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佛的做人哲理故事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因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佛的做人哲理故事的優(yōu)秀例文,以供各位參考。
佛的做人哲理故事篇1
朝陽升起之前,廟前山外凝滿露珠的春草里,跪著一個人:“師父,請原諒我。”
他是某城的風流浪子,20年前曾是廟里的小沙彌,極得方丈寵愛。方丈將畢生所學全數(shù)教授,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他卻在一夜間動了凡心,偷下山去,五光十色的城市遮住了他的眼目,從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夜夜都是春,卻夜夜不是春。20年后的一個深夜,他陡然驚醒,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灑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深感懺悔,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里。
“師父,你肯饒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嗎?”
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只是搖頭。“不,你罪過深重,必墮地獄,要想佛祖饒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連桌子也會開花。”
浪子失望的走了。
第二天早上,方丈踏進佛堂的時候,頓時驚呆了:一夜間,佛桌上開滿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紅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絲風也沒有,那些盛開的花朵卻簌簌急搖,仿佛是焦灼的召喚。
方丈在瞬間大徹大悟。他連忙下山尋找浪子,卻已經來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墮入了他原本的荒唐生活。
而佛桌上開出的那些花朵,只開放了短短的一天。
是夜,方丈圓寂,臨終遺言:
這世上,沒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其他,而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
別讓奇跡隕滅,相信佛桌上會開出善花吧。
佛的做人哲理故事篇2
在身邊很久以前,有個年輕人和母親相依為命。因為生活貧窮,年輕人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天神神道道、不務正業(yè),便苦口婆心地規(guī)勸他,但終究管不住長大成人的孩子。年輕人甚至把母親當成求佛成仙的障礙。
一天,年輕人聽說遠方無名山上有一位得道的高僧,便瞞著母親跋涉千里去找高僧討教成佛之道。
他一路上歷盡艱辛,終于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高僧聽完他的一番訴說后,沉默良久,開口道:“你想修道,我可以給你指條明路。”
年輕人太高興了:“太好了,我愿拜大師為師,專心修道。”
高僧不以為然地說:“與其拜我為師,還不如去找佛。”
年輕人頓時來了興趣,忙問:“請問哪里有佛?”
高僧說:“你現(xiàn)在回家去,在路上有個人會披著衣服,反穿著鞋子來接你,那個人就是佛。”
年輕人聽后大喜,拜謝了高僧,啟程回家,路上他不停地留意著高僧說的那個人。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貧寒農家,他仔細看了看迎接他的男主人,他沒有反穿鞋子。第二天,他又投宿在一戶富有人家,更沒有人披著衣服、反穿著鞋為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一路走來,投宿無數(shù),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那樣接他的人。
眼看快到家了,佛還沒有出現(xiàn)。年輕人又氣又悔,以為是高僧欺騙了他。
等他回到家時,夜已經很深了。他灰心喪氣地抬手敲門。
“誰呀?”屋內傳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
“我,是你兒子。”他沮喪地答道。
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回來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燈也來不及點著就去開門,慌忙中鞋子都穿反了。年輕人看到母親狼狽的樣子,不禁熱淚盈眶,立刻覺悟了。
佛本是人,而不是神。佛不在別處,他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世人都在苦苦地求索,夢想著找到自己的歸宿。殊不知,思念著我們的人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歸宿。
高僧幫助年輕人認清了人生的歸宿,著實令人感動,我們是不是也該想一想自己的歸宿呢?想一想那些思念著我們的人,那些處處為我們著想的人,那些一直對我們不離不棄的人。
佛的做人哲理故事篇3
有一個人在社會上總是感到不得志,于是就有人向他推薦去找禪師尋求解脫的妙策。
他找到禪師。禪師沉思良久,接著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么形狀?”
這人搖頭說:“水哪有什么形狀?”
禪師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然大悟地說:“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禪師還是沒有回答,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邊的花瓶,這人又說:“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狀像花瓶。”
禪師搖頭,輕輕提起花瓶,把水輕輕地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只見清清的水便一下子溶入沙土,不見了。
看著眼前的情景,這人陷入了沉思。
禪師俯身抓起一把沙土,嘆道:“看,水就這么消逝了,這也是一生!”
這個人對禪師的話咀嚼良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想通過水的例子告訴我,社會就像是不同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狀。而且,人還可能在一個規(guī)則的容器中消逝,就像這水一樣,消逝得無影無蹤,而且一切無法改變!”說完,這人就緊盯著禪師的眼睛,急于得到禪師的肯定。
“是這樣。”禪師拈須道,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說完,禪師出門,這人隨后。
在屋檐下,禪師蹲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臺階上摸了一會兒,然后停住。這人把手指伸向剛才禪師的手指所觸之地,他感到有一個凹處。他很是不解,不知道這本來平整的石階上的“小窩”里藏著什么玄機。
禪師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檐落下,看,這個凹處就是水滴落下長期打擊造成的結果。”
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guī)則的容器,但又像這小小的水滴,能改變堅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壞容器。”
禪師說:“對,這個窩會變成一個洞。”
這個人答:“那么,我找到答案了。”
禪師不語,用微笑和沉默與這個人對話。這人離開了禪師,后來重新在社會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菩提心語:
外在的社會是有規(guī)則的,或者說是以固定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但人是可以變化的,可以通過改變自身形態(tài)以適應社會。當社會無法改變的時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改變自己。
【佛的做人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佛的哲理故事04-03
做人哲理的故事04-02
佛的10個哲理故事04-03
佛在心中的人生哲理故事12-09
誰是你的佛人生哲理12-03
佛說的人生哲理12-09
關于做人的經典哲理名言12-08
做人勵志哲理名句11-27
做人含有哲理的名言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