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高考考試大綱調研卷語文
高考作為我國選拔未來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已經成為國家、社會、家長考生關注的重點,為了使高考更加公平合理,高考試卷的命題方式一直在不斷探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年高考語文考綱修訂內容
更注重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yōu)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塊,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1.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鑒賞評價能力。
2.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
3.現(xiàn)行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2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
4.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
一、考綱修訂內容分析
對2017年高考語文考綱修訂內容的分析除了直接研究考綱修改的具體內容外,我們不妨結合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這個綱領性文件進行具體分析,在充分理解把握其精神和意旨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和備考方案。
《實施意見》提出,高考的核心立場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高考考試內容改革要“依據(jù)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即“立德樹人”的活動,“立德樹人”的立場和語文考綱修訂內容中的“要全面考查人文素養(yǎng)”就是要彌補以往高考內容中對于“人的素養(yǎng)”的考查的不足,從而是使我們的基礎教育真正回歸到“人”的培養(yǎng)上來,而不是培養(yǎng)考試的機器。而且由于以往有些考試內容不當和很多考題設計不當(如“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的二選一),根本不能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更別提考查人文素養(yǎng)了,因此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綜合素養(yǎng)也不高的“人才”送到了大學里,損害了高考的選拔功能。
此外,高考是教學的指揮棒,高考“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考試內容不當和考題設計不當會導致很多“走捷徑”或是“極端化”的教學方式的盛行,今天高中學校普遍存在的“高一高二高三化,整個教學高考習題化”現(xiàn)象就是明證,所以只有通過調整考試內容和改變“怎么考”來引導教學了。研究近些年來的語文高考和語文教學就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以往的一些語文考題的應試根本不需要豐富的語文積累、人文素養(yǎng)的積淀和靈活的思維能力做后盾,僅通過投機取巧的方法就可以獲得可觀的分數(shù),甚至有時還可獲得高分,于是很多老師的教學基本是“舍本逐末”了——丟掉“積累、積淀”,專門灌輸機械的“運用方法”,專搞大規(guī)模的的“押題訓練”(當然這也是受了現(xiàn)代社會浮躁、急功近利、空手套白狼風氣的影響),于是閱讀教學上不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語感的培養(yǎng)、語意的玩味揣摩以及體驗基礎上的藝術審美鑒賞、思想的沉淀,甚至是舍棄了這些環(huán)節(jié),一下子直接撲倒到如何做高考題上了,對于課文的教學或是浮光掠影的過一遍或者干脆把它改編成高考題來練練講講,整個高中三年都在進行這種枯燥的訓練,這樣的教學毫無生氣、收效甚微,學生也了無興趣;體現(xiàn)在作文教學上,大家讀在追求速效的方法,套話作文的方法層出不窮,作文所需要的積累積淀是省之又省,可作文技法、模式恣意橫行,話題作文的教學備考就是典例:只要求學生準備少數(shù)幾則素材,選配幾個論點和分論點,教給一些移花接木的方法,規(guī)定學生套用某種固定的模式就能寫滿800字混個42分(總分60分)以上,甚至有時還可以獲得高分,這樣的考題讓教師作文教學“簡單有效”,學生操作方便易得分,真是不費什么心力就可皆大歡喜啊!可是絕大部分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又怎樣呢?大家都心知肚明:絕大部分學生文史知識和文化常識知之甚少、孤陋寡聞、語言貧乏、情感淡漠、思想空洞,沒有自己的主見,題目稍有變化便不知所措,哪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可喜的是近兩年來作文的考題有了變化,改為“具體材料具體分析”的考法了,只是很多師生不適應了,因為移花接木的手段不管用了,萬能的模式失效了,“幾粒米就能煮成萬人大餐”的好事沒有了。研究近兩年的高考作文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由于每則材料的具體內容不同,沒有語感和整體把握材料的能力,審題就成了問題;沒有豐富的思想積累和自己的主見,對材料的看法(中心論點)就無法形成;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方法和能力,沒有廣泛的素材積累,寫作就無法展開,寫夠800字也成了問題。要知道這種題就是在“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啊,也是切合《實施意見》中“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因此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得改變觀點和做法,只有真正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才能應對正在改革的語文高考,語文學習沒有捷徑可走,還是老老實實地做好“豐富積累、積淀”和扎扎實實地學會“靈活運用”吧!
《實施意見》提出高考考試內容改革要“依據(jù)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把考綱修訂內容和未修訂的內容合起來看,考試的內容直接對應著即將頒布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語文四大核心素養(yǎng),修改的內容正好彌補了以往考試考查學生四大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足的部分,也是我們當前語文教學缺失或落實標準不足的部分,最明顯的就是缺乏廣泛的閱讀積累、人文的積淀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不足。具體來看,“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鑒賞評價能力”對應的是“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和“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現(xiàn)今題海戰(zhàn)役的盛行讓學生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只是機械的訓練,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是鮮有成效的;閱讀教學的習題化省掉了形象感知、審美體驗,哪來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呢?“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對應的是“語言建構與運用”中的“具有良好的語感”和“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因為良好的語感是快速閱讀的前提,也是信息的篩選和處理正確的保證,而語感是在大量的語言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直覺思維能力,這里的“大量的語言實踐”指的是廣泛的閱讀和練筆中對語言的感知、聯(lián)想、想象、體驗、領悟、運用等,非指做高考題,課程標準中課外閱讀不少于150字、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鮮有學校落實,甚至很多學校的領導和班主任把讀文學名著視為違紀或不務正業(yè),因此現(xiàn)在的高中生語感普遍偏弱。而信息的篩選處理不僅需要語感,還需要更多的思維方法進行加工,所以這一修訂內容更多的是指向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考查。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不僅是全面考查學生的素質,更是對“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素養(yǎng)的重視,是對教學中存在的輕視文學審美教育的傾向和考試中鉆空子行為的糾偏。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自然對應的是“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二、對策建議
當前考綱修訂后的樣題未出,很多人在推測怎么出題,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只需要針對考綱中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兩個方面進行教學備考就行,考生這兩個方面做實了了,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具備了,出什么樣的題目都可從容應對。
上文說到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廣泛的閱讀積累、人文的積淀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不足。因此我認為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教學備考策略應該是“強本實末”,這里的“強本”指的是通過廣泛的閱讀和思考進行充分的語文積累和人文積淀,即老老實實地做好豐富積累;“實末”就是在訓練中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利用所學的知識以及考題所提供的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前文中所說的扎扎實實地學會“靈活運用”,切莫搞沒有思維參與的訓練和固化思維的機械訓練。不管是“強本”還是“實末”都要以思考為主線,都要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強本”過程中強調“邊讀邊思”,這里的“思考”包含對所讀內容(信息)的理解、鑒別、評判、取舍、內化建構到學習者自身體系等復雜的環(huán)節(jié),而這些環(huán)節(jié)都需要不同的思維方法參與才能有質量的完成。這里的“有質量”是指“強本”要積累到豐富的語言、語文的必備知識、廣博的見聞、豐富的情感體驗、多元而深刻的思想等,并在此基礎上建構自己的語言體系、知識體系、情感世界、思想價值體系等,而且“邊讀邊思”積累的過程最能培養(yǎng)語文最有用的能力——語感(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語感是一種經驗色彩很濃的能力,其中牽涉到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心理經驗、情感經驗,包含著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lián)想能力等諸多因素)。積累是運用的前提,積累做好了,才能做好運用,運用時一定要調動已有的知識、正確運用已有的知識,兩者都做好了,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就都具備了,語文高考就能玩轉了,也能適應未來社會了。
當然現(xiàn)在高三的學生面臨著時間不足的問題,在“強本”上面臨著困難,但也要最大限度的做好積累、積淀,而“實末”一定要做好做實,也就是寧可少做題做題時必須要思考,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要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盡量盤活已有的積累和利用已有信息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如文言文知識積累薄弱的同學做全國卷文言文題目時可先閱讀文言文選擇的第三道題(前提是四項中選錯誤的一項),這里的信息絕大部分是正確的,利用它就能預先基本把握文本所講的一些主要事件和傳主的主要特點,然后調動已有的文言知識積累,就能基本讀懂文言文了。當然還有很多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助于提高語文能力和獲得分數(shù)的,要知道只有有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獲得與之對應的能力,現(xiàn)代研究表明只要連續(xù)實踐21次就能基本形成一種習慣,這屆高三的學生還是有這個機會的,關鍵要看有沒有貫徹的意志力了。比方在第一遍讀文言文讀到要翻譯的句子時就把翻譯寫在句子旁邊,如果碰到不會翻譯的詞可空在那里,等讀了下文再聯(lián)系上下文推斷一下詞義補充在那里,這樣做題才符合“結合語境推斷文言文的詞義”,而且這樣做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正確率。如果把整個文本讀完把選擇題做完再來做翻譯題,要想貫徹“結合語境推斷文言文的詞義”的原則就得重新回到到文本中再讀一遍,這在時間上不劃算也不允許,事實上很多考生就是讀完文言文做完選擇題根本不再回到語境中就在想當然的翻譯這兩句話,結果自然是錯漏甚多,甚至鬧出大笑話。還有平時養(yǎng)成讀書“提要鉤玄”(劃出文中的關鍵詞和或關鍵句)的習慣,這也能提高閱讀速度且能篩選出重要要信息。這里要補充一下的是考綱修訂了不僅要考學生略讀能力,也要考學生的精讀、細讀能力,考查鑒賞評價能力就是基于此。
三、語文學習和考試要用的一些思維方法
1.整體把握。所謂整體把握,就是從文章的整體上著眼,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文章主體部分的大意,能找出表達全文主要內容的中心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概括文章所表現(xiàn)的對象的主要特征,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文章的情感傾向,理解文章的基本寫法和表達技巧。這是判斷是否讀懂一篇文章的起碼的標準。不管是一段文字的理解,還是一篇文章的閱讀都要首先運用這種思維方法,高考題中除了以句為單位的病句題和成語題(有時也以一段文字出現(xiàn))外也都首先要用這種思維方法。
2.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指對一個問題未經逐步分析,僅依據(jù)內因的感知迅速地對問題答案作出判斷,猜想、設想,或者在對疑難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對問題有“靈感”和“頓悟”,甚至對未來事物的結果有“預感”“預言”等都是直覺思維。語感就是一種直覺思維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積累和言語實踐才能獲得。語感是語文學習必備的一種能力,可見直覺思維訓練的重要性。
3.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xiàn)的一種擴散狀態(tài)的思維模式,它表現(xiàn)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xiàn)出多維發(fā)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能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用在語文高考中最典型的就是作文多角度的審題立意,如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就是要在整體把握材料的基礎上多角度發(fā)散思考得出多個觀點,然后擇其一端作文。
4.收斂思維。收斂思維也叫聚合思維、集中思維等,與發(fā)散思維相對應。其表現(xiàn)形式有幾種,其中之一就是以某個思考對象為中心,盡可能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將各種信息重新進行組織,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將思維集中指向這個中心點,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作文就需要這種思維,如議論文的寫作就是以中心論點為中心將各種信息重新組織進行多角度的論證,主觀題中的探究題、信息的歸納整合也要用到這種思維。
5.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指以變化發(fā)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思維方式。在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簡言之就是“一分為二”的認識事物,即所認識的對象不是絕對的好或壞,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這種思維在議論文的審題立意和寫作中運用得好往往會高人一籌。運用這種思維立論,關鍵是要找到其合理一面的范圍,如“咬文嚼字是一種壞習慣”辯證思維后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這就是作者找到的一個道理成立的范圍。辯論賽最需要也最能培養(yǎng)這種思維能力,如辯題是“不以成敗論英雄”,正方的觀點是“在事實判斷上要不以成敗論英雄”,反方的觀點是“在價值追求上要以成敗論英雄”,雙方都找到了觀點成立的范圍,建立了各自論辯的陣地,以此為基礎辯論就可攻防兼?zhèn)淞恕?/p>
6.具象到抽象。具象到抽象就是從具體的形象或事件的感知體驗中領悟或分析出形象所蘊含的意義、事件包含的道理、經驗教訓等,它需要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理性思維的轉換,轉換之中有時遵循科學的邏輯,有時又遵循非科學的邏輯,如古典詩詞意象的理解,要“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更多遵循的是情感邏輯、審美邏輯、文化邏輯。語文學習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事件型材料要事中見理,現(xiàn)象中把握本質都需要這種思維。
7.一般到個別。我們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是共性知識(一般),這些共性知識是從同類的眾多個別事物中抽象出來的,繼承性學習獲得了很多共性知識,而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共性知識認識不同的具體對象,考試也是為了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已有知識對個別具體對象進行剖析、鑒賞評判的能力,所以這種思維必不可少。
8.想象和聯(lián)想。“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體形象或情景,在語文上主要指在依靠語言文字想出不在眼前的具體形象或情景,是感知、體驗文本內容得以實現(xiàn)的方式。“聯(lián)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作文中調動已有的素材進行寫作就需要聯(lián)想的能力。
9.由果溯因。事物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有一種關系就是因果關系,我們在生活中總面對著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和不斷發(fā)生的事件,這些“果”總會引起我們的思考,思考這些現(xiàn)象和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這種思維方法就是由果溯因,這種思維可廣泛地應用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和議論文寫作的論證部分。
10.由因探策。我們由果溯因找到了某類現(xiàn)象或某一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如果要消除某類現(xiàn)象或避免類似事件的發(fā)生,消除其產生的原因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反之如果要某類好的現(xiàn)象形成大潮流或好的事件遍地開花,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如何保證每條發(fā)生的原因更好的存在,這種針對原因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就叫由因探策。
11.對比思維。對比思維就是通過對兩種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對比進行思維,尋找事物的異同及其本質與特性。對比有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類比論證、對比論證就是對比思維的結果。在閱讀題中也會用到對比思維,如文本明示了“開門”的含義,題目要考“關門”的含義,運用對比思維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2.假設推理。一件事的的確確發(fā)生了,且產生了一個客觀結果,但如果條件或人的做法發(fā)生改變,就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這種利用假設各種可能來驗證自己觀點的方法就叫假設推理。如2016年廣州一模作文論證“男孩不慎損壞名畫主辦方未報案這則材料最暖心”論點時有考生就運用了這種思維方法:“如果主辦方一味去追究男孩的責任,雖然且這樣做也理所應當。但那將會在小男孩純白如紙的內心劃下怎樣的一道墨線,在小男孩干凈如初生嬰兒的檔案上刻下無法挽回的裂痕!”
13.評論性思維。評論性思維指在已有的結論面前,系統(tǒng)的提出一系列常規(guī)問題,這些問題涉及的是這些結論的真?zhèn)、依?jù)、內涵和影響,借助這些問題,對結論進行全面的審查。它重點是對人的思維結果、精神創(chuàng)作的審查,包括對他人和自己認識結果和過程的審查。這是一種綜合性的高級思維,把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納入其中,這種思維方法才能培養(yǎng)當代和未來人才的核心能力——對信息的迅速獲取,敏銳地判斷它的意義,科學地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好方法,契合了高考和時代的需求。試想,如果學生有了這種思維品質,還會出現(xiàn)大學生一個電話就上當受騙而致死嗎?如果每個公民具備了這種思維品質,西方國家的網絡信息顏色革命能掀得起浪花嗎?
2017年高考大綱解讀
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發(fā)布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對部分學科考試大綱進行調整。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就相關熱點問題作出回答,來自清華、北大、清華附中、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八中等學校的專家作出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熱點問答★問:為什么要修訂考試大綱?答: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guī)范性文件和標準,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jù)。修訂和頒布年度考試大綱是一項例行工作,教育部有關部門每年都邀請專家,依據(jù)高校人才選拔需求、國家課程標準調整以及考生實際水平變化,對考試大綱進行修訂。根據(jù)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的總體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進考試招生制度各項改革,考試大綱作為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進行適當?shù)男抻喺{整。 問:考試大綱修訂堅持怎樣的原則?答:本次大綱修訂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整體穩(wěn)定,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穩(wěn)定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在保證考試大綱總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鞏固考試內容改革成果,確保高考內容改革的順利推進。二是優(yōu)化考試內容,著力提高質量?茖W設計考試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三是做好與新課程標準理念的銜接,在高考考核目標中適當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梳理“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的層次與關系,體現(xiàn)素養(yǎng)導向。 問:主要修訂了哪些內容?修訂的過程是怎樣的?答:這次大綱的修訂工作是在廣泛調研、聽取包括高考命題專家、課程標準修訂專家、教育測量專家、中學教學研究人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意見基礎上形成的?荚噧热莸闹饕兓牵涸趶娬{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合理設置必考內容與選考內容,滿足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契合課程標準的修訂方向。語文科是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設為必考內容,以適應高校對新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物理科是將以往的動量和近代物理等選考內容列為必考,目的是滿足高校對人才選拔和未來培養(yǎng)的基本素質要求,又有利于引導中學教學加強對物理基本理論的教育教學。數(shù)學、歷史、地理、化學等科刪掉了部分選考內容,以減少重復考查。此外,考試大綱還增加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考核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育人導向。如,在語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在數(shù)學中增加數(shù)學文化等內容。 問:如何保證新大綱更好地引導教學和復習備考?答:為了保證新大綱更好地指導教學備考,教育部有關部門日前組織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考試機構相關人員和基礎教育教研部門負責人開會,集中宣講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的目的、意義和內容,部署考試大綱宣傳和適應性測試等工作,指導各地及時合理調整有關學科的教學安排和學生的復習備考,保證考試內容改革平穩(wěn)順利實施。同時組織專家,對部分重點學科大綱修訂內容進行解讀,正確引導教學;全國各省教育考試機構和教研部門也將組織本地區(qū)的基礎教育研究專家、高中一線名師對考試大綱修訂內容做深度解讀,并為考生備考提供指導。 ★專家解讀★堅持高考“立德樹人”的導向功能謝維和 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教育社會學家,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高等教育學科評審組組長 在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的修訂文件中,有一個反復出現(xiàn)并且不斷強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樹人”,即高考考試大綱的育人導向與功能。這也是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取向與特征。
大綱將“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作為高考的核心立場與基本功能,由此設計和制定了能夠充分體現(xiàn)這種核心立場的“一體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尤其是在第四圈層“核心價值”的部分中,強調高考應該考查和引導學生在知識積累、能力提升和素質養(yǎng)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同時,考試大綱還增加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考核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育人導向。如,在語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在漢語中增加文言文、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等內容,在數(shù)學中增加數(shù)學文化的內容,等等。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高考所承載的“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更重要的是,這種立德樹人的導向也滲透與體現(xiàn)在相關學科的考試要求中。 這種“立德樹人”的高考導向是非常重要和廣泛的。它涉及到全國1000萬左右的高三備考考生,全國3000萬以上的高中在校學生,以及影響整個教育。因此,在考試大綱中強調這種“立德樹人”的功能,是十分合理與必要的,希望引起社會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
高考的首要任務是服務高校人才選拔陳志文
配合高考改革,考試內容的改革是其中關鍵一環(huán),此次新的考綱,應該說是一次系統(tǒng)的思考與回應,從考核目標到考試內容,以及規(guī)范格式體例,甚至閱卷都做了清晰的描述。此次考綱修訂,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第一,強調了在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下,高考將更好地為高校人才選拔服務,同時發(fā)揮對基礎教育教學的重要導向作用。第二,新的考綱配合高考改革,對我國高考的評價體系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的頂層設計,這就是新考綱中首次提到的“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值得相關方面研究思考。這個高考評價體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未來高考命題的基本遵循,當然,最后還是需要通過每一次高考命題來逐步實現(xiàn)! 〈舜涡抻嗇^大,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就是語文和物理兩個科目,增加了必考內容,也引來對增加負擔的擔憂。原則上我還是比較贊同這種修訂的,比如語文中實用類文本閱讀列入必考。從高校選拔人才的需要出發(fā),實用類文本應該受到重視。美國的SAT,以及托福,雅思等語言測試,就是以實用文體為主的。 至于大家擔憂因此造成負擔加重,我覺得過慮了。每年考綱都會有一些調整,有增,有減,每次也都是微調,并不是大幅度的改變或者調整,不會影響考試本身的平穩(wěn)與連續(xù)性。另外,原則上講,考試的難度也和負擔沒有直接關系,只和個人期望值相關。期望值高,負擔就必然重。在這里我想特別強調一點,一味以降低高考難度來降低負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實現(xiàn)的。像高考這種重要的選拔性考試,如果試題容易了,分數(shù)“毛”了,不僅不利于選拔人才,也會在客觀上鼓勵更多的人“刷題”,過度分分計較,應該引以為戒。
發(fā)揮高考對中學教學正面“指揮棒”作用溫儒敏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標修訂專家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語文》執(zhí)行主編 2017年的語文考綱做了一些調整,這些調整是切實可行的、科學的,將有利于提升高考語文試卷命制的質量,更好地滿足高校人才選拔的要求;同時也有積極的導向性,將發(fā)揮高考“指揮棒”正面的“指揮”作用,有針對性地解決語文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比如,以往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有 “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兩個模塊,要求考生二選一。由于“文學類文本”閱讀能力更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累,很難“速成”。因此,歷年高考選“文學類文本”的考生很少,許多學校也都不重視“文學類文本”的教學,甚至基本放棄這方面的學習。而從人才培養(yǎng)的語文綜合素質要求看,不光要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與此相關的對信息篩選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也要有審美鑒賞的能力。所以文學審美教育是語文不可或缺的內容。這次考綱修訂把兩類文本的二選一形式,改為都是必考,意義重大。這不但能對考生素質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將對一線教學中存在輕視文學審美教育的傾向起到糾偏作用。再如,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也是必要的。這將促進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但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如何結合作品的閱讀去命題,而不是簡單的考名詞概念的記憶,也是一個難點! ×硗,語文加大考閱讀速度和閱讀量,不能不說是一個好的發(fā)展方向。閱讀速度和閱讀量也是衡量語文能力的重要指標。當前,為何語文教學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講、講讀和反復訓練。直接的結果是學生對訓練和考試更加熟悉,卻未必培養(yǎng)起了良好的讀書興趣和習慣。讀書太少始終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適當增加考閱讀速度和閱讀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養(yǎng)成多讀書的習慣和比較好的閱讀能力,也有助于語文教學的改進。
回應語文教改呼聲 肯定一線實踐成果余黨緒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此次考綱修訂,著力于澄清“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的層次與關系,探索能力目標設計的學科化,在命題上強化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對語文教學有著特別的值得關注和思考的意義。修訂所涉內容,都是目前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中的重點、難點或熱點,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持續(xù)的聚焦與探索。比如,改善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注重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突出問題解決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等等。這些修訂,既是對我們一線教學教研的回應、總結與肯定,也是語文教學改革走向深入和具體的需要! 木唧w內容看,將“實用類文本”與“文學類文本”由以前的選考其一改為二者必考,看起來是個較大的變化。兩種文體在內容、形式及閱讀的功能、方法和規(guī)律上都存在差別,但實際上也有彼此交會融通及相互促進的一面。多元化的閱讀有助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為學生未來的個性化發(fā)展奠定寬厚扎實的基礎。事實上,無論是國家的課程方案與標準,還是各版本的語文教材,在這個問題上都有清醒的認識和精心安排。針對這個修訂,一線的高考備考工作確實需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但總體上它依然在教學的范圍之內! ∵@次修訂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強化傳統(tǒng)文化的檢測。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重在認知、理解和傳承,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核心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次修訂明確地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意在引導學生掌握必備的文史知識,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神韻和價值理念,不大會加重死記硬背的`負擔! ≡“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上,這次修訂尤其值得期待。語文學科有著顯而易見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厘清學科的能力目標,對于一線教學和備考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藗兂Uf高考是教學的指揮棒。高考不僅是“指揮棒”,還要成為教學的“撬棒”。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地球。期待這個考綱能夠成為這樣的一個支點,“撬”起廣大一線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熱情與智慧。
削枝強干 強化數(shù)學學科體系劉和平 北京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教授
2017年數(shù)學考試大綱中刪去了選考模塊4-1“幾何證明選講”的內容,體現(xiàn)了削枝強干,減少重復考查,強化學科體系的導向?疾閮热輨h去“幾何證明選講” 模塊的直接理由是因為這部分內容考查的是初中平面幾何的知識,幾何的主要知識內容在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中均有體現(xiàn),不需要再單獨列為專題考查。同時在過去的教學大綱和2017年修訂后的課程標準中,都不包含這部分內容。實際上,這也體現(xiàn)了對數(shù)學教育的更深層次的認識。曾有一種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認為初中平面幾何的知識內容在現(xiàn)代數(shù)學學科體系中的地位雖已不如過去重要,但這部分內容對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論證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是無可替代的。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數(shù)學能力,包括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等(考試大綱分為7個能力進行具體解析和說明),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其培養(yǎng)訓練應體現(xiàn)在數(shù)學教學的全過程,對數(shù)學各種能力的考查應體現(xiàn)在數(shù)學學科完整的知識體系中。修訂后的大綱強調“對推理論證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貫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點”,考查內容刪去“幾何證明選講” 模塊并不意味削弱了對推理論證能力的考查。
知識與能力并重 科學與人文兼顧加強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考查教育部王殿軍 清華附中校長、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
《數(shù)學考試大綱》是指導中學數(shù)學復習和備考綱領性的文件,也是高考數(shù)學命題最根本的依據(jù)。本次數(shù)學考試大綱修訂使考查思路更加清晰,要求更加明確。這次修訂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首先明確提出了從三個方面考查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情況,即數(shù)學思想方法、數(shù)學能力、數(shù)學的科學與人文價值。體現(xiàn)了知識與能力并重、科學與人文兼顧的精神,特別是明確提出了在數(shù)學考試中增加數(shù)學文化的要求,有利于引導中學數(shù)學教學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和靈活性,有利于實現(xiàn)全面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其次在強調了考試在數(shù)學思想方法、數(shù)學能力和數(shù)學文化的要求之后,為了進一步強化數(shù)學學科體系結構,減少枝節(jié)繁難程度,在大綱中刪去選考模塊“幾何證明選講”。這是研究成果的一個體現(xiàn),既符合中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又保持了與數(shù)學教學大綱和修訂后的課程標準的一致性。更有利于中學數(shù)學的教學和復習備考。 總之,這次數(shù)學考試大綱的修訂整體是非常成功的,在照顧到了大綱的繼承性和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進行了富有內涵和前瞻性的修訂,完全符合教育綜合改革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需要。
物理增加必考內容是滿足高校人才選育的必然選擇張國輝 北京大學理學院教授
修訂后的物理考試大綱將動量、近代物理等內容納入必考,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學生進入高校后的繼續(xù)學習,滿足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動量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幾乎所有的經典力學的教材乃至牛頓的整個經典力學體系,都是以動量作為最基礎的物理概念建立起來的。動量守恒定律是與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規(guī)律,在宏觀、宇觀、微觀世界都成立。動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學,但貫穿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等領域。對動量的學習,不僅有利于理解力學現(xiàn)象、掌握力學規(guī)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內容。比如,動量的學習有利于理解氣體壓強的微觀解釋、光子動量的概念等。動量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認識和解決實際的問題,例如,理解火箭發(fā)射的基本原理等! 〗锢砼c現(xiàn)代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關系十分密切,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例如,核聚變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理解太陽的巨大能量產生的原因;波和粒子的學習對于正確認識物質世界的本性有重要的作用,也讓學生初步了解到微觀世界的物理規(guī)律,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
主動適應考綱變化 講求教學備考方法唐挈 北京八中副校長、特級教師
考慮到動量首次納入到必考內容,在試卷設計時會適當控制涉及動量內容試題的考查難度,保持物理試卷總體難度的穩(wěn)定。建議在教學中對模塊3-5的內容拆分成三部分,在復習其他模塊知識的過程中,以拓展的方式進行教學。
動量的學習,可以在力與運動、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復習之后進行。從物體相互作用的角度,得到系統(tǒng)動量守恒,然后引入動量和動量定理。這樣可以增強力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也可以豐富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如果學生還選學模塊3-3,在氣體的壓強部分可以繼續(xù)復習有關動量的內容。 有關“波粒二象性”的教學,如果學生選學模塊3-4,可以放在“光的反射和折射”復習之后,從對光的本性的研究角度進行拓展,既是知識的比較、認識的深入,也提高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原子結構”和“原子核”的內容自成體系,可以在復習的最后學習。
【高考考試大綱調研卷語文】相關文章:
2017高考考試大綱語文全國卷104-04
2017高考語文考試大綱04-04
2017山東高考語文考試大綱04-04
2017高考考試大綱語文04-04
高考地理考試大綱12-08
高考語文大綱解讀12-09
2017高考考試大綱語文背誦篇目04-04
2017高考考試大綱語文必背04-04
2017高考語文試卷考試大綱樣題及答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