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我曾經(jīng)想,以前大人們的做法可真古怪:每個村都有專人護山,禁止上山砍柴。但那時柴禾是農(nóng)村人唯一的燃料,如何禁得了?于是,“禁”的結果,便形成這樣奇怪的狀態(tài):你偷我村山上的柴,我偷你村山上的柴,砍柴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挑一擔好柴回村卻如英雄凱旋……
大人們一般很少上山砍柴,一是田地里有活,二是臨村的人都認識,若被抓住,雙方都掛不住臉。所以這火的傳承,這開門七件事的頭等大事,這“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延續(xù),就落在十幾歲的“二拔子”身上。因為父親的去世,我姐姐四年級便不得不輟學,而砍柴的重擔也便壓在了她的身上。十來歲的小姑娘,去十多里外的山上砍柴,可以想見的`畫面就是:蓬松雜亂的頭發(fā),惶恐的眼神,臉上大塊大塊的黑垢,間有幾痕已干的血跡。一件滿身補丁的寬大褂子,被腰間柴鉤繩緊緊束扎住……然而,單薄瘦小的姐姐卻很倔強,早起吃幾塊鍋巴,天蒙蒙亮就出發(fā),等那些可以幫襯她的大姐姐們?巢駮r渴了,喝山溝中的泉水,餓了,忍著。如果順利,中午時分能趕回家,不順利,天黑之時方能一身疲憊地回到村里……
我第一次砍柴大約在四五年級,那時,長我三歲的姐姐已是“有兩把刷子”的老手了。晨曦中,五六個人組成的隊伍扛著叢棒,鉤柴繩有的系在叢棒上,有的扎在腰間。到了目的地,我便拿著柴刀,專找那些像小樹一樣卻沒枝丫的柴禾砍,砍在興奮處,卻被姐姐叫住,說那是青禾,最差的柴,看起來漂亮,挑起來很沉,曬干后卻不經(jīng)燒,比茅草都不如的,而最好的柴是刺茅、紅沙茅……等到我好不容易砍了幾小堆,她們已經(jīng)捆扎結束,一擔兩捆,一捆又分兩子捆,子捆外面一般都是紅沙茅。紅沙茅不蔓不枝,看起來很養(yǎng)眼。刺茅是好柴,耐燒、火旺,且燒后炭火好,但枝干曲折,枝條蓬雜,一般會被裹在中間,把用牛荊條或刺茅扎好的子捆壘起,放在柴鉤繩上,繩的一頭納進木鉤中,用腳蹬緊再蹬緊,再打個活結后,便捆好了。如果是硬柴(柴禾接近或超過人的身高),就順上擔子(即叢棒從繩索的上方向下方斜插入),這樣挑起來,兩捆柴的柴梢在頭頂上方,蓬成人字頂,反之,則用倒頭擔。順頭擔是好柴的重要標志,挑著這樣的擔子穿梭在村中,會引來很多的稱贊,神氣的很。而我終于在姐姐的幫助下湊足了份量并捆好,插進叢棒后,我便完成了自己的砍柴首秀。山路并不難行,因為一切順利,心情高漲,到了山腳,繃著的心松弛下來,而肩上的擔子卻陡然重了,雖然肩痛難忍,但也不敢落下隊伍。當咬著牙挨到了家門口,一撂下?lián)?勞累便瞬間轉換為得意,那種成就感,是恨不能有條尾巴來搖搖的。
砍柴、捆柴都是技術活,而磨刀不僅是技術活而且關系到家中的財產(chǎn),是不會讓新手小試的。刀刃順磨幾下,背磨幾下,磨到什么程度都是經(jīng)驗,用手指在刀刃上輕輕橫拖一下,便可試出刀刃鋒利是否適度,那動作實在瀟灑誘人,但可惜,我的砍柴生涯中,從未染指過。
跟著姐姐幾次后,我就不甘雜在女孩中間,便和幾個年紀相仿的伙伴結隊行動,但看似容易的那些活卻一下子都成了難題,柴總是捆不嚴實,挑上肩后,又總是轉來轉去,本來倒擔的,走幾步卻又橫了起來。肩膀的痛不怕,餓也是小事,但柴總是從叢棒上滑下,卻苦煞人也。經(jīng)歷幾次單獨上山的折磨后,漸漸地摸出點門道來了,但摸出點門道來的我還是心甘情愿地回到娘子軍中……
坐在鍋灶底下,把柴把往鍋洞里一塞,聽著柴噼里啪啦燃燒的聲音,勞動成果得以發(fā)揮功用,心里像吃了蜜樣美滋滋的。那時農(nóng)村,麻桿、紅薯藤、麥穗這些都是不能浪費的,它們一般在不用火桶取暖的季節(jié)用,因為它們燒后沒有炭火。
中國十大古曲之一中有“漁樵問答”的古琴曲,曲與《西游記》第五回中漁樵互夸的意思差不多,反映的都是人們對漁樵愜意的生活、以及山水之美的贊美和向往。不過就我來說,砍柴中雖有樂趣,但泉水叮咚中高雅之氣,是品不出的。我們砍柴只是為了吃到一口熱飯……
從燒柴到煤球,再到液化氣,時代在進步,懷想兒時情景,就如同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詩一樣“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美好的回憶!薄獨q月荏苒,我也逐漸理解了許多過去不無法理解的事情,我的家鄉(xiāng)地處丘陵,山上的柴火人均下來并不多,如果沒有專職的“看山姥”,任人隨意砍伐,那么山上的柴很快就會被伐光,而有專人護山,砍柴艱難,大家就會節(jié)約。護山人逮到砍柴人時,也只是沒收你的叢棒,柴刀是很少收的,即使收去,通過熟人中介,一般還是能要會回來的……這樣一想,護山人是多么聰明而重要的設置呀!
【柴】相關文章:
1.燒鍋柴散文
2.姓柴的男孩名字
3.兔年姓柴寶寶名字
4.兔年柴姓寶寶名字
5.柴姓寶寶的名字
8.上山撿柴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