都寫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們看作一組周國史詩,只是《詩經》的編者沒有把它們按世次編輯在一起,而打亂次序分編在各處。此篇先寫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寫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寫到武王在姜太公輔佐下一舉滅殷的史實,是上述一組開國史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可算是這組史詩的最后一篇!睹娦颉氛f:《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意思當然是對的,但說得抽象了些。朱熹《詩集傳》說: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詩。說它和《文王》那篇一樣,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這又太拘泥了。其實很難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難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總觀這組六篇詩文,不過是周王朝統(tǒng)治者為歌頌祖先功德,追述開國歷史的顯赫罷了。

        全詩八章。歷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這里是根據詩意確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來,頗有參差錯落之美。

        首章先從贊嘆皇天偉大、天命難測說起,以引出殷命將亡、周命將興,是全詩的總綱。次章即歌頌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寫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國。四章又說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寫他于渭水之濱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說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與首章遙相照應。七章寫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zhàn),敵軍雖盛,而武王斗志更堅。最后一章寫牧野之戰(zhàn)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輔佐之下一舉滅殷。全詩時序井然,層次清楚,儼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發(fā)展史。

        詩篇以天命所佑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繼為基本線索,集中突現了周部族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滅商,是此詩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現的重大歷史事件,寫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過是說明周家奕世積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詩人著筆,歷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應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盡管詩意變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詩雖然籠罩著祀神的宗教氣氛和君權神授的神學色彩,其內在的歷史真實性一面,還是有認識價值的。

        這是一首敘事詩,但它并不平鋪直敘地敘事。其中,既有情勢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文王兩次迎親的描述,生動具體;牧野之戰(zhàn)的描繪,更顯得有聲有色。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一連三個排比句子,真可謂把戰(zhàn)爭的威嚴、緊迫的氣勢給和盤托出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雖然寫出了敵軍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師,更顯得堅強和有力。維師尚父,時維鷹揚,雖然僅僅描寫了一句,也似乎讓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詳有略、前呼后應的表現手法,更使詩篇避免了平鋪、呆板和單調,給人以跌宕起伏、氣勢恢宏而重點突出的感覺。這些,在藝術上都是可取的。詩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為著名的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仍有很強的活力。

        詩經文王的原文及譯文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于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譯文

        文王神靈升上天,在天上光明顯耀。周雖是古老的邦國,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這周朝光輝榮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靈升降天庭,在上帝身邊多么崇高。

        勤勉進取的文王,美名永遠傳揚人間。上帝厚賜他興起周邦,也賞賜子孫宏福無邊。文王的子孫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綿延。凡周朝繼承爵祿的卿士,累世都光榮尊顯。

        累世都光榮尊顯,深謀遠慮恭謹辛勤。賢良優(yōu)秀的眾多人才,在這個王國降生。王國得以成長發(fā)展,他們是周朝棟梁之臣。眾多人才濟濟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寧。

        文王的風度莊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偉大的天命所決定,商的子孫成了周的屬臣。商的那些子孫后代,人數眾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順應天命。

        商的子孫臣服周朝,可見天命無常會改變。歸順的殷貴族服役勤敏,在京師祭饗作陪伴。他們在祼禮上服役,身穿祭服頭戴殷冕。為王獻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養(yǎng)自身的德行。長久地順應天命,才能求得多種福分。商沒有失去民心時,也能與天意相稱。應該以殷為戒鑒,天命不是不會變更。

        天命不是不會改變,你自身不要自絕于天。傳布顯揚美好的名聲,依據天意審慎恭虔。上天行事總是這樣,沒聲音沒氣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樣,天下萬國信服永遠。

        詩經文王的注釋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締造者。

        (2)於(wū):嘆詞,猶嗚、啊。昭:光明顯耀。

        (3)舊邦:邦,猶國。周在氏族社會本是姬姓部落,后與姜姓聯合為部落聯盟,在西北發(fā)展。周立國從堯舜時代的后稷算起。

        (4)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時奴隸制和封建制國家的君主宣揚自身承受天命來統(tǒng)治天下。周本來是西北一個小國,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發(fā)展強大,獨立稱王.奠定滅商的基礎,遺命其子姬發(fā):武王)伐商,建立新興的王朝。

        (5)有周: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詞。不(pī):同丕,大。

        (6)時:是。

        (7)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8)左右:猶言身旁。

        (9)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10)令聞:美好的名聲。不已:無盡。

        (11)陳錫:陳,猶重、屢;錫,賞賜。哉:載的假借,初、始。

        (12)侯:乃。孫子:子孫。

        (13)本支:以樹木的本枝比喻子孫蕃衍。

        (14)士:這里指統(tǒng)治周朝享受世祿的公侯卿士百官。

        (15)亦世:猶奕世,即累世。

        (16)厥:其。猶:同猷,謀劃。翼翼:恭謹勤勉貌。

        (17)思:語首助詞;剩好馈⑹。

        (18)克:能。

        (19)楨(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詩經分類詮釋》據《?庇洝分^楨字唐石經初刻楨,后改為禎,禎,吉祥福慶之意。此說亦通。

        (20)濟濟:有盛多、整齊美好、莊敬諸義。

        (21)穆穆:莊重恭敬貌。

        (22)緝熙:光明。敬止:敬之,嚴肅謹慎。止猶之。

        (23)假:大。

        (24)有:得有。

        (25)其麗不億:其數極多。麗,數;不,語助詞;億,周制十萬為億,這里只是概數,極言其多。

        (26)周服:服周。

        (27)靡常:無常。

        (28)殷士膚敏:殷士,歸降的殷商貴族。膚,繁體作膚,《說文》曰:膚,籀文臚。有陳禮時陳序禮器之意。膚敏,即勤敏地陳序禮器。

        (29)祼(gun):古代一種祭禮,在神主前面鋪白茅,把酒澆茅上,像神在飲酒。將:行。

        (30)常服:祭事規(guī)定的服裝。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間花紋的衣服。冔(xǔ):殷冕。

        (31)藎臣:忠臣。

        (32)無:語助詞,無義。

        (33)聿:發(fā)語助詞。

        (34)永言:久長。言同焉,語助詞。配命:與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稱。

        (35)喪師:指喪失民心。喪,亡、失;師,眾、眾庶。

        (36)克配上帝:可以與上帝之意相稱。

        (37)駿命:大命,也即天命。駿,大。

        (38)遏:止、絕。爾躬:你身。

        (39)宣昭:宣明傳布。義問:美好的名聲。義,善;問,通聞。

        (40)有:又。虞:審察、推度。殷:于省吾《澤螺居詩經新證》謂為依之借字。

        (41)載:行事。

        (42)臭(xu):味。

        (43)儀刑:效法。刑,同型,模范,儀法,模式。

        (44)孚:信服。

      古詩詞鑒賞13

        題目一:守歲

        蘇軾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題目二:賣癡呆詞

        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

        題目三:拜年

        作者: 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題目四:新年作

        作者: 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題目五:春節(jié)看花市

        作者: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題目六:迎春歌

        作者: 袁宏道

        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

        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

        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

        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繚繞簇芒神。

        緋衣金帶衣如斗,前列長宮后太守。

        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

        采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

        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

        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

        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

        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

        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

        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

        拾得青條夸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

        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古詩詞鑒賞14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注釋:

        【1】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2】銷:銷蝕。

        【3】將: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凈。

        【5】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6】東風:指火燒赤壁事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

        【8】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9】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作品賞析:

        這首詠史吊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tǒng)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在那一次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fā)現了。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zhàn)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zhàn)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

        后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zhàn)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zhàn)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zhàn)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zhàn)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臺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后來的詩論家對于杜牧在這首詩中所發(fā)表的議論,也有一番議論。宋人許?《彥周詩話》云:“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yè),系此一戰(zhàn)。社稷存亡,生靈涂炭都不問,只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边@一既淺薄而又粗暴的批評,曾經引起許多人的反對。如《四庫提要》云:“(許?)譏杜牧《赤壁》詩為不說社稷存亡,惟說二喬,不知大喬乃孫策婦,小喬為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言,故變其詞耳!边@話說得很對。正因為這兩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于東吳統(tǒng)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zhàn)的軍事統(tǒng)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zhàn)役并無關系,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于曹操;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后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后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

        詩的創(chuàng)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如果按照許?那種意見,我們也可以將“銅雀春深鎖二喬”改寫成“國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韻腳雖然無一不合,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里,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另外,有的詩論家也注意到了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如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謂幸而成功,幾乎家國不保!蓖鯃蜥椤豆盘圃姾辖狻芬舱f:“杜牧精于兵法,此詩似有不足周郎處。”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慮的。杜牧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并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zhàn)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于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zhàn)場時所發(fā)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來罷了。

      古詩詞鑒賞15

        古詩原文

        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

        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請陳初亂時,反復乃須臾。

        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

        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

        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

        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

        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

        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

        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

        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

        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吁。

        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

        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復來剃榛蕪。

        入門四松在,步屟萬竹疏。

        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

        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

        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

        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于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馀。

        創(chuàng)作背景

        迨至廣德二年(764)三月,嚴武復任東西川節(jié)度使兼成都尹,杜甫始攜家人自閬州返回成都。此詩當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杜甫自閬州返回成都草堂后。

        詩文賞析

        從形式上看,《草堂》用大量篇幅回溯了徐知道亂蜀的始末及其嚴重后果,是對舊史的重要補充,是詩史。而眾多注家也是從這個角度來肯定這首詩的價值的。這無疑是杜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這方面而論,《草堂》的確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真實。例如對徐知道亂蜀原因:“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準確把握;對漢、蕃相互勾結又相互火并的生動刻畫:“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對亂象錯綜復雜情況的巨細不遺:“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以及對賊謀“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的揭露,其廣度和深度,是抵得上一篇徐知道亂蜀始末記而有余的。

        特別是“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虞”,不僅深刻地揭示了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而且表現了詩人的無比痛憤。當這位偉大詩人寫到這里時,是站在審判臺上,面對著毫無人性的魔鬼,怒不可遏地申斥他們的罪行的。一個“爾”字,就維妙維肖地表明了他那種面對魔鬼,痛予呵叱的堅定立場。死者而有妾,馬,當然不是等閑之輩。這似乎有點為互相殘殺而死的賊徒,或者為殃及闊人的枉死鬼而一表同情的嫌疑。其實不然,這是文學上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段——深一層寫法。對鬼妾、鬼馬尚且這樣肆無忌憚地蹂躪、糟踏,則對一般老百姓的殘忍、兇暴,更不消說了。杜甫的同情,始終是在無辜而死的老百姓一邊的。

        然而僅僅看到這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價值,尚不足以盡《草堂》的極致!恫萏谩返乃枷胍饬x和文學價值,除了上述這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最主要的方面,那就是,在回憶蜀亂始末的筆觸上,融入了杜甫對嚴武最真摯的友誼,希望他面對“成都適無虞”、“天下尚未寧”的冷酷現實,認真思考“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原因;吸取禍生肘腋的沉痛教訓,整頓紀綱,厲行國家法令,不要重蹈“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覆轍!恫萏谩吩娭饕前催@樣的構思,藝術地再現當時的亂象的。

        開頭四句,詩人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他為“蠻夷塞成都”而去,為“成都適無虞”而歸的`心情,希望嚴武注意國家的治亂,同人心向背,息息相關,千萬不能滿足于眼前的“適無虞”。這是對嚴武的忠告,也是對當前形勢的正確估計。論者多從它同下文的關系,許其為一篇之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為了讓嚴武清醒地記取“蠻夷塞成都”的慘痛教訓,詩人接著寫到:“請陳初亂時,反覆乃須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薄罢堦悺闭撸堅试S我(杜甫)陳于大將之前!按髮ⅰ闭撸瑒δ瞎(jié)度使嚴大將軍武也。這就充分表明《草堂》主要是向嚴武陳情。而陳情的第一件事是“反覆乃須臾”間事,不可掉以輕心;是詩人把“群小起異圖”,直接同嚴武赴朝廷聯系起來。這固然可以說明嚴武舉足輕重,國家安危所系,用《八哀詩》哀嚴武的詩句來說,就是“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但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嚴武治蜀還有嚴重問題,以至于前腳剛剛跨出成都,便禍生心腹。一句話,“群小起異圖”,嚴武是不能完全辭其咎的。這是杜甫希望嚴武認真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楊倫對“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加了“寫出草草烏合光景”八個字的旁批。需要補充一句:豈止草草烏合,他們在歃血為盟之初,就有過激烈爭吵呢。這消息,是“氣已粗”三個字透露出來的。氣粗就是喉嚨大,出大聲氣,是提勁爭吵的形象語言。它生動地反映出:叛亂集團從一開始就有沖突,其發(fā)展為分裂,為自相殘殺,而終歸滅亡,是必然的。

        詩中“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這一句,也是很值得嚴武深省的大問題。布衣一般指老百姓。這就是說,除徐知道這股亂軍,還有鋌而走險的老百姓。當然,無論從組織,還是從性質看,其鋌而走險的情況都極其復雜,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他們都是逼上梁山的。在當時,除了這條路,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嚴武這個人,《舊唐書》批評他,一則說: “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痹賱t說: “性本狂蕩,視事多率胸臆!比齽t說:“窮奢極靡,賞賜無度,蜀方間里,以征斂殆至匱竭!边@些,杜甫都是知道的。有時也盡過朋友之道,微言相感。但因愛才心切,加以嚴武“驕倨”,多言未必見納,所以平常相處,表揚鼓勵居多。徐知道的反叛,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的騷動,同嚴武上述缺點是有關系的,F在,再鎮(zhèn)成都,不知道會不會認真總結“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血腥教訓,改弦更張,防患未然。杜甫從“遣騎問所須”這件小事上,深深意識到問題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再不提出,嚴武個人成敗事小,天下安危事大。因而在痛憤之馀,結撰至思,向嚴武表明了“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馀”的態(tài)度,同時,又通過初亂的回憶,提示了若干值得嚴武虛心思考的問題,目的都在促使嚴武的猛省,去其所短,用其所長,把兩川的事情辦好。

        《草堂》,杜甫“窮年憂黎元”的高大形象以及“何人懷抱盡”的諫諍風范,都是令人仰之彌高,即之彌親的。

      【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03-21

      古詩詞鑒賞04-06

      古詩詞鑒賞11-20

      勸學古詩詞鑒賞03-29

      《處暑》古詩詞鑒賞09-08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1

      元宵古詩詞鑒賞08-10

      浣溪沙古詩詞鑒賞08-09

      《登樓》古詩詞鑒賞01-25

      《風》古詩詞鑒賞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