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經(jīng)典散文
他——枯黑干瘦的臉上布滿了車轍似的皺紋,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又帶著懇切的目光,干裂的嘴唇似乎已被風干許久,僅剩一顆門牙的嘴里不知飽嘗過多少的酸甜苦辣,這些無不打上了他艱辛生活的烙印。他今天特地起個大早,因為他要等老板給他工錢,已經(jīng)幾個月沒有發(fā)了。
她——每天總是最早起床,每天都要打掃這條大馬路,一下一下專心的掃著,淚珠在一滴一滴的往下掉,時不時還拿衣服擦擦汗水。她根本沒有歇息的時間,因為剛剛掃的地總是被一些不文明的人丟的垃圾弄臟,她只好彎下腰去撿,好幾次她彎腰時都感到針扎似的疼,但是再疼也得堅持。因為家中的丈夫病情越來越嚴重了,她需要一大筆錢,她不能失掉這份工作。
他——大概三十六七歲,個頭不高,瘦瘦小小的,皮膚黝黑,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告別了年邁的爹娘,擁別了讀書的兒郎,背起了簡單的行囊,走出了熟悉的村莊,來城市當了一名快遞員。只見他肩上挎著一個大背包,全身衣服已被雨水淋濕了,渾身上下沾滿了污水,好像剛從泥地里爬起來似的。他手里捧著一包用油布包著物品,顧不上抹臉上的雨水,笑著對屋里人說:“大媽,你的包裹到了!”
他們來自哪里?是東北那富饒的黑土地,還是華北平原美麗的村莊?是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牧場,還是巴山蜀水的深溝僻壤?為了撐起困難的家庭,為了讓子女有一個好的生活條件,他們一步步甩開了炊煙和泥土,千里迢迢來到城市。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也許,只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但是,告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jié)奏,用他們那曾經(jīng)扶犁握鋤的雙手,駕馭著現(xiàn)代化的速度和質量,猶如精耕細作家鄉(xiāng)的田園,用勤勞和智慧筑起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在一些人冷漠與不屑的目光中,忙碌著,喘息著,忍受著歧視和白眼,遭受著不幸與苦難,從此在他鄉(xiāng)即家鄉(xiāng)的顛沛流離中,家園被演化成概念或者意象。
他們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因為他們是農(nóng)民,他們只靠種地養(yǎng)活不了家人,于是他們進城打工,被人們稱為“農(nóng)民工”。因為他們沒有文化,找不到輕松的工作,便只能去干一些又臟又累又危險的.體力活。他們享受不到市民的種種福利待遇,甚至不知道出了事故該找誰去索賠。他們只希望能安安生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
他們很微小,他們也很偉大,他們是一家人的希望。家中的孩子上學需要錢,家中種地買化肥需要錢,家中老母親生病更需要錢,這些都靠他們這些頂梁柱呀!他們心里頭流淌著家鄉(xiāng)的河水,懷揣著美好的夢想,他們來到了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城市滋養(yǎng)了機遇和財富,也滋養(yǎng)了偏見和歧視。他們在水土不服的城市苦苦掙扎,盡管腳下的路坎坷又漫長,但他們依然前行不止。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建造起一座座高樓大廈,那是城市形象最樸實厚重的底色;他們用滿腔的激情,噴涌出一首首打工詩歌,那是城市文化最真摯深沉的心聲;他們用全部才智,書寫著一篇篇創(chuàng)業(yè)奇跡,那是城市精神最鮮活清澈的滋潤。
他們的存在,就是要讓春風吹拂大地,要讓和諧灑滿人間。他們,就是需要我們感激贊美的農(nóng)民工朋友,讓我們向這群默默無聞的勞動者致敬!
【他們的經(jīng)典散文】相關文章:
2.他們隨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