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湖隨筆的抒情散文
正是山寒水冷的季節(jié),我出差九江,不經(jīng)意間的一次散步閑走,便溜達到了甘棠湖。
“九江古城,秀在一湖”,這湖就是甘棠湖。甘棠湖原名景星湖,后人為感念唐江州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湖。甘棠湖面積約80公頃,是一座“自有源頭活水來”的天然湖泊。它南倚廬山,北瀕長江,像一顆碩大無比、晶瑩透亮的翡翠,鑲嵌在九江城中,流光溢彩。
其實,冬天的甘棠湖更像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畫,氤氳出卓爾不群的韻致。湖邊冷風習習,撲面而來;湖水晶瑩剔透、波光粼粼。湖面一座九曲石橋伸向湖中的浸月島,島上“煙水亭”的白壁碧瓦飄飄渺渺,亦真亦幻。
碧瓦飛甍的“煙水亭”,又叫“浸月亭”和“周瑜點將臺”。隨著亭名的演變,“煙水亭”那些歷史故事也傳播開來。東吳名將周瑜在甘棠湖演練水軍的一個舉措,給這一泓碧水涂抹上了傳奇的色彩,也涂抹出了“周瑜點將臺”的傳說。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貶授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在甘棠湖“周瑜點將臺”遺址建亭,并以《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中的“浸月”二字取名于亭。亭子建成后,與甘棠湖相依相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熠熠生輝。北宋年間,著名理學家周敦頤之子周壽來九江為父守墓時,在甘棠湖堤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命名為“煙水亭”。明嘉靖年間,“浸月亭”和“煙水亭”均被毀壞,只剩尺椽片瓦。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九江關(guān)督黃騰春在“浸月亭”的故址重建“煙水亭”。雖然“煙水亭”先后遭遇幾次兵燹之禍而毀廢,又幾度被當?shù)啬芄で山吃谄仆哳j垣中重建而起,其規(guī)模不減。
沿著九曲石橋,我走到“煙水亭”品字形山門前,古樸蒼勁的“煙水亭”金字匾額之下,滿月形狀的落地門洞躍然入目。門洞構(gòu)思巧妙,契合了“浸月”二字的寓意,兩邊別具特色的扇形窗戶既像是笑迎八方來客的彎眉,又像是徐徐展開的書卷,雄深雅健之風飄然而來!盁熕ぁ苯ㄖ悍譃樽蟆⒅、右三路,左路有“翠照軒”、“聽雨軒”、“亦亭”;右路為“浸月亭”和“船廳”;中路依次是“煙水亭”、“純陽殿”、“五賢閣”和“觀音閣”。島上層臺累榭的建筑群風格各異、冠冕堂皇;鑲嵌其間的楹聯(lián)匾額與建筑特色相結(jié)合,或筆走龍蛇敘事,或筆底春風繪景,或繪聲繪形寫意,或辭喻橫生抒情,幽情雅趣躍然其中,讓人不得不感嘆歷代文人墨客的書法功力和文化造詣。
從九曲石橋踅回北岸,沿著湖畔款款而行,穿越湖面的“李公堤”進入我的眼簾。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李渤任江州刺史,覺得甘棠湖太大,百姓繞湖而行極不方便,且年久淤塞,屢發(fā)水患。李渤急民眾之所急,想民眾之所想,帶頭捐款籌資,主持疏浚甘棠湖,并修筑一條南連山川嶺、北接南門口的跨湖長堤,“立斗門,蓄水勢,以利民涉”。長慶二年(822年),堤壩建成,當?shù)匕傩諒拇私Y(jié)束了湖上擺渡過往的歷史。李渤離任后,百姓念念不忘他的恩德和功績,將大堤命名為“李公堤”。至此,煙波浩淼的甘棠湖不但有了自然之神給予的嫵媚俏麗,還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赫赫揚揚,名播四方,引得九江百姓和外地游客紛至沓來。
漫步到“李公堤”,天空忽然飄起了小雨。時令已過冬至,北方早已大雪漫卷,這里卻細雨如絲。習習的風和綿綿密密的雨,讓翩若驚鴻的“甘棠湖”驟然間興奮起來,偌大的湖面皺起層層漣漪。沐浴在煙雨朦朧里的“甘棠湖”,像一位情竇初開的美麗少女,蕩漾出纏綿繾綣,蕩漾出柔情嫵媚。其實,既有“沉魚落雁”之容,又有“閉月羞花”之貌的“甘棠湖”,正用自己的美麗色彩涂抹著贛鄱大地,涂抹著九江城……
【甘棠湖隨筆的抒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7.隨筆抒情散文
8.雨染蓮湖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