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劉禹錫:春詞
劉禹錫:春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春詞》
作者: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注解】
春詞:春怨之詞。詩題一作《和樂天春詞》。
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
朱樓:髹以紅漆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頭上之香。
玉搔頭:玉簪。
【韻譯】
宮女打扮脂粉勻稱,走下紅樓;春光雖好獨鎖深院,怎不怨愁?
來到庭中點數(shù)花朵,遣恨消憂;蜻蜓飛來,停在她的玉簪上頭!
【賞析】
這首詩從標(biāo)題即可看出正是與白居易的唱和之作,它用極為細(xì)膩的筆觸寫了一深院中女子的境遇,作為“核心意象”的女子成為欣賞這首詩的關(guān)鍵所在。
一、女子。“新妝”、“宜面”寫一女子在閨中的細(xì)致打扮。如此精心修飾一新,自然是心里暗懷期待,沒有期待的話,便會“欲妝臨鏡慵”了。當(dāng)然精心修飾一新待在閨中在鏡里自賞也不是不可以,而一旦“下朱樓”便是有所望了。首句用幾個動作把女子潛意識里有所望的心態(tài)形象地傳達了出來。
二、女子與花。修飾一新的女子一下朱樓便被院中盛開的鮮花猛刺了一下,頓生哀愁。“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這里女子由暗懷期待到愁的轉(zhuǎn)換是在見到花的瞬間完成的,這種由物引起的情緒的瞬間變化,在閨怨詩中并不難見,比如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怨》中的女子,由“不知愁”而瞬間生愁,也是由物——楊柳引發(fā)的。如果說“柳”能直接勾起送別場景的聯(lián)想的話,那么《和樂天<春詞>》中的女子是如何見花而生愁呢?這是因為閨中女子通常在心理上存在著一種被賞的期待心理,因而當(dāng)女子看到花因外力(“鎖”)而被限定在深院中不為人賞時,忽然發(fā)覺自己與這盛開的鮮花的境遇十分相似,“同化”的作用引發(fā)了女子心中的哀愁:花開得再艷,人修飾得再新,不僅都毫無意義,反而更顯落寞。也正因此,我們說“鎖”、“愁”表面上是寫花,其實也是寫人。“一院愁”尤為形象,化虛為實,意即“愁”充滿一座院子,言女子與花均被“愁”籠罩,無處逃循。
女子因了與花同樣的境遇,對花頓生同病相憐之情,因此有“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之舉,“數(shù)花朵”既是寬慰花,也是寬懷自己,相當(dāng)于一種傾訴,只不過是用動作而非語言罷了。數(shù)著數(shù)著,情難自禁,逐漸花人難辯,正是金圣嘆所說的“人到花里去,花到人里來”的花人合一的境界!短圃婅b賞辭典》說“用‘數(shù)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fā)這大好春光”,似有不妥。“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承上句“深鎖春光一院愁”而來,一“鎖”字己點明“愁”之所在,再則女子下朱樓看到鮮花的瞬間已經(jīng)完成了向“愁”的轉(zhuǎn)換,而且這“愁”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閑愁,而是一種發(fā)乎命運感的哀愁,因而不會有“大好春光”(排遣閑愁)之感!短圃婅b賞辭典》又說:“‘數(shù)花朵’,當(dāng)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zhuǎn)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吧?”這只講出了女子對花的感受,而沒有講到女子因花而生發(fā)的對自身命運的哀傷,還忽略了女子在數(shù)花的過程,女子與花初步融合的情景,而這正是末句著力營造的一種意境。
三,女子、花、蜻蜓。女子本為排遣傷情而數(shù)花,數(shù)著數(shù)著,不料越發(fā)觸動了自己的哀傷,由此也可見女子的哀傷積蓄已久。越數(shù)傷情越深,以致于形神癡呆,一動不動,也成了哀傷的眾花中的一朵。女子精心打扮、“下朱樓”、“數(shù)花朵”是顯在的動,花的盛開是潛在的動,至此均化為這一呆立的靜,而這呆立的靜又蘊含著愁的涌動,動靜相形十分巧妙。蜻蜓的飛入,轉(zhuǎn)換了讀者的視角,強化了這主客融合,花人同一的畫面!短迫巳f首絕句選評》云:“末句無謂自妙,細(xì)味之,乃摹其凝立如癡光景耳。”不僅如此,以“蜻蜓飛上玉搔頭”作結(jié),還照應(yīng)了首句“新妝”——女子如花之美,又照應(yīng)了“宜面”——女子如花之香。呆立之形又凸現(xiàn)了女子傷情之深,回應(yīng)了首句“下朱樓”的無望。
四,花、女子、詩人。以上是《和樂天<春詞>》的顯文本分析。一首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往往還含有潛文本意蘊,正所謂“冰山下面的那一部分”,這是不能直接從文本中看出來的,而要根據(jù)“互文本性”進行聯(lián)想再現(xiàn)。自屈原以“美人”自喻后,以“美人”自喻的形式在詩詞中大量出現(xiàn)。因此,詩詞中的“美人”便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讀者對“美人”的感受會自然而然地融進“互文本性”的意蘊,所以,“美人”已遠非一般意義上的美麗女子了,而成了某種特定含義——“喻已”的傳達。她與文字背后的詩人產(chǎn)生了不可割裂的聯(lián)系,往往能激發(fā)讀者對詩人命運遭際的深層思考。當(dāng)然,“美人”是否暗含自喻,要看詩中是否有“暗示”,比如前面引的《閨怨》,我們就不會把女子理解為詩人暗喻自己,而《春詞》中的女子則讓人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詩人,這是由于花、女子與詩人有如下相似性:首先是花、女子形態(tài)的美好讓人聯(lián)想到詩人資質(zhì)(才華、品格)的美好;其次,花與女子因被鎖而不為人賞,詩人因小人當(dāng)?shù)蓝粸樗茫麄兌继幱诒粍拥牡匚,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最后,他們哀愁的心理也是相通的。
《詩境淺說續(xù)編》評曰:“此春怨詞也,乃僅曰‘春詞’,故但寫春庭閑事,而怨在其中。”大唐至劉禹錫時,國勢已日漸衰微,執(zhí)政者昏庸無能,作為革新者之一的劉禹錫,難免屢遭挫折。雖劉禹錫是樂天派,也博得“詩豪”的美名,但抱用世之才而被棄的哀怨,在此詞中隱然可現(xiàn)。由此,此詩中,春光、美人之易逝難免令人生出生命短暫,志士易老的感嘆。
【評析】
這是一首寫宮怨的詩,但這首宮怨詩與其它同類詩迥然不同。詩篇先出現(xiàn)一個精心梳妝、脂粉臉色相宜的年輕宮女,寫她一系列的動作流露出期待,最后變成失望的情態(tài)。二句中的“愁”字透露了全詩的主題。但詩人又是如何將這種愁緒抒寫得刻骨銘心、入木三分的呢?筆者認(rèn)為主要采用了不言而言的手法,即除了二句中的“愁”字外,通篇均不寫愁意,而且女主人公的舉止行為又似乎是那么優(yōu)雅得體,那么閑適安舒,仿佛她正沉浸在這滿園春光中而怡然自得。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筆者認(rèn)為,詩人主要通過寫人美(新妝宜面)、妝美、樓美(紅樓)、院美(春光一院)、花美、蜻蜓美(飛上玉搔頭)、首飾美,然而命運卻不佳(深鎖、愁),不受君王的思寵,所以前面的“七美”再美也是架空的,因此詩中的女主人公就要憂愁了。這就是不言而言手法在本詩中的運用。劉禹錫此詩的特色在于用強烈的對比,說這位宮中女子在自身的氣質(zhì)上、在物質(zhì)待遇上均屬上乘,然而卻失寵于君王,因此只落得個同花兒、蜻蜓為伍的可悲下場,讀罷令人心酸不已。劉詩在整體上不動聲色,平心靜氣,實則內(nèi)中隱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極大的悲哀在內(nèi),這種欲哭無淚反裝歡笑的愁緒是最難狀寫的,而劉禹錫卻將它寫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全詩有形象,有內(nèi)心世界,有人物行動,幾種描寫自然渾成,有映襯,有興寄,尤其景中、外形襯出女子的內(nèi)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動,藝術(shù)表現(xiàn)極為突出,成為此類詩歌中的佳作。
【講解】
這首詩的標(biāo)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所以,不妨先看一看白居易的《春詞》:“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白居易此詩,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桿、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著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fā),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
白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宜面”二字,是說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這說明她妝扮得相當(dāng)認(rèn)真、講究。看上去,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fā)了一絲蒙眬的希望。
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fā)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試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該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樓”,又何必“新妝宜面”?可是結(jié)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shù)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fā)這大好春光。為什么要“數(shù)花朵”,當(dāng)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zhuǎn)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吧?她默默地數(shù)著、數(shù)著……“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tài);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dāng)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fù),“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有人說:“詩不難于結(jié),而難于神”。這首詩的結(jié)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jié)得有“神”。
【劉禹錫:春詞】相關(guān)文章:
劉禹錫:烏衣巷03-31
遇見劉禹錫作文12-09
劉禹錫的詩詞賞析12-09
唐代劉禹錫的詩詞鑒賞12-09
《春詞》的詩詞賞析12-07
劉禹錫:蜀先主廟03-31
閨怨詩詞:春詞的賞析12-08
春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2-09
春去春又來作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