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羲媧
始祖羲媧
山東省鄒城市郭里鎮(zhèn)南有鳧山,鳧山之麓有古廟,古廟供祀老祖先,老祖先就是中華始祖伏羲和女媧。伏羲是中國遠古時期的英雄,是傳說時代中最早的遠古帝王。
一、伏羲的歷史地位
在人類誕生進化的漫長時空中,將人類智慧的積累乃至大自然變化的功能集中在某一個神人或英雄身上,這是世界上每一個民族童年時期的正,F(xiàn)象,一切民族的歷史都是從神話開始,神話中有歷史的影子,歷史中有神話的因素,探索人類的起源并確立自己的祖先,這是世界各民族的先民們所無一回避的主題。中國以氏族血緣為紐帶和根基的祖先崇拜可稱世界之甚,自從盤古開天地經(jīng)歷了由最初的人神不分,天人交融的天皇、地皇、人皇,逐漸凝聚面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同源共祖,——三皇五帝。所謂三皇五帝,歷來說法不一,一說伏羲氏,神農(nóng)氏,軒轅氏為三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二說伏羲氏、神農(nóng)氏,燧人氏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三說,伏羲氏、女媧氏、燧人氏為三皇,黃帝、炎帝、堯、舜、禹為五帝,雖然說法很多,但按司馬貞《補三皇紀》的說法,伏羲、女媧都在內(nèi),便占了三分之一,共同推尊太昊伏羲氏為三皇之首則是毫無歧義的。
關于太昊伏羲氏此說始于漢代劉歆,他用比附左傳與周易爻辭的辦法,把伏羲和太嗥說叫成一人,兩千年間大家全認為是定論,太昊亦曰太皞、太皓,伏羲亦作伏犧、伏戲、炮犧、包羲、庖犧、庖羲、慮戲、慮羲、宓犧,另伏羲氏號稱雄皇氏,《為三墳》作伏戲,《左傳、僖二十一年》釋文又作炮犧《漢書》作包羲;《易、齊傳》作為皰犧,《帝王世紀》《拾遺記》祚庖羲,《世本》作慮戲《管子》《莊子》祚慮羲,《詩含神霧》《尸子》作宓犧,自先秦成本的《世本》《呂氏春秋》,將太昊、伏羲連稱為太昊伏羲氏,《史記》《潛頭論》日太嗥也作太昊,太皓,注之伏羲即是太昊,太昊的“昊”字從日從天謂日出光明之意,為東夷部族領袖,故《帝王世世紀》云,皰羲繼天而生,首德于木,為百王先。帝出于震,末有所因故位在東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稱太昊。
《周易、系辭下》排列古傳帝王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包羲氏沒,神農(nóng)氏作……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尚書正義》曰“包犧氏三皇之最先”《白虎通義亦云伏犧》因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通;《荀子、正篇》云“何世而無嵬,何世而無頊,自太皓緣人莫不有也”;《逸周書、太子昊》亦曰“自太嗥,燧人莫不有也。以下,至于堯舜,末有一姓而無有天下也!笨傊,太昊伏羲氏是傳說中最早遠古帝王,這已是歷史的共識,并且種種跡象表明,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最早由母系氏族演變?yōu)楦赶凳献宓脑际献濉? ( )
二、伏羲的出生說及長相
關于太昊伏羲氏的生地有成紀說、雷澤說、仇夷山說。
(1)成紀說:《帝王世紀》風姓、都陳,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成紀在今甘肅省秦安縣,今屬天水市,《水經(jīng)注》:“成紀水故讀,東逕成紀縣,故帝太昊伏羲所生處也。今天天水市北封臺山和市內(nèi)西街有伏羲廟,陰歷正月十六日伏羲誕辰有傳統(tǒng)的祭祀活動,朝拜人祀!
(2)雷澤說:關于雷澤的地望二說在今濮陽,前澤間的大成陽。一說在泗水泉林鎮(zhèn)東雷澤湖。三說在山西永濟縣南,太昊的母親為華胥,因在雷澤中履大人足跡而生伏羲,大跡當是雷神之跡,即伏羲是雷神的兒子,與此相類在神話傳說的黃炎二帝均是其母感雷所生,這就是我國最古遠的推原感生神話,明顯來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的產(chǎn)物,古跡的華胥氏,在泰沂山系西麓的泗水上游,王于襄著《泗志釣沉》載,華胥之國今泗水治東五十里有華胥山,其西麓有華村,為漢華縣故治。按古《河圖》云:“大跡在雷澤,華胥履云而生伏羲,今泗水治東六十里有雷澤,華村依華山,即古華胥山”,泗水南泉林鎮(zhèn)東有雷澤湖,現(xiàn)干涸,但當?shù)匕傩杖院羝淅诐珊,此即為古雷澤,濮陽、菏澤、山西等均可為太昊伏羲氏族由泗水上游的雷澤遷徙該地而貫以繼之的命名。
仇夷山說:仇夷山在今甘肅西和縣南部,屬西秦嶺山區(qū),為古羌戎住地,伏羲生地多處,無須辨其真?zhèn),因為伏羲是遠古時代的代表人物。
關于太昊伏羲的長相,《列子?黃帝篇》曰“庖犧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薄堵肥?后紀》曰:“伏羲龍身”,《太平御覽》曰:“伏羲人頭蛇身”,《帝王世紀》曰:“蛇身人首”,這個形象與雷澤神的形象是一致的!渡胶=(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曰:“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所以伏羲應該是居住在雷澤附近的先民信仰的大神,是以龍蛇為圖騰的部族。
三、伏羲的主要功業(yè)
(1)伏羲獵取犧牲以充庖廚,號包犧!稘h書?律歷志》曰:“庖犧氏取犧牲,故天下號曰炮犧氏”,《禮記?月令疏》曰“能執(zhí)伏(服)犧牲謂之伏羲!边@是原始人類獵取牲畜的開始,開創(chuàng)了游牧漁獵經(jīng)濟時代。
(2)伏羲度時制宜,作罔以佃以漁以贍民用。也就是伏羲教人結網(wǎng)獵漁以改善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3)伏羲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為書。荀爽《易文集解引》曰:“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奚之屬是也”,鄭玄曰:“春秋諱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也!
(4)伏羲仰觀象于天,中觀萬物之宜,俯觀法于地造八卦。《易?虞翻》曰“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伏羲畫八卦心作八風!卑素栽诋敃r應有兩種用途,一種是象征方法的記事符號,另外是占卜祭祀用,八卦產(chǎn)生六十四卦象,卦象由陽爻“一”和陰爻“一一”組成八卦象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5)伏羲建五氣、立五常、定五行
《易?乾鑒度》曰:“伏羲八卦以建五氣、立五常以之行,”五氣為天、地、人、陰、陽之五氣,五常為仁、義、禮、智、信,五行為金、木、水、火、土。
(6)伏羲制五音律法
《續(xù)后漢書?律歷志》曰:宓羲作易,紀陽氣之初以為律法,建日冬至五聲以黃鐘為宮;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羽,應鐘為變宮, 實為變徵,此聲氣之元五音之正也。
(7)伏羲始名官而以龍紀
《左傳》曰:“昔者太昊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孔疏引服虔》說:“太昊以龍名官,春官為青龍氏,夏官為亦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以上說明伏羲已對當時其它部落實施了領導,并以龍命官建立了形似國家的組織,建立了以龍為族微的軍隊,在農(nóng)業(yè)上一年已分清了四季,并實行寓兵于民的制度。
(8)伏羲象法乾坤,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9)伏羲正婚姻、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禮記?外傳》曰:“嘉禮者好會六事起自伏羲以儷皮為幣始制嫁娶禮儀!
于是人民乃治,君尊臣順,群生和洽,各安其性。
四、伏羲距今年代及活動范圍
根據(jù)考古資料表明,伏羲時代屬大汶口文化中期,大約開始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800年,屬于這一階段的文化遺址有鄒縣野店(一二層)泰安大汶口(五六期),曲阜西夏侯,北屬新古器時代早期,《帝王世紀》載“伏羲氏共十七主、歷一千二百六十年!敝荒茏鲄⒖。對于其活動范圍,王獻唐先生認為,伏羲族形成之前,在魯中山區(qū)有數(shù)大族系,其中重要的有萊族、牟族和邾族,伏羲出牟族、風姓,其母為萊族,二族結合于泗水源頭,運用多種學科資料列八證說明伏羲族源于泗水,發(fā)跡于泰山附近,并指出:“茲但言伏羲,自有人類至于伏羲已不知歷若干年祀,其所在之地,歷世遷徙不必是在泰山附近……固已早由泰山散布四方,最初亦必有丘陵高聳之鄉(xiāng)屬泰沂、龜蒙鳧嶧山區(qū)丘陵地區(qū),爾后愈遷愈遠,始至濮縣一帶洼下區(qū)域!贝搜郧兄懈。伏羲族群遷徙無常,早已遍布四方,致使許多地方傳有遺址遺跡,這一方面說明多元一體、同源共祖現(xiàn)象,又一方面說明東夷昊族文化的傳播發(fā)展逐步遍及黃淮流域乃至更加廣闊的地區(qū),太昊伏羲部落源于泗水上游,其族沿河最先到濟寧、曲阜、兗州以及鄒、滕、微三山交界處的鳧山一帶,即在泗水中游發(fā)育成熟,留下眾多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此地域內(nèi)分別向南、西、北三個方向擴張,一支沿泗水順流而下到達江淮,與當?shù)鼐用窆餐瑒?chuàng)造青蓮崗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濱文化,一支沾濟水向西南擴張到達了河南淮陽一帶!蹲髠鳌份d:“陳太嗥之墟也!标惖卦诤幽鲜』搓柨h境內(nèi),《史記?索引?補遺?三皇本紀》亦云伏羲“太嗥是也,都于陳、東封泰山”,嚴文明先生稱河南淮陽一帶的文化屬大汶口文化晚期,有淮陽平糧臺城址為證,另外一支則向西向北發(fā)展,到達河北山西直至甘肅天水,直至炎黃逐鹿中原顓頊遷都帝王丘均為伏羲族系拓展之證,伏羲后人的封地據(jù)《左傳》二十一年記載:“任、宿、須句、顓叟、風姓也,實司太嗥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比巍蹲髠鳌范抛ⅲ骸叭,今任城縣!薄度纬强h廳壁記》亦云:“青帝太昊之遺墟!钡卦谏綎|濟寧市;宿,杜注:“宿,東平無鹽縣!苯裆綎|東平縣境內(nèi);須句,杜注:“在東平須昌縣西北”,今東平縣境內(nèi)邾滅須句前,須句國在今鄒城西南鳧山一帶;顓臾、杜注:“顓臾在泰山南武陽縣東北”,今山東平邑境內(nèi)。由此認為太嗥集團活動的主要區(qū)域在山東省西南部和河南省東南部,活動范圍達到整個黃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地區(qū),這塊地方正是孕育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祥地,可以說太昊伏羲的后人創(chuàng)造的東夷文化也是太昊伏羲氏文化的一部分,最后進入龍山文化,中原文化實現(xiàn)了融合后的大統(tǒng)一。
五、伏羲氏的世系和圖騰
(1)伏羲氏世系。在漫長的歷史跨度中,太昊伏羲氏并不僅僅指一個人,而是一個氏族或者由其衍生的氏族部落群,并又世世代代因襲太昊伏羲之號,這個族在黃河下游率先進行父系氏族社會。然后以其極強的感召力占據(jù)了父系氏族的統(tǒng)治地位,并同時快速向外拓展,對伏羲氏世系《帝王世紀》云:“女媧氏沒大庭氏有天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濁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陰康氏、朱囊氏、無懷氏、皆襲庖犧之號!薄稘h書、古今人表》將這些“氏”皆列太昊伏羲氏之后!肚f子》列在伏羲之前,為史家所記順序不同,伏羲氏不是一個人而是傳了很多代的.歷史時期的代表,但伏羲氏早于神農(nóng)、炎帝和黃帝這一點是肯定的,在伏羲氏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上也是一致的,因此說伏羲氏是我國古代漁獵經(jīng)濟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中華共祖。
(2)伏羲氏是以龍為圖騰,伏羲之后仍有以龍為圖騰的,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共工、祝融、鯀、大禹均以龍身存在,如炎帝族以蟲、羊、牛、龍、蛇、龜、鳥為圖騰!兜弁跏兰o》曰:“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生炎帝,黃帝族的圖騰是蟲、電、星、風、云、熊、羆、貔、貅、虎、狼、豹、雕、鷹、鳶、鳥、鴻、狗、馬、牛、羊、豕、龍等《竹書紀年》曰黃帝“龍顏”,顓頊族的圖騰是星、龜、魚、龍、蛇、豕、鳥等。帝嚳族的圖騰是 蟲、熊、羊、馬、虎、豹、貍、羆、日、月、龍等,其后人堯是龍圖騰,舜族是龍圖騰,共工是蛇。從圖騰崇拜中知道伏羲是三皇五帝之共祖,華夏兒女無不是龍的傳人。
六、伏羲陵廟及其遺跡
世人傳說伏羲陵在鳧山之麓!堆a三皇本紀索引》皇甫謐曰:“庖犧冢在山陽郡高平!备咂娇す柿簢,漢景帝分為山陽國,武帝改為郡,晉武帝更名。 領縣四 ,《魏書.地名志》載:“高平二漢屬山陽,晉屬。前漢橐也,后漢章帝更名。有洸水、千秋城、齊城、胡陸城、高平山、承雀山、伏羲廟! 《帝王世紀》按云:“在山陽高平”,《晉書地理志》曰:“高平國晉初分山陽,置統(tǒng)縣有方與、高平!薄对涂たh志》曰:“魚臺本漢方與!薄短藉居钣洝吩唬骸棒~臺縣屬山陽郡,今伏羲陵在魚臺東北鳧山是也。”古高平郡今天鄒城鳧山一帶!毒庞蛑尽芬嘣疲骸皢沃萦蟹粟、魚臺曾隸屬單州!眴沃菘そ駟慰h,唐李吉甫《十三道圖》說:“兗州之境伏羲陵”。唐時,鄒縣郭里屬兗州。有志書說,伏羲帝后陵在獨山北,有誤,兩冢乃晉將軍劉寶墓。祭祀伏羲的祠廟比較有規(guī)模和影響有三大片若干廟祀。一是甘肅天水市北卦臺和市內(nèi)西街有伏羲廟;二是河南淮陽重修新建現(xiàn)代廟宇,河南上蔡有伏羲廟;三是伏羲后人風姓四國附近,即鳧山一帶鄒城郭里爺娘廟村伏羲廟、微山兩城鄉(xiāng)陳莊村有伏羲廟、滕州市染山有伏羲廟、另泗水泉林鎮(zhèn)、嘉祥長直集有伏羲廟,伏羲遺跡有,河南淮陽有羲城遺址,河南鞏義有伏羲臺和龍馬圖處,郭里鳧山有“滾磨成親”的老磨臺和始畫八卦的八卦臺。
七、女媧
女媧與伏羲一起是傳說中人類始祖,中國遠古女帝《資治通鑒、外記》胡注:“包犧氏得,女媧氏代立,號女帝.是為女皇,蛇身人首,作笙簧。張云幕而枚占神明”而在鳧山地區(qū)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中,伏羲、女媧一律畫作人首蛇尾,尾交其上,就是說女媧氏族是代伏羲而立,承伏羲之號,以龍蛇為圖騰的風姓部落,關于女媧的傳說一是生動感人的伏羲、女媧“滾磨成親”,女媧“摶土造人”的東方創(chuàng)世說;二是優(yōu)美動人的“女媧煉石補天”的傳說在鄒城鳧山帶廣為流傳。
早在遠古洪荒時代一次地震洪水過后,到處一片片汪洋,天水相連,世上的人都在災難中死去,只剩下伏羲、女媧兄妹倆。為了繁衍人類,天神盤古命其兄妹結為夫妻,他倆不肯,天神便托夢給他倆:如不信你倆各抱一片石磨自鳧山滾下,若合一處,便證明能成親。于是二人照辦,果然兩片磨合于谷底,兩人便成親婚配,生下十八男十八女,他們覺得這些兒女還不夠,她便又摶土造人。他倆成為我們共同的祖先。至今鳧山一帶人民流傳著一首歌謠:“東鳧山、西鳧山,天連水來水連天,多咱哭到洪水干,洪水干了立人煙!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東南,故百川注焉!
傳說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發(fā)生了一次地震,把擎天柱撞斷了,地天向西北傾斜,太陽、月亮、星星也錯位了,地向東南降低,山水河水向東南傾注,世上到處是廢墟,地出裂縫,洪水浩蕩不息,于是女媧帶領人們進行頑強的抗災斗爭。女媧暮年為三才,在鳧山大洪套設爐征煉鳧山環(huán)里,黃山、青山、白山、染山、紫山之五彩石以補天缺,她斬斷鰲魚的腿足撐住天的四角,殺掉為害冀川的黑龍,用煉石的廬灰筑挑堤壩,止住了洪水,于是扶正了天地,洪水退去,冀川撫平,人民得以安樂生活,女媧把補天剩下的石子撒向東方形成了嶧山。對于女媧的生地、陵墓。漢《元和郡縣志》曰:“相傳女媧生于承雀山,下有女媧廟”!芭畫z陵”在任城縣東南三十九里。承雀山郡東鳧山主峰,東鳧山西北到濟寧任城即三十九里,因此說,女媧是從鳧山中走出的。死后安息在鳧山之麓獨山湖畔。供奉伏羲的廟祀同時供奉女媧,女媧廟及其遺址在鳧山百里范圍內(nèi)就有很多處,如嶧山女媧洞、嶧城女媧冢,鳧山煉石臺,染山圣母池,泉林鎮(zhèn)、長直集、爺娘廟村、染山、陳莊等處都有女媧廟,這在全國是罕見的。
綜上所述,伏羲生于甘肅天水,都邑于淮陽羲城,葬于鄒城鳧山,伏羲氏族源于泗水流域并發(fā)育成熟。女媧生于鳧山,葬于鳧山。伏羲女媧氏創(chuàng)造了燦爛東方史前文明,是東方的創(chuàng)世之神,是中華始祖,人類爺娘,我們是龍的傳人,牢記祖先創(chuàng)世功德,發(fā)揚祖先的創(chuàng)造進取精神,增強對生活的勇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
【始祖羲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