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詞鑒賞1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譯文
月亮出來多明亮,美人儀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月亮出來多潔白,美人儀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緩,讓我思念心憂愁。
月亮出來光普照,美人儀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優(yōu)美,讓我思念心煩躁。
注釋
皎:毛傳:“皎,月光也。”謂月光潔白明亮。
佼(jiǎ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嬌美。
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
窈糾: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tài)的曲線美。
勞心:憂心。
悄:憂愁狀。
懰(liǔ):音柳,嫵媚!钝n》作“嬼”,妖冶。
慅(cǎo):憂愁,心神不安。
燎:明也。一說姣美。
夭紹:形容女子風姿綽絕。漢賦里往往寫作“要紹”,曲貌!榜杭m”、“憂受”、“夭紹”都是形容女子行動時的曲線美,就是曹植《洛神賦》所謂“婉若游龍”。
慘(zào):當為“懆(cǎo)”,焦躁貌!都瘋鳌罚骸皯K當作懆,憂也。”
賞析:
關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陳國統(tǒng)治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高亨《詩經今注》認為描繪“陳國統(tǒng)治者,殺害了一位英俊人物”。多認為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
詩從望月聯想到意中女子的美麗,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體態(tài),越思越憂,越憂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綽絕,月夜的優(yōu)美,構成了動人情景,又別是一番詩情畫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一輪圓月灑著皎潔的銀輝,這夜色顯得格外的美麗。這是寫景,也是寫情。這句交待了詩人活動的背景是在一個月光明麗的夜晚,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誘惑力,容易使人對景生情,發(fā)出許多美好的聯想。同時,結合下句,這句又有著比興的作用,以月光的美來比喻所愛人的美,是很恰貼的!百肆刨狻狈从吵鲞@時在詩人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嬌美的女子,引起他無限的愛慕和情思。天上有著皎潔的月光,地上有著嬌美的女子,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圓,天愜人意!笆骜杭m兮”一句寫詩人仔細端詳女子時的感覺。在月光下,她不但顯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條、秀美,真讓人神顛魄蕩;而更吸引人的,是她還有一種氣質美,她舉止舒緩,雍容大方,性情安靜,而這氣比外表更富有魅力!皠谛那馁狻,此句是詩人自言其心情的煩悶。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舉止,使得詩人一見鐘情,而又無從表白,因而生發(fā)出無限的憂愁和感慨。
這首詩的景色描寫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無限的情意,而讓它作為背景來襯托,則女子的倩影愈發(fā)顯得秀美。同時,月光朦朧下,一個線條優(yōu)美的女子在緩緩起步,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種朦朧美的韻味。所以,這一景色很富有畫意,而畫意又滲透了無限的詩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離的。詩人思念他的情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也許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也許因為它普照一切,籠蓋一切,所謂“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月下懷人的作品總給人以曠遠的感覺。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許就近在咫尺,但在這朦朧的月光下,又似乎離得很遠很遠,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長相思》)。詩人“虛想”著她此刻姣好的容顏,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時而分明,時而迷茫,如夢似幻。[3]
《月出》的`情調是惆悵的。全詩三章中,如果說各章前三句都是從對方設想,末后一句的“勞心悄兮”、“勞心慅兮”、“勞心慘兮”,則是直抒其情。這憂思,這愁腸,這紛亂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礎上產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誘發(fā),充滿可思而不可見的悵恨。其實這悵恨也已蘊含在前三句中:在這靜謐的永夜,“佼人”月下獨自地長久地徘徊,一任夜風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著自己。這真是“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與迷茫的意境和惆悵的情調相適應!对鲁觥返恼Z言是柔婉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嘆詞“兮”收尾,這在《詩經》中并不多見!百狻钡穆曊{柔婉、平和,連續(xù)運用,正與無邊的月色、無盡的愁思相協(xié)調,使人覺得一唱三嘆,余味無窮。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體態(tài)的“窈糾”、“懮受”、“夭紹”,形容心情的“悄”、“慅”、“慘”,可謂一韻到底,猶如通篇的月色一樣和諧。其中“窈糾”、“懮受”、“夭紹”俱為疊韻詞,尤顯婉約。
望月懷人的迷離意境和傷感情調一經《月出》開端,后世的同類之作便源源不斷,李白《送祝八》“若見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窺明月”,杜甫《夢太白》“落月滿屋梁,猶疑見顏色”,常建《宿王昌齡隱處》“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王昌齡《送馮六元二》“山月出華陰,開此河渚霧,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類甚多,大抵出自《陳風》。不管它們如何變換著視角,變換著形式,變換著語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即迷離的意境,悵惘的情調。這種意境與情調,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這些濫觴于《月出》的望月懷人詩賦作品,總能使人受到感動與共鳴,這也正如月亮本身,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
古詩詞鑒賞2
1.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钌屉[《代贈二首·其一》
2.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焓缯妗兜麘倩āに痛骸
3.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醢彩秱涸埂び甏蚪蠘洹
4.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畎住洞涸埂
5.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獎㈤L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尋南溪常道士》
6.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風入松·寄柯敬仲》
7.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醢彩对铡
8.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9.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拙右住洞侯}湖上》
10.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R知章《詠柳/柳枝詞》
11.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獜垨颉读⒋号汲伞
12.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铎稀肚迤綐贰e來春半》
13.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獨W陽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1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R知章《詠柳/柳枝詞》
15.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ω尽渡叫小げ脊蕊w飛勸早耕》
16.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獨W陽修《戲答元珍》
古詩詞鑒賞3
[魏晉]阮籍
昔聞東陵瓜,
近在青門外。
連畛距阡陌,
子母相鉤帶。
五色曜朝日,
嘉賓四面會。
膏火自煎熬,
多財為患害。
布衣可終身,
寵祿豈足賴?
注釋:
【1】東陵瓜:漢初人邵平所種的瓜!妒酚洝ばは鄧兰摇吩疲骸吧燮秸,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時俗謂之東陵瓜”。
【2】青門:即霸城門!度o黃圖》:“長安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因曰青門!
【3】畛:田間的埂界。
【4】距:至,達。
【5】阡陌:田間小路。這句是說,瓜種得很多,一塊地連著一塊地。
【6】子母:比喻小瓜大瓜。
【7】鉤帶:互相串連著。
【8】五色:指各種顏色的瓜。
【9】嘉賓:指買瓜吃瓜的人們。
【10】膏火自煎熬:《莊子·人間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币馑际钦f,樹木生得太好(成材料),就會招致工匠來砍伐;油類由于自己能燃燒,所以才招致人們來點火。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錢財太多,或者才德出眾,也同樣會招來禍害。
【11】布衣:指老百姓。因為古代一般平民不許穿絲綢。
【12】寵祿:指朝廷給予的恩榮與俸祿。以上二句是說,當個普通百姓是容易平安無事的,如果有了高官厚祿,那就不好辦了。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向來索解紛紜,其中沈約的解釋最具代表性,后來者亦多不脫其窠臼。沈約說:“當東陵侯侯服之時,多財爵貴;及種瓜青門,匹夫耳!實由善于其事,故以味美見稱,連畛距陌,五色相照,非唯周身贍己,乃亦坐致嘉賓。夫得故易失,榮難久恃。膏以明自煎,人以財興累。布衣可以終身,豈寵祿之足賴哉!”照沈約的說法,這首詩是詠東陵侯召平一人之事。但召平種瓜,意在歸隱,當不至于要“坐致嘉賓”。究其實,此詩當是詠召平和蕭何二人之事!妒酚洝な捪鄧兰摇酚涊d: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十一年),陳豨、韓信反,呂后用蕭何計殺韓信。高祖“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wèi)。諸君皆賀,召平獨吊。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wèi)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衛(wèi)衛(wèi)君,非以寵君也。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鄧鴱钠溆嫞叩勰舜笙!
詩以“昔聞”二字領起直貫以下八句。“昔聞”者正是詠史句法,聞事于史書,故謂“昔聞”。前四句詠召平事,點明召平所種之瓜名及種瓜之地點,復形容其瓜田之大,種瓜數量之多!拔迳币韵滤木湓伿捄问。但“五色曜朝日,嘉賓四面會”仍就“東陵瓜”言之,謂召平所種“東陵五色之瓜,登于相國之盤,在朝日中暉曜,而相國之座上,嘉賓四面來會”(陳伯君先生校注《阮籍集》語)。這二句雖出于陳先生的'想象,但也是合理的。相國之堂“嘉賓四面會”自是常情,而召平與蕭何素有交往,故其瓜“登于相國之盤”也自屬可能!案嗷稹本涫恰岸嘭敗本涞谋扔鳎q言多財的患害猶如膏火的自煎。這里仍是詠蕭何。蕭何被迫“悉以家私財佐軍”,以及后來被劉邦以“多受賈人財物”的罪名“下廷尉,械系之”,雖說是由于劉邦對臣下的猜忌,但也未始不是多財的患害。
“布衣”二句收束全篇,上句言召平隱居種瓜,以布衣平民之身得以安享天年;下句言蕭何雖寵祿有加,卻猶如膏火自煎,故寵祿不足賴也。
詠史詩貴在不就事論事,而要從其中翻出新意,或是論證人生哲理,或是以古諷今,或是抒作者難言之懷抱。此詩則正是以召平、蕭何的對比論證人生的大道理——“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其實,這道理本是簡單而明確的,但古往今來,卻又沒有幾人真能明了并實踐之。詩人言及于此,不由得感慨系之!对亼寻耸住吩S多詩篇往往在抒情詠事中以極精煉的詩句抽象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使詩篇既富有情趣又不乏理趣,這也是阮詩的一個特點。
關于此詩的寄托,古人多有猜測,唯方東樹“此言(曹)爽溺富貴將亡,不能如召平之猶能退保布衣”(《昭昧詹言》卷三)之論庶幾得之。因為曹爽曾為相國,寵祿正與蕭何相埒,故阮籍作詩諷其事,亦未必不可能。
古詩詞鑒賞4
原文:
晚桃花
[唐代]白居易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
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yǎng)女嫁常遲。
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
譯文
一株盛開的桃樹,花枝斜垂在水面上,因為被茂盛的松竹遮蔽,開放得晚一些。
若不是傾斜的夕陽透入林中,還沒辦法發(fā)下它,不過也只有我這樣喜歡尋幽探勝的閑人,才會過來一探究竟。
可惜這棵桃花長得不是地方,就像出生寒門的人才容易被忽視,貧窮人家的女兒總是比常人要遲些才能出嫁。
可憐這桃花在這春意正濃的時候,快要凋零了也沒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賞識,今天機緣巧合被我發(fā)現,就折一枝回去欣賞。
注釋
亞:通“壓”。
無由見:沒有辦法看見。
寒地生材:這里指出身寒門的人才。
校:通較,比較,較為。
春深:春意濃郁。
白侍郎:白居易時為刑部侍郎。
賞析:
這首詩借景言情,情因景生。正是晚放的“一樹紅桃”觸發(fā)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機緣,才使他生發(fā)出那么深長的聯想與感慨。它不僅描繪了“春深欲落”的`“晚開”桃花的冷清與孤寂,而且通過對桃花的憐惜和詠嘆,抒發(fā)了詩人的珍愛人才之情。
“一樹紅桃椏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先勾畫桃花灼灼盛開、綽約動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環(huán)境。滿樹桃花,紅艷似火,它的枝椏伸向池塘的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翠竹掩映,青松遮蓋,它雖然遠離百花又開放得較晚,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個性。
“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是從首聯描寫轉人三聯議論的自然過渡。詩人感嘆,這美麗的花只因偶然的機緣才被人發(fā)現,若不是斜日臨照,與紅花相映,人們便觀賞不到這“一樹紅桃”;若不是作者自己是一個投閑置散的人,就不會知道在這“竹遮松蔭”的幽靜之處,還會有艷麗動人的桃花。
“寒地生材遺較易,貧家養(yǎng)女嫁常遲”是詩中的警句,也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詩人把警策的議論和形象化的比喻結合起來,既顯露出銳利的諷諭,批判的鋒芒,又含蓄蘊藉,發(fā)人深思。因為生長在貧寒的地方,便容易受到冷落和輕視,花木是這樣,人亦如此。作者用貧家女兒的遲嫁,這一常見的社會現象,生動譬比,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識別人才和選拔人才的問題。不應因為家世貧寒,便棄而不用,選拔人才應當唯賢是舉,廣為搜羅,這正是詩人要抒寫的真正思想。
“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灼來折一枝”便緊緊承接著第三聯的議論和慨嘆,寫出了詩人對桃花的憐惜與珍愛。他獨具慧眼,折取一枝,這種與眾不同的惜花之情,正反映出詩人對人才問題不同流俗的見解。
前人論白居易之詩時說:“善言情者,吞吐深淺,欲露還藏,便覺此衷無限!保憰r雍《詩鏡總論》)白居易的詩雅俗共賞,富有情味,他所運用的語言大都淺顯平易,接近口語,但又十分注意語言的加工和提煉,以便使通俗的字句,表達出深厚的情致。這首詩中的“一樹紅桃椏拂池”、“貧家養(yǎng)女嫁常遲”等詩句,既自然流出,不覺晦澀,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語,顯然經過了詩人的選擇、提煉和藝術加工。
古詩詞鑒賞5
1.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f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2.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K軾《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3.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畎住洞喝兆砥鹧灾尽
4.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楊凌《句》
5.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K軾《惠崇春江晚景》
6.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鸥Α顿浶l(wèi)八處士》
7.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處椎馈杜R江仙·斗草階前初見》
8.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畎住洞核肌
9.彈指東風太淺情!處椎馈稖p字木蘭花·留春不住》
10.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鸥Α杜D日》
11.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炐荨洞和頃郊椅荼诙住
12.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醪g《春曲》
13.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虾迫弧洞褐邢餐蹙畔鄬ぁ
14.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獪赝シ丁额}望苑驛》
1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n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16.辭卻江南三月,何處夢堪溫?更階前新綠,空鎖芳塵!耐甏尽镀帕_門引·春盡夜》
17.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S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18.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楫悺堕L生殿·禊游》
19.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獜垨颉读⒋号汲伞
20.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拙右住顿I花》
21.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錢起《春郊》
22.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讟恪短靸羯场ご骸
23.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2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畎住对绱杭耐鯘h陽》
25.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铎稀断嘁姎g·林花謝春紅》
26.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X惟演《玉樓春》
古詩詞鑒賞6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古詩詞鑒賞7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1.簡析“鄉(xiāng)淚客中盡”一句中“盡”字的意蘊。
盡:用完,沒有:在這里只思念家鄉(xiāng)的淚水已經在客鄉(xiāng)流完;一個“盡”字道出了作者離家鄉(xiāng)之遠,飄零之久。
2.用簡潔的語言描繪“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的景象。
秋風乍起,樹葉紛紛飄零,大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涌起層層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3.閱讀全詩,簡要分析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描寫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異鄉(xiāng)漂泊的境遇,抒發(fā)了旅人懷鄉(xiāng)思歸不得的悲戚和仕途不順,人生失意的落寞。
古詩詞鑒賞8
古詩原文
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
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請陳初亂時,反復乃須臾。
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
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
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
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
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
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
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
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
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吁。
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
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復來剃榛蕪。
入門四松在,步屟萬竹疏。
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
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
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
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于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馀。
創(chuàng)作背景
迨至廣德二年(764)三月,嚴武復任東西川節(jié)度使兼成都尹,杜甫始攜家人自閬州返回成都。此詩當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杜甫自閬州返回成都草堂后。
詩文賞析
從形式上看,《草堂》用大量篇幅回溯了徐知道亂蜀的始末及其嚴重后果,是對舊史的重要補充,是詩史。而眾多注家也是從這個角度來肯定這首詩的價值的。這無疑是杜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這方面而論,《草堂》的確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真實。例如對徐知道亂蜀原因:“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準確把握;對漢、蕃相互勾結又相互火并的生動刻畫:“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對亂象錯綜復雜情況的巨細不遺:“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以及對賊謀“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的揭露,其廣度和深度,是抵得上一篇徐知道亂蜀始末記而有余的。
特別是“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虞”,不僅深刻地揭示了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而且表現了詩人的無比痛憤。當這位偉大詩人寫到這里時,是站在審判臺上,面對著毫無人性的魔鬼,怒不可遏地申斥他們的罪行的。一個“爾”字,就維妙維肖地表明了他那種面對魔鬼,痛予呵叱的堅定立場。死者而有妾,馬,當然不是等閑之輩。這似乎有點為互相殘殺而死的賊徒,或者為殃及闊人的枉死鬼而一表同情的嫌疑。其實不然,這是文學上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段——深一層寫法。對鬼妾、鬼馬尚且這樣肆無忌憚地蹂躪、糟踏,則對一般老百姓的殘忍、兇暴,更不消說了。杜甫的同情,始終是在無辜而死的老百姓一邊的。
然而僅僅看到這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價值,尚不足以盡《草堂》的極致!恫萏谩返乃枷胍饬x和文學價值,除了上述這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最主要的方面,那就是,在回憶蜀亂始末的筆觸上,融入了杜甫對嚴武最真摯的友誼,希望他面對“成都適無虞”、“天下尚未寧”的冷酷現實,認真思考“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原因;吸取禍生肘腋的沉痛教訓,整頓紀綱,厲行國家法令,不要重蹈“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覆轍。《草堂》詩主要是按這樣的構思,藝術地再現當時的亂象的。
開頭四句,詩人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他為“蠻夷塞成都”而去,為“成都適無虞”而歸的心情,希望嚴武注意國家的'治亂,同人心向背,息息相關,千萬不能滿足于眼前的“適無虞”。這是對嚴武的忠告,也是對當前形勢的正確估計。論者多從它同下文的關系,許其為一篇之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為了讓嚴武清醒地記取“蠻夷塞成都”的慘痛教訓,詩人接著寫到:“請陳初亂時,反覆乃須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薄罢堦悺闭,請允許我(杜甫)陳于大將之前!按髮ⅰ闭,劍南節(jié)度使嚴大將軍武也。這就充分表明《草堂》主要是向嚴武陳情。而陳情的第一件事是“反覆乃須臾”間事,不可掉以輕心;是詩人把“群小起異圖”,直接同嚴武赴朝廷聯系起來。這固然可以說明嚴武舉足輕重,國家安危所系,用《八哀詩》哀嚴武的詩句來說,就是“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但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嚴武治蜀還有嚴重問題,以至于前腳剛剛跨出成都,便禍生心腹。一句話,“群小起異圖”,嚴武是不能完全辭其咎的。這是杜甫希望嚴武認真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楊倫對“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加了“寫出草草烏合光景”八個字的旁批。需要補充一句:豈止草草烏合,他們在歃血為盟之初,就有過激烈爭吵呢。這消息,是“氣已粗”三個字透露出來的。氣粗就是喉嚨大,出大聲氣,是提勁爭吵的形象語言。它生動地反映出:叛亂集團從一開始就有沖突,其發(fā)展為分裂,為自相殘殺,而終歸滅亡,是必然的。
詩中“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這一句,也是很值得嚴武深省的大問題。布衣一般指老百姓。這就是說,除徐知道這股亂軍,還有鋌而走險的老百姓。當然,無論從組織,還是從性質看,其鋌而走險的情況都極其復雜,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他們都是逼上梁山的。在當時,除了這條路,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嚴武這個人,《舊唐書》批評他,一則說: “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痹賱t說: “性本狂蕩,視事多率胸臆。”三則說:“窮奢極靡,賞賜無度,蜀方間里,以征斂殆至匱竭!边@些,杜甫都是知道的。有時也盡過朋友之道,微言相感。但因愛才心切,加以嚴武“驕倨”,多言未必見納,所以平常相處,表揚鼓勵居多。徐知道的反叛,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的騷動,同嚴武上述缺點是有關系的,F在,再鎮(zhèn)成都,不知道會不會認真總結“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血腥教訓,改弦更張,防患未然。杜甫從“遣騎問所須”這件小事上,深深意識到問題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再不提出,嚴武個人成敗事小,天下安危事大。因而在痛憤之馀,結撰至思,向嚴武表明了“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馀”的態(tài)度,同時,又通過初亂的回憶,提示了若干值得嚴武虛心思考的問題,目的都在促使嚴武的猛省,去其所短,用其所長,把兩川的事情辦好。
《草堂》,杜甫“窮年憂黎元”的高大形象以及“何人懷抱盡”的諫諍風范,都是令人仰之彌高,即之彌親的。
古詩詞鑒賞9
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作者借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惜時勸學)。
2.寫法有何特點?
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古詩詞鑒賞10
古詩原文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翻譯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下雨。料峭的春寒還未結束,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難,叫人擔心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注釋解釋
選自《簡齋集》。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宋代詩人。此詩寫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陽市。
園公:詩人自注:“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
胭脂:一種紅色顏料。也泛指紅色。
詩文賞析
這首絕句與其說是寫春寒,不如說是詠海棠。說到詠海棠,自然忘不了蘇軾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逼鋵,這兩首海棠詩都是借海棠寫自己。蘇軾筆下的'海棠圣潔、幽寂,是他貶官黃州時的寫照;陳與義筆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時的寫照。 因此,頭兩句的“風”“寒”就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寒,更主要的是社會的風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風飄絮”,詩人則“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兩句詩人用類似于刻劃松、梅、菊、竹的手法來寫海棠,說它傲然“獨立”于風雨中,哪怕有損于自己美麗的“胭脂色”。海棠的風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現。詩人點化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濕”,別創(chuàng)意境,不但更具風致,而且更具品格。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雅致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上乘之作,這就是詠物詩創(chuàng)作的訣竅。
古詩詞鑒賞11
古詩原文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fā)馨香,菟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
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譯文翻譯
新婚夫婦,夫君就像是女蘿草,妻妾就如菟絲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輕柔的枝條,只有在春風里才會搖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讓彼此關系纏綿繾倦、永結同心。
誰說見一面很容易,我們各自在青色山崖的兩邊。
君在外春風得意、如魚得水,而妻妾卻在家里憂心匆匆、痛斷肝腸。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別無旁務,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歸宿在哪里?夫君該不會在外面與別的女子“共芬芳”、做“鴛鴦”吧?
夫君。〖偃鐬殒挠卸牡脑,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來量了。
注釋解釋
女蘿:一種靠依附他物生長的地衣類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婦。
菟絲:一種利用爬藤狀構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婦。
引:避開,退卻。
托:寄托,依靠。
競:爭逐,比賽。
上宿:指睡覺。
創(chuàng)作背景
盛唐時期,李白由于得不到皇上和高官的'賞識,空嘆才華無處施展;而婦女不得寵,日日獨守空閨,二者內心皆是孤苦寂寞的,,相似之處頗多,所以李白借怨婦來表達自己的失意情懷。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怨婦詩。李太白乃浪漫主義豪放派詩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羈,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細膩的描寫風花雪月、兒女情長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為女蘿草,妾作冤絲花”。古人常以“菟絲”、“女蘿”比喻新婚夫婦,優(yōu)美貼切,因而傳誦千古 。冤絲花為曼生植物,柔弱,莖細長略帶黃色,常常纏繞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蘿草為地衣類植物,有很多細枝。詩人以“菟絲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蘿草」比喻夫君,意謂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讓彼此關系纏綿繾倦、永結同心。即所謂“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
“女蘿發(fā)馨香,菟絲斷人腸。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大意可能是說,夫君在外春風得意、如魚得水,而妻妾卻在家里憂心匆匆、痛斷肝腸。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我只想用一個字來理解——怨。過去,男主外、女主內。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別無旁務,因而想入非非。我的歸宿在哪里?夫君該不會在外面與別的女子“共芬芳”、做“鴛鴦”吧?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態(tài)度:夫君啊!假如為妾的有二心的話,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來量了。大約相當于今天的“?菔癄不變心”吧!
古詩詞鑒賞12
原文: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磐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注釋:
1.考槃(pán盤):盤桓之意,指避世隱居。一說槃為木盤。
2.碩人:形象高大豐滿的人,不僅指形體而言,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寬:心寬。一說貌美。
3.寤:睡醒;寐:睡著。寤寐連用,即過日子。
4.矢:同“誓”。諼(xuān宣),忘卻。
5.阿:山阿,山的曲隅。一說山坡。
6.薖(kē科):貌美,引為心胸寬大。
7.過:失也,失亦忘也。
8.陸:高平曰陸。一說土丘。
9.軸:徘徊往復,自由自在。一說美貌。
10.告:哀告,訴苦,哀訴。
翻譯:
遠離塵囂隱居到山澗之畔,偉岸的形象啊心懷寬廣。即使獨身孤零零地度日,誓不違背隱居的高潔理想。
遠離世俗隱居到山崗之上,偉岸的形象啊心神疏朗。即使獨身冷清清地度日,誓不忘記隱居的歡樂舒暢。
遠離喧鬧隱居到黃土高丘,偉岸的形象啊心志豪放。即使獨身靜悄悄地度日,誓不到處哀告不改變衷腸。
賞析:
這是一首隱士的贊歌。題目的解釋,自來都包涵贊美的意思。毛傳說:“考,成;槃,樂!敝祆洹对娂瘋鳌芬惛盗嫉恼f明:“考,扣也;磐,器名。蓋扣之以節(jié)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秉S熏《詩解》說:“考槃者,猶考擊其樂以自樂也!笨傊,題目定下一個愉悅贊美的感情調子,使讀者在接受上有了感受的提示和理解的引導。
全詩分三章,變化不大,意思連貫。無論這位隱士生活在水湄山間,無論他的言辭行動,都顯示暢快自由的樣子。詩反覆吟詠這些言行形象,用復沓的方式,加深讀者的感受。
詩集中描寫兩個內容。一是隱士形象!按T人”一詞,本身就帶有身體高大與思想高尚雙重含義。全詩反覆強調“碩人之寬”、“碩人之薖”、“碩人之軸”,突出“寬”、“薖”、“軸”,實際上表示隱士的生活是自由舒暢的,心胸是寬廣高尚的。他遠離濁世,又使?jié)崾谰把。因此,這個隱士雖然隱居山間水際,但仍然是受人們敬重仰羨的社會人!对娦颉氛f,這首詩是諷刺衛(wèi)莊公的`,因為衛(wèi)莊公“不能繼先王之業(yè),使賢者退而窮處”?磥恚[士是賢者,處身于窮鄉(xiāng)僻壤,倒是對的。至于是否直接諷刺衛(wèi)莊公不用賢人,就詩本身來說,并沒有明顯的昭示。所以,碩人是隱士,是賢者,是有高尚思想寬廣胸襟的偉人,詩內詩外,都得到表現。詩歌反覆吟詠,給人印象就深刻了。詩中描寫的另一個內容,是隱居的環(huán)境。“考槃在澗”、“考槃在阿”、“考槃在陸”,無論在水澗、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較少的地方。隱士之所以叫做隱,當然并不僅僅在于遠離社會生活。雖說前人有“大隱于朝,中隱于市,小隱于山”的說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隱士不是不可以;不過,一般說來,隱士大多數指遠離人群集中活動的范圍,到山林、水際、海島等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也可以說是自愿從社會中自我放逐者。詩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隱居的環(huán)境寫得幽靜雅致。山澗、山丘、黃土高坡,都不涉一筆荒蕪、凄涼、冷落,反而成為一個符合隱士所居的幽雅環(huán)境。那么,賢良的隱士在幽雅的環(huán)境中,就如魚得水,散步、歌唱、游賞,自得其樂,舒暢自由。于是,隱居之樂也永遠不能忘卻,更不想離去了。賢人、幽境、愉悅三者相結合,強烈地表達出碩人的隱居,是一種高尚而快樂的行為,是應該受到社會尊重贊美的。
詩歌每章一韻,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齊中見出變化。特別是可歌的《詩經》,在吟唱中音韻的變化,就使歌聲抑揚有序,載著作者的贊美之情,充盈空間,不絕于耳了。
隱逸詩自六朝始盛,至淵明始大,然推其始,則在考槃。這首詩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淡閑適的意境,文字省凈,詞興婉愜,趣味幽潔,讀之覺山月窺人,澗芳襲袂,一種怡然自得之趣,流于行間。末句”獨寐寤宿,永矢弗告“,意雋韻遠。(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
古詩詞鑒賞13
明神
明神司過豈令冤,暗室由來有禍門。
莫為無人欺一物,他時須慮石能言。
翻譯
英明的神靈掌管人間一切是非功過,怎會令它是非不分功過不明?即使是暗室也自有致禍之門。
請別以為暗室無人,就可以一掌遮天地!總有那么一天會來到:石頭也會說話。
注釋
明神:對神的`尊稱。
司過:掌握人的罪過。
暗室:謂隱避之處,暗處。
石能言:石頭能講話。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大中二年(848)。此詩所寫,究何所指,歷代注家,意見紛歧。
賞析
這是一首短詩,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包含著作者對當前局勢的無限痛心。人世間事,錯綜復雜,詩人在無何奈何之余,只好藉明神以示警,設想到終有一天石亦能言,則一切是非恩怨,自無所遁于天地之間。語極沉痛。一二句謂神明司過,不冤枉好人,不放縱壞人;暗中策謀,乃招禍之門。三四句謂莫因無人知曉而敢于暗中欺人,將來總有一天,真相大白,石亦能為證。
此詩純?yōu)樽h論,而論中有象,其象則在“暗室欺人”、“石亦能言”;而議中寓情,其情在“豈令”、“由來”、“莫為”、“須慮”,虛字呼應,一氣轉旋,每轉愈深。對此類題目的詩,實在是很難以一般七絕的藝術技巧來衡量了。
古詩詞鑒賞14
浣溪沙·洞庭
張孝祥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①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注:①紅蓼,指生在水邊的紅色蓼草。
鑒賞:
這首詞是張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長沙)調知荊南(荊州,今湖北江陵)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為諫官所劾,罷任北歸,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嬌?過洞庭》詞,有“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等語,流露出一種疾俗憤世的情緒,這一首寫得心氣平和多了。他從長沙出發(fā),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盡瀟湘”一筆帶過,“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俺扉熖帞捣迩唷币痪洌瑢懚赐ズ扒〉胶锰。范仲淹《岳陽樓記》云:“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在岳陽樓上俯視洞庭之景。詞人泊舟湖中,不復寫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說四圍廣闊,遠處峰青,則規(guī)? 見,氣象可想!捌焐也粍油聿ㄆ健,是官船晚泊時景象,呈現出大自然清幽的靜態(tài)美。旗梢,即旗旓。船頭所插旌旗上的飄帶一絲不動,表明此刻的湖面,風平浪靜,所以出現傍晚水波平靜的景象,唯有鱗鱗細浪了。這樣夕陽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與遼闊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構成一幅境界開闊而又幽靜的山水畫面。
下片寫停船后泛覽湖景所見。“紅蓼一灣紋 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隨著視野的轉換,顯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給人一種紅白鮮明的色彩感! 紅蓼”,指生于水邊的紅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四云:“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江東人別澤蓼,呼之為火蓼!碧拼娙硕拍痢鹅ㄖ荼R中丞見惠名醞》:“猶念悲秋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倍~中的“紅蓼”與“白魚”相對,更感到作者的構思精巧,觀察入微。詞人既寫了遠處一條水灣倒映出的紅蓼圖,又寫了似的雙尾白魚。魚稱“雙尾”而“明”,是躍出水面之魚,靜中見動。“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語收結,尤耐人尋味。
這里作者變換出另一幅畫面,而思緒已超越了時空對念的限制,直接轉入夜景,使讀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思考這個過程。再從畫面本身看,是從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筆,攝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兩種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蓋著星空倒影。這 不僅與前面的“楚天闊”、“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 應,而且充分地展現了優(yōu)美的詞境!耙箾觥倍,既是詞人的直感,又顯示出流戀自然界的心態(tài)。
問題:
(1)這首詞的上闕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3分)
(2)詞的下闕使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請舉出兩例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
。1).上闕寫了遼闊的楚天、青色 的山峰、平靜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繪了一幅境界開闊而又幽靜的山水畫面。
。2).①動靜結合,“明”是躍出水面之魚,在這樣的安靜的環(huán)境中,靜中見動。②比喻、對比,將雙尾白魚比作“玉刀”,既寫出魚的特征,也和“紅蓼”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給人強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時是傍晚,而“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轉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現出水中船影遮蓋著星空倒影的優(yōu)美境界。(只要任意舉出兩種手法即可)
古詩詞鑒賞15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東皋薄暮望”有什么作用?
點明時間、地點、事件。
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舉目四望,樹林和山巒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整個畫面蕭瑟恬靜。
3.本詩寫景有特色?
頷聯寫的是秋野靜景,頸聯寫的是秋野動景,以動襯靜,意境更顯靜謐。
4.“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fā)孤獨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隱的愿望。
【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03-21
古詩詞鑒賞04-06
古詩詞鑒賞11-20
勸學古詩詞鑒賞03-29
《處暑》古詩詞鑒賞09-08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1
元宵古詩詞鑒賞08-10
浣溪沙古詩詞鑒賞08-09
《登樓》古詩詞鑒賞01-25
《風》古詩詞鑒賞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