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寓言故事教學步驟
反復欣賞甜版的《伊索寓言》,他的教學分三步走:異中求同,提出話題,拎出謊言;同中求異,細讀文本,走進“酸葡萄”“狼來了”和那些“奉承話”,感悟謊言有的是為了安慰自己;有的是為了捉弄別人,排遣孤獨、無聊;有的謊言的背后,是設下的圈套,是可怕的陰謀,是美麗的陷阱。最后異中求同,整體建構,認識伊索寓言。在聽課現(xiàn)場覺得線索清晰,訓練點落實到位,牽引巧妙而不露痕跡。
于是一直想讀好《成語故事》,但自身能力弱,可望不可及,思索未果。以高林生老師的指點為起點:
我們教材中的《成語故事》,其實就是三則寓言故事,其主要功能是在介紹這些成語的來源和它的寓意。接下來簡單說一說“故事”。所謂故事,一般是指年代久遠的歷史事件或者流傳很久的傳說。有的時候,一個人或者單位,一件事物的經(jīng)歷也可以理解為故事。大家知道,故事是寫“事”的,故事沒有過多的心理活動描寫、大段的對話和繁復細膩的景物描寫、人物形象的刻畫,大多沒有作者對故事中人物或事件的評論。它著力于人物怎么做的交代,所以故事的情節(jié)是流動的,進展的。語言是動性的。
既然這一課是這種形式的課文,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至少應注意這樣兩條:第一是將這三則故事看作一篇課文去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從而發(fā)現(xiàn)這三則故事的相似之處,明白這類課文的基本特征,為日后的舉一反三做好準備。以我看,這三則故事,至少有這樣幾點是相似或相同的。
1.它們都是由古籍的故事改變而來的。這實際上是讓學生明白這類成語的來源;
2.這三則故事,除了講述了有趣的故事外,還在故事背后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也是寓言故事的基本特征。
第二是讓學生讀明白故事和寓意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故事的詞句入手,讀出詞句所講述的故事,并從故事中抽取蘊含其中的道理。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由形象思維到理性邏輯思維的過程。
因此,教學也想分一下幾步走:
整體讀,抓住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理清故事內(nèi)容。
細細讀。從楚國人的話語中感受他“張口結舌”的原因;從“總是”和南郭的動作感受“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從“不要……而要”感受“濫竽充數(shù)”的結局;從點睛前的“缺少神韻”到點睛后的“騰空飛去”感受“畫龍點睛”的神奇。
探究回到整體:
(1)這三個故事寫得很簡單,卻都讓我們有所悟,默默讀一讀,思考寓言背后蘊含的深刻道理。
。2)這三個故事都沒有塑造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可我們隱隱覺得生活中有他們。到生活實踐中,找找這樣的人,這樣的事,說一說。
這是設想,不知道實際的課堂教學線索是否很清晰,訓練點的設計會讓學生很輕松地參與并習得。
權當拋磚引玉!
【寓言故事教學步驟】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教學設計方案步驟04-19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教學設計范文04-03
寓言故事《狐貍和烏鴉》教學反思03-24
瑜伽減肥的步驟05-09
《狐貍和烏鴉》寓言故事教學案例05-03
高考填志愿的步驟05-11
高考志愿填報步驟04-03
古代詩歌鑒賞步驟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