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融論文范文-精選金融論文范文
畢業(yè)論文(設計)是高等醫(yī)學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下面講解是關于金融這方面相關內容,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們,首先一起來閱讀以下精選金融論文范文這篇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夠預覽以下哦!
精選金融論文范文
金融學論文范本1
一、近代中國債券市價變動的基本狀況
近代中國債券的發(fā)行始于1894年,當時的清王朝為了彌補國庫的空虛,開始效仿西方的公債制度發(fā)行公債。清王朝發(fā)行的主要公債一共有三筆:息借商款、昭信股票和愛國公債,估計實收白銀不足5000萬兩。這些公債基本上未進入流通,因此,也就無所謂價格的變動。辛亥革命以后,公債發(fā)行逐漸增多,交易的要求越來越強,1918年2 月北平證券交易所成立。從1914年至1927年,以北京為中心、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為承銷主體的債券發(fā)行與交易市場基本形成。但是,伴隨國民黨政府機構向上海的轉移,以北京為中心的證券市場開始衰落,1929年前后以上海為中心的債券發(fā)行與交易市場基本形成。債券市場交易的債券98%是政府公債,價格的變動也以政府債券為主。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由于國民黨政府的命運未知,債券的發(fā)行和交易走向衰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公債在民國十年(1921年)整理案未實行前,無連續(xù)資料可供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1922—1937年這一時期的債券價格變動。
我們首先分析1922年到1929年債券市場的價格變動情況。
1922年債券市況以整理六厘公債及整理金融公債最為活躍,全部債市從1月至7月均呈跌勢,由于信交風潮的影響,證券市場極為消沉。 7月以后,政府通過了關稅余款變通撥付辦法,使擔保基金有了保障,債市開始逐漸上漲。盡管中間由于直奉戰(zhàn)爭等原因,債市有所回落,但總趨勢是上漲的,只有九六債券因擔�;馃o著落而趨跌。
1923年年初由于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有不愿保管基金的傳說,債市恐慌而引起價格下落,安氏澄清事實后,正值銀根寬松,債市回漲且形堅挺。此后,由于4月份金融債券抽簽延期和7月的政局變動,再加上11月秋收,銀根趨緊,只有金融債券補行抽簽價格上漲,其他均呈跌勢。
進入1924年,債市普遍上漲。然而,由于8月間銀根收緊, 九六公債基金無著,引起債券市場風波,加之政局動蕩、水災旱災同起,債市一落千丈。直至10月戰(zhàn)事結束、商業(yè)凋敝、銀根平松,債市才開始好轉。
1925年,債市在前4個月漲勢極盛,直到5月間,茶繭交易需用資金,債市上漲趨勢略緩,加之五卅慘案發(fā)生,滬市于6月中罷市達25 日之久。10月,浙軍抵達上海,奉軍退卻,11月,整理金融公債、整理六厘公債兩債相繼抽簽,人心稍見平穩(wěn), 債市才逐漸回升。 從總體上看,1925年債市除中間略有起落外,大致趨漲。
1926年債市狀況比較平穩(wěn),還本付息均能按期舉行,債券價格沒有大的波動。由于公債利息優(yōu)厚,購買公債成為良好的投資形式。這一時期是近代中國公債發(fā)行以來價格較為穩(wěn)定的時期。
1927年債市急轉直下,整理六厘公債1月間價格還在80元以上,到8月便跌至36元;
七年長期公債價格1月間在70元左右,到8月則跌至33元,其價格低落是近年來所僅見。8月以后政局逐漸穩(wěn)定, 市場上盛傳本年度整理各項債券利息均有可能按時支付,因此,年底債市開始上漲。
1928年債市極為興旺。卷煙庫券、軍需公債、善后八厘公債、金融短期公債、金融
長期公債都于年內發(fā)行,而債市不曾因為新債的增加而受到影響。雖然5月間由于濟南慘案,債市曾一度下落, 但全年趨勢大致都在上漲中。
1929年,盡管時局變動,債市總體來看偏于向下,但無劇烈變動。(注:有關上述時期債券市場價格變動的情況,詳見孔敏主編:《南開經濟指數資源匯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468—470頁:楊蔭溥:《中國金融論》,黎明書局1931年版。)
接下來分析1930年—1936年債券價格的變動情況。
1930年9月,債券價格開始上升。隨著政局的變動,從1931年4月至1932年2月債市又持續(xù)下跌,高低相差45元。1932年5月至1933年1 月債券價格上下波動,但是起伏不大。1933年1月以后債市開始上升, 高低相差也在45元左右。由于經濟不景氣,工商業(yè)呆滯,利潤收入不如證券投機,因此公債投機之風熾烈,交易旺盛,日間買賣票額常超出3000萬元。1931年每月平均成交額達27800萬元。1932年因為滬戰(zhàn)停市數月,交易總額稍減。1933年每月平均成交額超出票面26500萬元,而1934 年頭5個月每月平均票額竟在32400萬元以上,但其中大部分交易是買空賣空,交割比例很低。1936年1月,伴隨經濟形勢的惡化, 稅收收入的減少,擔�;鹛澘杖斩�,債市價格下跌。1936年3月又一次整理內債,截止到12月底,在這一時期價格變動不大,一直處于徘徊狀態(tài)。1937年價格開始上升。
從1930年至1937年的`裁兵公債每月高低市價圖也可看出上述價格變動趨勢。
附圖{f70d02}
圖1 裁兵公債每月高低市價(注:該圖所根據的1930 年數字見《經濟統(tǒng)計季刊》
1932年3月,第1卷,第1期:1932—1934年6月數字,見于英杰:《近代中國內債之觀察》,《東方雜志》第31卷, 第14 號;1934年7月—1936年2月數字,見中國銀行總行管理處經濟研究室:《中外商業(yè)金融匯報》1935年1—12期,1936年1期,有關內債上海市價表。)
二、政府的債信程度及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價格波動
中國近代證券市場交易的主要標的物是政府債券,因此,與資本主義國家以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為主要標的物的債券市場不同,影響中國近代債券市場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政府的債信程度及債券的收益率。
1.近代中國政府債券的特點
近代中國政府債券的發(fā)行是效仿西方的產物,多數都指定擔保品,而資本主義國家則很少指定擔保品。這主要是由于人們對債券認識不足,國家債信不十分可靠,只有提供擔保品保證準時償付才能取信于民,使債券得以順利發(fā)行。在近代中國,公債與國庫券差別不大,只不過國庫券期限略短,每月攤還本息,而公債則定期抽簽還本。但在資本主義國家,公債與國庫券的差別較大:公債期限較長,通常至少在三、四十年左右,而且是在期限內任意償還,庫券只是臨時借款。此外,近代中國政局變化無常,證券市場穩(wěn)定性比資本主義國家要差,價格變動大,因此,債券常為投機標的物。
2.債信程度及收益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既然政府債券是近代中國債券市場交易的主要標的物,所以,政府的債信程度自然成為影響近代中國證券市場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政府債信主要取決于擔�;鹗欠穹€(wěn)固以及基金保管是否確定。擔�;痨柟�,償債有確實財源,價格穩(wěn)定且趨漲;擔保基金無著則債市下跌,價格動蕩。例如,北洋政府時期整理案內各債,由于基金穩(wěn)固,各債穩(wěn)定且趨漲,自民國元年至民國十一年,政府雖然連年發(fā)行新債,但債券自從整理以后,逐年抽簽還本付息,信用漸佳,購買者漸增。郵政儲金、養(yǎng)老金、學�;鹨约皞€人置產均視公債為良好投資方式,由此債市呈上漲趨勢。政府所發(fā)新債也能在5—6折以上出售。“九六公債”因擔�;馃o著落而跌落,因傳聞基金有著落而上升,因國民黨不予承認而下降,其陡漲陡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擔保有無。基金保管是否確定,(注:如北平政府所發(fā)公債,整理案后,基金委托總稅務司保管,其還本付息大權盡屬總稅務司。)也往往引起債券行市的變動。如安格聯去職就引起價格下跌。另外,國民軍定都南京后,政府對于各項內債,尚未有確切保障的表示,因此人心疑慮,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國民黨政府所發(fā)各債擔�;鹨灿捎诠脖9�、收支公開、信用較好而導致債市較為穩(wěn)定。影響債信的其它原因,如市場容量的大小,還本抽簽日期等,也會引起價格的波動。
表1 1928年—1937年債券價格收益比較
收益指數每年12%=100為基礎 價格指數1937.7月末=100為基礎
年份
指數 收益% 高 低
1928 69.6 17.3 …… ……
1929 81.0 14.8 …… ……
1930 68.0 17.7 …… ……
1931 62.2 19.3 107 55
1932 49.1 24.4 77.7 49.5
1933 71.4 16.8 92.9 58.7
1934 96.8 12.4 109.8 80.1
1935 92.4 130 110.4 86.1
1936 103.9 11.6 106.6 97.1
1937(6月) 137.4 8.7 116 104
資料來源:[美]阿瑟·思·楊格:《中國財政經濟情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債券收益率是吸引各界(主要是銀行業(yè))經銷債券的主要因素,因而,也是影響證券市場價格變動的又一關鍵因素。從北洋政府時期到國民黨政府時期,發(fā)行了大量的政府債券。北洋政府時期發(fā)行6.12億元,國民黨政府從1927年到1936年期間發(fā)行了26億元(根據千家駒先生計算)。這些公債之所以能成功地籌集,主要是由于債券價格低廉,能帶來高額收益。在金城銀行收益、開支和凈利表(1917—1927)中,有價證券損益一欄內顯示證券收益平均占利潤總額的11.9%,有時高達20.61 %。(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銀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頁。)1927年,在軍事政治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上海銀行界肯于認購債券,是因為政府給予了極優(yōu)厚的條件,雖然當時還沒有貼現(注: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兌取現金,銀行按市價利息率以及票據的信譽程度規(guī)定某一貼現率,然后扣除自貼現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將余額支付給持票人的資金融通行為。)的承諾。1928年春,為了使政府債券能夠更為順利的發(fā)行,國民黨政府采取了給上海銀行家以公債貼現的辦法,由此一個相當活躍的債券交易市場便建立起來,高額收益率使銀行界樂于承銷這些債券。如表1所示,財政部從1927 年至1931年間所發(fā)行的公債平均利息率是8.6%。 因為公債出售時的高貼現率,所以它的實際收益率是比較高的,楊格的一項研究表明,從1928年到1932年債券的平均收益率大約是15%—24%, 1933年為16.8 %,1934年為12.4%,1935為13.0%,1936年11.6%,1937年6月為8.7%。
最新金融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2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實力持續(xù)增強,國際地位穩(wěn)步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雖然在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想要成為真正的強國還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項——金融實力。無論是歷史表明還是在理論分析,強國之所以“強”,不僅表現在軍事強、經濟強、政治強、外交強、文化強,更重要的表現是這個國家的金融強。具體地講,就是必須要讓這個國家的幣“強”。目前中國就這一點還是有所欠缺的。“強幣”既是一個“強國”強大政治經濟實力的表現,同時也反過來鞏固了 “強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給其帶來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國為例,1944 年7 月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了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中心地位。這不僅為美國帶來了可觀的鑄幣稅收,而且美國憑借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向他國無條件的借錢,而美國政府只需要開動印鈔機就可以還清債務。在這種“中心—附屬”關系中,擁有強勢貨幣的一方幾乎不用承擔任何風險而獲得收益;而處于弱勢的一方或者承擔匯率波動的沖擊,或者付出極大的經濟代價去維持匯率穩(wěn)定。因此,只要幣“弱”,不管實行哪種匯率制度,除非自身經濟結構極其健全,否則難逃危機頻發(fā)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最初都是由貨幣危機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實證明:“強國”有“強幣”。
一、貨幣國際化的含義
貨幣國際化是指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對于貨幣的國際化概念的界定,按貨幣功能劃分可以提供一個相對完善的框架。根據Kenen的定義,貨幣國際化是指一種貨幣的使用超出國界,在發(fā)行國境外可以同時被本國居民或非本國居民使用和持有。我們下面通過一張Chinn and Frankel編制的國際化貨幣的功能清單(見表1)來直觀的闡釋。
表1 國際化貨幣功能
貨幣功能 官方用途 私人用途
價值儲藏 國際儲備 貨幣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資
交易媒介 外匯干預載體貨幣 貿易和金融交易結算
記賬單位 釘住的錨貨幣 貿易和金融交易計價
資料來源:根據Chinn and Frankel (2005) 和Kenen (1983)整理。
根據這份清單我們可以看出,一種國際化貨幣能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價值儲藏、交易媒介和記賬單位的功能。具體來講,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貨幣替代、投資計價以及貿易和金融交易,同時也可用作官方儲備、外匯干預的.載體貨幣以及釘住匯率的錨貨幣。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由區(qū)域化到國際化
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建立區(qū)域金融架構。中國已經成為清邁倡議框架下最大的雙邊互換協(xié)議的資金供給者之一,同時也積極參與區(qū)域多邊政策對話和經濟監(jiān)控機制。在現有的區(qū)域合作機制中,人民幣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用于雙邊互換協(xié)議的支付貨幣。截至2007年7月,在清邁倡議(見表2)框架之下,中國已經分別同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簽署了雙邊互換協(xié)議,總額達235億美元。其中中國與日本、韓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簽署的互換協(xié)議使用本幣支付,其他協(xié)議也能夠使用美元支付。
表2 中國和其他“東盟10+3”國家之間的雙邊互換協(xié)議(截至2007年7月)
BSA 單向/雙向 貨幣 協(xié)議總額 狀況
中國—泰國 單向 美元/泰銖 20億美元 簽署日期:2001-12-06
終止日期:2004-12-05
中國—日本 雙向 人民幣/日元
日元/人民幣 60億美元 簽署日期:2002-03-28
中國—韓國 雙向 人民幣/韓元
韓元/人民幣 80億美元 簽署日期:2002-06-24
中國—馬來西亞 單向 美元/林吉特 15億美元 簽署日期:2002-10-09
中國—菲律賓 單向 人民幣/比索 20億美元 簽署日期:2003-08-29
修正日期:2007-04-30
中國—印尼 單向 人民幣/盧比 40億美元 簽署日期:2003-12-30
修正日期:2006-10-17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誘發(fā)的國際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給東亞各國經貿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東亞各國普遍認識到,只有通過加強貨幣金融合
作提高各國金融的資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嘯的消極影響�?梢哉f,國際金融風暴生客觀上推動了包括貨幣互換在內的東亞貨幣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來,東亞貨幣互換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先后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以及區(qū)域外的白俄羅斯、阿根廷簽署貨幣互換協(xié)議,總額達6500億人民幣。此外,貨幣互換的多邊化版本區(qū)域外匯儲備基金的籌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規(guī)模從原定的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
貨幣互換的拓展客觀上推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人民幣的區(qū)域化是實現國際化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我國通過與周邊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xié)議,促進周邊國家在貿易活動中采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可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部分實現人民幣國際結算功能和儲備功能,加快人民幣成為區(qū)域主導貨幣的進程。目前在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實現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選擇以東亞地區(qū)為基礎和平臺,堅持從區(qū)域貨幣到國際貨幣的發(fā)展路徑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2008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與港澳地區(qū)、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舉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業(yè)的風險,減少企業(yè)經營成本有利于雙邊貿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將有利于人民幣向國際化方向的推進。時隔3個半月,2009年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和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從貨幣互換到人民幣用于國際貿易結算,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精選互聯網金融業(yè)發(fā)展論文3
一、互聯網支付
支付寶就是第三方擔保交易模式。在虛擬的網絡市場,支付問題曾經成為電子商務發(fā)展的瓶頸之一。馬云開創(chuàng)的支付寶由買家將貨款打到支付寶賬戶,由支付寶向賣家通知發(fā)貨,買家收到商品確認后指令支付寶將貨款放于賣家,至此完成一筆網絡交易。隨著淘寶、拍拍等電子商務平臺的發(fā)展,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企業(yè)的出現,通過在商戶和個人用之間構建一個第三方支付賬戶,在網上商家和銀行之間建立起連接,實現第三方監(jiān)管和技術保障,解決了買賣雙方的支付信任并保障信息安全,并獲取了沉淀資金的利息,手續(xù)費及渠道費用。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企業(yè)的電子商務化進場加速,以及大型電商平臺大規(guī)模促銷主要成為常態(tài),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fā)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互聯網理財
第三方支付平臺極大的促進了電子商務的極大發(fā)展。在積累了大量客戶之后就具備了銷售金融產品的實力,并能更充分利用備付金賬戶沉淀的資金。平臺上不僅可以銷售實物商品,也會拓展向理財產品。2013年的“雙十一”以最短時間銷售額破億元的.不是家電、服裝,而是首次參加“雙十一”的互聯網理財產品。開賣僅10分鐘,淘寶理財“雙十一”產品國華人壽華瑞2號成交金額一億元,表現十分突出。實際上互聯網理財倍受關注,是從6月13日余額寶開始的。截止2013年12月31日,余額寶的客戶數已經達到4303萬人,規(guī)模為1853億元。余額寶上線以來,累計申購金額4294億元,累計申購1.4億筆。由于支付寶有極高的信譽度,再加之支付寶客戶對貨幣基金的認識,多數支付寶客戶在主觀上已經把余額寶和高息活期存款等同了。相較銀行類產品,從外部環(huán)境、收益水平、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余額寶從技術上已經突破了利率管制,實現了活期存款的利率市場化。2013年8月初,騰訊旗下微信平臺和財富通亦聯合華夏基金推出現金增利貨幣基金“活期寶”。10月底,另一互聯網巨頭百度亦加入互聯網金融派對,聯合華夏基金推出理財計劃產品“百發(fā)”數米基金等企業(yè)也很快推出類似的產品參與到競爭中�;ヂ摼W理財并未掠奪傳統(tǒng)基金理財市場,而是擴大的用戶覆蓋范圍。其用戶多為傳統(tǒng)理財市場未覆蓋的年輕用戶,雖然這個用戶群體中每個人在余額寶中投的錢不多,但乘以龐大的人數,這筆錢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通過互聯網的電商平臺作為銷售渠道,把握了長尾效應,聚沙成塔。
三、互聯網融資
P2P(PeartoPear)是一個互聯網的概念,表示了互聯網上端對端信息交互方式和關系發(fā)生特征。該交互是在對等網絡中實現的,不通過中間工作站平臺。P2P網絡借貸指的是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絡實現直接借貸,國內通常稱為“人人貸”,其模式主要表現為個人對個人的信息獲取和資金流向,在債券債務屬性關系中脫離了傳統(tǒng)的資金媒介。這是典型的直接融資模式,在沒有互聯網之前就是民間借貸體系。中國個人對個人的借貸行為至少存在一千多年了,借貸雙方一般為本鄉(xiāng)本土或親朋好友�;ヂ摼W的出現,使得本來可能需要具備一定信任度的人才能相互借錢的行為得到了擴展,讓陌生人也存在了相互借貸的可能。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脫媒以及民間借貸的火爆,2010年P2P貸款呈現出爆發(fā)性的態(tài)勢。2012年末,P2P借貸服務平臺已經近300家,同比增長271.4%。但是完成交易的手段和質量都相對較差,純線上交易的份額占全部P2P貸款的27.6%,其余72.4%均為復合交易。由于缺少必要的監(jiān)管和法規(guī)約束,導致2012年多家P2P貸款公司接連發(fā)生惡性事件,給我國正常的金融秩序帶來不利影響。2014年伊始出現一些倒閉現象,市場也因此重新審視P2P貸款行業(yè)的發(fā)展,對行業(yè)的期待開始回歸理性,預計市場將進入洗牌調整階段。
四、總結
在中國,金融業(yè)還是以商業(yè)銀行為主。銀行的核心業(yè)務是存款、貸款和支付結算,近年來理財業(yè)務也迅猛發(fā)展。然而在銀行逐步將業(yè)務互聯網化的同時,其三大核心業(yè)務“存、貸、匯”也都受到互聯網公司的沖擊。如阿里金融通過“支付寶”實現由“匯”的支付業(yè)務,由“余額寶”實現“匯”到“存”,由“阿里小貸”實現“匯“到“貸”。滲透未來會持續(xù):通過資產證券化打通“存”和“貸”聯系;通過“聚寶盤”將平臺嵌入小銀行體系中,并進一步切入移動支付與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和銀行業(yè)之間更類似于毛細血管和主動脈的關系,共生競合。
【金融論文-金融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高職院校金融專業(y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優(yōu)秀論文12-09
金融公司總結03-10
金融的實習報告11-18
金融實習報告12-05
金融實習總結04-14
金融哲理故事04-03
金融專業(yè)實習報告-金融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04-01
金融實訓報告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