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5篇(優(yōu))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
一、以規(guī)律解文
這里的規(guī)律既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材料和規(guī)則,也包括言語運用的具體規(guī)律。文言詩文特殊的語法規(guī)范、修辭手法,遣詞用語、煉句煉意方面的獨特規(guī)律,都是我們理解文言作品的切實有效的工具,準確地認識和把握這些規(guī)律,從規(guī)律出發(fā)來解讀作品,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比如辭賦一類的作品,上下句多采用相似的語言結構,處在相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這一特點來推斷詞意,可以避免望文生義的錯誤。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有一個對句:“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睂Α坝斡尽倍,教材沒有注解,而譯文多是“游來游去”“穿來穿去”之類。其實這是不確切的。上句“翔集”既為兩個不同的動作,下句的“游泳”與之相對,也應是兩個不同的動作。原來“游”和“泳”是有區(qū)別的,“泳”不是一般的游,而是指潛行水底。這樣,上句譯為“沙灘上的鷗鳥一會兒展翅飛翔,一會兒棲止聚集”;下句譯為“五色的魚兒一會兒浮上水面,一會兒潛入水底”,正好對應。這不僅涉及到一個詞的理解,也涉及到是否真的領悟到作者所描繪的境界。
文言文行文簡潔,省略很多。從成分上說有省主語、省謂語、省定語、省賓語、省兼語、省介詞等;從省略方式上說有承前省和蒙后省。閱讀時要根據上下文弄清楚到底省略了什么。如1994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中有這樣一題,“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中的“貨”“市”詞意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都是“賣出”B、都是“買入”C、賣出、買入D、買入、賣出。
要答好此題,關鍵是弄清“輒貨市粟麥”是一個省略句,應是“月俸得白米,輒貨(之)市粟麥”,這樣一來句子意思就清楚了,是賣出白米,買入粟麥,應選C。
文言文中經常使用通假字,如果對這一特點有所認識并形成閱讀意識,解讀時就會時時提醒自己,少犯錯誤。如《漢書李廣蘇建傳》中關于蘇武的一節(jié),其中有一句“單于招會武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苯滩陌选扒耙浴弊⒔鉃椤耙郧耙驗椤保g過來就成了“以前因為投降(匈奴)以及死亡,跟隨蘇武回到漢朝的共九人”,這在文理上根本不通,如果通假的意識強一點,判斷或查明“前”同“翦”,即“除去”的意思,那么譯文就是“除去投降(匈奴)以及死亡的,跟隨蘇武回到漢朝的共九人”,如此便可文通字順。
二、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根據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對詞句作出分析判斷。一個詞,一個句子只有聯系它所處的語境才能產生實際的意義,如果將它們從中孤立起來,就有可能不知所云或發(fā)生誤解。因此,結合語境理解詞句的意義就成了古詩文解讀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白居易《琵琶行》中“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這里的“弟”和“阿姨”,指的是誰,他們與琵琶女是什么關系?對此教材并沒有作出注解,我們可以根據這一句與上下文的連貫情況來推斷其在文中的所指對象。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遭遇時,只說了自己的籍貫和住處,沒有涉及家世,所述內容全是教坊里的歡樂奢華和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看不出同家人有何來往。從“十三學得琵琶成,名數教坊第一部”一句可知,琵琶女自幼就來到教坊,早已失去了和家人的聯系,可見“弟”和“阿姨”是她的親屬的可能性極小,因此也就不可能翻譯成“弟弟”和“姨媽”。查唐代《教坊記》中的記載:“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約為香火兄弟。”由此可知“弟”應當是指琵琶女在教坊中氣類相似的諸姐妹。從琵琶女自幼生活在教坊的事實可知,“阿姨”所指應當是教坊中歌伎娼女的養(yǎng)母(即鴇母)。據此,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的同教坊的姐妹們,前去從軍服役(充當營妓),教坊的鴇母也離開了人世,隨著歲月的流逝,自己的容貌也已衰老。”這等于教坊散伙,琵琶女無以為生了。迫于生計,不得不嫁給商人。這樣的解釋,與琵琶女年輕時歡樂奢華的生活敘述以及她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敘述恰好一脈相承。如果按照現代漢語的用于習慣不假思索將“弟”和“阿姨”解釋為“弟弟”和“姨媽”,就會造成前后內容難以貫通。
三、以事解文
以事解文就是根據相關的種種事實去解析文意,其中包括與詩文有關的事實、作者的經歷、創(chuàng)作的動機和目的、社會時代背景和文化、風俗、習慣等,也包括可以作為參照的相關文章。作者寫詩著文,并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相關的事都說得明明白白,有很多意思是蘊含在相關的事實之中的。讀者從作品中能解讀出多少信息,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作品,永遠和這相伴隨的事實有關。
《木蘭辭》中“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對于詩中的“思”“憶”一般都作“想”“考慮”來理解。我們知道木蘭在織布時是懷著滿腹的心事的,下文木蘭也向母親說明了自己的心事就是想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可她為什么還要向母親表白自己“無所思,無所憶”呢?這不是前后矛盾了嗎?其實這里的“思”“憶”并不能當泛指的“想”“考慮”來講,而是有著特定的意義和內涵的。與《木蘭辭》同時代的樂府民歌《折楊柳枝歌》中有這樣幾句詩“
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這里的“何所思”、“何所憶”分明的道出一個多情的女子,希望與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因母親的阻撓而不得如愿的幽怨和愁悶。同樣《西洲曲》中的“憶梅下西洲”,“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漢樂府民歌中的《有所思》等,“思”和“憶”都是表達女子的愛情之思,相思之憶的。根據民歌的這一傳統(tǒng)再來看《木蘭辭》中的詩句,原來是母親聽到女兒的嘆息聲,便敏感到已長大成人的木蘭是不是有心上人了,想出嫁了?木蘭的回答是對母親猜想的否定。母親問中含有關切,木蘭答中帶著斬截。這樣一個不為兒女情長所困,勇敢地站出來為父分憂,報效國家的女英雄形象便清晰的展現在讀者的眼前。而不了解這些背景,則解讀不出這些詩句中的豐富內涵,對木蘭形象的認識也會受到局限。
四、以理解文
所謂以理解文,是指要根據事實常理去理解文意。作者是根據生活的`邏輯、事理常情來創(chuàng)作詩文的,這就給我們解讀詩文提供一種參照的思路。如果解出的意義有悖于常理,不合邏輯,就需要回過頭來再作仔細的推敲。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是語文教材的傳統(tǒng)名篇,但教材對其中“借書滿架”的“借”字向來不注,而譯文則是“借來的……”。有人著文說:“所謂借書滿架,也是散人閑趣;未必都是借來的!笨吹健拔幢囟际墙鑱淼摹保f明已注意到了事之常理,對“借”的解釋產生了懷疑,但所謂的“散人閑趣”之論,卻未免牽強附會。歸有光當時所讀何書?那又是怎樣的家庭?為什么要“借書”?何況,即使真需要“借”,哪有“滿架”之理?這樣以理推究,問題就來了,。因此就需要查閱,《康熙字典》上就有:借,音積義同。原來“借”就是“積”,即使堆疊,碼放。于是文意便豁然貫通。在“借書滿架”之后,接的一句就是“偃仰嘯歌”。教材注為:“偃仰:安居,休息。指生活悠然自得。嘯歌:長嘯或吟唱。這是顯示豪放自若。嘯,口里發(fā)出長而清越的聲音。”“借”來滿架的書,這個歸有光還不好好念,“生活悠然自得”還不算,還要顯示什么“豪放自若”。如果真如此,他的滿腹經綸從哪里來的?他真的那么懶散或者豪放嗎?特別是為什么要在“借書滿架”之后緊接“偃仰嘯歌”一句?這些事“理”、文“理”,使我們對上述注釋大惑不解。其實,偃仰者,頭之低昂也;嘯歌者,吟誦詩文也。原來這是在描寫他自己非常投入地讀書的情景。真是讀書不講理,相差十萬八千里。
五、以情解文
以情解文的情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詩文中作者流露出的情緒和情感,另一方面則是作品中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和藝術情景。只有從這些思想情感、生活情景、藝術境界出發(f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才能追尋詩文的準確含義。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作者思想感情的指向決定了詩文語句的意義歸屬。魯迅先生的《為了忘卻的記念》中有一首七律詩“慣于長夜過春時”,該詩的頷聯“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中的“慈母淚”,一般都認為是和文中“不幾天,即聽到外面紛紛傳我被捕,或是被殺了”“連母親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相照應。如果單從這兩句來印證理解的話,“慈母淚”顯然是指作者的母親因擔憂作者當時的險惡處境而落淚,這樣的理解固然有道理,但如果僅限于此,就失之浮淺了。這首詩在課文的第四部分,是魯迅得知柔石等人遇害,在極度壓抑悲憤中所作的。魯迅在與朋友的信中也明確指明了這是一首“悼念柔石的詩”。詩的其它幾聯盡管都曲折的表達了對柔石的悼念,但顯然都不及“夢里依稀慈母淚”更恰切更深刻的濃縮了對柔石的深深懷念。文章在引了這首詩后,緊接著有一段對柔石母親的敘述,這段文字實際上就是對“慈母淚”的照應和具體解釋。文中說,“我知道這失明母親的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作者想寫一點關于柔石的紀念文章而不能,只得選了一幅一個母親悲哀的獻出自己的兒子取得名曰《犧牲》的木刻,算是只有作者一個人心里知道的關于柔石的紀念。木刻中這位悲哀的母親不正是現實中柔石母親的形象化身嗎?作者知道柔石失明的母親眷眷的心,是因為自己也有一位摯愛著自己的母親;作者知道柔石那拳拳的心,是因為自己也和柔石一樣一往情深的關愛著老母親。這是基于這種強烈的情感體驗,心靈才會產生強烈的震顫:自己的老母親在異地聽到自己被捕的傳言時已經是“飲泣”而至于生病了,那么由己推人,柔石雙目失明的老母親呢?如果他得知自己摯愛的兒子被殺害的消息后將會怎么樣呢?“夢里依稀慈母淚”正是這種假想情景的藝術概括,“慈母淚”也就成了巧妙融會作者悲與憤兩種情感的鮮明意象。它既是對柔石的最深沉的紀念,又是對反動派暴行的無聲勝有聲的血淚控訴。照此說來,“慈母淚”除了寫自己的母親外,更重要的是寫柔石的母親,因為作者寫自己是為了更好的寫柔石,寫自己的母親,恰恰是為了襯托寫柔石的母親。把握住了詩中作者情感的脈絡,才會對詩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寫作用意有更深刻的領會。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2
一、整體把握,不究細處。先粗讀文章,了解文章講的是什么事件(幾件事、事與事之間的聯系),涉及的人物(幾個人,人與人之間是什么關系)、作者對人物與事件是怎樣的態(tài)度,做到心里有數,對于不理解的詞暫且先不作深究。
二、細讀理解,審題析文。盡可能仔細搜索文中信息,關注文后的注釋、題干的表述、選擇題的選項,尤其是選擇題的選項,綜合閱讀一下對理解原文大有裨益。根據題目找到文中相關闡述,先易后難。
三、細細品味,重點突破。怎樣來突破難點呢?
■ 整體把握上下聯系因為句子在語段中是互證、互補、互釋的關系。如20xx年高考文言辨析“文武之道一也”一句,如果只從字面上去看,很可能翻譯為“古代文士和武將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條”。但是細細把握文章,全文談的是文以處世之才為標準,武以料敵之智為標準,文才武將對國家的作用,而“道”并非是成功的道路,還可以解釋為規(guī)律,這樣,全句應解釋為“文、武的規(guī)律是一致的”。
■積累實詞遷移課外 首先,我們要大量積累課內的實詞虛詞,學好課內的文言文,這是本,是關鍵,也能使我們面對陌生的.文言文,能夠進行知識的遷移。
■ 借助字形推測意義漢字大部分是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讀音,從字的形旁就可以推測字義。如20xx年文言文第一語段中的“贍于文辭”的“贍”,我們了解的是“贍養(yǎng)”之意,但在文中翻不通,不可能“用文辭來自贍養(yǎng)自己”,聯系上文“博涉書記”,再看“贍”字,由“貝”字旁組成,與財富的多少有關,這樣就可以推斷出“富于文辭”。
■借助語境、引申義推測如07高考中翻譯“不矜小節(jié)”句中的“矜”字意義,我們的教材中有“憐憫”之意,“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陳情表》;有“夸耀,自夸”之意,如“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促織》;有“戟柄”之意,“鋤耰棘矜,非銛于鉤戟長鎩也”《過秦論》,但都講不通,但我們通過語境,了解到下文“默語無常,時人或謂之狂生”,不注重小節(jié),而被別人稱為“狂生”,由此可以推斷,此處的“矜”應解釋為“注重”。
■利用成語俗語推測成語絕大多數都來源于古詩文,其中許多虛詞的含義與用法和文言文中完全相同。根據這一特點,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語來推斷文言虛詞含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如“急急乎唯進修是求”中“是”的意義和用法,就可根據我們熟悉的成語“唯命是從”“唯利是圖”來推斷,應該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利用文言句法推測 文言中排比句、對偶句較多,其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則相近或者相對相反。如“無苗時采則實而沉,有苗時采則虛而浮”,“實”與“虛”相對,“沉”與“浮”相對,意思就顯得明白了。
閱讀文言文的關鍵,一句話,抓好課本,扎實基礎。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3
中考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語言材料。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么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同學感到束手無策。我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出解題四個步驟。
第一步
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
第二步
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并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傊,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
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xù)閱讀?傊僮x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于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砂堰@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4
晁錯
晁錯,潁川人也。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錯為太子家令。是時匈奴強,數寇邊,上發(fā)兵以御之。錯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詔有司舉賢良文學士,錯在選中。由是遷中大夫。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孝文雖不盡聽,然奇其材。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爰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法令多所更定。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喧嘩。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為也?”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备冈唬骸皠⑹习惨樱耸衔,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后十余日,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上問爰盎曰:“今吳、楚反,于公意何如?”對曰:“不足憂也,今破矣!鄙蠁栐唬骸坝嫲渤?”盎對曰:“吳、楚相遺書,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晁錯擅適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名為西共誅錯,復故地而罷。方今計,獨有斬錯,發(fā)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擊吳、楚為將。還,見上。上問曰:“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為反數十歲矣,發(fā)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不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言矣。”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長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節(jié)選自《漢書》)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不忍見禍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賊臣晁錯擅適諸侯 適:通“謫”,貶謫。
c.紿載行市 紿:欺騙。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上發(fā)兵以御之 ②殺之以應陳涉
B.①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C.①其意不在錯也 ②齊國其庶幾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言矣
、诔妓狼也槐埽淳瓢沧戕o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4組,全都屬于晁錯死因的一組是
①錯為人峭直刻深
、阱e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
③遷為御史大夫,請渚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軇⑹习惨,而晁氏危
⑦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
⑥獨有斬錯……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A.晁錯才學出眾,為人嚴峻剛直,因而受到文、景兩代皇帝的器重,許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見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錯在文帝時就進言主張削弱諸侯,還就更定法令等事數十次上書,文帝雖然沒有完全采納他的意見,但很賞識他的才子。
C.晁錯得到景帝信任,終于達到削弱諸侯的目的,不料卻導致了吳楚七國之亂,維護了朝廷的利益卻使自己遭到殺身之禍。
D.漢景帝聽信爰盎的話錯殺了晁錯,其危害是不但替諸侯報了仇,還從此堵住了忠臣直言進諫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幼警悟,讀書數過輒誦。舅李常過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常驚,以為一日千里。舉進士,調葉縣尉。熙寧初,舉四京學官,第文為優(yōu),教授北京國子監(jiān),留守文彥博才之,留再任。蘇軾嘗見其詩文,以為妙絕當世,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由是聲名始震。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時課頒鹽(征收分攤鹽筴),諸縣爭占多數,太和獨否,吏不悅,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實錄》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艱(遭母喪)。庭堅性篤孝,母病彌年,晝夜視顏色,及不解帶,及亡,廬墓下,哀毀得疾幾殆。服除,為秘書丞,提點明道宮,兼國史編修官。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與其黨論《實錄》多誣,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摘千余條示之,謂為無驗證。既而院吏考閱,悉有據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堅書“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至是首問焉。對曰:“庭堅時官北都,嘗親見之,真兒戲耳!狈灿袉枺灾鞭o以對,聞者壯之。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言者猶以處善地為骫(歪曲,枉曲)法。以親嫌,遂移戍州,庭堅泊然,不以遷謫介意。蜀士慕從之游,講學不倦,凡經指授,下筆皆可觀。
徽宗即位,起監(jiān)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員外郎召,皆辭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龍觀。庭堅在河北與趙挺之有微隙,挺之執(zhí)政,轉運判官陳舉承風旨,上其所作《荊南承天院記》,指為幸災,復除名,羈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學甫而不為者。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而庭堅于文章尤長于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軾為侍從時,舉以自代,其詞有“環(huán)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語,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樂其林泉之勝,因自號山谷道人云。
(《宋史·黃庭堅傳》)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舅李常過其家 過:經過
B.聞者壯之 壯:稱贊(他的膽量)豪壯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 俾:使,讓
D.舉以自代 舉:舉薦
2.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未聞命而卒 B. 而庭堅于文章尤長于詩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攀噲覆其盾于地
C. 至是首問焉 D. 其重之也如此
青麻頭伏焉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3.分別表現黃庭堅“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組句子是 ( )
A. 時課頒鹽,諸縣爭占多數,太和獨否
不以遷謫介意
B. 不以遷謫介意
庭堅時官北都,嘗親見之,真兒戲耳
C. 不以遷謫介意
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龍觀
D. 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龍觀
庭堅時官北都,嘗親見之,真兒戲耳
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黃庭堅奉命修訂《神宗實錄》,他據實直書,卻被章敦、蔡卞及其黨羽誣陷并盤問。面對盤問,他照實回答,毫無顧忌,因此被一再貶官。
B.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掌權后,挾嫌報復,指使心腹抓住黃庭堅《荊南承天院記》的問題大做文章,乘機將他除名管制。
C.黃庭堅的學問文章,天性生成,人們的`評價很高,說他詩比杜甫,文配蘇軾,其人其文深受蘇軾推重。
D.該傳記按時間的順序介紹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學成就,材料翔實,結構清晰,全面真實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風貌。
張綱
張綱少明經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jié),舉孝廉不就,司徒辟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粐@曰:“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愿也!睗h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貍!”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萬人,殺刺史、二千石,寇亂揚、徐間,積十余年,朝廷不能討。以綱為廣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余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愿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充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眿肷罡形颍魅,將所部萬余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張嬰等五百余人制服行喪,負土成墳。(《后漢書·張綱傳》)
張綱單騎詣賊壘,諭張嬰而降之,言弭盜者侈為美談。然綱卒未幾,嬰復據郡以反,綱何嘗能弭東南之盜哉!民行為盜,無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順之交,翱翔而終思矯翮;抑且寵而榮之,望其悔過自懲而不萌異志,豈能得哉?張綱者,以緩一時之禍,而不暇為國謀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讀通鑒論》)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厲布衣之節(jié) 厲:勸勉。 B.征欲擢用綱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盜者侈為美談 侈:夸耀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 B. 思以爵祿相榮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 以亂易整,不武
C. 公其深計之 D. 使游泳于非逆非順之交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懼其不已,告之于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學,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布衣的節(jié)操,被舉孝廉,他卻不赴命,后來被任命為侍御史。
B.當時順帝縱容宦官,張綱為國家命運擔心,卻因出言不遜,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讓皇帝很不高興,于是得不到重用。
C.廣陵寇亂積十多年,朝廷派張綱任太守平息寇亂。他不像前任那樣多求兵馬,而是單車徑至賊營,分析利弊,曉以情理,結果張嬰等萬人歸降,廣陵安定。
D.張綱在廣陵任職只有一年,卻深得百姓愛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張嬰等人還穿著喪服,背土筑墳。
4.聯系全文看,下列對文末王夫之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夫之認為,張綱單車至賊營,勸得張嬰歸降,雖然是有智有勇之舉,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B.王夫之認為,張綱死后沒多久張嬰又反叛,這是張綱的悲劇,說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亂。
C.王夫之認為,反叛的民眾已經處在非逆非順的境地,沒有了順從的意愿,不是容易歸順的。
D.王夫之認為,張綱只是緩和了一時的災禍,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值得效法。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5
桓公問于管子曰:“楚者,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zhàn)斗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于楚。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即以戰(zhàn)斗之道當之矣!惫唬骸昂沃^也?”管子對曰:“公貴買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買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于莊山,令中大夫王邑載錢二千萬,求生鹿于楚。楚王聞之,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賞有功。禽獸者,群害也,明王之所棄逐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盡齊之寶!背窦瘁屍涓r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賈人曰:“子為我致生鹿,二十賜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則是楚不賦于民而財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錢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惫唬骸澳魏?”管子對曰:“楚錢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被腹唬骸爸Z!币蛄钊碎]關,不與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糴石四百。齊因令人載粟處芊【2】之南,楚人降齊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問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術,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燕、代必從公而買之。秦、趙聞之,必與公爭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天下爭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惫唬骸爸Z。”因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不敢辯其價。齊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爭吾械器,令其價再什以上!焙馍街襻屍浔,修械器之巧。齊即令隰朋購粟于趙。趙糶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聞之,載粟而之齊。齊修械器十七月,修糴五月,即閉關不與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衡山械器盡,魯削衡山之南,齊削衡山之北。內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
(取材于《管子·輕重》)
注釋:【1】隰朋:春秋時齊國大夫。【2】芊:地名。位于齊楚接壤處!3】衡山:齊魯之間的小國!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購買兵器的策略。
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于莊山 將:率領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賦于民而財用足也 賦:給予
D.衡山之民釋其本 本:農耕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使人之楚買生鹿 載粟而之齊
B.其人民習戰(zhàn)斗之道 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
D.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錢五倍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糧食儲藏起來
B.天且以齊私楚也
上天將用齊國(的金錢)惠及楚國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
衡山兵器的價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
燕、代、秦就帶領衡山的使節(jié)回國
12.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6分)
、俪窦瘁屍涓r而畋鹿。
、趦茸粤繜o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
13.在下面每個人物后的橫線上寫出一個恰當的熟語或成語,用來評價人物在文中的表現。(4分)
、倩腹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14.本文講述了管子運用謀略的故事,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回答。(5分)
【答案】
9.C
10.B
11.D
12.①楚國百姓就放棄了農耕而去捕鹿。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沒有武器來應付兩個敵國,就帶領全國歸順齊國了。
13.【答案示例】桓公:從善如流(虛心納諫、擇善而從、從諫如流);管子: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神機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淺)
14.答題角度參考:①用經濟、金融手段戰(zhàn)勝敵國②糧食安全對一個國家是極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實施謀略的保證
【解析】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近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題考查的實詞,絕大多數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就多達120個,而且每一個實詞還有諸多的義項,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對于遷移和運用更是難上加難。本題可利用語境分析法,即根據詞語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具體語境分析判斷!暗健;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
桓公向管仲問道:“楚國,是崤山以東的強國,它的人民嫻熟于戰(zhàn)斗的方法。(如果)派軍隊攻伐它,只怕(我們的)實力不能勝過它,會兵敗于楚國,這應該怎么辦呢?”管仲回答說:“就用戰(zhàn)斗的方法來對付它。”桓公說:“這怎么講?”管仲回答說:“您可用高價收購楚國的鹿。”
桓公便派人到楚國購買活鹿。管仲就讓桓公向民眾求購,貯藏了國內糧食十分之六。派左司馬伯公率領壯丁到莊山鑄幣。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帶上二千萬錢到楚國收購活鹿。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說:“錢幣是人們看重的東西,國家靠它維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賞賜功臣。禽獸,是一些有害的東西,是英明的君主應當拋棄驅逐的東西,F在齊國用珍貴的寶物高價收買我們的害獸,這樣是楚國的福分,上天將用齊國的金錢惠及楚國。您通告百姓趕快去尋找活鹿,來把齊國的財寶全部換來。”楚國百姓就放棄耕種來獵捕活鹿。管仲還對楚國商人說:“您給我販來活鹿,二十頭就給您黃金百斤;十倍(二百頭)就給您黃金千斤。這樣楚國不向百姓征稅,財富也充足了!
楚國人民都在外面找鹿。隰朋讓齊國百姓貯藏了五倍(于過去)的糧食,楚國憑借(出賣)活鹿貯藏了五倍(于過去)的錢幣。管仲說:“楚國可以攻克了!被腹f:“怎么辦?”管仲回答說:“楚國貯藏的錢幣增加了五倍,楚王將會很得意,之后求購糧食!被腹f:“好!庇谑桥扇朔忾]關隘,不和楚國互通使節(jié)。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購糧食。但是幾個月都買不到糧食,楚國買一石糧食要四百錢。齊國派人運糧到芊地的南部出賣,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齊國。幾年(三年)之后,楚國就服從(于齊國)了。
桓公向管仲問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國的辦法,這應該怎么辦?”管仲回答說;“您可以派人出高價收購衡山國的兵器進行轉賣。這樣,燕國和代國一定跟著您去買,秦國和趙國聽說后,一定和您爭著買。衡山兵器必然會價格翻倍。(如果天下爭相購買),衡山國兵器必然漲價十倍以上!被腹f:“好。”于是派人到衡山尋找、收購兵器,不敢同他們付價還價。齊國實行購買衡山過兵器的策略十個月以后,燕、代兩國聽說,果然派人去衡山過買兵器。
燕、代兩國實行這一策略三個月以后,秦國聽說了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國購買兵器。衡山國君告訴宰相說:“天下各國爭相購買我國兵器,讓兵器價錢提高二十倍以上!焙馍絿陌傩斩挤艞夀r業(yè),發(fā)展制造兵器的工藝。齊國則派隰朋到趙國購買糧食,趙國賣糧食每石十五錢,隰朋按每石五十錢收購。天下各國聽說這一消息,都運糧到齊國來賣。齊國使用了十七個月的購買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購糧食的策略五個月,然后就封閉了關隘,不和衡山國互通使節(jié)(與衡山國斷絕了關系)。燕、代、秦、趙四國也把自己的使者從衡山帶領回國了。衡山國的兵器已經賣光,魯國侵占了它的南部,齊國侵占了它的北部。(衡山國或衡山國王)內心自己估量沒有兵器來招架兩個敵國,便奉送國土,歸降齊國了。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6
文言文閱讀:
。4—7題,19分,不能夠低于13分)[約20分鐘]
文言翻譯:
(7題,10分,力爭6分以上)[6分鐘]
、偬撛~:18個虛詞(之、其、而、則、以、于、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與)必須過一遍 。
②句式和活用:明確類型和用法,參看句式、活用學案。
③翻譯:注意直譯,力求“信、達”,結合語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
1、接觸文言文閱讀試題時,先要從整體把握閱讀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別是事件,它或許是一件事的來龍去脈,或許是幾件事的勾連組合。
閱讀時應注意文中的帝號、廟號、年號以及任職變化、空間位置轉移的詞語,因為這些詞語能顯示出文段的結構層次。
由于試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題目基本上用白話陳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誤,可在整體把握時參考。
2、解題時,必須看清題干的要求,盡快把握住命題意圖,尤其在“選正確”還是“選錯誤”的問題上,不能犯低級錯誤。
3、解答文言詞語理解題,既要調動頭腦中的積累(成語、熟語、詩句),聯系課內所學或平時所練,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合理遷移,又要根據具體語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斷,千萬不要死記硬背。
特別是涉及一詞多義的詞,一定要聯系語境確定其意。同時要聯系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偏義復詞等知識。
4、文言文翻譯,要遵循“留、換、補、刪、調”的原則。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傧葘⒕渥又械拿總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同時注意平時學習過程中強調的重點實詞、重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語、詞類活用、重點句式、特殊語氣在句中有沒有體現,這些是重點的得分點,需要將特征翻譯出來。
、诜g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jié)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jié)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墼賹⑦@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 。
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輦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時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語言障礙較大,難以一錘定音,如果一下子寫在試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根據去年的評分標準,抓住關鍵詞語的翻譯十分重要,因為評分時關鍵詞語是主要得分點。
大家在翻譯時要估計出哪些是關鍵詞語,千萬不能讓它們糊過去。
遇到難以理解的詞語,解決方法有兩個:一是善于聯系,做好知識遷移工作;二是考慮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7
先做最后一道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題。帶著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先認真閱讀最后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文言實詞題】 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
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答題技巧: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文言虛詞題】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借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
【性格表現題】答題技巧:先找不能表現題干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誰的什么性格。
【 內容歸納題】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題】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注意聯系全文。
總之: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如能膽大,心細,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鉆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么!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甲】宋陳諫議①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蹄嚙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仆:“彼馬何以不見?” 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召子,曰:“汝為貴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 是移禍于人也!” 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仆養(yǎng)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之風。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學于太學,與汝南③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④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尊親。”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zhuàn)以候之。母曰: “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信之誠也?” 對曰:“巨卿信士,必不違約。” 母曰:“若然,當為爾釀酒!敝疗淙眨耷涔,升堂⑤拜飲,盡歡而別。
【注釋】①陳諫議:姓陳,諫義是官名。②貴臣:朝延中的重臣。③汝南:古地名。④告:指告假。⑤升堂:登上大廳。
1.根據上下文語境,為加橫線詞選擇正確的`義項。
(1)而償其直 A.不彎 B.故意 C.通“值” D.竟然(C)
。2)將過尊親A.經過 B.交往 C.過于 D.拜訪(D)
2.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賈人矣。
譯文:“那馬為什么不見了呢?” 仆人告訴他說(那馬)被陳堯咨賣給商人了。
(2)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譯文:后來約定的時間將到,元伯把(約定的事)全部告訴母親,請求(母親)安排酒食等候他。
3.甲乙兩段文字從不同側面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甲文側重表現了做人要誠實 ; 乙文側重表現了做人要守信 。
4.甲乙兩段文字告訴我們的道理在今天還有現實意義嗎? 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開放性試題,學生能明確看法且扣住選文內容結合實際去談,言之成理,語言通順即可。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9
一、基礎知識積累期(一個月)
在這一時期,我復習語文的主要方向就是基礎知識。或許大家會問:語文有什么基礎知識啊,不就是幾個字的讀音,幾篇文言文背誦,還有一些詩句的默寫嗎?難道這也需要花時間去復習嗎?在我看來,恰恰是這些最不起眼的基礎知識,才是我們成功的關鍵所在。
所以,考試大綱要求背誦的文言文篇章,一定要集中起來復習,而且不要對自己過于自信,背誦過后要默寫,默寫完之后一定要記得對照課本檢查。千萬別嫌麻煩,有時候,就是我們不怎么注重的東西到頭來成為我們成功的推動力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希望大家沉下心來,認真去做。
二、專項突破期(三個月)
這一時期,我開始主攻考試的各個專題,比如語音、成語、病句、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現代文閱讀,作文。這一時期可以說是整個備考過程中復習壓力比較大的一個時期。我的做法是選擇了一本比較適合自己的復習資料(按專題分類的)開始了針對性的訓練。每個專題的用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安排。自己哪些地方薄弱,就應該在那些地方多花時間,多下功夫。
三、沖刺補充期(三個月)
這一時期,我們就到了沖刺階段,在經歷了基礎知識積累和專項訓練之后,我們便可以開始高考真題的訓練了,我是堅持每兩天做一套高考真題(包括作文)。這里我要強調一下參考答案的重要性。在做完一份高考試卷后,我們要養(yǎng)成一個對答案的習慣,而且著重關注自己出錯的'題目和一些在答題過程中表述不當的地方。想想自己在做題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是自己思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
四、總結反思期(一個月)
這一時期,我的做法是每三天做一套高考真題,這個階段的真題練習需要限時。并且我建議大家在這一階段再一次回歸基礎知識,結合自己在專項突破期和沖刺補充期的總結,對自己的應試能力和狀態(tài)做一個較為準確的評估。這個時期很特殊,因為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段集中的復習時間了,很多同學會產生焦慮、煩躁、悶悶不樂等情緒,建議大家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按照之前的復習節(jié)奏和作息就好,不過一定要堅持到最后,不要在最后階段泄了氣。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0
1、閱讀下面文言語段,按要求翻譯。(8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注)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注:淫慢,過度享樂與怠慢
將畫線的三句話譯成現代漢語: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3)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譯畫線的句子 (8分)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郡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敝魇氯闾厣蠒f余言。帝怒,問廷臣;蛑钙鋾弧按瞬痪矗四笤旆欠。”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1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
查(查:zhā,作姓)道字湛然,歙(歙:Shè,縣名。中國安徽省南部的縣;漳㈧ǔ帪槠涮禺a)州休寧(休寧:中國地級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發(fā)源地之一。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與浙、贛兩省交界。建縣于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是中國第一狀元縣,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緒六年(1880),休寧出了19名文武狀元,居全國各縣之首)人。道幼沉嶷(嶷:nì,幼小聰慧)不群(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輩),罕言笑,喜親筆硯。未冠(未冠:男子不滿二十歲),以詞業(yè)(詞業(yè):詞章的技藝)稱。侍母渡江,奉養(yǎng)以孝聞。母嘗病,思鱖(鱖:guì,淡水魚,味鮮美)羹,方冬苦寒,市之不獲。道泣禱于河,鑿冰取之,得鱖尺許以饋,母疾尋愈。
端拱初,舉進士高第(高第:成績優(yōu)異,名列前茅)。寇準薦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兩川者,得道公正清潔之狀以聞,優(yōu)詔(優(yōu)詔:褒美嘉獎的詔書)嘉獎。遷秘書丞,俄徙知果州。時寇黨尚有伏巖谷依險為柵者,其酋(酋:qiú,首領)何彥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縠弓:gòu gōng,張滿弓)露刃。詔書招諭之,未下,咸請發(fā)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懼罪,欲延命須臾爾。其黨豈無詿誤(詿誤:guà wù,貽誤,連累)邪?”遂微服單馬數仆,不持尺刃,間關①林壑百里許,直趨賊所。初悉驚畏,持滿(持滿:拉滿弓弦)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諭以詔意。或識之曰:“郡守也,嘗聞其仁,是寧害我者?”即相率(相率:相繼,一個接一個)投兵羅拜(羅拜:羅列而拜。圍繞著下拜),號呼請罪,悉給券歸農。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災民歉,道不候報,出官廩米賑之,又設粥糜以救饑者,給州麥四千斛為種于民,民賴以濟,所全活萬余人。二年五月,卒。訃聞,真宗軫惜(軫惜:zhěn xī,痛惜)之,詔其子奉禮郎循之乘傳(乘傳:chéng chuán,乘坐驛車。傳,驛站的馬車)往治喪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較,所至務寬恕,胥吏(胥吏:舊時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官吏)有過未嘗笞罰,民訟逋負②者,或出己錢償之,以是頗不治。嘗出按部(按部:巡視部屬),路側有佳棗,從者摘以獻,道即計直掛錢于樹而去。兒時嘗戲畫地為大第,曰:“此當分贍孤遺(孤遺:指無父母的子女)!奔熬泳⿴煟疑踟,多聚親族之煢獨者,祿賜所得,散施隨盡,不以屑意(屑意:介意)。與人交,情分(情分:亦作“ 情份 ”。猶情誼。親友間的情感)切至(切至:懇切周至),廢棄孤露(孤露:孤單無所蔭庇,指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給。
初,赴舉,貧不能上,親族(親族:指家屬及同宗族的人)裒(裒:póu,聚集)錢三萬遺之。道出滑臺,過父友呂翁家。翁喪,貧窶無以葬,其母兄(母兄:同母之兄)將鬻女以襄事(襄事:xiāng shì,辦成事情)。道傾褚(褚:zhǔ,囊,袋)中錢與之,且為其女擇婿,別加資遣(資遣:給資遣行)。又故人卒,貧甚,質女婢于人。道為贖之,嫁士族。搢紳服其履行(履行:行為;德行)。好學,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終日,服玩極于卑儉。壽年六十四。
。ü(jié)選自《宋史·查道傳》)
[注] ①間關:輾轉。 ②逋負:拖欠稅賦。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鱖尺許以饋 饋:進獻
B.或出己錢償之,以是頗不治 治:追究
C.兒時嘗戲畫地為大第 第:住宅
D.貧甚,質女婢于人 質:人質
[答案]D
[解析]質:抵押。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查道對親友“孝義”與百姓對“仁厚”的一組是
A.道泣禱于河,鑿冰取之
得道公正清潔之狀以聞
B.祿賜所得,散施隨盡,不以屑意
道不候報,出官廩米賑之
C.廢棄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給
道傾褚中錢與之,且為其女擇婿
D. 親族衰錢三萬遺之
道即計直掛錢于樹而去
[答案]B
[解析]A第二句是說查道公正清潔,而不是說他對百姓仁厚;C中的兩個句子說的都是查道對“親友”“孝義”;D中的第一個句子說的是親族幫助查道。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查道小時候性格沉穩(wěn),不夠言笑,喜歡寫字作文,后來以詞業(yè)著稱。好學,喜歡弈棋。因奉養(yǎng)母親竭盡其道而聞名當世。
B.查道舉進士高第,得到寇準的賞識。知果州時,尚有以何彥忠為首的賊黨伏巖谷依險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們歸順為農。知虢州時,遇蝗災,查道<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千方百計賑災,救活了一萬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了法也能寬恕。胥吏有過失的,他不笞罰;老百姓拖欠稅賦的,他自己出錢償還;仆從摘棗以獻,他掛錢于樹;待廢棄孤露者,尤其優(yōu)厚。
D. 查道對親戚朋友有情有義。居京師時,家里貧窮,也要供養(yǎng)親族之煢獨者;傾其所有為友人辦喪事、擇婿嫁女,自己生活卻極為節(jié)儉。
[答案]C
[解析]“有人犯了法也能寬恕”的表述不合文本,文本中是說“即使有人冒犯了他”。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11.(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加波浪的部分斷句。(3分)
子厚前時少年,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為功業(yè)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 (取材于韓愈《柳子厚墓志銘》)[答案]謂功業(yè)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解析]柳宗元從前年輕時,勇于幫助別人,不看重和愛惜自己,認為功名事業(yè)可以一蹴而就,所以獲罪而被貶斥。被貶謫后,又沒有熟識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引薦,所以最后他死在荒僻的邊遠之地,才干不能為世所用,抱負不能在當時施展。 (2)將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①母嘗病,思鱖羹,方冬苦寒,市之不獲。 (3分)
譯文:
、谒煳⒎䥺务R數仆,不持尺刃,間關林壑百里許,直趨賊所。(4分)
譯文:
[答案]
。1)母親曾經生病,想喝鱖魚羹湯,正是冬天嚴寒的時候,買不到鱖魚。
。2)于是,查道不穿官服獨自騎馬帶幾名仆人,連短刀也不拿,輾轉山林溝壑一百來里,徑直投向賊寇的住地。
[翻譯]
查道,字湛然,安徽歙州休寧人。查道幼年時沉穩(wěn)聰慧,超出同輩,很少言談嬉笑,但喜歡接近紙筆墨硯。查道不滿二十歲,就因詞章的技藝而著稱。后來,查道陪同母親南渡長江,侍養(yǎng)母親,因孝順而聞名。他的母親曾經生病,想喝鱖魚羹湯,正是冬天嚴寒的時候,買不到鱖魚。查道就在河邊哭著祈禱,鑿開冰捕魚,捕得一條一尺多長的鱖魚,拿它獻給母親,母親的疾病不久就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進士,成績優(yōu)等。寇準推薦他為賢才,并被授予著作佐郎。淳化年間,蜀地賊寇反叛,皇上任命查道擔任遂州(今四川遂寧市)通判。有一個到兩川的使者,得知查道(在遂州)以公正清廉的形象,就把它讓皇上知道了;噬舷掳赖脑t書嘉獎了他。后來,查道升任秘書丞,不久又調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當時,賊盜還有隱匿在巖谷,憑依險要之地架設柵欄(以抵御官軍)的人,他們的頭目何彥忠聚集了200多黨徒,停留在西充(今四川西充縣)大木槽一帶,張弓露刀。朝廷發(fā)詔書,打算招安他們,但詔書還未下達,大家都請示發(fā)兵消滅他們。查道說:“他們是愚民,因為害怕承擔罪過,打算(拼死抵抗)以多活一會兒而已!那些黨徒難道沒有因為連累(而參與)的嗎?”于是,查道不穿官服獨自騎馬帶幾名仆人,連短刀也不拿,輾轉山林溝壑一百來里,徑直投向賊寇的住地。起初,強盜們都驚慌畏懼,拉滿弓弦面對查道。查道神色自若,盤坐在胡床上,把朝廷招安的意圖向寇賊們講明白。有認識查道的人說:“您是郡守,曾聽您很仁慈,這樣的人難道會害我們嗎?”寇賊們隨即相繼投降,并環(huán)繞下拜,大聲號叫著向查道請求赦免罪過。查道給所有投降的人全都發(fā)放憑證,讓他們回家務農。
天禧元年,查道到虢州任知州。秋天,蝗災使百姓歉收,查道不等朝廷的批復,便放出官倉的.精食賑救災民,又設置粥飯來救濟災民,又給予州里四千斛麥子作為百姓的種子。老百姓靠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萬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去世。訃告?zhèn)鞯骄⿴煟孀谑滞聪,下詔書讓查道的兒子奉禮郎查循之乘坐驛車回去辦理喪事。
查道性格淳樸厚道,有人冒犯了他,他也不計較,所到之處務求寬大包容。小官吏如果有過錯,查道未曾鞭笞處罰他們。百姓有訴訟拖欠賦稅的案子時,查道有時拿出自己的錢來替人償還,因此多不去追究。查道曾外出巡查部屬,路邊有好吃的棗子,隨從的人摘下棗子來讓他吃,查道就計算價值,把錢掛在樹上才離去。查道兒時曾在地上畫大宅第玩,說:“這些大宅第應該分開來幫助沒有父母的子女!钡鹊剿幼〉骄┏侵螅抑腥院茇毟F,他卻聚集了不少孤單無靠的同宗之人,他所得到的俸祿以及賞賜,全部分散施予了這些人,不把它放在心上。查道與人交往,情感懇切周至,對那些被拋棄和孤單無所蔭庇的人,他對待他們更加優(yōu)厚,更多地周濟他們。
當初,查道去參加科舉考試時,因貧困不能上路,家屬及同宗族的人湊了三萬的路費送給他。查道出訪滑臺時,去拜訪父親的朋友呂翁。呂翁去世,他家很貧窮,沒有辦法來安葬他,他的同母之兄想要賣掉女兒來辦成呂翁的喪事。查道就拿出袋里所有的錢給呂家,并且為呂翁的女兒選擇了女婿,另外還給了出嫁的錢。又有一個朋友去世了,家里極為貧窮,女兒抵押給了別人讓她做別人的奴婢。查道替朋友贖了出來女兒,并把她嫁給了士族豪門。仕宦官吏們都很佩服查道的德行。查道喜好學習,喜歡下棋。平素查道大多只吃蔬菜,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靜默地坐一整天,服飾器用玩好之物都極其簡陋。享年六十四歲。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2
高考語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讀高考語文文言文課本。在復習時不要輕易舍棄課本,反而還要加強對課本的復習。只要認真分析一下歷年的高考試題就會發(fā)現,每年的文言文試題都和中學階段學習的文言文課文有著密切的聯系,盡管選的文段我們沒有見過,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識點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也就是說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內容。因此,一定要加強對課本的復習。
要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實踐證明,有效地訓練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或準確地解答文言文試題,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從整體上把握文義,或叫整體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則就會犯望文生義或斷章取義錯誤。面對一篇文言文,通過整體閱讀,應能快速準確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寫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時代(朝代),具有什么特點,干了什么事(起因、經過、結果),這些事有什么意義,文中還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關系怎樣等等。如果不能整體把握文義,那么有時不僅會搞錯了主要人物,搞錯了人物之間的關系,甚至還會張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對煬帝和對太宗的態(tài)度)。
高考語文歸納文言詞語意義和用法
在復習和整理文言詞語時,沒必要將常用實詞的每個義項都列出,弄得眼花繚亂。比如看“見”的“見”:只須強調“見”有表“被動”的意思以及“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相當于‘我’,詞性副詞”即可,記準兩個例子“信而見疑’’和“君既若見錄”,剩下的“看見”“拜見”“召見”“會見”“見解”等跟現代漢語中的“見”都有關系,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險的“!,學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險”,其實在古漢語中“危”經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語“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詩歌“危樓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钡摹拔kU’,“危難’,“危害’’義項,大概學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難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復習時重點注意這些和現代漢語不同的義項,掌握了這些不同,其他的義項基本就可以應付裕如了。
另外,還要歸納掌握一點基本的文言語法。學習古漢語語法,應重點了解古今語法的差異方面。因為古今漢語的一些基本語法規(guī)律(如主語在謂語之前,動詞,形容詞可作謂語等)古今相同,這些就不必死記硬背。而對古今差異方面(如詞類活用,特殊語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動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見的虛詞的用法等)應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記住。
所謂“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理解時不能分開、而需要按照某種固定模式來解釋的詞語。只有注意這些特殊規(guī)則,才能正確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與”(和……相比,哪個更……)“無乃……乎”(恐怕……吧。)“得無……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高考語文特定語言環(huán)境推斷詞義
在文言文綜合閱讀中,常常會碰到個別字、詞、句一時無法理解,就需要根據上文、詞義的慣性來順推,或根據下文的語脈、文義來逆推。俗話說,宇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篇),只有將字、詞、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體語境框架內,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文言文中“言”的試題,由于側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語境因素。特定語境中的詞語往往有特定的含義。尤其是文言實詞,由于其具有多義性,離開語境可能會做出完全錯誤的判斷。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對我們進行有效的復習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另外,還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例如1995年全國高考題“在官清恪,未嘗問私”(恪,謹慎而恭敬),成語有“恪守不渝”。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或常見成語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高考語文中區(qū)分文言虛詞常見用法
復習虛詞,要注意近幾年考了哪些虛詞,考的什么義項和用法,同時注意本年度要求掌握的虛詞有哪些。20xx年的要求和20xx年的《考試說明》只要求掌握18個虛詞一樣。但虛詞的范圍雖小,變化很多。因此在復習中,要掌握這些虛詞的詞性和常見的用法,以及當它具有某種詞性時可以翻譯成什么。有了這種基礎再去做題,一般題目都能解決。首先應明確虛詞在不同詞性時的特點。比如經?荚嚨、用法也比較復雜的虛詞“以”,詞性主要有介詞和連詞等。作為介詞后面往往跟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構成介賓短語,在句中
充當狀語,如“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以”后跟名詞性短語“一璧之故”作謂語“逆”的狀語。而當它作連詞時,后面通常都是動詞或主謂短語,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耙浴焙笫恰捌錈o禮于晉”,是一個主謂短語,所以“以”只能是表原因的連詞。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這兩個例句中,“以”都譯為“因為”,但因為所連綴的詞性不同,用法也明顯不同。所以“以”是介詞還是連詞,就須對它所連帶的詞語作具體分析。
文言文除了考實詞、虛詞用法外,還考查句子翻譯、信息把握、文義概括等內容。但相對而言,實詞虛詞是基礎,是根本。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高考語文中分析歸納概括題解題思路
“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分析就是把整體分解為部分,并且對這些部分作獨立的研究;綜合就是把部分結合成整體,再現事物各部分多種多樣的、豐富的內在聯系。分析是細節(jié)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針對某一點進行獨立研究;綜合是整體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進行通盤思考。分析綜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開的,分析以對事物的整體認識為前提,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認識。一般思維是先綜合后分析再綜合。
“篩選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夠在基本讀懂原文的基礎上,根據要求準確把握文中所寫的人、時、地、言、事、理、情等信息,篩選出來對選項的表述加以正誤的判斷。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指對文中信息進行提煉和綜合,對所述事件或所說的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與推理,要求考生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某種發(fā)展導致的結果等等。這種考查經常采用多角度提問的方式,要求考生做出較為全面的內容歸納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指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讀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單純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容。文章中,作者的觀點、看法、態(tài)度有時表現得直露而顯明,有時卻表現得含蓄而曲折,因而這類題的難度也往往較大。它要求考生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進而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或概括。
“歸納概括”題常見出題方法。一是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義思的選項”的方式出現。二是采用對某一問題提問的方式出現。對第一種,究其各選項的出錯方式,大致可歸納為“誤用因果”、“事件雜糅”、“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和“詞語誤解”幾種類型。但不論是什么類型,只要認真讀懂原文,理清脈絡,深入思考,仔細辨析,從句間關系,條件限制,原文有無表述、表述是否恰當以及詞語解釋等方面人手,對照選項逐一篩選,最終就會做到去偽存真。第二種考查方式要求學生要有全面理解材料內容的能力和推理判斷的能力。這中間的關鍵是要準確理解題干的提問點,吃透選擇項的內容含義,緊緊抓住人物和事件的內在聯系,合理考慮“情理”“事理”的因素,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
高考語文中歸納概括題常見錯誤選項
縱觀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題,“歸納概括”題一般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義思的選項”的方式出現。究其各選項的出錯方式,可歸納為“誤用因果”、“事件雜糅”、“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和“詞語誤解”幾種類型。
(一)誤用因果。這類錯誤是指原文上下兩件事不構成因果關系,而選項卻以因果關系處理。
(二)事件雜糅。這類錯誤是指把兩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狀語、定語或其他條件。
(三)無中生有。這是指原文無此意,而選項中虛添了內容。如1997年全國高考題第19題C項中說“(狄仁杰在勸諫時)使得高宗感到十分為難,為此不得不接受狄仁杰的諫勸!边@里又有兩處不符合原文,即“為難”和“不得不”,高宗“為難”原文并無表述,而“高宗意乃解”一句充分說明高宗在接受諫勸時并不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一題的錯誤就屬于無中生有。
(四)顛倒是非。這類錯誤是指原文有相關的表述,但選項中的表述恰恰與原文相反。
(五)詞語誤解。這類錯誤很細小,因為往往僅是一個詞解錯了,而其他表述完全無誤。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3
二、古詩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分別回答問題。
(一)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 游(宋)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4、聯系前兩句詩,談談尚字的表達作用。(3分)
5、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所展現的畫面。(3分)
(二)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乙]始皇議欲大苑囿①,東至函谷關,西至雍、陳倉。優(yōu)旃②曰:善。多縱禽獸于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始皇以故輒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優(yōu)旃曰:善。主上雖無言,臣故將請旨。漆城雖于百姓愁費③,然佳哉!漆城蕩蕩④,寇來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注釋]①苑囿(yun yu )養(yǎng)禽獸以供帝王打獵的園林。②優(yōu)旃(zhān):秦朝宮廷中的一個演員。③愁費:愁,憂愁;費,花費。④蕩蕩:漂亮而光滑。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①王之蔽甚矣
、谑蓟首h欲大苑囿
7、下列句中加點的雖與雖欲言,無可進者中的雖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B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C漆城雖于百姓愁費 D故雖有名馬
8、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的句子(2分)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9、甲文中,王曰:善。表明了齊王對鄒忌所言持 的態(tài)度;乙文中,優(yōu)旃曰:善。表明了他對兩位君主的想法持 的態(tài)度。(2分)
10、甲、乙兩文都寫了成功勸諫的故事,鄒忌和優(yōu)旃的勸諫方式有什么異同?(4分)
相同:
不同:
答案:
4、示例:尚是還的意思,第一句詩中僵和孤寫出了詩人年老體衰,閑居鄉(xiāng)間的生活狀況,但詩人還想著去戍守邊疆,表現了詩人強烈的報國之情。
5、略
6、①受蒙蔽,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②擴大
7、C
8、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9、贊同 ;反對
10、相同:充分尊重被勸說者,進行委婉的勸說,使對方易于接受
不同:鄒忌:設喻說理 優(yōu)旃:用反語諷諫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4
1.研讀考綱。《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大家復習備考的依據。大家解讀考試大綱時,除要關注考試范圍、新增內容外,更應該關注題型示例及樣卷。它們不但讓我們對高考試卷的長度、題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訴我們本年高考題目的命題走向。
2.回歸課本。高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整理清楚,尤其是容易得分的背誦默寫部分。
3.背誦名篇名句整理高考在即,熟練掌握以上高三語文的復習計劃要求和方面,經常對照高三語文的復習計劃做好高考語文復習工作的總結,是你考成優(yōu)異的高考成績的必備因素。
4.做真題。最后階段,大家應該選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題,以便進一步明確高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復習鞏固。
5.看糾錯本。把糾錯本中的錯誤按基礎、文言、閱讀、語言運用等分別歸類,把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的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5
一.命題思路
1、貼近教材。
文言實虛詞的考題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還是有用的。
2、注重細節(jié)。
考查對事情來龍去脈的理解與把握,考查觀點認識的提煉等。
二.閱讀步驟
1.瀏覽全文找主要內容,對于人物傳記閱讀可圍繞人物展開情節(jié),以選記敘性的文字為主;
2.瀏覽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斷題,一般此題要求選出錯誤的一項,且都是細小的問題。這樣讀了以后,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數了。
3.再讀原文,逐個做題。因為對全文理解得越透徹,做題的準確率就越高,做題的速度也越快。
三.實詞虛詞
1、文言實詞一 + 文言實詞二(點藍字可見120實詞)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詞性與意思是否解釋得通,如果還不能排除,再把它還原到原文,看具體語境。
(2)實詞釋義方法:
、傥难晕木渥咏Y構整齊,講求對仗,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以”對應“用”,所以它可以解釋成“被任用”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 “勞苦”同義,所以“倦極”也同義,“極”就是“疲憊”的意思
“每讀書至治亂得失” “得失”是反義詞,所以“治亂”也應該是反義詞,“治”就只能解釋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聯想該字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語中的'用法
如:貸 責無旁貸(推卸) 嚴懲不貸(寬恕,饒恕)
把這兩個意思代入“雖親屬不貸”,可知“寬恕”更合適
、刍蛘甙言撟衷诂F代漢語中可組的詞代入解釋
如:“無所阿避” 現代漢語中有“避免、回避、躲避”等詞,代入句中比較可知“回避”更合適
2、文言虛詞
常考文言虛詞共18個(高考文言文閱讀高頻文言虛詞解析),要盡可能熟悉這些詞的用法。
四.材料+錯項
1、篩選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陳述對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內容是否能證明觀點
2、找錯誤項
。1)先把選擇肢還原到文中相關部分
(2)注意時間、事件、人物的對應關系,注意事件內在的因果關系,注意個別詞語的對應解釋。
五.固定短語
1.得無:表示反詰的語氣,譯為:莫非,莫不是。
2.否則:是兩個詞,否:不是這樣,不然;則,相當于“就”。
3.然后:是順接連詞,可譯做“這樣以后”,或者“之后”
4.然則:可譯為“既然這樣(如此),那么……
5.雖然:與現代漢語不同,“雖”相當于“雖然”,“然”相當于 “這樣”,可譯作“雖然如此”“盡管如此”
6.無乃:當副詞用,可譯作“豈不是”,也可譯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們組成固定形式,相當于漢語“怎么樣”“為什么”“什么樣”等
10.“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上述形式的擴展,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對……怎么樣”“把……怎么辦”。
11.孰若,孰與:用做比較或選擇,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個)……”;如放在動詞前,可譯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表原因,譯做“……的原因”。表憑借或方法 ,譯做“用來”“靠它來”“用來……的(根據、禮節(jié)、方法)”
13.無論:不用說,更不必說。
14.卑鄙:地位卑微,見識淺陋。
15.其實:它的果實,或者“那實際情況”“它實際上”“它的實利”
16.不過:不超過。
17.地方:土地方圓
18.山東:淆山以東。
19.可憐:可愛,或者“值得同情”
20.于是:在這時,或者“在這件事上”
21.以為:把……當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給……人看。
23.可以:可以憑借……
24.至于:達到某種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26.因而:趁著某個機會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讓(使)
29.智力:智謀和力量
30.前進:走上前獻上
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擔心
六.固定句式
(1)、表示疑問:
1.奈何:怎么辦、怎么、為什么
例: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谀魏稳≈M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2.何如:怎么、怎么樣、怎么辦
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
3.何以:根據什么……?憑什么……?為什么?怎么會?
例:
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诤我苑椋俊都臼蠈⒎ヮ咊А (為什么要討伐它呢?)
4.何所:“所……的是什么
例:
、賳柵嗡,問女何所憶?《木蘭詩》
5.奈(若,如)……何:對……怎么辦
例: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6.孰與……,與……孰:跟……比較,哪一個……
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我跟城北徐公比誰漂亮?)
7.何故:“什么原因,為什么
例: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2).表示反問
8.何……哉(也):怎么能……呢
例: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9.何……為:為什么要……呢
例: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例: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踐滅吳》
11.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季氏將伐顓臾》
12.豈(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難道……嗎?
例:
、賱t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報任安書》
、趩韬!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
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
例:
、傺嗳赴仓欩]之志哉?《陳涉世家》
、谌辉ブ菪聰≈,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14.不亦……乎:不是……嗎
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5. ……非……歟:……不是……嗎
例:子非三閭大夫歟?《屈原列傳》
16.寧……耶:哪里……呢
例: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
17.顧……哉:難道……嗎
例:顧不如蜀彼之僧哉?《為學》
18.獨……耶(乎):難道……嗎
例:
、俟涌v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乎?《信陵君竊符救趙》
、诜虻溁汲7e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3)、表示感嘆
。9.何其:為什么那么、怎么這樣、多么、怎么那么……啊
例: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20.直……:只不過……罷了
例: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莊暴見孟子》
21.惟……耳:只是……罷了
例: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譚嗣同》
22. 一何:何等、多么、為什么……
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23.亦……哉:也……啊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記》
24.……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例: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诮衿筒恍遥缡Ц改,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報任安書》
。4)、表示揣度
25.無乃……乎?:恐怕……吧、只怕……吧
例:
、贌o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诮窬跫葪跁,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
26.得無......耶,得無……乎:大概……吧、該不是……吧?
例:
、儆[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谠唬骸叭帐筹嫷脽o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27.其……歟?(兼表反問)
例: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28.……庶幾……歟:……或許……吧
例:吾王庶幾無疾病歟?(我們的國君大概沒有生病吧?)
。5)、表示選擇
29.與其……孰若……:與其……不如……
例: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端屠钤笟w盤谷序》
30.……歟(耶),……歟(耶):是……還是……呢
例:先生在民間,審知故揚州閣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嶺記》
31.其……其……也?:是……還是……呢
例: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6)、表設問:
32.何者、何則:為什么呢
例: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7)、表陳述語氣
33、無以、無從:沒有用來……的東西、辦法,沒有什么用來,沒有辦法,不能
例: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队尴娦颉
34、有以:有用來……的辦法,有條件,有辦法,有機會,能夠
例: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書博雞者事》
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
例:
、俳癯纪鰢v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蛾惽楸怼
、诿裆饔兴鶚焚猓嗒毢眯抟詾槌?
36、無所:沒有……的(人、物、事)、沒有什么……;沒有什么地方……,沒有什么辦法
例:
、儆嚯m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队尴娦颉
、诮袢腙P,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而欓T宴》
37.比及:等到……的時候
例: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8)、被動句
38、見……于……:被
例: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愚溪詩序》
39、為……所……:被
例:
①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而欓T宴》
、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读鶉摗
。9)、賓語前置
40“唯……是……
例:唯命是從。
41……何……之有
例:夫晉何厭之有?《左傳》
。10)、連詞
42.誠……則……:如果……那么(就)……
例: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太宗十思疏》
43、否則:如果不……就……、不然的話……就……
例: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遺事,斯誠后死者之羞也!饵S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44、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如果這樣,那么
例:而適類于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队尴娦颉
45.向使:假如,如果
例: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读鶉摗
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度龒{》
47.然而:這樣卻;但是;(既然)這樣,那么
例: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豆讶酥趪病
、 然而成敗易變,功業(yè)相反也!哆^秦論》
48.雖然: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例: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都朗晌摹
。11)、復音虛詞
49、得以:能夠
例: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段迦四贡洝
50、俄而:不久,一會兒
例: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犊诩肌
51、而況:何況,況且
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妒娚接洝
52、何乃:何況是,豈只是;為什么竟
例: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
53、既而:隨后,不久
例: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段迦四贡洝
54、既……且……:又……又……
例: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峨x騷》
55.可得:可以,可能
例: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痹唬骸翱傻寐勁c?”《莊暴見孟子》
56.可以:可以用來,足以用來;可以,能夠
例:
、佟拔瀹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豆讶酥趪病
②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秳駥W》
57.乃爾:竟然如此,這樣
例:何其相似乃爾。
58.且夫:再說,而且
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哆^秦論》
59.是故:所以,因此
例: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稁熣f》
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例: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妒娚接洝
61.所謂:所說的,所認為
例:
、俅怂^戰(zhàn)勝于朝廷!多u忌諷齊王納諫》
、诒送又畮,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稁熣f》
62.未嘗:從來沒有,不曾
例:
、倜坑[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短m亭集序》
、邶R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读鶉摗
63.謂……曰……:對……說,告訴……說;把……叫做……
例:
、夙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薄而欓T宴》
、趮灻恐^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俄椉管幹尽
64.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
例: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队伟U山記》
65.無何:沒有多久,不久,一會兒
例: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渡绞小
66.毋寧,無寧:寧肯,寧愿;莫不是,不是
例: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薄杜c妻書》
67.無庸:不用,無須
例:請姑無庸戰(zhàn)!豆篡`滅吳》
68.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
例: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答司馬諫議書》
69.相與: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處,相交
例:
、俜蛉酥嗯c,俯仰一世!短m亭集序》
、谙嗯c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冻啾谫x》
70.一切:一律,一概;權宜,暫且
例: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渡绞小
71所以:……的原因,之所以……,為什么……;用來……的方法,用來……的東西,是用來……的,用來……的地方,用來……的人(事),靠它來……的
例:
、偎郧矊⑹仃P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而欓T宴》
、谘鲇^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短m亭集序》
72.以故:所以
例:
、偬聘D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栋U山記》
73.以……故:因為……的緣故
例: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队尴娦颉
74.以……為……:認為……是……,把……當作……
例:
、冽R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队|龍說趙太后》
、谟谑茄珊硬廊蛔韵,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肚锼
75.以至于:一直到;結果
例: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稑费蜃悠蕖
76.因而:據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
例:夜間聞子清歌,因而問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77.于是:對……,然后就,于是
例:
、儆谑菫殚L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队|龍說趙太后》
、谟谑秋嬀茦飞,扣舷而歌之!冻啾谫x》
78.……之謂:叫做,就是,才算;這就叫做;就是,說的就是
例:
、僖撕醢傩罩^我愛也!洱R桓晉文之事》
、诜蜃又^也!洱R桓晉文之事》
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結果,終究,到……結局,到……時候
例:
、俳袢酪郧,至于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队|龍說趙太后》
、谥劣陬嵏,理固宜然!读鶉摗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07-23
高考語文試:文言文閱讀05-31
高考語文的答題技巧:文言文閱讀12-09
語文高考復習文言文閱讀策略03-09
高考語文閱讀文言文的學習方法12-08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的答題技巧12-09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應對策略12-09
2018高考語文必備文言文閱讀高分攻略12-09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知識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