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色一综合色88欧美|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不卡|日本精品动漫二区三区

    1. <address id="l3apk"><var id="l3apk"><source id="l3apk"></source></var></address>

      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4-06-20 17:48:52 詩詞鑒賞 我要投稿

      古詩詞鑒賞[熱門]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詞鑒賞[熱門]

      古詩詞鑒賞1

        雪魄冰花涼氣清,曲闌深處艷精神。

        一鉤新月風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

        《梔子花詩》譯文

        晶瑩剔透如冰雪般的花帶著清爽的涼氣,立在曲折的長廊對面燦爛盛開精神抖擻。

        在金鉤般的新月的照耀下倩影隨風搖動,一言不發(fā)地把淡淡的清香送入我的畫室。

        《梔子花詩》注釋

        曲闌:“闌”同“欄”,欄桿,曲闌就是彎曲的欄桿。

        《梔子花詩》鑒賞

        梔子花詩是沈周所作,梔子花為常綠灌木,夏季開花,故沈周此詩應作于夏日。全詩前二句已有實有虛,后二句全從虛處入筆,真有遺貌取神之能。

        這首詩,只可意會,不可入畫;但雖入不得畫,也足稱佳構(gòu);蛟S,詩人深知作畫法門,故作詩時,便要力避作畫的熟路吧?于此亦足見詩人力淵之深,非僅以畫得名者。

        起首二句,先說梔子花的形質(zhì),因其夏季開花,且花呈白色,所以喻其魂為雪鑄,喻其花為冰質(zhì),其吐氣為清涼之氣。此花生在庭院曲欄深處,精神俊爽,引人注目。

        詩的后二句尤為奇妙,因梔子花冰雪形質(zhì),故當一鉤新月初上之際,這花魂便展開了輕盈的雙翅,飛離了曲欄,要把自己的嬌香,附在自己的俏影上,傳向詩人所坐的如畫的華庭。此時,夜風也知情識趣了,它眼見花魂欲飛不能的嬌態(tài),便悄悄伸出無形的手,把那新月下淡淡的花影輕輕牽住,送向它想去的'地方,讓它的香氣、涼氣,彌漫于曲欄、庭院,彌漫于整個夏夜。這二句意境極幽美,措詞亦清新優(yōu)雅,一“牽”一“送”,夏月微風的情態(tài)可掬;言“影”言“香”,梔子花的精魂大有飛動之態(tài)。不過,“畫庭”二字,還覺可再斟酌,蓋與全詩的氛圍不協(xié)。

      古詩詞鑒賞2

        《立夏前二日作》

        陸游(宋)

        晨起披衣出草堂,軒窗已自喜微涼。

        余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

        芳草自隨征路遠,游絲不及客愁長。

        殘紅一片無尋處,分付年華與蜜房。

        鑒賞

        立夏時節(jié)處于谷雨時節(jié)之后,立夏與人們來說,代表著春去夏來,農(nóng)作物也進入蓬勃的生長期。

        且看宋代作者陸游是怎樣來描寫自己眼中的立夏時節(jié),“晨起披衣出草堂”初讀此詩的第一句就被鮮活的生活場景扣住了心神。

        “軒窗已自喜微涼”作者并沒有道出立夏時節(jié)的氣候的變化,此句卻間接的說出了夏日清晨氣溫還是清爽喜人的。

        “回念春光無限好,只怨千杯難消愁”作者的愁是身在“旅途”的懷念之情。“殘紅一片無處尋,分付年華與蜜房”百花的艷麗已無處可尋,分別給了絢麗的光陰還有辛勤的耕耘,表達了作者對于歲月如水的感慨與對美好事物的希冀。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鑒賞

        這是抗金英雄辛棄疾難得的充滿溫情的作品之一,在我們的.面前展現(xiàn)出一幅山水人家其樂融融的畫卷,溪水潺潺,具有強烈的代入感,仿佛可以體會到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聞到每一縷香。

        通過這寥寥數(shù)語,把我們帶回到父母在堂,兄弟戲耍的童年時光。不妨在這個夏天,去到鄉(xiāng)野,再次融入大自然的懷抱,“溪頭臥剝蓮蓬”時聽取蛙聲一片,在“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撫平城市動物的傷。

        立夏節(jié)氣古詩詞及鑒賞3

        《鄉(xiāng)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間省墳客夔適逢此時凄然感懷》

        陸游(宋)

        松陰系馬啟朱扉,粔籹青紅正此時。

        守墓萬家猶有日,及親三釜永無期。

        詩成謾寫天涯感,淚盡何由地下知。

        富貴賤貧俱有恨,此生長廢蓼莪詩。

        鑒賞

        生活在時遷事移中變化,但詩在“通變”中說著不變的真理。

        在陸游這首標題冗長的“感懷詩”中,最打動我的是:“富貴賤貧俱有恨”和“淚盡何由地下知”。

        通俗易懂的詩句,自人生洞察中道出最簡明的事實,不論誰都有出世,也都要謝世。富貴者的入骨之恨不外是富貴為何永享不成,而貧賤者的不平之恨也無非是貧賤為何擺脫不能。

        由恨而哀,但淚水流盡,也不會有一個地下人得知。此詩題作“凄然”,卻全然表達了“模寫事情俱透脫”的通達詩境,表明作者對普世真理的揭示。

        而以一首《歌》說了同樣真理的莎士比亞,要晚陸游數(shù)百年才高呼出:“帝王螻蟻同化塵!。

        立夏節(jié)氣古詩詞及鑒賞4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鑒賞

        全詩由夏夜納涼的感受和懷念友人的心情兩部分組成。

        開篇就是遇景寄詠,細品卻不止是單純寫景,同時引出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巧妙運用了“忽”、“漸”一快一慢二字,傳達了夕陽西下與清月東升給人的直觀感受,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活動的一種快感。

        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源自身心兩方面的愜意。接著又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延展這種快感,“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的側(cè)耳傾聽之共鳴。寫荷寫竹恰是夏夜給人的最真切的現(xiàn)實感受。

        繼而作者又想到此處該有音樂,“欲取鳴琴彈”以即景卻因慵懶“欲取”而未取,由“鳴琴”牽惹起了揮之不去的波心起微瀾的悵惘。不由得令人憶起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絕響,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這就自然而然地由納涼過度到懷人上來了。

        此時此情此景,作者是多希望有老友在側(cè)暢談品奏、共度良宵。可枉然期待友不來,難免就生出些惆悵,乃至把“懷故人”的情緒一直帶進了夢鄉(xiāng),居然就在夢中與故友相見了。詩以有情的夢境結(jié)束,余味縈繞不絕。

        看似寫一種閑適自得的個人情趣和無知音的小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nèi)涵,然而寫各種感覺雖刻畫無痕卻細膩入微,詩味盎然且回味無窮。具有素樸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立夏節(jié)氣古詩詞及鑒賞5

        《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賞析】

        此詩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著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風拂面之感。筆致輕巧空靈:寫庭院,落墨在深深別院;寫榴花,則施以帷簾;寫綠樹,從清陰看出;寫黃鶯,從啼聲聽得,句句從空際著筆,遂構(gòu)成與晝寢相應的明麗而縹緲的意境。

      古詩詞鑒賞3

        嚴武——《軍城早秋》

        【年代】:

        唐

        【作者】:

        嚴武

        【內(nèi)容】: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其遣沙場匹馬還。

      【賞析】:

        安史之亂以后,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后來又向西南地區(qū)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jié)度使,廣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擊敗吐蕃七萬多人,失地收復,安定了蜀地!盾姵窃缜铩,一方面使我們看到詩人作為鎮(zhèn)守一方的主將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這位統(tǒng)兵主將的詞章文采,能文善武,無怪杜甫稱其為“出群”之才。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我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武裝,常于秋高馬肥的季節(jié)向內(nèi)地進犯!扒镲L入漢關”就意味著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了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注,對敵情的熟悉。第二句接著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映,這個反映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注視西山(即今四川西部大雪山),表現(xiàn)了主將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注的具體內(nèi)容。西山怎樣呢?寒云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云突變的前兆,大戰(zhàn)前的沉默。“眼中形勢胸中策”(宗澤《早發(fā)》),這是一切將領用兵作戰(zhàn)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zhàn)云密布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這一部分內(nèi)容,正表現(xiàn)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案摺倍职凳緫(zhàn)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展開。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zhàn)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xiàn)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而整個戰(zhàn)斗的結(jié)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王夫之《董齋詩話》)。我們?nèi)绻岩、二句和三、四句的?nèi)容放在一起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中間有著很大的跳躍。了解戰(zhàn)爭的人都知道,一個閉目塞聽、對敵情一無所知的主將,是斷然不會打勝仗的,戰(zhàn)爭的勝負往往取決于戰(zhàn)前主將對敵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詩的一、二句景中有情,顯示出主將準確地掌握了時機和敵情,這就意味著已經(jīng)居于主動地位,取得了主動權(quán),取得了克敵制勝的先決條件,這一切正預示著戰(zhàn)爭的順利,因而,勝利也就成了人們意料中的結(jié)果,所以讀到三、四句非但沒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滿足。這首詩寫得開闔跳躍,氣概雄壯,干凈利落,表現(xiàn)出地道的統(tǒng)帥本色。

        詩的思想感情、語言風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個性特征。這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寫得出的。

      古詩詞鑒賞4

        《長歌行》是一首中國古典詩歌,屬于漢樂府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此詩從整體構(gòu)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jié)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fā)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

        長歌行

        作者:樂府詩集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diào)名。

        葵:冬葵,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藥。

        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

        陽春:溫暖的春天。

        布:給予。

        德澤:恩惠。

        秋節(jié):秋季。

        焜黃: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譯文

        早晨,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等待在陽光下曬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生機。

        常常擔心肅殺的秋天來到,花與葉都變黃衰敗了。

        千萬條大河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回來?

        如果年輕力壯的時候不知道圖強,到了老年頭發(fā)花白,一事無成,悲傷也沒用了。

        解題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guī)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shù),與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

        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diào)的自由式歌行體。

        衰:讀"cuī".古時候人們讀的沒有"shuaī"這個音。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與歌辭中的平調(diào)曲!稑犯忸}》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把“努力”理解為“努力為樂”,顯然是一種曲解。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這首詩從整體構(gòu)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jié)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fā)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diào)是積極向上的。

        《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一部樂府詩總集,全書一百卷,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與文人創(chuàng)造的《新樂府詩》(《新樂府詩集》其中包括《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與發(fā)展,均有考訂。

        簡析

        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diào),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就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就是借物比人,這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zhuǎn)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jīng)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fā)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jīng)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就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智锕(jié)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xiàn)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lián)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與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復生。在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干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zhuǎn)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于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fā)聾振聵的結(jié)論,結(jié)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jié)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jīng)秋變衰,但卻實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于空走世間一趟。調(diào)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后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就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于虛度了;二就是說老年時才醒悟?qū)⒂谑聼o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diào)必須及時努力。

        讀這首詩,我們很自然會聯(lián)想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關于人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顧已逝的年華時,不因虛度時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無成而羞愧;這樣,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就可以坦然地說:我把整個生命與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人世間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币龑ёx者少壯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光陰,這種人生態(tài)度無疑就是積極的。

        這首《長歌行》不同于漢代其他的文人詩哀嘆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時行樂,它就是一首唱反調(diào)的詩,這是一首難能可貴的佳作。

      古詩詞鑒賞5

        古詩原文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

        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

        張儀所以只掉三寸舌,蘇秦所以不墾二頃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見滄浪老人歌一曲,還道滄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謀此身,虛作離騷遣人讀。

        笑矣乎,笑矣乎。

        趙有豫讓楚屈平,賣身買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

        君愛身后名,我愛眼前酒。

        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

        男兒窮通當有時,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幾上肉,洪爐不鑄囊中錐。

        笑矣乎,笑矣乎。

        寧武子,朱買臣,扣角行歌背負薪。

        今日逢君君不識,豈得不如佯狂人。

        譯文翻譯

        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見曲如鉤嗎,古人知此可以封公侯;

        君不見直如弦嗎,古人知此可要死道邊。

        張儀之所以愿鼓三寸不爛之舌,蘇秦之所以不愿種洛陽負郭二頃田,皆是此由之故也。

        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見滄浪老人唱一曲嗎,“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可憐的屈大夫,連自己保身都無術(shù),卻虛作《離騷》教人讀。

        真可笑呀,真可笑,趙國有個豫讓,楚國有個屈平,賣身卻只買得千載虛名。

        許由洗耳又有什么用?伯夷和叔齊餓死也至無所成。

        君愛身后之名,我愛眼前之酒。

        飲酒眼前即能享樂,虛名身后又在何處?

        男兒窮通當有時,今日之不遇,并非將來也沒有時機。

        如今我曲腰向君,君卻不明白這個道理。

        猛虎向來不食案上之死肉,洪爐也不鑄囊中錐一類的小玩意兒。

        真可笑呀,真可笑,寧武子和朱買臣,當年也是叩著牛角唱歌,背著柴薪誦書。

        這些一時遭困頓的賢土若今日逢君,君卻看不出來,豈不令人佯狂而傲世哉!

        注釋解釋

        曲如鉤:《后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引京都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張儀”句:張儀,戰(zhàn)國時縱橫家,魏國人。游說入秦,首創(chuàng)連橫,先后任秦相、魏相!妒酚洝垉x列傳》:張儀通楚,“掠笞數(shù)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觀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漢書·蒯通傳》:“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舌,下齊七十余城。”顏師古注:“掉,搖也!雹恰疤K秦”句:蘇秦,戰(zhàn)國時縱橫家,洛陽人。倡六國合縱抗秦。《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二頃田,全唐詩本作一頃田。誤。

        “滄浪”二句:《楚辭·漁父》:“漁夫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虛作”句:指屈原。

        “趙有”句:豫讓,春秋戰(zhàn)國間人。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悅,去而投知伯。知伯寵之。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為飲器。豫遁逃,變姓名為刑人,入宮欲刺襄子未果。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變?nèi),又吞炭啞音,一再謀刺襄子,均不果。后被兵包圍,請求襄子衣而擊之,呼曰:“而可以報知伯矣!”遂伏劍而死。事見《戰(zhàn)國策·趙策一》。屈平,即屈原。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洗耳:皇甫謐《高士傳》卷上《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穎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

        夷齊:伯夷、叔齊二人。《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祓I死于首陽山!

        “猛虎”句:猛虎,含有苛政之意?矗^察,注意。機上肉,機同幾,全唐詩本作幾上肉。指案板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者。《新唐書》卷一二○《桓言范傳》:“會日暮事遽,言范不欲廣殺,因曰:‘(武)三思機上肉爾,留為天子藉手!

        “洪爐”句:洪爐,指天地。《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造化為大冶!薄侗阕印詫W》:“鼓九陽之洪爐,運大鈞乎皇極。”引申為陶冶錘煉人才的環(huán)境,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鎮(zhèn)》詩:“莫遣洪爐曠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辫T,熔煉金屬以成器。囊中錐,比喻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也!敝軙摇对伿吩姟っ臁罚骸安蛔R囊中穎脫錐,功成方信有英奇!贝司湟庵^熔煉人才的洪爐,不鑄就像囊中之錐這樣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也即設有使人才脫穎而出的環(huán)境。

        寧武子:王本注云:“豈武子是戚之字耶!薄秴问洗呵铩づe難篇》:“寧戚欲干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于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暮宿于郭門之外;腹加,夜開門辟任車,……寧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腹勚,撫其仆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筌囕d之!边到牵笓襞=。朱買臣:漢武帝時人,官至會稽太守!稘h書·朱買臣傳》:“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治產(chǎn)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載相隨,數(shù)止買臣毋歌謳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貴報汝功!揄E唬骸绻,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買臣不能留,即聽去。其后買臣獨行歌道中,負薪墓間!北池撔,《樂府詩集》作皆負薪。

        佯狂,《史記·殷本紀》:“箕子懼,乃佯狂為奴!毖鹂窦囱b瘋。

        創(chuàng)作背景

        至德二載(757),李白五十七歲。正月,永王軍次尋陽,李白下山人幕。作《永王東巡歌十一首》言志抒懷,旨在思抒奇計以濟時艱。二月,皇室內(nèi)訌,兄弟交兵。永王兵敗丹陽,李白于亂軍中倉皇逃亡,旋陷尋陽獄中。有鳴冤求援之作多首。

        詩文賞析

        此詩可分為四段。每段都是以“笑矣乎”開頭。第一段,詩人化用漢代童謠!爸比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來諷刺是非錯位、黑自顛倒的丑惡社會現(xiàn)實。接著舉了戰(zhàn)國時張儀、蘇秦的例子來說明“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的現(xiàn)象。張儀和蘇秦是戰(zhàn)國時有名的`縱橫家。他們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權(quán)詐之術(shù),取得了人主的信任。張儀曾作過秦國的丞相,而蘇秦卻能佩六國相印,成了縱約長。他們都憑著“曲如鉤”的本領,成了顯赫一時的權(quán)貴。如果他抱誠守直,老老實實在家種地的話,說不定他們早就餓死在道邊了。李白的這些詩句,借古諷今,旨在揭露當時國君昏聵,才使得象張儀、蘇秦那樣朝秦暮楚、反復無常的小人,一個個受寵得勢,而象自己守直不阿的人,卻只能作階下囚了。

        由于李白自己將社會看透了,認為不值得為統(tǒng)治者賣命賣力,思想反轉(zhuǎn)為出世。第二段就寫出了這種思想的轉(zhuǎn)變!熬灰姟彼木,借用《楚辭·漁父》的典故,先寫那位“避世隱身” 、“欣然自樂”的漁父,后寫抱直守忠的屈原。屈原被楚王放逐,行吟澤畔,遇到了隱者漁父。漁父勸他和光同塵,與世推移,而屈原要堅守正義,正道直行,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寧赴湘流,葬身子魚腹之中,也不愿“以皓皓之自,而蒙世之塵埃。”漁父聽完后:“蕘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君足’。遂去,不復言。”李白在這里以調(diào)侃的口氣,表面上是奚落屈原“平生不解謀此身,虛作《離騷》遣人讀”,其實骨子里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冷嘲熱諷。在“曲如鉤”的社會里,正直如屈原的人,是沒有立足之地的。還不如學滄浪老人,“避世隱身”為好。

        第三段,詩人運用豫讓、屈平、巢父、許由、伯夷、叔齊等古人以不同方式求得“身后名”,深入展開議論。屈平自投汨羅,博得“以身殉國”的美名。豫讓,春秋時晉國人,為智伯多次行刺趙襄子未遂而自殺,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刺客”。巢父和許由為古代著名隱者,傳說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聽后,認為有污自己的耳朵,便逃到穎水邊洗耳,當時,巢父正牽犢飲于下流,就責怪許由污其犢口,遂牽犢到上游。伯夷、叔齊為殷朝末年孤竹國君之子,武王伐紂之后,不食周粟而餓死,被孔子稱為“古之仁人”。但是,詩人認為這些古人都是為“愛身后名”的奴役,不如“我愛眼前酒”。這個中的妙理在于“飲酒眼前樂”是實實在在的,“身后虛名”則不是。“男兒窮通”自有機遇,不必強求,即使求得“身后名”,死后人們彎腰向你禮拜,你也不知道了。這一“虛”一“實”的反差,正是李白的牢騷話!白怨攀ベt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保ɡ畎住秾⑦M酒》)詩人正是以這種驚世駭俗的牢騷話博得千古美名。詩人借用猛虎不屑一顧案頭肉和洪爐不熔鑄囊中小錐進行類比反襯,表現(xiàn)自己不汲汲于“身后名”的傲骨和大志,嘲笑那些貪圖靠“身后名”者不過是些心底狹窄之輩!

        最后一段,又以寧武子和朱買臣宕起一筆。寧武子,即寧戚,春秋齊人,有奇才,隱于商旅,齊桓公夜出巡訪,他正在喂牛,并擊牛角而歌唱,桓公聞而奇之,委以重任。朱買臣,西漢人,家貧,以賣柴為生,好讀書,能朗誦《楚辭》,后被漢武帝征用。詩人用這兩個古人的事跡,旨在說明窮通有時,應該順其自然,從而嘲諷那些被“曲如鉤”者迷惑了心竅的當權(quán)者,即是遇到寧、朱二人,也不會了解他們,他們也只好去佯狂避世了。

      古詩詞鑒賞6

        東光

        朝代:兩漢

        作者:佚名

        原文:

        東光乎,蒼梧何不乎。

        蒼梧多腐粟,無益諸軍糧。

        諸軍游蕩子,早行多悲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亮了嗎?蒼梧為什么不亮?蒼梧這里潮濕,陳年貯藏的多是已經(jīng)敗壞的糧食,無法作為軍糧食用。遠征者早起行軍,情緒都很悲傷。

        注釋

        ①東光:東方發(fā)亮,即天明。

       、诓唬和胺瘛。蒼梧地多潮濕,多霧氣,所以天遲遲不亮。

       、鄹冢宏惸攴e貯已經(jīng)敗壞的.五谷糧食。

       、苡问幾樱弘x鄉(xiāng)遠行的人。

        簡析

        作者:佚名

        東光,相和歌辭之一。漢武帝時期,今廣東一帶的南越國相作亂,殺害國王和太后及漢朝使者。漢武帝派人從今湖南等地出兵討伐,進攻蒼梧,即今廣西梧州。梧州地方潮濕,多瘴氣,出征士兵多有不滿。這首詩寫的就是這種怨憤之情。

      古詩詞鑒賞7

        [唐]李賀

        長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

        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

        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

        頭上無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見清溪魚,飲水得自宜。

        注釋:

        作品賞析:

        【注釋】:

        李賀因不得舉進士,賦閑在昌谷家中,盡管家鄉(xiāng)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倫之樂,卻難以排遣苦悶的情懷,因而借司馬相如的遭遇,發(fā)抒自己的感慨。

        司馬相如,字長卿,是西漢著名文學家。景帝時任武騎常侍,武帝時拜孝文園令(管理皇帝墓園),都是閑散官職,與他的才華、抱負極不相稱。他悶悶不樂,終于棄官而去,閑居茂陵家中。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寫茂陵家園的周圍環(huán)境和司馬相如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綠草垂石井”五字,勾勒出一幅形態(tài)逼真、情趣盎然的畫面,烘托出清幽雅潔的氛圍:修長的綠草從石井欄上披掛下來,靜靜地低垂著,點出這兒遠隔塵囂,甚至連風的干擾也沒有,真是安謐幽靜極了。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痹诿曩x閑的日子里,司馬相如不僅有清幽秀美的景物可供賞心悅目,還有愛妻卓文君朝夕相伴。面對知音的妻子,用琴聲傾訴心曲,望著她那在春風吹拂下微微晃動的美麗鬢影,怎能不陶然欲醉!

        司馬相如才智過人,有著遠大的抱負,為什么竟僻處一隅以閑散為樂呢?后四句說明這是當權(quán)者不重視人才造成的結(jié)果。他在世時才氣縱橫,梁王與武帝卻“棄之如斷!保阉敵蓴鄽埖牟莨壷貌挥,而他去世以后,“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漢武帝才把他遺留下來的那篇《封禪書》奉為至寶,躬行實踐,登泰山而祭天,至梁父而祭地!敖鹉嗵┥巾敗,那儀式和場面是何等的莊嚴肅穆,顯示出《封禪書》的價值和威力。而“惟留一簡書”的“惟”字又揭示了這種景況的`凄涼可悲:難道滿腹經(jīng)綸的司馬相如,其全部價值只在于這篇《封禪書》嗎?他那學富五車的大才和這筆少得可憐的精神遺產(chǎn)是多么的不相稱!作者詞斟句酌,用最經(jīng)濟的筆墨從各個側(cè)面充分而準確地反映了司馬相如生前的落寞和死后的虛榮。

        這首詩旨在抒發(fā)自己的怨憤之情,卻從描寫司馬相如的閑適生活入手,欲抑先揚。前后表達的感情迥然不同,猶如筑堤蓄水,故意造成高低懸殊的形勢,使思想感情的流水傾瀉而下,跌落有聲,讀來自有一種韻味。

        第一首言失意;第二首自況。

        注:

        1:長卿懷茂陵:司馬相如,字長卿,病免,家居茂陵。茂陵,漢武帝陵。

        2:綠草垂石井:閑居幽靜意。

        3:彈琴看文君:司馬相如以琴心挑卓文君,文君乃夜奔相如。

        4:春風吹鬢影:言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相得之好,亦想見其寂寞也。傳寫無聊之況如畫。

        5: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梁王,梁孝王劉武。景帝時,相如為武騎常侍,帝不好詞賦,乃客游梁,與鄒陽枚乘等居,數(shù)歲,梁孝王薨,武帝乃用之,然終不大用也。

        6:唯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一簡,猶一卷,言相如封禪書也!稘h書》云:王者告功于天,有金冊石函,金泥玉檢之封。此句言相如身后也。

        7:日夕著書罷:長吉每旦騎馬出,遇所得,書投錦囊,有未足,及暮歸,足成之。

        8:驚霜落素絲:素絲,苦思雕鬢毛也。

        9: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詩》:"如南山之壽。"謂自苦如此,詎是久逺之期?

        10:頭上無幅巾:不著冠,但幅巾束首。

        11:苦蘗已染衣:苦蘗,果實色黃,可為染料。鮑照《行路難》云:"剉蘗染荷粉。"方扶南云:只言衣被皆苦。

        12:不見清溪魚,飲水得自宜:此臨水而愧于游魚之悠然也。

      古詩詞鑒賞8

        戕竹記

        宋代歐陽修

        洛最多竹,樊圃棋錯。包籜榯筍之贏,歲尚十數(shù)萬緡,坐安侯利,寧肯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簡歷芟養(yǎng),率須謹嚴。家必有小齋閑館在虧蔽間,賓欲賞,輒腰輿以入,不問辟疆,恬無怪讓也。以是名其俗,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鐮斧,亡公私誰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隱一毫為私,不與公上急病,服王官為慢,齒王民為悖。如是累日,地榛園禿,下亡有嗇色少見于顏間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納材葦,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經(jīng)于用。不供謂之畔廢,不時謂之暴殄。今土宇廣斥,賦入委疊;上益篤儉,非有廣居盛囿之侈。縣官材用,顧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斂取無藝。意者營飾像廟過差乎!《書》不云:“不作無益害有益!庇衷唬骸熬庸(jié)用而愛人!碧熳佑兴舅敵χ\慮,守官與道,不可以忽也。推類而廣之,則竹事猶末。

        譯文

        洛陽最多的是竹子,竹園星羅棋布。光是竹筍、竹竿的盈利,每年就不下十余萬緡錢,等于坐得千戶侯的利祿,其收入不在富庶的渭川流域之下。但是,竹園里打堰灌水,養(yǎng)土施肥,育苗選材,修剪培養(yǎng)等工作,都必須嚴謹細致,認真從事。在竹林深處的空地上,家家有精巧雅致的亭舍,客人要想游賞,都可以坐小轎,徑直而人,不必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主人亦不在意,對此不會感到奇怪和發(fā)出責難。因此,洛陽種竹賞竹的風俗也出名了,都把它當作一件好事。

        壬申年秋天,官府紛紛率人拿著鐮刀斧頭,不論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竹林的主人是誰,一律砍伐,不伐盡不止。西京留守發(fā)出嚴令:敢隱瞞絲毫的即為私藏,將按照不服從官家急需治罪,當官的被看作是對朝廷的怠惰不敬,當百姓的則被看作是叛逆不道。這樣一來,數(shù)日以后,土地荒蕪了,竹園光禿了。老百姓的臉上卻看不到一點吝惜的神情,由此可知,洛陽的百姓是急供朝廷所需的。

        唉,古時砍伐山木,交納木材蘆葦,只是把地產(chǎn)的好東西,送到官府,以準備充當一定的用途。不供給就叫做叛逆犯上,不按時令砍伐征收,就叫做隨意糟!,F(xiàn)在大宋王朝疆域廣大,賦稅收入積聚眾多;皇上更是一心一意地節(jié)儉,并沒有大興宮室、盛設園圃的奢侈之心。官府中積累的材料物資,無不是余裕漫溢,甚至于都被蠹蝕腐朽了。可是,一遇到意外之事,卻又沒有限度的搜斂刮取,也許是塑像修廟超過了限度吧!古書上不是說過:“不要做無益的事來損害有益的事嗎?”還說過:“君子應當節(jié)約用度,愛惜人民。”皇上和各部門的官吏們應當每天早晚都要考慮到這些,堅守職責的道義,千萬不可忽視。以此類推而擴展開來,伐竹則如同是一樁小事了。

        注釋

        戕(qiāng):砍伐。

        樊(fán)圃(pǔ):竹園。棋錯:星羅棋布,多的意思。

        籜(tuò):包著的竹筍的皮。榯(shí)筍:豎立的竹筍。榯,直立。

        緡(mín):原指穿銅錢用的繩子,這里指用繩子穿連成串的銅錢,每緡一千文,即一貫錢。

        渭川:指渭水流域!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骸拔即ㄇМ竹,……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庸:通“墉”,水堰。

        簡歷:選擇。芟(shān):刪除,修剪。

        虧蔽:指竹林深處遮蔽的空地。

        腰輿(yú):古代的一種便轎。

        辟疆:顧辟疆!稌x書·王獻之傳》:“嘗經(jīng)吳郡,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相識,乘平肩輿徑人。時辟疆方集賓友,而獻之游歷既畢,傍若無人。辟疆勃然數(shù)之曰:‘傲主人,非禮也;而貴驕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齒之傖耳!泸(qū)出門!边@里代指竹園所有者。

        壬申:即北宋明道元年(年)。

        亡(wú):通“無”,不論。

        桴(fú):鼓槌,這里作動詞用,指砍伐。

        守都:這里指河南府治洛陽的主管官,即西京留守。

        服王官:指做官的。慢:怠慢。

        齒王民:指做百姓的。悖:叛逆。

        榛(zhēn):荒蕪。

        畔廢:叛逆。畔,通“叛”。

        暴殄(tiǎn):殘害滅絕,任意糟蹋。

        土宇:土地和屋宅。廣斥:廣闊的鹽堿地。此句意為宋朝疆域廣大。

        委疊:積聚眾多。

        “非有”句:意為皇上并沒有大建宮室、盛設園圃的奢侈之心。

        縣官:指政府、朝廷。古稱天子所居之地為縣,即王畿。

        無藝:沒有限度。

        意者:推測之詞。營飾:營造修建。征用材料的目的是修復宮殿。作者這里說營飾像廟,是委婉之詞。過差:超過限度。

        “不作”句:不做以無益的事情來妨害有益的事情。語出《尚書·旅獒》。

        “君子”句:君子應節(jié)約費用,愛護人民。語出《論語·學而》。

        守官與道:這里意謂堅守職責和道義!蹲髠鳌ふ压辍罚骸褒R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進。公使執(zhí)之,辭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松嶂。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禹t之!

        創(chuàng)作背景

        《戕竹記》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當時歐陽修在洛陽任西京留守推官。當年八月,開封內(nèi)廷火災,燒毀了崇德、長春、滋福等八殿。宰相呂夷簡負責修葺工作,洛陽的竹林遂為之洗劫一空。歐陽修對這種不問實際需要而橫征暴斂的做法十分不滿,于是寫了這篇文章。

        賞析

        文章從題前落筆,先寫洛竹之利,養(yǎng)竹之艱,竹林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簡意賅,生動而具體地展現(xiàn)了洛陽竹林既有巨大的經(jīng)濟價值,又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這就為“戕竹”——一場災難的到來,作了有力的鋪墊和反襯。

        第二段正面寫“戕竹”。先點時間:“壬申之秋”,即明道元年秋天。接著就寫大砍大伐!叭死簟彼木,句式由長而短,由散而整,用辭斬截,音節(jié)急促,將“戕竹”的來勢之猛,行動之快,渲染得令人難以喘息。“人吏”之所以有如此來頭,原來是“守都”有令。如此層層邀功,個個賣力,不幾天,“樊圃棋錯”的竹林,便變成處處“地榛園禿”。而百姓卻沒有一絲吝惜之情流露于顏面,確實耐人尋味。再接下去就是表現(xiàn)百姓的可憐、可悲,因為他們不僅在物質(zhì)上作了慘重而無益的犧牲,而且在感情上還遭到一番極大的欺騙和愚弄,則吏之可恨,自在言外!跋峦鲇袉萆僖娪陬侀g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實在是意味深長的`一筆。

        作者寫過“戕竹”之后,引古證今,加以議論,這就是文章的最后一節(jié)。首先指出“伐山林,納材葦”的目的是“以經(jīng)于用”。在這個前提之下,地方“不供謂之畔廢”,但是,官府若不按一定時間采伐聚斂,則“謂之暴殄”,更何況不“經(jīng)于用”呢!宋朝疆域遼闊,年年賦斂之物積聚甚多,而仁宗亦無大建宮室園囿的奢侈之心,所以朝廷長期積壓的各種材料,無不聽其朽爛。但是盡管如此,只要有一點意外情況,還是一不問是否需要,需要多少;二不問時間是否合適,便打著“與公上急病”的旗號,層層加碼,斂取無度,“不竭不止”,結(jié)果所取又超過所需,自然又是堆積腐爛!啊稌凡辉啤眱删,以正面的教誨之詞,婉轉(zhuǎn)而尖銳地批評了上述行為,恰恰是以“無益”于民之舉(戕竹),害于民有益之物(洛竹),無“節(jié)用愛人”之心顯而易見。由記事而評論,最后上升到為官之道。至此,事已記過,理也說透,文章似乎可以結(jié)束了,可作者又再加生發(fā)——“推類而廣之,則竹事猶末”。奇峰突起,境界大開。原來“戕竹”一事,只不過是用以折射大千世界的一面小小的鏡子。大千世界,古往今來,還有無數(shù)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戕竹”之事。點睛結(jié)穴,戛然而止,是所謂實處還虛。

        文章在藝術(shù)手法上采用了前敘后議的方式,前兩段鋪敘,筆力簡明、清晰。由于第一段的美與第二段的丑的對照,則后一段議論,筆鋒所向披靡,深刻地表現(xiàn)出美被丑破壞的痛心,從而濫砍濫伐竹子乃至推而廣之的一系列害民之舉皆令世人共討之。作者雖然在議論時顧及到最高統(tǒng)治者,但言辭之中柔中有剛,諫中有刺,戕竹的危害性通過一番敘述與議論,則十分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此外,他采取引用法,援引儒家經(jīng)典《尚書》中的有關議論來增強自己文章的說服力,也是很有見地的。因為他的文章是給當朝皇帝和權(quán)貴們看的,作為當時地位卑微的作者來說,恐怕人微言輕,不若搬出祖訓來,以使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這也正是作者的聰明之處。

      古詩詞鑒賞9

        《己亥雜詩

        作者:清·龔自珍

        原文:

        九州氣憤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浩蕩:告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窮。

        2、吟鞭:詩人的馬鞭。東指:東方故里。

        3、海角:指告別京都的間隔,亦可翻譯成天邊,形收留很遙的地方。

        4、落紅:落葉。

        5、化作春泥:變成春天的土壤。

        6、九州:中國的別稱之一。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7、氣憤:氣憤勃勃的局面。

        8、恃(shì):依賴。

        9、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氣憤。

        10、天公:造物主,這里指天子。

        11、己亥:時間。

        12、降:降生,降臨,泛起。

        詩意: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鼎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fā)出勃勃生氣希望,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終究是一種悲傷。我勸告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guī)格選取更多的人才。

        賞析:

        這是一首精彩的政治詩,表達了詩人反對侵略,改變政治面貌,渴想人才輩出的思惟感情。全詩層次清楚,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xiàn)實社會。第二層指出了要改變這種煩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需依賴風雷激蕩般的巨鼎力量。暗喻必需經(jīng)歷洶涌澎湃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氣希望勃勃。第三層以為這樣的氣力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應該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但愿。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寄意深刻,氣魄磅礴。

      古詩詞鑒賞10

        邊城獨望

        聊憑危堞望,暗起異鄉(xiāng)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霧露生。

        河灘胡雁下,戎壘漢鼙驚。

        獨樹殘秋色,狂歌淚滿纓。

        鑒賞

        初秋時節(jié),詩人獨自憑倚著高高城樓的堞墻,眺望塞外風光,不由自主萌發(fā)了一股獨客異鄉(xiāng)的感情。

        詩人馬戴,曾從軍大同軍幕,獨在異鄉(xiāng),面對荒涼的塞外,翻騰著感情波瀾,這是十分自然的。全詩似乎是前后兩聯(lián)抒情,中間兩聯(lián)寫景,但細細讀來四聯(lián)詩又渾然一體,情景互生。

        “聊憑”、“暗起”這兩句詩把讀者帶進了詩人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里去。詩人面對當前處境,既無可奈何,又無法排遣心中的郁悶。這樣,就從詩人的內(nèi)心開始展現(xiàn)詩人的自我形象。

        頷聯(lián)、頸聯(lián)承首聯(lián)之“望”,寫望中所見;也承首聯(lián)“異鄉(xiāng)情”,寫出了“異鄉(xiāng)情”暗起的環(huán)境。嚴霜凝結(jié),蒹葭一片慘白,使人感受到一陣寒意;遠山昏暗,霧靄在山林中升騰而起,彌漫于山巒峰壑。這是一幅遠景,畫面中突出了蕭索的氣氛。緊接著,詩人又呈現(xiàn)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涼的河灘上;一陣陣動人心魄的鼙鼓之聲,從軍營里傳出。這幅近景,加強了全詩畫面凄冷蕭瑟的悲涼之感。詩人望中所見,是如此蕭條、冷落,又具有鮮明的異鄉(xiāng)情調(diào),自然會引起萬千思緒,回應了異鄉(xiāng)情暗起的緣由。詩人選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來構(gòu)成望中所見的'境界,引發(fā)了讀者無限的情思。

        詩人的情緒也隨著所寫步步激蕩。末聯(lián)里“獨”樹,“殘”“秋色”,層層遞進,把詩人的情緒“逼”向了高潮。在孤零零的一棵樹上,幾片黃葉殘留枝頭,蕭瑟的秋色、蕭颯的秋風之中,詩人在樹下徬徨,繼而狂歌、號泣,淚水如雨,灑落衣襟。這樣,詩人就完成了對自我形象的刻畫。

        從獨自一人無可奈何地在城樓憑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涼的秋景,到情緒的爆發(fā)而狂歌號泣,從敘述、描繪到抒情,從外在動作形態(tài),進入到情緒的深處,很有層次感地完成了詩人自我形象的刻畫。這一形象的塑造,動作性鮮明,感情濃烈,可謂形神兼?zhèn)洌o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嚴羽《滄浪詩話》曾說:“馬戴在晚唐諸人之上。”在某方面說來,這一評價是有一定依據(jù)的。

      古詩詞鑒賞11

        燕歌行

        唐代·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常輕敵一作:恒輕敵)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飄飖一作:飄飄)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唐代樂府《燕歌行》譯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zhàn)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戰(zhàn)士們本來在戰(zhàn)場上就所向無敵,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雨。

        戰(zhàn)士拼斗軍陣前半數(shù)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zhàn)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云,一夜寒風聲聲里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鮮血紛飛,從來死節(jié)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勛?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zhàn)斗多慘苦,現(xiàn)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參考資料: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唐詩宋詞選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年第3版

        唐代樂府《燕歌行》注釋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燕歌行:樂府舊題。詩前有作者原序:“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張公,指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曾拜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漢家:漢朝,唐人詩中經(jīng)常借漢說唐。煙塵:代指戰(zhàn)爭。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橫行:任意馳走,無所阻擋。非常賜顏色:超過平常的厚賜禮遇。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關,旌(jī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jié)石間。摐:撞擊。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伐:敲擊。榆關:山海關,通往東北的要隘。旌旆:旌是竿頭飾羽的旗。旆是末端狀如燕尾的旗。這里都是泛指各種旗幟。逶迤:蜿蜒不絕的樣子。碣石;山名。

        校尉羽書飛瀚(hàn)海,單于獵火照狼山。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羽書:(插有鳥羽的,軍用的)緊急文書。瀚海:沙漠。這里指內(nèi)蒙古東北西拉木倫河上游一帶的沙漠。單于:匈奴首領稱號,也泛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獵火:打獵時點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舉行大規(guī)模校獵,作為軍事性的演習。狼山:又稱狼居胥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克什克騰旗西北。一說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縣境內(nèi)。此處“瀚!、“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實指。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極:窮盡。憑陵:仗勢侵凌。雜風雨:形容敵人來勢兇猛,如風雨交加。一說,敵人乘風雨交加時沖過來。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傷亡慘重。

        大漠窮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腓(一作衰):指枯萎。斗兵稀:作戰(zhàn)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常輕敵一作:恒輕敵)身當恩遇:指主將受朝廷的恩寵厚遇。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城南:京城長安的住宅區(qū)在城南。薊北:唐薊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帶,此處當泛指唐朝東北邊地。

        邊庭飄飖(yáo)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飄飖一作:飄飄)邊庭飄飖:形容邊塞戰(zhàn)場動蕩不安。庭,一作“風”。飄飖:隨風飄蕩的樣子。度:越過相隔的路程,回歸。絕域:更遙遠的邊陲。更何有:更加荒涼不毛。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三時:指晨、午、晚,即從早到夜(歷時很久。三,不表確數(shù)。)。刁斗:軍中夜里巡更敲擊報時用的、煮飯時用的,兩用銅器。陣云:戰(zhàn)場上象征殺氣的云,即戰(zhàn)云。一夜:即整夜,徹夜。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血:一作“雪”死節(jié):指為國捐軀。節(jié),氣節(jié)。豈顧勛:難道還顧及自己的功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李將軍:指漢朝李廣,他能捍御強敵,愛撫士卒,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

        唐代樂府《燕歌行》賞析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常輕敵一作:恒輕敵)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飄飖一作:飄飄)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雖用樂府舊題,卻是因時事而作的,這是樂府詩的發(fā)展,如果再進一步,就到了杜甫《麗人行》、《兵車行》、“三吏”、“三別”等即事命篇的新樂府了!堆喔栊小肥且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diào)曲》,這個曲調(diào)以前沒有過記載,因此據(jù)說就是曹丕開創(chuàng)的。曹丕的《燕歌行》有兩首,是寫婦女秋思,由他首創(chuàng),所以后人多學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調(diào)做閨怨詩。高適的《燕歌行》是寫邊塞將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調(diào)寫此題材他是第一個。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zhàn)事失利。歷來注家未對序文史事詳加考核,都以為是諷張守珪而作。其實,這是不符史實的。此詩所刺對象應是受張守珪派遣、前往征討奚、契丹的'平盧討擊使、左驍衛(wèi)將軍安祿山。

        詩大體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zhàn)塵起于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后文輕敵伏筆。后四句接寫出征陣容。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zhàn)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靶N尽眱删鋵懙诌_前線。羽書飛馳,見軍情緊急;獵火照夜,說敵陣森嚴。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斗經(jīng)過。其中前四句寫戰(zhàn)初敵人來勢兇猛,我軍傷亡慘重,后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山川蕭條極邊土”,說明戰(zhàn)場地形是無險可憑的開闊地帶,這正有利于胡騎馳突,故接寫敵軍如暴風驟雨之襲來!皯(zhàn)士”兩句用對比方法寫出了主將驕惰輕敵,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戰(zhàn),一面仍恣意逸樂。這是詩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寫。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蕭颯景象,為“斗兵稀”作襯托,同時寫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傍晚!吧懋敹饔龀]p敵”,正面點出損兵被圍的原因,是詩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寫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詩雖古體,多用偶句,此段因內(nèi)容需要,而猶著意作對仗。又此詩平仄轉(zhuǎn)韻,一般四句一轉(zhuǎn),獨此段八句全用仄韻,與表現(xiàn)雙方搖搖不安的心緒相適應。殺氣成云,刁斗傳寒,都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末段四句,兩句寫戰(zhàn)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豈顧勛”三字,仍是對將帥的諷刺。兩句詩人感慨,對戰(zhàn)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詩以“至今猶憶李將軍”作結(jié),再次點明主題。盛唐時,殷璠評高適曰:“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此詩確實可以作為代表。

        《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杰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

        開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適曾北上薊門。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可見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研究工夫。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經(jīng)略邊事,初有戰(zhàn)功。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笆孬曤[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zhàn)敗,感慨很深,因?qū)懘似?/p>

        詩意在慨嘆征戰(zhàn)之苦,譴責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zhàn)爭失利,使戰(zhàn)士受到極大痛苦和犧牲,反映了士兵與將領之間苦樂不同,莊嚴與荒淫迥異的現(xiàn)實。詩雖敘寫邊戰(zhàn),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zhàn)士的將領。同時,也寫出了為國御敵之辛勤。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

      古詩詞鑒賞12

        《清平調(diào)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任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析:

        《清平調(diào)詞》三首,是李白于天寶初年入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李白到長安后,受到玄宗非常的禮遇。玄宗曾親自“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把李白置于翰林院,賜以天馬駒,宮中宴會,玄宗巡游,都讓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云。李白對唐玄宗的禮遇,以及當時的生活也是感到滿意的,所以寫了一些思想內(nèi)容貧乏,歌詠宮廷生活的詩篇。這三首《清平調(diào)辭》,就是玄宗和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李白奉命而作。第一首是贊頌楊貴妃的美麗。起句連用兩個比喻,一比楊貴妃的服飾,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過兩個貼切的比喻就把楊貴妃的形象勾畫出來。次句進一步用牡丹花帶露顏色更鮮艷,來形容楊貴的.艷麗和光彩照人。第三句筆鋒一轉(zhuǎn)贊頌象楊貴妃那樣的麗質(zhì)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見到。結(jié)句更一層說明楊貴妃有如“瑤臺”仙女,只應在皎潔的月光下于“瑤臺”中相遇。全詩以妥貼的比喻,奇妙的想象竭力描繪、歌頌楊貴妃之美。第二首寫楊貴妃因貌美而得寵。首句以帶露香艷的牡丹花來比楊貴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楊貴妃受玄宗寵幸一樣。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會的夢境,來襯托楊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夢中歡會,而現(xiàn)實中的楊貴妃則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最后兩句又用趙飛燕受寵于漢成帝和楊貴妃相比,贊美楊貴妃遠勝趙飛燕。這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既頌揚了楊貴妃,又突出了她備受恩寵。第三首正面寫玄宗對楊貴妃的無比寵愛。首句寫玄宗和楊貴妃共賞牡丹,但詩人突出玄宗對名花和有“傾國”之美的楊貴妃的歡愛,同時還包含著只有“名花”才能和楊貴妃相配,只有“傾國”之色的楊貴妃才配得到玄宗寵幸之意。次句明確點出唐玄宗面對“名花”和“傾國”佳麗的歡悅愜意。第三句具體敘寫只有名花與美人,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結(jié)句寫賞牡丹的地點和唐玄宗倚著闌干欣賞的神態(tài)。這三首詩反復歌詠楊貴妃的美麗和唐玄宗的宮廷生活,雖寫得雍容華貴,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李白這一時期作為宮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古詩詞鑒賞13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滅。

        孤船蓑笠翁,獨釣冷江雪。

        注釋:

        1、盡:無,沒有。

        2、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3、人蹤:人的腳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蓑”,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6、獨:獨自。

        詩意: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中斷盡;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船,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寒的境界,借以抒發(fā)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郁悲憤之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漁翁冷江獨釣圖,表達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后,雖處境孤傲,但仍立崖岸不屈的性格。

        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滅”描寫雪景,“千山”“萬徑”都是夸張語。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盡”“人蹤滅”。詩人用飛鳥遙遁、行人盡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冷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好像已經(jīng)見到了展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冷氣。這恰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huán)境的折射。

        三、四兩句“孤船蓑笠翁,獨釣冷江雪”,刻畫了一個冷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劃子,舟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安閑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后雖處境孤傲,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立崖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這首詩大約作于謫居永州時期。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盡句。粗望起來,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畫:雪窖冰天冷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船,默然垂釣。但仔細品味,這潔、靜、冷涼的畫面卻是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首先,它創(chuàng)造了峻潔清寒的藝術(shù)境界。單就詩的字面來望,“孤船蓑笠翁”一句好像是作者描繪的'重心,占據(jù)了畫面的主體地位。這位漁翁身披蓑笠獨自坐在小船上垂綸長釣!肮隆迸c“獨”二字已經(jīng)顯示出他的闊別塵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還嫌意興不足,又為漁翁精心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袤無垠、萬籟俱寂的藝術(shù)背景:遙處峰巒矗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去日沸騰喧鬧,處處生氣希望盎然的天然界因何這般死寂呢?一場大雪紛紛揚揚,籠蓋了千山,遮蔽了萬徑。鳥不飛,人不行。冰雪送來的嚴寒制造了一個白皚皚,寒清清的世界。這幅背景強有力地襯托著漁翁孤傲單薄的身影。此時此刻,他的心境該是多么幽寒孤冷呀!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極力描繪漁翁垂釣時候的氣候和景物,淡筆輕涂,只數(shù)語便點染出峻潔清寒的抒懷氣氛。其筆觸所到,連亙天地,高及峰巔,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蓋萬里。沈德潛評論說“清峭已盡”。顧璘則說“盡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這首詩的境界創(chuàng)造來說的。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貶謫永州以后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傲的心理狀態(tài)。晚于柳宗元的鄭谷曾作《雪中偶題》:“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回。”是詩亦寫江雪中的漁翁,但造語尋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沒有把自己的主觀意識與光鮮的個性熔鑄入往,所以蘇軾批評他是“村學中語”,而稱贊柳宗元末尾兩句,說是“人道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蘇軾所謂“人道”,即指詩人的情感熔鑄!叭说烙懈簟钡膶α⒚姹闶恰叭说罒o隔”,做到“人道無隔”,亦即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們知道,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后。連遭貶斥,始終保持著一種頑強不屆的精神狀態(tài)。他的“永州八記”,專寫窮山僻壤之景,借題立意,寄托遠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極為伶丁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脫俗的個性也得以充分鋪現(xiàn)。這首詩中的漁翁形象,身處孤冷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無人煙之境而處之泰然。其風標,其氣骨,其守貞不渝的心態(tài),不是很令人欽慕嗎?和柳宗元約略同時的詩人張志和作《漁歌子》說:“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回!睆埵显炀尺x擇春熱花開之際,畫面美而幽,流露了“煙波釣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閑適安閑之情。柳宗元與張志和不同,他本是個堅持正義的政治家,立腳于布滿矛盾斗爭的泥土之上,所以……他遣境專取深冬冷涼之際,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縱情山水的一面,他還寫出了嚴正清苦,凜然不可犯的一面,個性尤為凸起。最后,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安排至為精巧。詩題是“江雪”。但是作者進筆并不點題,他先寫千山萬徑之安謐凄寂。棲鳥不飛,行人盡跡。然后筆鋒一轉(zhuǎn),推出正在孤船之中垂綸而釣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結(jié)尾才著“冷江雪”三字,正面破題。讀至結(jié)處,倒頭再讀全篇。一種豁然爽朗的感覺油然生出。蒼莽天宇,皚皚大地,其悠遙的景界非常吸惹人。此詩的藝術(shù)構(gòu)思很講究,詩人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千山萬徑之廣遙襯托孤船老翁之渺。圾B盡人滅之闃寂對比老翁垂釣之生趣;畫面之靜謐寒寂襯托人物心緒之涌動。孤處獨立的老翁實際是詩人心情意緒的寫照。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望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籠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戴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船,在冷江上獨自垂釣。望,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冷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畢竟意味著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藝術(shù)作品中,毫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里面老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xiàn)實內(nèi)收留的。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絕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望來皆是景,聲聲細味老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jīng)歷,就可以望出這一點。

      古詩詞鑒賞14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nèi)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分類標簽:唐詩三百首

        【注釋】:

        三城:在成都西部,指當時的松(今四川省松潘縣)、維(今四川省理縣西)、保(今四川省理縣新保關西北)三洲。

        【簡析】:

        詩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潛藏在下面的卻是海內(nèi)風塵。憂國傷時,想起諸弟們流離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來就更見艱危,表現(xiàn)出一種沉痛的感情。

        譯文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海內(nèi)連年戰(zhàn)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愴?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圣皇。

        我獨自地騎馬郊游,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注釋

       。薄⑽魃剑涸诔啥嘉,主峰雪嶺終年積雪。

       。病⑷牵褐杆桑ń袼拇ㄋ膳丝h)、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

        3、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zhèn),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邊地。

       。怠⑶褰褐稿\江。

        6、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于此橋。”這兩句寫望。

       。、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

        評析

        這首詩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詩以“野望”為題,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拔魃健痹诔啥嘉鳎鞣褰K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叭恰保、維、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縣一帶),此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zhèn)。南浦,南郊外水濱。清江,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fā)的有關家國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zhàn)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帮L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zhàn)火。杜甫四弟:穎、觀、豐、占。只杜占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圣朝”的內(nèi)愧。“供”,付托!颁赴!,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圣朝”,是很感慚愧的。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于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shù)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于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chǎn)生“日”轉(zhuǎn)“蕭條”的隱憂。這是結(jié)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chǎn)生的原因。

        杜甫“跨馬出郊”,“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郁悶。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qū)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jīng)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jié)心頭。尤其為“遲暮”“多病”發(fā)愁,為“涓埃”未“答”抱愧。

        此詩前三聯(lián)寫野望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即由向外觀察轉(zhuǎn)為向內(nèi)審視。尾聯(lián)才指出由外向到內(nèi)向的原因。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頗有控縱自如之妙。

        【鶴注】此當是寶應元年成都作。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海內(nèi)風塵諸弟隔③,天涯涕淚一身遙④。惟將遲暮供多、荨N从袖赴4鹗コ。跨馬出郊時極目⑦,不堪人事日蕭條⑧。

       。ù艘蛞巴目病I纤,野望感懷,思家之念。下四,野望撫時,憂國之情。臨橋而望三城,近慮吐蕃。天涯而望海內(nèi),遠愁河北也。五六屬自慨。末句,乃慨世。出郊極目,點醒本題。朱瀚曰:國步多艱,皆由人事所致,結(jié)句感慨深長。)。

       、佟咎剖献ⅰ课魃剑诔啥几,一名雪嶺。三城戍,即松、維、堡三城!短浦尽纷ⅲ禾婆d有羊灌、田朋、笮繩橋三城!独W紀聞》:《唐·地理志》:彭州導江縣,有三奇戍。《韋皋傳》:大將陳垍等,出三奇西南!秱溥呬洝罚核^三奇營也!惧X箋】西山三城,界于吐蕃,為蜀邊要害,屢見杜詩,正不必作三奇也。②謝脁詩:“悵望南浦時。”《楚辭》:“隱玫山以清江!薄兑唤y(tǒng)志》:萬里橋,在成都府中和門外。③《漢·終軍傳》:“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薄稘h·宗室傳》:王睦悉推財物與諸弟。④古詩:“各在天一涯!辈嚏逗铡罚骸疤闇I交垂。”孔融:“安能苦一身。”⑤《楚辭》:“恐美人之遲暮。”《史記》:留侯性多病。⑥《漢書》:使者謂龔勝曰,“圣朝未嘗忘君。”⑦鮑照詩:“跨馬出北門。”《世說》,王東亭嘗春月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王景興書:“想亦極目而迥望。”⑧嵇康詩:“何為人事間,自令心不夷!薄冻o》:“山蕭條而無獸!敝禚Q齡曰:按史:是時分劍南為兩節(jié)度,而西山三城列戍,百姓疲于調(diào)役,高適嘗上疏論之,不納。公詩當為此作,故有人事蕭條之嘆。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15

        上清寶鼎詩 [唐] 李白

        朝披夢澤云,笠釣青茫茫。

        尋絲得雙鯉,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勢如飛翔。

        歸來問天老,奧義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靈文爛煌煌。

        咽服十二環(huán),奄見仙人房。

        暮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

        龍子善變化,化作梅花妝。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勸我穿絳縷,系作裙間襠。

        挹子以攜去,談笑聞遺香。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11-25

      經(jīng)典的古詩詞鑒賞11-17

      古詩詞鑒賞11-20

      古詩詞鑒賞05-15

      如何古詩詞鑒賞11-14

      飲酒古詩詞鑒賞11-12

      元宵古詩詞鑒賞08-10

      浣溪沙古詩詞鑒賞08-09

      《元日》古詩詞鑒賞08-18

      《池上》古詩詞鑒賞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