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詩詞小札賞析
一、聽雨點滴
雨,是自然界的一種表象,但當(dāng)它作為文字,浸潤文學(xué)作品中,經(jīng)作者情感點染、融合后,常常帶有主觀色彩的意象;虮草p閑,或激情喟嘆,使這一自然客體,成為寓意的主體,古住今來,詩詞歌賦,莫不如是。
雨,在古詩詞中,常以“聽”寫意。沒有了車馬喧囂,遠(yuǎn)離了歌臺舞榭,告別了故園家愛,在幽寂寧靜的夜晚,品著一杯已淡而無味的茶,聽雨點拍窗;是游子,必生鄉(xiāng)愁,是失意,必懷衰痛,是孤獨,必思親友……。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痹诶钌屉[《夜雨寄北》中,那個秋雨霏霏的夜晚,孤燈下,他手捧遠(yuǎn)在北方妻子詢問歸期的來信,思家念妻的愁苦,歸期遙遙的困惑,使他很是無奈,只能給予想像中的安慰與期待。在這綿綿的愁緒里,我們似乎聽到了淅淅瀝瀝單調(diào)無情的雨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家對妻兒思念,如點點滴滴的雨聲漲滿了秋池。
而唐人劉媛“雨滴梧桐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更是寫出了傷春悲秋、離愁別恨、寂寞無奈之時,雨也似乎懂得詩人的心情,無情的點滴,自空中灑落,沖擊著詩人敏感的神經(jīng),雨如淚滴,幾多悲傷。
多情自古傷離別,人世間的生離死別,是個永遠(yuǎn)寫不完的題材。從來文人墨客,多愁善感,在揮柳道別之際,總有些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瞻望不及,泣涕如雨”的描述,在唐詩宋詞中也有較多的篇章,其間不乏看雨景、聽雨聲更是成為排遣不開的意象。
白居易“青草湖中萬里程,黃梅雨里一人行。”,“可憐雨歇東風(fēng)定,萬樹千條各自垂!钡脑娋渲校瑹o論人物景物、雨中雨后,都打上了悲情的色彩。
而聽雨,更是詩人們用來抒發(fā)情感的應(yīng)手的題材。于是,春思秋愁、旅恨閨怨、壯志豪情、人生憂患、莫不其中。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詩人陸游只身住在小樓,徹夜未眠,只因春雨蕭聲;雨后日出,小巷深處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似在告訴人們:春已來臨。小樓一夜與春雨杏花,詩人把落寞情懷和明媚的春光作了鮮明的對照,輕松的行間隱著沉重,讀者不禁要想,他所思為何?。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秋夜寂寥漫長,只有屋檐下雨點滴落之聲,異常清晰。溫庭筠在他的《更漏子》里滴盡思婦心中的離情之苦。
然而,古詩詞中聽雨的意象,也不盡然是凄風(fēng)苦雨。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在陸游的耳中,風(fēng)雨交加之聲,幻化為戰(zhàn)場上的馬蹄嗒嗒、刀槍撕殺、沖鋒陷陣的豪情之聲。詩人多么盼望能重返戰(zhàn)場,為國效力。借助聽雨,既表達(dá)了他難酬的壯志,也抒發(fā)了他的愛國情懷。
鄭板橋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卻經(jīng)常牽掛著百姓疾苦!把谬S臥聽蕭蕭雨,疑是民間疾苦聲”。詩中傳遞出他關(guān)愛民生的心聲,賦予聽雨意象以新的內(nèi)涵。
無情的雨點總會敲響心碎的窗戶,能把聽雨與人生況味的沉重,寫得讓人抬不起頭來的,應(yīng)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的心,總是放蕩不羈的。年少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歌紅酒綠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在蹉跎虛擲的得意中,書寫著那本《青春太匆匆》的書;
經(jīng)歷了人生風(fēng)雨,備嘗艱辛后,在客舟聽雨,是一幅水天蒼茫、風(fēng)急云底的江上秋雨圖。失群孤飛,云斷西風(fēng)。為求生計,四方漂流。是壯年,卻已無壯心,手里端的,唯有愁意。
而當(dāng)鬢已星白,獨在廟宇檐下傾聽夜雨時,少年的歡娛,壯年的愁懣,已如雨打風(fēng)吹去。蕭索的處境,凄涼的心境,江山已易主,多少樓臺堙滅煙雨中。此時此地再聽夜雨,已是木然,一任所為。一滴心雨的空響,幽鳴長夜,把人生的悲衰與無奈何,寫到無法言說的極致。
他曾為宋朝進(jìn)士,但不久,宋滅元興,從此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一生。他以聽雨為基線,串聯(lián)了人生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閱讀此詞,讓人凄然,讓人尋思。
雨點落在了古詩詞的字里行間,打濕了簫聲,曾已風(fēng)干的愁緒,風(fēng)雨吹又生。
當(dāng)自身心底的情懷,與意象融合相通時,此時的雨聲,便是心靈的回響。
正如余光中先生在《聽聽那冷雨》中說“雨,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二、陽關(guān)、陽關(guān)
戈壁、遠(yuǎn)山、狂沙,
旅人、駝鈴、望斷天涯。
在駝鈴的叮咚聲里,一溜人馬穿城出關(guān),鵝步西行。在這一隊商旅人中,身攜文士才氣的元常,顯得格格不入,他亦步亦趨,隨隊而行。走上高坡,不禁回首,陽關(guān)城堞樓依稀。 故園東望 ,塵煙五津,重山疊路,已遠(yuǎn)隔千里。大唐人把西出陽關(guān),謂之“出關(guān)”,因為陽關(guān)以外便是西域。
元常,在家排行老二,也稱“元二”。此行,受人推薦,前往安西都護(hù)府謀個差使、討個出身。眼下雖已遠(yuǎn)離家鄉(xiāng)千山萬水,可“安西”卻還在千里之外……。
“絕域陽關(guān)道,胡沙與塞塵”,元二放眼前望,陽關(guān)道上,沙礫遍地,寸草不生,荒無人煙。前途莫測,心生落寞,對家園對朋友的思念也油然而生。于是,再一次吟起了王維為他餞行時所寫的送別詩,吟誦間,元二嘴角上揚,胸中騰起一股酒醉的暖意,不禁想起了那個早晨:
渭水南岸,城廓郊外,驛道兩旁,芳草連天,柳樹成行。旅舍酒館,幡簾飄動,柳樹蔭下,布棚連片,桌椅明凈,陳著食盒。
一陣細(xì)細(xì)的細(xì)雨,潤濕輕塵。青新的柳色,映襯著客舍的春意。他和王維棚下對座,一邊喝酒,一邊重復(fù)著那套老話——彼此珍重。臨別的時候到了,王維起身,折下柳枝,親手交與,并拿起酒壺,再滿滿地給他斟上一杯酒。此時此情,別無旁話,王維說道:“兄弟,再干一杯吧!過了陽關(guān),就沒有老朋友陪你喝酒了!”盡管他已喝下了不少,還是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在這臨別沉默中,王維稍作良思,即揮墨提筆,贈詩一首: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朋友間的那份真情,蘊(yùn)含詩中。輕松的詩句里,透著關(guān)切的沉重,但又不失男人應(yīng)有的大度和釋懷。沒有那種相別在岐路,兒女共沾襟的纏綿。元二激動地?fù)艄?jié)吟誦,引得四鄰爭相傳閱。
他,元二,有這樣的朋友相送是情誼和緣分,有這樣的詩作為之送行是安慰和欣喜。
在酒的酣暢,詩的深情里,他依依不舍地與王維告別,揮柳西去……。
一陣風(fēng)沙吹來,打斷了元二回望里的沉思。“天涯若比鄰”,渭城那個雨后早晨、老友王維及他的送別詩,一如就在眼前。為了前途,為了親友的期盼,他必須意定志堅地前行。于是,他整個整行裝,繼續(xù)西行,走他的安西之路……。
送別,在渭水河邊不知重復(fù)過多少回,可到了王維手里,就提煉成為一首辭意兼美的絕句來。元二不為知的是:當(dāng)他走后,這首絕句很快傳唱開了,并譜入管弦,一唱三疊。在人們同樣坐在柳蔭棚下話別的時候,賣唱的樂工們就彈唱起來:
渭城朝雨,一霎浥輕塵。
更灑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縷柳色新。
更灑遍客舍青青,千縷柳色新。
休煩惱,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
人生會少,自古富貴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儀瘦損。
休煩惱,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陽關(guān),舊游如夢,眼前無故人。
只恐怕西出陽關(guān),眼前無故人……。
漸漸地在管弦絲作、樂府音韻聲中,詩名演變成了《渭城曲》即著名的陽關(guān)三疊。
元二,在記載中,并未見他作品,但因王維的詩,他被人們記住了,算是因緣機(jī)遇吧。
陽關(guān),當(dāng)今天的人們再次尋覓的時候,它已只是一個歷史記載中的地名了。訪客們站在一個公路的高坡上,茫然地問當(dāng)?shù)厝耍宏栮P(guān)在哪?當(dāng)?shù)厝诵π,指著他們的腳下說:這兒就是陽關(guān)。
陽關(guān),已隨著歷史變遷而湮沒,而作為一個特定的地名卻被人們永記。
呵,陽關(guān)、陽關(guān)。
三、把詩讀成詞
于丹在講到詩和詞的區(qū)別時,她說:詩也可以讀的。她舉了個例子:杜牧《清明》,可以這樣讀:
清明時節(jié)雨
紛紛路上行人
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
有牧童遙指
杏花村,
把詩讀成了詞。她所要表述的,詩和詞最直觀的形式上的區(qū)別。
杜牧這首詩本身寫得自如之極,一個難字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用順序遞進(jìn)的手法,寫出了:清明小雨的氛圍;凄迷紛亂的心緒;解愁思酒的詢問;牧童笑指的應(yīng)答。后人評說: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于言外。詩所寫的只是一個片斷,而讓人看到的卻是全景。成功就在于它的音節(jié)和諧圓滿;場景清新生動;情感起伏自然。
把這首詩讀成長短句后,盡管意思沒多大的變化,但給人的感覺是:不是這樣的,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點什么?其實,缺失的就是詩固有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而且能把詩讀成詞的不多,沒有普遍性。
傳說清代有位才女,寫了一首在月下憑欄思念旅人的七律詩:
明窗半掩小庭幽,
夜靜燈殘未待留。
風(fēng)冷結(jié)陰寒葉落,
別離長倚望高樓。
遲遲月影斜依竹,
疊疊詩余賦旅愁。
欲將斷腸隨斷夢,
雁飛連陣幾聲秋。
有人把它倒過來讀,競可成為一首《虞美人》詞:
秋聲幾陣連飛雁,夢斷隨腸斷。
將欲愁腸賦余詩。
疊疊竹依斜,影月遲遲。
樓高望依長離別,葉落寒陰結(jié)。
冷風(fēng)留待未殘燈,
靜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這本是一首回文詩,且作者彼具文字功底,后又被人句逗讀成詞,這便是漢字的魅力。但說到底,這只是一種文字游戲,并不能說明詩與詞之間的關(guān)系。
詩,是文學(xué)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和韻韻律的語言來反映生活。人們常說“詩言志”,它所表達(dá)更多的是它的社會性。
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般的莊重;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凝練;
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深遠(yuǎn);
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钡膲验煛
即便是描繪生活中的情感,也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蹦菢拥奶N(yùn)含。
詞,是一種文體名,是詩歌的韻文形式。是由合樂的五言、七言詩或民間歌謠演化而成!霸~表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敘詩之未盡之意,或欲說不能之境。
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要眇宜修;
有“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钡木d纏細(xì)膩;
有<九張機(jī)>中少女思春的嫵媚隱婉。
然而,像岳飛怒發(fā)沖冠的<滿江紅>;東坡大江東去的<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沙場秋點兵的<破陣子>,這些豪放的詞,畢竟是少數(shù).。
正因詩和詞各有它們自身的特點,他們所賦的意義不盡相同,所以要把詩讀成詞.猶如把白酒和飲料摻和在一起喝,那肯定不是味.。
四、他在燈火闌珊處
妹夫曾開過一家服裝店,取名為《千百度》。我問他何意?他說:希望客人多多惠顧。我笑了,還好,與辛棄疾無關(guān)。從他的角度理解,也對。
郭沫若曾用一副對聯(lián),對辛棄疾作了很好的概括:“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宋紹興三十二年,辛棄疾從抗金的北方投奔南宋。當(dāng)時祖國的半壁江山還在異族的鐵蹄的蹂躪之下,而南宋政權(quán)面對強(qiáng)敵壓境,不思恢復(fù),偏安江南。雖國勢日衰,卻依然沉湎于歌舞享樂,粉飾太平。林升的一首詩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曝竹聲中一歲除”,又是一年過去了。他的抗金疏《美芹十論》,朝庭無有下文,他,欲補(bǔ)天穹,卻無路請纓。深知,眼前元宵夜的燈紅酒綠、笑語盈盈虛華的背后,是風(fēng)雨飄搖,動蕩不安的國之憂患。曾經(jīng)的激情,當(dāng)下的衰傷,“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他思索著探求著。于是他冷靜地用那曾揮劍殺敵之手,提著蘸滿了“甚是不甘”筆,寫下了:
《青玉案?元夕》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之夜,魚龍花燈風(fēng)舞連片,煙火燦若星雨,忽如一夜春風(fēng),萬花競放。彩燈旋轉(zhuǎn)、龍燈起舞、魚燈穿梭、徹夜不歇。月光下簫聲悠長,得得聲中,寶馬雕車緩緩而過,余香飄散一路。
結(jié)伴看燈的游女;個個云寰霧鬢;插金佩玉。鶯鶯燕燕;笑語輕聲;淡淡的脂粉香味,隨著她們春幡春勝,逶迆而去。
華光靚影不是心中所求,目光千百次的追尋終無果,失望中,不經(jīng)意的回頭張望,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那人卻在拐角處的稀疏燈影中!
這回眸的一眼所見,是凝結(jié)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所有的彩燈倩影、寶馬香車、金玉麗人、社火百戲,均為“他”而設(shè)、而寫。若無此人,一切都顯得沒有意義和趣味。
“他”,既是他本人寫照,也是他所在眾里千尋百覓的知音。
往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情,現(xiàn)實“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無奈,這強(qiáng)烈的反差,使他在痛苦中思索:誰是知音?。而那個不在蛾兒雪柳之眾,獨立在闌珊處,自甘寂寞,不隨波逐流的他,正是他所期盼尋覓之人。
作為宋詞中的豪放派代表人物,此詞一出,時人評價,可追比北宋的婉約派大家,晏殊、柳永詞作,且在藝術(shù)上毫不遜色。從彩燈光轉(zhuǎn)、火樹銀花的良辰美景、到寶馬雕車,游人如織,倩影艷麗的虛浮繁華,意在反襯燈火闌珊處的他。詞中三個排句,一氣呵成,煞拍處正是那句絕世的警策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把此詞的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yè)者,大學(xué)問者的第三種境界。即最高境界。
一個人、一闋詞、一警句,穿越千年,能被人們銘記,這便是藝術(shù)的生命力,文字的魅力!八保m在闌珊處,未能見其廬山面目,究竟是他還是她,由憑已解。但那清晰或又朦朧的身影,卻永遠(yuǎn)留在了世人的記憶里。
五、憂患飛鳴鏑
當(dāng)“安史之亂”鐵蹄,踏碎了盛唐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當(dāng)馬嵬坡下三軍不前,唐明皇李隆基,無可奈何花落去。
當(dāng)山河破碎哀鴻遍野,目睹蒼生戰(zhàn)亂的悲苦,長歌當(dāng)哭。
風(fēng)雨飄搖的江湖上,一葉扁舟,如雨打浮萍。在這如晦的傍晚,杜甫站在船頭,心望西都,感時憂懷的思慮,猶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正是這種愁到深處不言愁的情緒,心付感傷文字,在他的詩里行間,流出的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沉的喟嘆。憂的是家國,患的是蒼生。哪怕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也終不釋懷。
沒有屈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钡睦寺;也沒有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飄逸。他道守儒學(xué)、傾慕先賢,忠愛家國、關(guān)注民生。無論是居廟堂之近,還是處江湖之遠(yuǎn),自身的困頓不達(dá),社會的動蕩不安,國憂民患,盡悉身受。
參軍職位的官奉尚不足以養(yǎng)家活口,以致兒子被餓死。切身之痛,使“乾坤一腐儒”,在“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遭遇的背后,是儒士不思量自難忘的悲哀。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底層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把目光,更多投向了社會的現(xiàn)實。而三吏三別,正是他目睹了戰(zhàn)亂中的黎民百姓難以忍受的苦難,似一支滴血心鏑,帶著鳴響射向蒼空:
新安道上吏抽丁,青壯已無少湊行,悲嘆瘦男獨伶俜,青山白水猶哭憐!掳怖
眼看著那些十六七歲的孩子強(qiáng)作丁戍,悲痛無奈,茫然無語,而內(nèi)心哀慟:“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石豪村里夜捉人,老嫗哭訴字字沉,幽咽無眠到天明,獨別老翁于烽塵。——石豪吏
面對虎狼般的吏役,家人的不幸,已甚是無助和悲哀?蛇有什么,比此刻老婦自請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的舉動,更為傷心?在獨別老翁的畫外音里,讓人聽到的:是不平的悲憤和鞭撻;是善良的同情和關(guān)注!
潼關(guān)城固護(hù)西都,隘險可稱用一夫,守吏意疏輕強(qiáng)敵,哀戒慎勿學(xué)哥舒。——潼關(guān)吏
同樣是堅固的城池,同樣是險要的隘口,可曾經(jīng)的兵敗失守,數(shù)萬守軍命喪黃河的記憶猶新:“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笔歉嬲]也是警示。
新婚離別太悲匆,只為夫婿事從戎,縱使蓬麻無根草,愿卸羅襦洗妝容!禄閯e
蒿草蒺藜遍哀鴻,歸來棲身家四空,鼓鞞擂響再為征,無家可別淚不終。——無家別
兒孫捐軀烽煙中,殘年強(qiáng)作兵卒從,悲聞路邊老妻泣,生離已成死別同!估蟿e
作家白落梅說過: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離別的缺憾,是為了重逢的圓滿?僧(dāng)我再讀到“我若離去,后會無期”這句話時,心中會涌上莫名的蒼涼與酸楚。雖說人生何處不相逢,可真的,有些轉(zhuǎn)身就是一生,從此后會無期,再不相見。
也許對此種離別,早已經(jīng)歷,杜甫后來為避戰(zhàn)亂,無論是棲居他鄉(xiāng),秋風(fēng)茅屋;還是遍舟江湖,萍泊終老;唯有把這種缺憾,深深地練入了詞句的平仄間。
而戰(zhàn)亂硝煙中的別離,無疑是最為凄惻無情的,因為深知,此別生死兩茫茫。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新婦的哀怨是必然的?稍谶@《新婚別》里沒有淚濕衣襟啼哭,沒有阻行夫婿的舉動,卻有著心碎之后的忠貞和大義。讓人覺得可憐之外,更多的是可敬可愛。百姓的善良明義,社會的動蕩不安,這種反差,不正是令人深醒的么?
看到《無家別》這篇名,就已讓人心酸惻然。也許因為是戰(zhàn)敗或戰(zhàn)傷而歸來,所見家園荒蕪,十室九空,病故的母親因無人埋葬,也被棄尸溝渠中。所愿不辭窮家,荷鋤灌畦,茍活殘生。可有誰能想到,他又被再次征召!臨行前他看著已不成家的“家”,悲呼:“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想做個普通的百姓竟如此不能!
人間絕世的別離,莫過于《垂老別》。老翁暮年,應(yīng)征從軍,正欲擲杖而行,忽聞哭倒路旁老妻的悲泣聲。他唯一的親人,襤褸的單衫,在寒風(fēng)中瑟瑟抖動。明知此離是訣別,老婦還是一再泣啞叮嚀:保重自己,勿使“傷其寒”,努力多加餐……。
前人在評價此節(jié)時說:“此行已成死別,復(fù)何顧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已之死,而又傷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猶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之寒,而悲我之死也。”把“傷其寒”,“勸加餐”尋常關(guān)切之語,與“是死別,”“必不歸”悲壯,作為告別辭,讓人感慨又讓人何其傷慟。
杜甫是孤獨而清冷的,但豐滿而深刻的情懷使他“位卑未敢忘憂國”。在萬方多難的時代,注定了他,要以堅韌的靈魂,滿腔的憂患,苦苦追尋著那一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廣廈。貞觀的繁華已悄然褪去,盛唐的笙歌也錯過了他年華,但國破家亡的烽煙,又怎能逃得過濟(jì)世為懷的筆鋒。《三吏三別》,正是給那段歷史,留下了一個飛鳴鏑般的驚嘆號。在長歌當(dāng)哭的諍諍吶喊里,沒有丁點兒猶豫和畏葸,縱然不能改變硝煙的顏色,不能改變現(xiàn)實的冰冷,但我以我心悲蒼生的那份真誠和執(zhí)著、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破舊的青衫裹滿了蒼桑,瘦弱清冷的身影,時隱時現(xiàn)。杜甫并不孤獨,在他之后世人,有誰不識君?杜甫并不貧困,他將財富毫不憐惜地灑向世間,潤及萬千悲苦的心靈。
無論是一個朝代的興起或衰敗,還是一個國家的內(nèi)亂外患,周遭涂炭的還是黎民百姓!芭d,百姓苦,亡,百姓苦!”,便是最真實的歷史概括。杜甫正是用他沉郁頓挫的詩篇,正直仁愛的情懷,哀民生之多艱。在不盡悲愴的同時,也背負(fù)著深深的憂患。這種憂患,給唐詩的繁華夢,抹上了一道別樣的色彩。
六、詩? 禪? 茶
有個老舊的傳說,說是蘇東坡喜歡訪僧問禪。一次,他便衣去一寺廟游玩拜會。廟中主持見其衣著尋常,貌不出眾,于是吩咐小沙彌看座、送水,并隨口說“坐、茶”。在而后的交談中,主持發(fā)覺來者知識淵博、談吐不凡,便起身相請,并吩咐“上座、上茶”。而當(dāng)他得知面前這位竟是名動天下的大學(xué)士蘇東坡時,便合拾躬身相敬:“請上座”并囑:“上好茶”。臨別時主持請?zhí)K東坡留下墨寶,蘇東坡欣然允諾寫下了一聯(lián):
坐、請坐、請上坐,
茶,上茶,上好茶。
撇開世俗戲說的夸張,這個傳說中有一點是真實的,那就是:詩與詩人,僧侶與禪,都與茶有著不解之緣,僧俗往來,茶為媒。
佛教興盛于唐,受其影響,唐代的詩人,亦以游覽拜會寺廟和高僧為雅事,期間論詩悟道,茶是必上之物。
茶味苦,而禪宗認(rèn)為人生本苦,與茶同味。所以當(dāng)這來自西域的精神之光,與本土的茶相遇、碰撞過后,相得益彰,一地寧靜。
茶原是山野之物,一經(jīng)佛門香火道場的洗禮,飲茶文化便廣泛流傳各僧院。茶味苦清香,提神凝思,讓僧人不只茗茶參禪,也以茶供佛,更有施茶僧為游客惠施茶水。從此,茶漸漸地融入社會,進(jìn)入人們的生活。茶,能普及于唐代,歸源于寺廟。
茶不僅讓僧人得悟啟迪,也讓詩人們在舌尖的苦去甘回之中,得到了靈感。造就了唐詩的浩瀚和繁華。詩、禪、茶的相聯(lián)相通,抱元歸一,也成了諸多詩人吟作時的常態(tài)。
被后世之人稱為“詩佛”王維,祟信佛教,曾官至尚書右丞,晚年寓居鄉(xiāng)野,煮茶作詩,禮佛悟道。他是唐詩中田園山水派的代表。在他的詩作中,常常會流露出一股淡淡的禪意: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中無一字提及禪,而是刻劃了一個極其幽靜的境界即:外界的夜靜山空;與內(nèi)心的清閑無為,溶成一個空寂無我的禪境。
“君但傾茶碗,無妨騎馬歸”。他勸誡朋友暫忘公務(wù)世事,但茶一碗。在他看來,茶的清淡微苦,與禪的相兼,便賦予了它的清凈、圓融、祥和的內(nèi)涵。帶了禪味的茶,已不僅僅是片解渴消暑的草木之葉,更具有了洗濯心靈塵埃,明心見性的菩提之葉。誠如智者所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他把佛家禪靜,輕輕地融入了詩句,讓詩讀成了畫。明靜思幽,寫詩也是一種修行。那些田園的質(zhì)樸,山水的蒼翠里,總有絲絲遠(yuǎn)離塵世的清新。在他看來,離俗好容易,只需一壺茶。所以在他詩行里,無論離別,還是思友,都顯得真誠而輕松。珠粉的嫵媚,凡塵的纏綿,人生的得失,皆是虛無。站在五行之外傾聽梵音,空靈靜遠(yuǎn),思機(jī)理之辯,言自然之法。
“我聞浮屠教,中有解脫門。置心為止水,視身如浮云!
這是唐代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年輕時,白居易并不信佛,甚至是排斥的。后來,由于家遭變故,官場失意,心意闌珊中,轉(zhuǎn)向佛門。辭官后猶為篤信,長期隱居在伊水河畔的香山,與聞名于世的龍門石窟隔水相望,并取號“香山居士”!熬邮俊笔欠痖T俗家弟子的稱謂。他自樂“自拋官后春多醉,讀書茶來老更閑”中的閑趣,更有“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自在。在品茶誦經(jīng)的晨鐘暮鼓里,留下了較多論禪悟道的詩篇。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皵z動”,是佛教中常見的把雙腿盤起。而他對禪的感悟自有他的理解。他不認(rèn)為把雙腿盤起,祛除雜念,這就是入定,就是參禪。不刻意追求形式,這才是“本無”。胸懷虔敬之心,生活即道場,禪緣自得之。
“
文章合為時而著”,化云水禪心,入人間煙火。他把目光移向了社會的底層。無論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潯陽江頭的歌女,還是“兩鬢蒼蒼十指黑”老苦山中的賣炭翁,都給予同情和關(guān)注,而至淚濕青衫。懷有“兼濟(jì)”之志,卻不能改變現(xiàn)實之時弊。惟有佛者仁厚,以樂府詩歌彌渡其不幸。
唐代陸羽在他的《茶經(jīng)》中有這樣的論述:“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得之人,若熱渴、凝悶、目沚、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贝笠鉃椋翰枳鳛轱嬃献钕嘁耍绕涫瞧沸卸苏泄(jié)儉美德之人,若小恙不適喝上四五口,其效果與最好的飲料不相上下。傳說,陸羽對茶的另一個重大貢獻(xiàn),那就是將傳統(tǒng)的煮茶演變?yōu)榕莶。這是茶文化普及的里程牌式的轉(zhuǎn)折點,從此,茶,無論是在朝堂官府,還是在廟宇陋巷,便有了她的清香,有了她的傳說。
茶,秉天地至清之氣,溫性、養(yǎng)心。茶的流行,也是一種文化流行?梢韵胂螅拼囊宦暋熬床琛,是何等的文雅與敬謙。茶中那份禪的平等和清和,在細(xì)品的回味和凝神中,無論時僧侶還是文人都是一種享受,也許就在那一刻,大師了悟到了一句佛理;文人凝練了一絲靈感。
于是,茶在禪中微微蕩漾,靜靜尋覓隱落在蒼穹的禪意,品悟著那顆出塵無華的禪心。
于是,茶在詩中漫灑眉彎,萌動的靈魂,移落在歲月的感懷處,輕付紅塵癡眷,淺訴緣聚離散。
于是,璀燦的唐詩有了一滴悠悠的茶香,合著一縷淡淡的禪意,飄越千年……。
【詩詞小札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題劉翰怡小像詩詞賞析05-04
經(jīng)典詩詞賞析05-11
詩詞賞析05-08
感皇恩小閣倚秋空詩詞賞析04-06
國慶詩詞賞析04-09
劉禹錫的詩詞賞析05-11
《淚》詩詞賞析04-24
《古意》詩詞賞析04-23
《沁園春》詩詞賞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