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散文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散文1
年年歲歲,今又重陽。
九月九日,一個今天人們眼中代表長長久久的吉利日子,兒時的我,卻并不知道這一天是重陽節(jié)。
幼小的記憶里,記憶中的重陽是那么繁忙。入秋后,人們忙著掰玉米,忙著拾棉花,忙著軋豆子,忙著刨花生……從一進入農(nóng)歷八月份開始,人們就忘記了白天黑夜,一門心思地下地收取一年的口糧,一直要忙到麥苗長出很高了,還有些人家的棉花沒有拾完。所以,忙碌的人們顧不得出游賞景,顧不得登高遠眺,顧不得觀賞菊花,顧不得遍插茱萸……更不見有人家多么隆重地過這個重陽節(jié)。
兒時記憶里的重陽節(jié),我們家都是在田地里度過的。母親帶領(lǐng)我們兄妹在田地里,帶著為財神做壽的禮物——烙成的焦餅(據(jù)說重陽節(jié)是財神的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借著皎潔的月光拾棉花、掰玉米、刨花生……我們邊干活邊吃著薄薄的酥香的焦餅邊進行著各種游戲:成語接龍、猜字謎、故事會、演唱會……歡笑聲中,我們忘記了勞累,忘記了時間,似乎也忘記了我們自己。
重陽,無論人們有多忙,都會在這個特定的日子思念遠方的親人和朋友。這思念,或深或淺,或濃或淡;這情懷,就好像這個深秋季節(jié),她譜寫著每一個思念者的心歌,托鴻雁,托落葉,托明月,托秋風(fēng)……
記憶中的重陽,給了勤勞的人們無盡的深情和無盡的詩情畫意。
我在想象,下一個重陽,又將會是什么樣……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散文2
題記:回憶里的人就不要再見了,見了,就沒有回憶了。
撥通遠在一千公里以外小韓電話的時候,他貌似在吃飯。早在一個月前也給他過電話。兩回電話都是同樣的原因,就是想這個兄弟了。
畢業(yè)四年,除了認為世界末日的那一年在家,其余的時間基本在漢,去年這個時候松來漢,那時候他剛剛結(jié)婚,穿著一件暗紅色的呢子外套,顯的人有些老氣。那年五一,他辦婚禮,寢室的兄弟都通知到了,結(jié)果能去的都沒去。來漢相見,深覺慚愧,酒過三巡,松告訴我說,他現(xiàn)在十分懷戀大學(xué)的日子。我喝了一口酒沒有說話。他又問我懷戀不懷戀,我冷冷的回了一句,沒什么好懷戀的,過去的早已過去,能懷戀就說明當(dāng)初沒有珍惜過。松然后就沒有說話,默默的喝酒。直到如今,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讓我我的心境有如此大的反差,不再為任何一件事物心酸而疼。也許,這些東西本然就沒有心疼心酸的余地?赡苡信笥褧䥺栁,是不是還是因為某人,我會回答 死過一次人,還會因為過去的這些個東西而不竭余力嚒。
過去一年中并沒有多少回憶,總覺得青春歲月就此埋沒,波瀾不驚的活著無多大趣味。于是不再與人置氣,不再與人相言甚歡,用一顆最平常的心活著,可是總有一些說不出的道不明的原因讓人無法順其而下。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頹廢吧,明知現(xiàn)狀如此,也知其根本,卻無心改變。很長時間以來總覺得這生已然如此,而內(nèi)心卻又不堪如此。
去年的這個時間,寫過一篇煙雨中的南湖,那一瞬間,眼中的南湖的確是很美的,如同心中的一個女神。那篇文章也是由于女神的離開,所以才表現(xiàn)那么一絲傷感,也是希望在以后的歲月中能夠懷戀那段時光。記得最后自己寫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早幾年,我也有如同雛鳥一樣年少的無畏,可如今,卻什么也拾撿不起來,包括那些最美好純潔的東西。
走過很多路,總會有一段路走的十分艱難。和很多人在一起呆過,真正有能產(chǎn)生感情的人少之又少。年少的無知和輕狂,可是早已在泛黃的昨天消逝,F(xiàn)如今,即使身邊草長鶯飛,也有帶有苦味的笑容。
那天晚上,和老賈在河邊散步,走到一半,一個在路邊抽煙的女子被老賈多看了幾眼,于是老賈在女子口中變成了老板,而且要賈老板過去玩會兒,當(dāng)賈老板夾著尾巴逃跑的時候,那女子戲虐的說道,哎喲,老板害羞什么呀。于是我在一邊狂笑不止。
離上一篇日志已有一年有余,期間很長時間很想寫,卻無從下筆。這一年里有遇見的人、有錯過的人、有走散的人還是將來會在一起的人,我想說,謝謝你們,不管怎樣至少遇見過或者會遇見。對于將來會在一起的人,我更想說,我很期盼遇見你。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散文3
故人聚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就要到啦!重陽節(jié)這個十分古老的'節(jié)日讓我充滿了好奇感。或許是它真的太古老了吧!以致于在個這充滿忙碌與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中幾乎沒人愿意一抽一出時間來體味詩中那份自然,悠閑,淡泊,真誠,祥和… 有的頂多口頭是提及一下重陽節(jié)到了!
真想自己能在重陽節(jié)夜晚做個夢,夢見自己做上時光機回到白居易那個年代同他一起過個重陽節(jié)感受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問候,感受農(nóng)家歡樂自一由的生活,感受采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懷…好讓自己浮躁的心靜下來,讓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讓自己的心靈被凈化,不必為了某種目的明爭暗斗,不必在為名利地位而奔波勞累,不必在領(lǐng)導(dǎo)和上級面前披上厚厚的偽裝… 唉!可惜夢畢竟是夢總會有醒來的一刻,現(xiàn)實就是現(xiàn)實沒有誰能逃離,既然社會不會因你而改變那唯有該變你自己。今晚過后太陽依舊從東方升起,自己依然是現(xiàn)實中的自己。前方的道路依舊很坎坷但愿在這多岐的路途中不會迷失自我,但愿朋友、同學(xué)之間的友誼依舊很純潔,但愿心中那份真誠、悠然、和寧靜會久久的留在心中…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散文4
今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我對重陽節(jié)的理解僅在那首詩里: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對親人的思念,對家人的思念。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真是感受的很親切,對在外的我來說感受至極。誰不想念親人,誰不想念父母,誰不想念兒女呢,在外的兒女想爹娘,在家的爹娘盼兒女。這種相思是人間的最偉大的情感,人活在世間的最為重要的依靠。爹娘把我們養(yǎng)大,想著我們孝順?biāo)麄,可是在外的我們卻沒有辦法孝敬爹娘。思念牽掛擔(dān)心是我們永恒的心線。在這么個重要的節(jié)日里,我怎么不想爹娘呢,你怎能不想爹娘呢。今天看電視說重陽節(jié)是老年節(jié),重陽節(jié)是漢時的禁日,逐漸在南北朝到唐朝成為一個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有趣的傳說,那個勇敢的少年,為鄉(xiāng)民而努力學(xué)藝,最終戰(zhàn)勝河妖,很激勵我們年輕人的傳說。我是比較懷古的人,對于古代的事情都比較感興趣,也許做歷史研究我也是積極的,只是沒有學(xué)歷史書。有機會可以看看古代的法治史書。歷史能給人感嘆,感嘆古人的大智慧,勇敢,與自然的較量,原始的較量。明年重陽節(jié)我還會寫重陽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國人要記住。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散文5
一年一度秋風(fēng)勁,重陽佳節(jié)如期至,每逢重陽節(jié),就想起故鄉(xiāng)家家打糍粑的場景,憶起那個香,心里萌生饞意,越想越想吃,想得嘴里直冒口水,還是別想了,而今身處異地他鄉(xiāng),雖然現(xiàn)在教書的待遇已經(jīng)好多了,不再是前幾年的日子緊巴巴了。但是這思鄉(xiāng)的情結(jié)還是無法改變,就算我常年在外已成習(xí)慣,可每到過年的時候,不得不想起在家里過節(jié)的熱鬧氣氛,特別是家里每個節(jié)日都有它特有的食物,也就是節(jié)日的飲食文化,那份濃濃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總在心里夢里索繞。
過重陽節(jié),我就記得老家人人皆知的俗語:“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重陽不殺雞,豹子咬你爹!币蛐┘亦l(xiāng)重陽打糍粑、宰鴨殺雞成為過節(jié)的習(xí)俗,其代表食品就是糍粑。
每到重陽的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糍粑。這糍粑的原料就是糯米,那可是百分百的純糯米,而且還是家里自己留的傳統(tǒng)糯谷種——八月早(俗稱高桿糯)。那種長很高很高的傳統(tǒng)稻桿,稻桿曬干后還可以用來搓煙繩、捆苞桿丶打背系、打草鞋,因為它長又堅韌,所以農(nóng)家在收獲糯谷時,再忙也得把谷草捆起曬干后收撿。這種稻谷的糯米滾圓雪白如(老家人稱此為團糯或珍珠糯)加工成的糍粑,既柔軟又香酥,比現(xiàn)在的雜交糯米要好吃得多了。在我們家里,這種糯米要比雜交糯米貴幾角錢。而且它又在八月和九月之間這個時段,正是重陽嘗鮮的好食物了。曾有詩曰:八月半里糯谷黃,九月九來是重陽。大人細娃盼過節(jié),家家戶戶糍粑香。
重陽這天,我母親都會早早的起床,把糯米用水淘干凈,再將糯米裝成木蒸子里,然后燒灶火蒸熟蒸透,直到遠遠的就聞到濃濃的糯米香,為檢驗熟透沒有,母親常常對著剛揭開蒸蓋遠騰起濃濃熱氣的糯米吹幾口氣,聽響聲判斷是否起鍋,若蒸好了,就舀起部分用瓷盆裝著,叫父親和大哥及院子里的叔伯幫忙打糍粑。
剛蒸熟的糯米飯可好吃啦,那晶瑩透亮,潤澤香濃的糯米,直接盛在碗里,放上白糖攪拌均勻就可吃了,而且還耐餓。我小時候每年這天,當(dāng)說糯米蒸好了的時候,總是纏著母親給盛一碗,邊吃邊看父親和院子叔伯互幫打糍粑。
我老家那時候是一個大院子,叔伯都住在一個大院里,老少幾輩人都很團結(jié)和氣。院里有一個石臼,是公用的。所以每到這個時候,不管是誰家先來打糍粑,全院的男勞力只要沒要事的都會自覺來到堂屋幫忙打糍粑,因為土辦法打糍粑是很費力的一種活。就是把蒸熟的糯米到在這石臼里,打糍粑的時候,用力將蒸熟的糯米飯迅速的夯融夯亂,反過來反的用力夯,直到夯成一灘柔柔的,糯糯的黏在一塊的,夯得越黏越糯,吃起來才越香。直到糯米粘在一起用力拉長的糯米線,那糍粑與對窩相撞的聲音把整個堂屋都振起回音,老遠都聽出是在打糍粑,這樣反復(fù)的夯幾次,直到對窩里不再沾糯米時,才算可以了。然后就在一張簸箕里撒上事先用石磨磨好的熟黃豆粉,或者面粉,母親將搗爛的糯米據(jù)糍粑大小掐成坨放成簸箕,姑姑嬸嬸們就用手掌碾成圓形,待冷卻變硬后,就可燒著吃,或用油炸著吃了。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今逢佳節(jié)陪思親,重陽的糍粑,承載著我兒時的歡樂,更勾起我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念想和牽掛!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散文6
佳節(jié)重陽剛過,心里還惦念著什么。重陽歷史淵遠,蘊意豐沛,古人也是奇怪,一個個本該閑適享樂的日子偏偏傷情傷懷,重陽也不例外!凹压(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睕]了出游賞景的情趣,多了一番斷腸的凄涼牽掛;“強插黃花三兩枝,還圖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悵多于未醉時”缺了“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縱情,滿了愁腸百結(jié)的旅夜情懷;“遙遠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失了縱目眺望的宏闊,有了充溢恣肆的情愫。但毛爺爺“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豪情萬丈是一個特例。九月初九,無論如何,都脫不了登高的干系。今年重陽因是周五而錯失感受古人習(xí)俗的機緣,但錯失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美麗。重陽后第二天攜妻兒登臨龍山,領(lǐng)略著別一番意趣。
錯失重陽登高的美麗在于心靈的輕盈,不必緊繃心弦惦記重陽,不必在乎菊蕊暗香盈袖,不必忍受酒氣充鼻綿絕,以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tài)行事,正如我所登的龍山,我并不熟稔它的掌故,以免讓自己擔(dān)著太重的歷史文化負壓。它在我看來只是平常的一座山,由“土、石形成的高聳的部分”,而它一路的景致也是平常至極,猶如山里村民日夜跋涉的回家路一般,如此平靜寧謐。但我還是有必要敘述我路上的感受。路上行人三三兩兩,或來或往,與我們擦肩而過。兒子五歲,欣喜于爬向高處的石階,雀躍在通往山頂曲折蜿蜒的道上。路兩邊多荊棘灌木,密密匝匝,綠意仍舊耀眼在秋光里。素淡的無名小花昭示著生命的存在。路不陡,登山比爬山更確切,人工的鋪砌讓爬的姿勢停留在荒涼的深山密林里。路上撒滿了兒子清脆的笑語。不經(jīng)意的回望攝入心底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路不長也不短,山腰有一小亭,稍憩片刻,晨風(fēng)暖日,綠樹薄云,秋天標(biāo)準的背景,拈一支枯草,哼幾句心情,跟兒子嬉戲,用相機攝下歡笑的片刻。一切正在不知不絕中演繹,一切與重陽無關(guān),一切似乎與龍山無關(guān),任何的文化與厚重在錯失與忽略中消遁失重,心情的內(nèi)存無比寬余。
登山的人大抵把目標(biāo)總鎖定高聳的頂點,那是征服的峰頂,可以敞開襟懷盡情吶喊,四方風(fēng)景盡收心底。壯哉,當(dāng)你把山踏在腳下。然而我以為登山不必求至頂。登山而不能達頂者情況有二,一是現(xiàn)實無奈,或因不識去路,徘徊迂回;或因無路可走,荊棘叢生;或是體力不夠,前程可望,心余力竭;或是同伴打退堂鼓,同舟共濟共回;或是登臨隨意,折回?zé)o憾;其次,卻是興之所至,興盡而返。登臨是一種歷練,一種體悟,征程過半,興致蓬勃,內(nèi)心噴薄的情感被激發(fā),再沖頂也不過如此。此種情趣如居山陰之王子猷,“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是一種瀟灑脫俗。興致的催動可以讓人匪夷所思,張岱雪夜湖心亭的癡舉讓人咋舌,一痕長堤,一點湖亭,一芥小舟,兩三粒人詮釋著興致。秉承古人興致者總有幾個迂腐書生,搖首晃耳,在路上吟詠詩句,和清風(fēng)融日,不亦快哉。然此類人少矣。而我們也只到半山腰戛然而止,緣于第一次登臨,前路遠近未卜,更是兒子撒嬌要我馱行,不登也罷,興隨情終。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