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味之磨洋糕散文隨筆
也許有人會問,糕不是烘或蒸的嗎?怎么磨的出來呢?其實此糕非彼糕,老家的洋糕一般在過年時才做,也叫年糕。不像年粑那樣靠“蒸”功夫,它的味道出在石磨上,俗稱“磨洋糕”。
相比年粑,洋糕不用糯米,更不摻米,只選自家產、顆粒大、質量好的晚稻米。上磨之前,母親會將米粒過細的篩查幾遍,剔除其中的稻殼、黑米仁等雜質,然后再放入清水浸泡一夜。
米浸透后不用瀝干水,直接可以磨米漿了。隔壁的舅公家存有一臺老字號的石磨,磨盤做工精致、功能強大,只是面積稍大、沉得厲害,推磨時得雙人上陣,否則喚不醒它。每年放寒假在家,推磨是我必做的功課,雖然費些力氣,卻是陪在父母身邊最開心的時候。一大早,父親挑上浸泡米粒的水桶,母親拿上臉盆、舀子等家什,一前一后趕去舅公家里。石磨靜靜的躺在廚房一處角落,母親走上前簡單清掃、洗刷一番,試著捧些米粒兌上水放進磨盤中央的小孔,使勁轉動磨盤,待檢查無恙后,便將擺在石磨下方的竹盤墊上新的一層薄膜,然后正式開工。我每次都是掐著時間才趕過去,不到最后一刻是不會出現(xiàn)的,那會年齡小,特愛偷懶。
磨米漿原本是枯燥的活,但每回并不覺得無聊。母親一手拉著磨棍跟隨轉動,一邊不停的舀米加水,眼睛時刻盯著石磨的運行動態(tài)。我和父親剛推上一會,身上便有些熱了,不得不脫去厚厚的棉外套。跟在父親身邊干活不覺得累,他一邊悠閑的.推著磨,一邊不停講著笑話,總是惹得滿屋人開心不已。母親偶爾插插話,要么喊停,重新清理一下磨面,要么對父親的表現(xiàn)不滿,還不忘輕聲數(shù)落一番。我隨著父親的節(jié)拍,雙手用力推著石磨,看著潔白米漿從磨縫中緩緩流出,滴答、滴答,輕輕敲打在竹盤的薄膜上。那曾經熟悉而親切的一幕,如今想起倍感溫馨。
石磨轉了一圈又一圈,漸漸的,我和父親脊背冒汗、手掌心起泡,米漿也磨好了。磨上一回米漿需耗時半天,比磨豆腐來的慢,全程耐住性子,急也急不來。中午我們回家隨便吃點,便開始著手蒸洋糕了。母親大灶生火,將白膩的米漿倒入墊有細紗布的小竹盤上,放在大鍋里蒸。柴火燒的旺,洋糕也熟的快,不到半個時辰便可出鍋。熱氣騰騰的洋糕才起鍋,父親便開心的拿出事先備好的蘸水紅紙,在糕面上寫下一個紅彤彤、極醒目的“囍”字,每年如此,寓意著全家歡歡喜喜過大年。蒸年糕雖然沒年粑那般費時費力,但也要熟一個、再蒸一個,只是蒸的過程中無需打理罷了。
洋糕冷卻后要用清水浸上,便于保存。老家的過年夜,餐桌上總少不了一大盤香噴噴的炒洋糕,全家老老少少都喜歡夾上一筷子,味道特別好。正月家里來了客人,洋糕也是最受歡迎的待客點心。特別是那柴火灶、豬油炒的,上面擺一層煎雞蛋的洋糕,只要一上桌,便會引來娃娃們的一陣瘋搶。
【老家的年味之磨洋糕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1.老家的年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