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手冊之大學新生如何建立新的成長坐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手冊之大學新生如何建立新的成長坐標
09-09-05 作者: 編輯:校方人員
“上了大學,我不再優(yōu)秀”是許多大學新生的真實體會。升入新學校,換了新環(huán)境,迎接新的學習任務,建立新的成長坐標。每一個大學生都會遇到這個適應與發(fā)展的課題。
在適應中成長
實際上,適應與發(fā)展這兩大重要課題貫穿著生命始終。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也是人的心理健康和個性健全的重要標志之一。適應的目的是通過我們自己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達成一種令人滿意的關系,為個人的充分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社會的每一次變革,人的每一次發(fā)展與成長,都需要我們去適應變化,而每一次適應過程也就是一次成長。
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對社會的適應。當代大學生正處在我國從以應試教育為主導發(fā)展到以素質教育為主導,從統(tǒng)包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從大學的免費教育到適當收費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的進程之中,學會適應是一門必修課程。也可以說,人生的升學、就業(yè)、升遷、婚戀等每一次社會角色的轉換都是一個適應過程。
對他人的適應。主要指人際關系的適應。從中學生到大學生角色的轉變,面臨人際交往中要解決的問題較多,例如:如何與陌生人交往,如何與異性交往,如何與成長的文化背景相差較大、個性不同的人交往,如何處理合作關系與競爭關系等。
對自身的適應。這方面的適應問題主要包括個體如何認識自己,即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何悅納自己、發(fā)展自我,使現(xiàn)實與理想中的我達到同一?
為什么不和自己比?
大學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社會角色變化最多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穩(wěn)定,心理矛盾和困惑特別多;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對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忽視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人才高素質要求之間的矛盾,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壓力、焦慮和挫折。
面對成長中的煩惱,惟一的辦法是接受現(xiàn)實,接納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為什么非要跟別人比,而不多和自己相比呢?你可以嘗試回答下列問題:
我比中學時在社會見識方面——我比中學時在能力發(fā)展方面---我比中學時在與人交往方面——我比中學時在認識自身方面。
我期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離自己的期望還有多大的差距?
當你找到自己的新位置時,就會重新找到自我。
做第二又何妨
生活的海洋總會有波峰與波谷,“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挫折。成長有時也會痛,就像蠶的蛻皮一樣,是自我的掙扎,自我的再次覺醒。
大學里總有一些相對遜色的同學失去中學時期的優(yōu)越地位。不知有多少人,他們在剛上初中或高中時就已經體驗過從優(yōu)秀的位置上掉下來的失落感。暫時失去優(yōu)越地位并不可怕,糟糕的是由失落而造成嚴重的挫折感,產生強烈的自卑,這對大學生活十分不利。
的確,一個心理正常的人,都有爭強好勝的自尊心和榮譽感,都渴望自己在集體中有一席之地,受人尊重,被人愛慕。一個學生想考試成績第一,超過別人,這是好事。但是,在一個群體的每項活動中,能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人,畢竟只有一個。坐上了,自然很榮耀,但也容易迷失自我。
據(jù)說,在國外有一家著名的電器公司提出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口號:永爭亞軍。不是“勇敢”爭取,而是“永遠”爭取。他們的理念是,第一的人不會永遠在冠軍的寶座上,他會因失去競爭對手而失去努力參照系統(tǒng),產生盲目性。而第二名總能同第一名找到差距,改進不足,鼓舞自己不斷進取。
這個事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問題的新角度:要想在學習上超過別人,并不一定要爭名次上的第一,關鍵是將你的視點放在哪里。是放在爭取第一的名次上,還是放在自己競爭的實力上。
當學習成績暫時落后時是否一定要責備自己?你可以考慮一下自己的學習目標是否訂得過高?學習上是否有漏洞?這時,可以對自己的學習做一個全面的分析總結。當你認真、冷靜地面對自己時,相信優(yōu)秀仍然屬于你。
來源:
瀏覽(139) 評論(0)
網友評論(0)
【大學生心理健康手冊之大學新生如何建立新的成長坐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