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古代詩歌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節(jié)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還苦于找不到好的詩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代詩歌,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代詩歌1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chuàng)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跇犯罕臼菨h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后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后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以后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shù)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于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fā)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guī)定。
、僖环N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lián)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例如,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lián)八句,每句字數(shù)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xù)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lián)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lián),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字數(shù)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nèi))。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shù)(套曲)兩種。套數(shù)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內(nèi)容來分類:可分為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行旅詩和閨怨詩。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
。3)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戰(zhàn)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仍頻,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xiāng),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6)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ㄎ澹┈F(xiàn)代詩歌的分類
詩歌的分類也有多種方法,根據(jù)不同的原則和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镜挠幸韵聨追N:
1.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1)敘事詩: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xiàn)。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于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故事詩如我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2)抒情詩:主要通過直接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如,
情歌、頌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諷刺詩。這類作品很多,不一一列舉。
當然,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2.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
(1)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guī)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shù)、詩句的字數(shù)(或音節(jié))、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guī)定,如,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2)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nèi)在的節(jié)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shù)、行數(shù)、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是歐美自由詩的創(chuàng)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我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3)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ò耍┕旁姂妙}
根據(jù)提供的實際情況,運用學過的詩句填空。
1.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更上一層樓!保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保
3.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jīng)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保
4.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5.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保
6.當我們在外地過節(jié)時,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
7.現(xiàn)在人們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8.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9.昨晚有一道數(shù)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爸爸走過來,經(jīng)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爺爺七十大壽,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爺爺卻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趕緊把爺爺?shù)脑挻蜃。骸埃ā~紅于二月花’)。爺爺,您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壯實呢!睜敔敻吲d地笑了。
古代詩歌2
——鑒賞詩歌的語言
鑒賞古代詩歌作品的語言既是古代詩歌鑒賞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也是一個主要的鑒賞方法。說它是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因為高考就這方面本身會設置題目;說它是一個重要方法,是因為通過鑒賞語言能夠幫助我們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詩歌形象和意境!高考要求的鑒賞作品的語言,與一般的文學鑒賞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高考要求的語言鑒賞主要著眼于一個“懂”字,即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作用,并能體會語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評述,這里著重闡述如何理解詩歌的語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評析。
一、鑒賞詩歌語言的途徑
主要說以下三點:
(一)體會語言的風格特色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人稱李白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便是一種清新美。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nèi)蘊。
(二)把握語言風格:清新 絢麗 平淡(質樸)
明快 含蓄 簡潔(洗煉)
1、清新: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平淡(質樸、自然):其語言力求樸素,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之中蘊涵著深意。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而思致”。
3、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5、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6、雄奇:氣勢雄偉,立意奇特:如李賀《夢天》中的“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九州小的象九個煙點,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氣勢: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為一體,凸現(xiàn)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8、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三)把握詩歌語言的個人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頓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邁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 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 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 陸游的悲壯愛國
(孟)郊寒(賈)島瘦 “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
(四)品味語言風格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母題遷移
1、《江西樂平縣)人!朵浌聿尽氛f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短驼糇V》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賞析:本曲以議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燕子春來秋去,寒時搬走,熱時飛回,唧唧喳喳忙個不停.有時落于王府華弟,有時歇于尋常巷陌.看朝代興榮時多,亡時也多。
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農(nóng)宴喜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本曲以議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4、《葛溪驛》賞析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注釋:葛溪:今江西省戈陽縣。驛:驛站是古代官方設立的旅店。缺月:不圓的月亮。漏:漏壺,古代計時器。未央:未盡。明滅:忽明忽暗。歲月:時光。起:起來。行人:詩人自指
賞析:皇祐二年(1050)秋天,詩人從故鄉(xiāng)江西臨川赴杭州,途經(jīng)弋陽,寫下這首詩。這時的詩人正患著病,身體十分虛弱,詩中提到了這一點,所謂“病中最覺風露早”,寫出了病中行役又值晚秋夜寒切膚透骨的感覺。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這兩句是說夢中身體對冷風寒露更加敏感.而夢中回家,不覺得路途實際有多長.
全詩以客行為線索,從鄉(xiāng)思到憂時,既貫穿一氣,又推轉變化。前半寫景,感覺真切,后半抒情,筆力充沛,是王安石七律中的上乘之作。
5、《寒食 孟云卿》賞析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作者介紹: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縣西北)人。約生于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天寶年間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后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xiàn)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
孟云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并以詩相贈,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元結極為推重孟云卿的詩。780年(乾元三年),他所編選詩集《篋中集》里,選入當代七位詩人的'詩共24首,其中孟云卿詩5首。其詩作如實地描寫了當時民眾在戰(zhàn)亂中的苦難,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以及與親朋故舊的情誼。766年(大慶元年),孟云卿遠往南海,元結作詩贈別,題為《送孟校書往南!贰T娦蛑性Y自稱:“平昌孟云卿與元次山同州里,以詞相友,幾二十年。材業(yè),次山不如云卿;詩賦,次山不如云歲,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歲,孟云卿聲名滿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备叨仍u價孟云卿的品德與才學,熱情贊揚彼此兄弟般的真誠友誼。
孟云卿生活在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劇變時期,安史之亂中,他家境困頓,飄泊四方。其詩反于聲病,藻繪,語言樸素。其《傷時二首》有“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之句,頗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其一生坎坷,卒年卒地不詳。
賞析:孟云卿天寶年間科場失意后,曾流寓荊州一帶,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就在這樣的飄泊流寓生活中的一個寒食節(jié)前夕,他寫下了這首絕句。
寒食節(jié)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當春二月。由于江南氣候溫暖,二月已花滿枝頭。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的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起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該是賞心樂事,第二句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堪悲”。作者乃關西人,遠游江南,獨在他鄉(xiāng),身為異客;寒食佳節(jié),倍思親人,不由悲從中來。加之,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節(jié)令之外,還暗含少食、無食之意,一語雙關,因此“他鄉(xiāng)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詩中常見的是以哀景寫哀情,即陪襯的藝術手法。而此詩在寫“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美麗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便與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樓傷客心”,樂景只能倍增其哀。恰當運用反襯的藝術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聯(lián)承上句“寒食”而寫到斷火。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為的是紀念春秋時賢者介子推。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多外出游春,吃現(xiàn)成食物。野外無煙,空氣分外清新,景物尤為鮮麗可愛。這種特殊的節(jié)日風物與氣氛會給人以新鮮愉快的感受,而對于古代賢者的追思還會更使詩人墨客逸興遄飛,形于歌詠。歷來詠寒食詩就很不少,而此詩作者卻發(fā)人所未發(fā),由“堪悲”二字,引發(fā)出貧居寒食與眾不同的感受來。寒食“無煙火”是為紀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風俗,而貧居“無煙火”卻是為生活所迫的結果。對于富人來說,一朝“斷炊”,意味著佳節(jié)的快樂;而對于貧家來說,“往往”斷炊,包含著多少難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以“不獨”二字輕輕一點,就揭示出當時的社會本質,寄寓著深切的不平。其藝術構思是別致的。將貌似相同而實具本質差異的事物對比寫出,這也是一種反襯手法。
此詩借詠“寒食”寫寒士的辛酸,卻并不在“貧”字上大作。試看晚唐張友正《寒食日獻郡守》:“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fā)揮而言,藝術構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chǎn)不算,剛說“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說罷“斷火”,又說“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云卿此詩,雖寫一種悲痛的現(xiàn)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天天過著“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這說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于命意新穎,構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shù)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6、晚唐《寒食日獻郡守》賞析
《寒食日獻郡守 晚唐張友正》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作者介紹:張友正[唐]作草書自云得漢人心法。其用筆過為鋒長而力弱,殆不可持,故使筆常動搖,勢若宛轉。其書別構一體,自得成就。雖神明潛發(fā)不逮古人,然自然處正自過人!稄V川書跋》
賞析;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fā)揮而言,藝術構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chǎn)不算,剛說“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說罷“斷火”,又說“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云卿此詩,雖寫一種悲痛的現(xiàn)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天天過著“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這說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于命意新穎,構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shù)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7、訴衷情 陸游)賞析
訴衷情 (宋)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①。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②。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③。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④!
。垲}解]作者四十多歲時曾到四川、陜西等地參加過軍隊,很有一番抱負,以殺敵救國為己任,但未能如愿。到老閑居家鄉(xiāng),仍感萬分遺憾。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他晚年的苦悶心情。
[注釋]①梁州——在今陜西漢中一帶。作者曾在梁州軍中工作過。 ②關河——關隘和河防,都是形勢險要的地方。 ③鬢先秋——鬢發(fā)已象秋霜一樣白。 ④天山句——天山,在xq,這里借指南宋的西北邊境。滄州,水邊的地方,通常用來稱隱士居住的地方,這里指作者晚年居住的故鄉(xiāng)山陰(紹興)城外的鑒湖。
。壅Z譯]
⊙想到年輕時為功名萬里從軍,
跨駿馬,上梁州,保衛(wèi)邊疆。
舊時的關河在哪里,已如夢境,
穿過的貂裘,也變得暗淡無光。
⊙敵人未消滅,我的頭發(fā)已白,
想到這,就要哭,但有何用?
誰能料這一生竟這樣空過,
我的心在西北,身卻要老死湖旁!
賞析: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隱居山陰農(nóng)村以后寫的,具體寫作年代不詳。
詞中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企圖為恢復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往事,如今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體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兩句是當年作者在梁州參加對敵戰(zhàn)斗心情與生活的概述。他胸懷報國鴻圖,匹馬單槍馳騁于萬里疆場,確實想創(chuàng)立一番不朽的業(yè)績。“覓封侯”不能單單理解為陸游渴望追求大官厚祿,因為在寫法上作者在這里暗用了《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取封侯”,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為“定遠侯”。陸游這樣寫,說明當年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象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墒牵懹蔚脑竿⑽醋兂涩F(xiàn)實,后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里仍然出現(xiàn)舊日戰(zhàn)斗生活的情景,說明作者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河”毋庸說已經(jīng)無影無蹤,當年的戰(zhàn)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凄涼慘淡的景象。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xù)抒發(fā)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jīng)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悶心情!昂礈纭闭f明敵寇依然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jīng)無力報國;“淚空流”包含作者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的痛心。
結尾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誰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不滿的情緒!靶脑谔焐剑砝蠝嬷荨笔悄赀~蒼蒼的陸游血與淚的凝聚,它很容易讓讀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熱淚盈眶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是因為,兩者所表現(xiàn)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摯,絲毫不見半點虛假造作;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悲壯處見沉郁,憤懣卻不消沉。所有這些,使陸游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格。
8、《溪居即事崔道融》賞析
《溪居即事崔道融 》
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
作者介紹:崔道融,唐朝荊州人。以征辟為永嘉令,累官右補闕。避地入閩!渡晏圃姟啡恚稏|浮集》九卷,今編詩一卷。 崔道融的詩作和羅隱一樣,流傳的不多。其風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較多樣。所選的四首詩里前兩首十分活潑生動,后兩首則凄苦悲郁。其中《牧豎》一詩流傳較廣。
賞析: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所寫雖日常生活小事,卻能給人以美的薰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為生產(chǎn)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點不稀奇的。但“籬外誰家不系船”句,卻于平常中又顯出不平常來了。似乎作者于無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這一瑣事,故以此句開首。“誰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為“不系船”,船便被吹進“釣魚灣”!按猴L”二字,不僅點時令,也道出了船的動因。春潮上漲,溪水滿溢,小船才會隨著風勢,由遠至近,悠悠蕩蕩地一直飄進釣魚灣來。不系船,可能出于無心,這在春日農(nóng)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經(jīng)作者兩筆勾勒,溪居的那種恬靜、平和的景象便被攝入畫面,再著春風一“吹”,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生氣盎然,饒有詩意。
鄉(xiāng)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里是很清靜的,除了孩子們在宅前屋后嬉戲之外,少有閑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發(fā)現(xiàn)有船進灣來了,以為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開柴門的扣子,打開柴門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tài),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nóng)村兒童的形象。
這首詩純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飾,樸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謂洗盡鉛華,得天然之趣,因而詩味濃郁,意境悠遠。詩人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恬靜、平和的水鄉(xiāng)風景畫:臨水的村莊,掩著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蕩的小船,奔走的兒童,靜中寓動,動中見靜,一切都很和諧而富有詩意,使人感受到水鄉(xiāng)寧靜、優(yōu)美的景色,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而透過這一切,我們還隱約可見一位翹首拈須、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領略到他那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閑適舒坦的心情。
古代詩歌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nèi)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和表現(xiàn)的生活情趣。
2、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3、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觀滄海》
1、解題:題目是什么意思?“滄!钡摹皽妗弊衷趺唇忉專款}目能不能換成“觀大!保
2、教師范讀后學生誦讀。
3、理解內(nèi)容。
問題設計:⑴開頭兩句交代了什么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葡挛牡侥囊痪錇橹故菍懽髡咚姷那榫?
⑶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nèi)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⑷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么內(nèi)容?
啟發(fā):作者寫觀海的內(nèi)容到這里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lián)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里”“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
三、學習《次北固山下》
、灞尘昂妥髡撸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三面環(huán)江,為名勝之地。
、媪私庠姼瑁瑢W生當即背誦全詩(由于詩的意境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估計比較易于成誦;
㈢學生練習背誦(略)
、枵w把握。
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zhèn)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往別的地方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自由發(fā)言)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為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殘冬臘月)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jīng)洛陽的——洛陽在鎮(zhèn)江西北方。)
好,現(xiàn)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詩人產(chǎn)生濃重鄉(xiāng)愁的原因。(略)
㈤名句分析。“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lián)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這樣說有根據(jù)嗎?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學生憑想象自由發(fā)言。)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xiāng),怎能不產(chǎn)生鄉(xiāng)愁呢?)但這種鄉(xiāng)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顯得開朗一些,是嗎?說說道理。(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著新的希望嗎?)
四、總結。
我們讀古詩,既要認真領會詩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某些新的東西。例如“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chǎn)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樣才能把古詩讀“活”。
古代詩歌4
xxx年10月28日下午,我在學校視頻教室上公開課《古代詩歌四首》,用的是一年一班的學生。
這是學校本學期組織的第二次教學活動了。第一次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這一次是初一教師“四環(huán)”模式過關課。我對公開課一直沒有什么抵觸心態(tài)。為什么要抵觸呢?一個老師,講好課,不管是不是公開課,不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閱?既然覺得自己是稱職的和優(yōu)秀的,就應該像安徒生筆下那位愛美的皇帝一樣,穿著衣服,到大家面前展示一下。當然了,前提是真有衣服,而且還是制作精良、穿上相當漂亮的。
這一次我講的公開課是《古代詩歌四首》,包括曹操的《觀滄!、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原本打算一節(jié)課把四首詩歌都講完;讀一讀,解析一下意象,寫一寫隨堂練筆。
在進行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講完兩首詩歌已經(jīng)很勉強了。所以,最后,我只得講了《天凈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兩首詩。就算這樣,第二首詩也給人一種草草了事的感覺,是不好的。在寫的部分,也一直在重復我開學初做的事,沒有什么新意,指導也是不夠的,讓學生的寫開始得不輕松、不容易。這些都是下一步應該加強的東西。
其實,這些因素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完全應該考慮到的。教師不是在給理想的學生授課,對于學生的接受情況應該有切當?shù)墓烙嫛?/p>
在前一個階段的教學中,我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只顧著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只顧著研讀教材,把學生的因素忽略掉了。上梨樹六中送課是這樣的情景,今天,又是這樣的情景。
同樣的錯誤,同樣的失誤,犯兩次還是可以的。如果我第三次仍舊是在備學生上不好,那可嚴重了。
希望我不至于那樣。
什么時候都要保持教學的熱情和激情。什么時候也不要變得那么的懶惰懈怠。因為,現(xiàn)在值得的理由太少,只當是為自己、為學生、為看不見的未來做努力吧!
以上是我此次課堂教學的反思。在隨后的語文組教研活動中,同事們也提出了不少很有借鑒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比如,郭曉琳老師建議說朗讀的指導應該跟上去,我認為確實是我的欠缺,下一步會加油的。張麗彬老師和邸偉老師認為本節(jié)課想要做什么,應該在學習目標中出示一下,這樣,聽課者就更加明晰教師的意圖了。我覺得是有道理的,我的處理方法不同,那么就應該更加清晰地傳達出來,不能讓教師們聽得一頭霧水。
在閑暇時,初一學年組長欒淑杰老師也和我進行了交流。她認為在寫的過程中,如果我的指導思路再寬一點,就會更好,學生寫起來會更加容易。這也是很有道理的,在以后的設計中我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很高興,在一節(jié)公開課結束后,我能夠聽到這么多真誠的聲音,聽到這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全力以赴地做事,坦誠真摯地溝通,這不是我一直以來追求的工作狀態(tài)和氛圍嗎?今天,理想似乎照進了現(xiàn)實。
事在人為。好好做事,做做好事,終是不會錯的。人們?nèi)笔У奶、懷疑的太多,用虔敬之心做事,反倒會贏得友善的支持。
正道是滄桑,所言非虛。我已沒有理由消極和懷疑。好好修煉自己便了。
古代詩歌5
一枝紅艷出墻頭, 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①,澹煙籠日暗神州。
【注】①帝鄉(xiāng),此指長安。長安多杏樹。
1.請說明這首詩的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析。(5分)
2.這首詩中流露出詩人的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首聯(lián)運用了反襯的藝術手法(或:以樂景襯哀情)。(2分)早春時節(jié),一枝俏麗鮮艷的杏花伸出墻頭,昭示著春天的生氣,可是作者面對這美好的'景象,卻感到憂愁、苦澀。( 3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觸景生情、借代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2. ①惜春之情。杏花開放了,帶來春天的消息,卻無蜂蝶采賞,只能自開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無法等到花朵開盡。②流離之苦(或:身世之嘆)(1分)。詩人飄零在外,縱逢賞心悅目之景也難停留;杏花獨自盛開于早春,無蝶欣賞,正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寫照。 ③故國之思。詩人由眼前鮮艷的杏花聯(lián)想到當年在京城看到的千萬樹杏花盛開的絢麗景象,這幅長安杏花圖代表著作者深情懷念著的長安生活,與今日的流離在外形成對比,說明詩人雖然落魄飄零,卻依然心系朝廷,點出了自己的愁懷所在。(每點2分,其中答出情感給1分,分析給1分)
3.請說明這首詩的首聯(lián)有怎樣的表達特色。(5分)
4.這首詩中流露出詩人的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古代詩歌6
【達成目標】
1、弄清高考要求,闡釋考點
2、探究命題特點與規(guī)律
3、分步驟積累各點的相關知識,了解解題的技法
【課時安排】
總說一課時,形象兩課時+訓練1課時,語言兩課時+訓練1課時,表達技巧三課時+訓練2課時,思想感情及內(nèi)容2課時+訓練1課時,合計15課時
第一課時總述
一、考綱總覽
二、探究20xx年詩歌題的特點和規(guī)律
17套試卷體現(xiàn)如下的特點和規(guī)律:
1、選材豐富,題材廣泛
共選用詩歌20首,其中晉詩1首,唐詩4首,宋詩4首,宋詞2首,元曲2首,元詞1首,清詩5首,近代詩1首。逐步打破了以往以唐詩、宋詞甚至元曲為主的局面。唐詩依然是重要的考查形式,但宋詩的地位正不斷加強,其他時代的詩也悄然進入了出卷人的視線。
題材廣泛體現(xiàn)在既有山水田園的,也有閑居逸趣的,有羈旅懷鄉(xiāng)的,有詠物抒懷的,也有送別友人的,有寫邊塞風光的,還有寫農(nóng)村生活的。
2、作者熟悉,詩歌陌生
3、題型穩(wěn)定,分值靈活。
4、考查內(nèi)容全面,綜合性設題成為共性。
(1)劃分層次,分析句子的結構、作用漸次走向前臺。
。2)意象把握仍是重點。
(3)綜合性命題已成為共識。
5、答案多元化,開放性漸強。
三、考向預測及復習建議
(一)考向預測
1、取材范圍將進一步拓寬。
2、答題仍會是以主觀表述題為主的模式,分值上,8分是主導。
3、設題題量維系在2—3題,單首為主,比較閱讀為輔,綜合性設題,突出整體理解,設問具體,切入口小。
4、品味語言將是首選,包括關鍵詞的品評、詩眼的設置、重點句(包括標題)的賞析、描繪畫面的品評等。
5、情感的考查將是重頭戲,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上:分析某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分析某首詩的內(nèi)容,指出詩中的`感情;結合詩詞的感情,印證前人的評價;比較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情感類別主要集中在思念勸勉、吊古傷今、借古諷今、昔盛今衰、寄情山水、思鄉(xiāng)厭戰(zhàn)、報國無門、思遠懷人、羈旅行役等方面。
6、表達技巧的考查將常考常新。主要圍繞襯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對比比喻、夸張擬人等展開,將從以下角度切入:分析某句詩的表達技巧、分析全詩的表現(xiàn)手法、比較兩首詩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
7、分析詩歌的表達層次漸成新寵。
。ǘ⿵土暯ㄗh
1、廣泛閱讀,加強積累,依托教材,強化訓練。
2、夯實基礎,掌握各種鑒賞術語。
3、細析題目,研究鑒賞點。
4、構建模式,優(yōu)化書面表達。
四、布置作業(yè)
1、閱讀《名師一號》P194形象相關內(nèi)容
2、完成下列高考題:04江蘇、05湖北、05江西、04廣東
古代詩歌7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zhí)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柜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jīng),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里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xiāng)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xiāng)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12、白居易《燕詩示劉叟》選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13、宋凌云《憶父》
吳樹燕云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古代詩歌8
趙蕃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雨后贈斯遠
趙蕃
已是霜凝更雨濕,春其漸起但無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當返魂。
小駐要須窮日日,細尋無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從茲始,并待君詩洗睡昏。
【注】趙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好章泉,原籍鄭州。南宋中期著名詩人,他和當時居住在上饒的韓淲(號澗泉)齊名,號稱“上饒二泉”,同為江西詩派的殿軍人物。靖康之變后,居信州玉山(今屬江西)。師從劉清之,曾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問學于朱熹,詩宗黃庭堅。理宗紹定二年,以直秘閣致仕,不久卒。諡文節(jié)。
14.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濕”,交代贈詩的時節(jié)和天氣,渲染了蕭瑟的氛圍,為全詩奠定了凄楚。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當返魂”,虛實結合,說雖然草木依舊枯萎,但梅花一定會悄然開放。
C.“窮日日”“遍村村”,從時空角度強調新春發(fā)現(xiàn)之難,表現(xiàn)詩人探春尋春心情之急與信念的堅定。
D.尾聯(lián)寫詩人在收到朋友斯遠寄來的新詩之后,擦亮眼睛,振奮精神,一改昏沉之態(tài),連忙回詩相贈。
E.本詩巧妙地將寫景敘事與議論抒情融為一體,表達詩人對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
15.古人評價首聯(lián)中“春其漸起但無痕”一句為“一篇之警策”,說它“熔詩情和哲理于一爐”,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其中的“警策”與“哲理”。(6分)
答案:
14.AD(A項,“為全詩奠定了凄楚的基調”錯,詩人于初春時節(jié)寫詩贈友,借自己尋春覓春的執(zhí)著堅定,表達對時政和人生的深刻認識,以及對生活的殷切期待和無限希望,開篇的景物描寫,從情景關系來看屬于“以哀景襯樂情”。D項,曲解詩意,尾聯(lián)大意說的是,詩人拭目以待,期盼朋友斯遠的詩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勵。
15.示例:(1)警策:“春其漸起但無痕”這句意思是說,春天正逐漸臨近,只是還沒有全部顯露出來,表現(xiàn)了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精神,感情細膩,寓意深遠,為全詩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調。(大意如此即可,3分)(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艱難困苦之時;對未來應充滿信心;對新生事物應多加合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3分,任意寫到其中一點即可)
【賞析】
趙蕃創(chuàng)作的詩歌常常含有一定的理趣,《雨后贈斯遠》就是這樣一首“熔詩情和哲理于一爐”的好詩。春雨綿綿,人們本來會產(chǎn)生莫名的惆悵,但詩人卻從中看出希望――“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人覺得,別看草色暗淡,春天卻已來臨,細細尋找,一定能發(fā)現(xiàn)那報春的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俄國詩人普希金曾在困苦的時期寫了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其實,趙蕃的詩表達的意思跟這個也差不多,表現(xiàn)的是一種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精神,雖然我們不熟悉詩歌題目當中提到的斯遠,但他與當時號稱“上饒二泉”的趙蕃、韓虎都是好友,都有詩歌酬答。詩人趙蕃誠摯地寫道:“揩摩病目從茲始,并待君詩洗睡昏”可見,他們是知音、知己,一同暢談人生理想,一起分享生活感悟。
古代詩歌9
1.記敘是指詩人對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什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敘事詩中應用廣泛,如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2.描寫是指詩人川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語言把表述對象的狀態(tài)生動、具體地捕繪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捕寫能使作品形神兼?zhèn)洌怯浫、敘事、寫景類詩歌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如李白的《蜀道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3.抒情是指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象征性地表現(xiàn)個人內(nèi)心情感的種表達方式。它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大類。它是抒情詩的主要表達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柳水的《雨霖鈴》等。
4.議論是指詩人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對人或事發(fā)表意見、提出自己的見解或主張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在詩歌中的運用不多,卻是說理詩的主要表達方式,如蘇軾的《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古代詩歌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四首詩歌。
(2)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這四首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提升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yǎng)。
(4)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2.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審美情操。
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詩歌,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感悟詩歌內(nèi)容。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觀滄海
曹操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請學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聲情并茂地配樂范讀,通過富有魅力的節(jié)奏、韻律,直觀地再現(xiàn)詩歌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3)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播放課件和錄音
三、詩歌賞析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杯?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本詩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四、導入
詩歌文體知識:四句是絕句,八句是律詩。詩句以寫景、敘事、抒情為主。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李白及背景見書中注釋。
2.聽范讀,注意誦讀詩歌時的語速、語調、節(jié)奏。(聽一遍,跟讀兩遍,自讀兩遍)播放錄音
六、詩歌賞析
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寫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楊花和子規(guī)的啼鳴。
作用:(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guī)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這句話中,含有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2.“我寄愁心與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寄:寄托、托付。與:給。
“愁心”即作者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把“愁心”寄給明月是因為:(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無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遠隔兩地的親友都能同時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們望月時容易想起遠方的`親朋和故鄉(xiāng)。
(4)明月給人的感覺是如冰似玉、晶瑩潤澤,它象征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七、熟讀成誦
《觀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地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
二、朗讀詩歌
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且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領讀兩遍,學生自由誦讀。
播放錄音
三、研讀賞析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歸雁來傳遞家書了。
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3.學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四、導入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
《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天凈沙”是曲牌名。(多媒體顯示)播放音樂
五、朗讀詩歌
1.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2.學生默讀,根據(jù)課文展開想象,寫一篇描述性文字,內(nèi)容不要增刪,順序可調整,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兩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展示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他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六、詩歌賞析
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氛圍,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了時間!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是為此作鋪墊。
七、熟讀成誦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古代詩歌11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難以窮盡。概括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表達方式:
在現(xiàn)代作品中,基本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在古代詩歌中主要有描寫、抒情兩類。
⑴描寫是進行繪聲繪色繪形的描畫和摹寫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它能產(chǎn)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睹其物的表達效果。
①寫景常用手法: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如:1、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正面描寫,表現(xiàn)其高峻奇?zhèn)ブ畡荩?2、“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zhèn)ァ?/p>
白描
白描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xiàn)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又如:商 山 早 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边@句詩沒有(動詞)形容詞的修飾點綴,是純用名詞組合,即所謂白描手法。
動靜結合
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它分為化動為靜和以動襯靜。
《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蓖蹙S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但作者并沒有孤立地寫靜,而是采用靜中有動,以動襯靜的手法,用“花落”、“鳥鳴”的動景反襯出春山之夜的無比寧靜。
虛實結合
在古代詩歌鑒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古代詩歌中的“虛”一般有以下三類: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以及想象之境。如已逝去之景之境,蘇軾的《赤壁懷古》“談笑間,強弩灰飛煙滅”再現(xiàn)了火燒赤壁的史實;設想未來之景之境,如劉永《雨霖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實”在詩歌中即為實景、實事、實境。
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熏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 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鄙详I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寫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虛實相生,從而將離別愁緒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感覺結合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視聽結合)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天色已暗,卻有明月當空;群芳雖謝,仍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于松石之間,有如一條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一派幽清明凈的自然美!
還應該注意描寫的順序如:遠近、高低、俯仰、上下、左右、點面等多角度描寫等。如《沁園春 長沙》中的景物描寫。又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云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后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艷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前面兩句就是面的描寫,后面兩句就是點的描寫,點面結合。
其他描寫手法:細節(jié)描寫等。
細描指采用工整的細膩的筆法,把描摹對象纖毫必現(xiàn)的繪畫出來,筆法細膩,形象豐滿。
如: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首詩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借助于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傳遞人物的思想感情。詩中,“復恐匆匆說不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臨行又開封”是人物的行動細節(jié),也是人物心理活動的反映。這種生動的細節(jié)使抽象的思念變得具體可見,體現(xiàn)了詩人提煉生活素材的工夫。
、剖闱椋亲髡叩乃枷敫星樵谖恼禄蜃髌分械谋戆缀褪惆l(fā)。
、僦笔阈匾堋V笔阈匾芫褪窃娙嗽谄湓娮髦刑宦督髴,不假掩飾地抒發(fā)激情、快意或愁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保鸥Α睹┪轂榍镲L所破歌》
②間接抒情。主要了解景與情的關系: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A、借景抒情顧名思義就是借助景物來抒發(fā)情感。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如: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痹姼柚幸欢浣o我們描繪了一幅凄清傷感的暮春落花圖。描繪出了幽竹在山窗下不改清陰,抒發(fā)了作者回歸故鄉(xiāng)的喜悅。
B、寓情于景
如:從 軍 北 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保╗注]磧(qì):沙漠。)首句勾畫了一支遠征軍隊活動的廣闊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風,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闊蒼涼,有力烘托出了行軍的環(huán)境氣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難》及一個“遍”字,豐富了首句的'內(nèi)涵。而笛聲的哀怨與環(huán)境的荒涼,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悵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聲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動作。士兵們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許是遙望永遠也回不去的故鄉(xiāng),也許是望著笛聲傳來的方向,也許他們相對而視,熱淚奪眶而出……全詩是一個壯闊而又悲涼的行軍場景,詩中將景色、動作、聲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C、托物言志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動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義;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石灰就象征歌詠詩人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D、以樂景寫哀情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綺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墒,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jié)。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E、以哀景寫樂情
如:《詩經(jīng) 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卻是征夫回鄉(xiāng)之時。《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F、觸景生情
二、運用修辭手法的技巧
雙關
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手法。
唐朝的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一首詩歌中“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在對她唱歌言情,但情傳的含蓄,“倒是無晴勝有情”。
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也可以使語言簡練、含蓄。
反問
是無疑而問,但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強化語氣、強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鳴的作用。
如:王安石《疊題烏江亭》:“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就在末兩句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對比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如:高適的《燕歌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币詰(zhàn)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互文 互文也叫“互言”、“互見”、“互文見義”等,它的特點是上下文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它的修辭作用是言簡意賅,語意含蓄,節(jié)省文字而又擴大了詩文的容量。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從字面理解,這句詩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
襯托
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寫與之有關的事物,作為陪襯烘托的修辭方法叫做襯托。這種修辭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襯托事物之間所呈現(xiàn)出來的關系不同,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反襯。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以動襯靜的反襯,寫出了山林無比的幽靜。蘇舜欽的《夏意》:“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币渣S鶯婉轉的啼鳴反襯深院正午時的寂靜、清幽。
頂真
“頂真”也叫“頂針”、“聯(lián)珠”,就是用前文的結尾(一個詞或一個句子)做下文的起頭,使語句互相銜接,緊湊流暢,生動活潑。
如:《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不僅讓此曲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韻律美,表現(xiàn)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
三、其他技巧
用典:古典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詩歌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如阿魯威的《[雙調]折桂令 詠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這首詩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對用典的詩,需要理解典故的含義才能讀懂詩。最典型的是課文中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
象征 借助某一具體形象,以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內(nèi)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xiàn)。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內(nèi)容更為深廣,有的作品藝術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現(xiàn)出來。如:《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這兩句描寫了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的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了思歸不得的憂傷。
借古諷今 在詠史詩中常見,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如:李清照《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
古代詩歌12
【教學目標】
1、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4、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課前準備】
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觀滄!、《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
〖教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一、導入新課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tǒng)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觀滄!氛潜闭鳛趸笟w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組: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
1、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三、研讀與賞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二、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1、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2、尾聯(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梢妼懢皹O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一、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二、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2、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
1、首聯(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2、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
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四、作業(yè)
背誦這三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西江月》、《天凈沙·秋思》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西江月
辛棄疾
齊背前三首詩(可配上音樂)。
我們讀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品味了王灣詩中淡淡的思鄉(xiāng)愁緒,領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去領略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長期的農(nóng)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nóng)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
二、教學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1、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
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述上述內(nèi)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2、這首詞描寫了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問題組:
1、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3、探究這首詞的意趣。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1、蟬鳴可見天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
2、夜行雨,要尋找避雨之處,避雨之處忽見,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興?是喜出望。
3、上片寫景色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一、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二、感知內(nèi)容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nèi)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簡筆畫,加深思考。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著情;古道,是他的行經(jīng)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著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xiāng)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
四、學生配樂朗讀
五、拓展延伸
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六、延伸作業(yè)
1、將搜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
2、展開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jié)課交流。
古代詩歌13
游月陂 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
1.頸聯(lián)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
答:
2.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
1(1)第三聯(lián)運用了融情于景、以動襯靜的表現(xiàn)手法。(3分)詩人用淙淙的泉聲突顯月夜的.寧靜,在“水心云影閑相照”的景象描繪中融入自己內(nèi)心平靜安閑的情緒。(2分)
2詩人通過對百尺高臺、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這些意象的描寫,(2分)營造了寧靜幽雅(或靜謐、幽靜等)的意境。(2分)全詩通過景物描寫和“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隨遇而安、不計得失的淡泊情懷。(2分)
古代詩歌14
一.導入《錢塘湖春行》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二.朗讀本詩二遍。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边@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霸颇_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tài)。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霸娧邸痹凇霸纭薄靶隆眱蓚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罢l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边@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三.小結:
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游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一.導入新課: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我們說說馬致遠,誰來?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
師:我還知道,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下面說說“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二.朗讀理解
。1)指導學生朗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傊,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放第4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大家喜歡嗎?我們感受一下。(朗讀)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句式工整,
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師:下面我們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請同學們散讀一遍課文,說說你頭腦中有怎樣的畫面?請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說說詩句在你頭腦中再現(xiàn)的畫面。
如果學生有困難,舉例:“枯藤”、單說“藤”的形態(tài)是多樣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體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頹廢的藤、沒落的藤、毫無生機的藤,于是枯藤這一意象渲染出凄涼、蕭殺的晚秋氣氛。同學們可以類推。
學生可能再現(xiàn)出的畫面有:
幾根枯樹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現(xiàn)出一座小橋,橋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業(yè)的人們。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輝中,向遠方踽踽()而行。
喔,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
師:請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畫面?即畫中有怎樣的人,傳達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人們常說,“所有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請大家齊聲誦讀,讓我們將景語化為情語,體驗體驗游子的悲苦與心酸。(朗讀)
三.小結:
通過朗讀,真正體驗到了作者窮迫潦倒,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與悲劇美。
古代詩歌15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音節(jié)和諧、文字精煉、意境優(yōu)美。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边@節(jié)課,讓我們遨游詩歌的世界,走進唐詩宋詞元曲,感受它們的多彩多姿、多情多味。
二、明確考綱
1、了解古代詩歌的文學樣式;
2、體味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初步領悟詩歌的內(nèi)涵;3、品味詩歌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三、直擊中考(中考試題)
水調歌頭(蘇軾)
1、天上宮闕如此美好,但作者畢竟更熱愛人間生活。詞中哪兩句是由出塵之思轉向入世情懷的過渡?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指,說說你對這個名句的理解。
四、古代詩歌常識
。ㄒ唬┕糯姼柚谐R姷乃枷敫星
1、憂國憂民
2、建功立業(yè)
3、思鄉(xiāng)懷人
4、秀美山河
5、離愁別緒
6、雄心壯志
7、熱愛田園
8、懷才不遇
9、自由悠游
10、美好愛情
(二)古代詩歌語言
1、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反復、夸張、設問、反問、雙關、頂真、借代、用典等。
作用:生動形象、增強氣勢、張弛跌宕、委婉含蓄等等。
2、煉字:
。1)動詞
(2)形容詞
五、答題方法指導
。ㄒ唬w味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
1、整首詩歌
。1)崔顥《黃鶴樓》這首七言律詩描繪了什么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黃鶴樓所見到的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愁緒。
【答題步驟】
①找出詩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或詞語;
、诜治鰵w納景物特征;
、壅抑髦季、情感句概括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課堂練習
曹操《觀滄!愤@首詩描繪了什么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藏萬千的雄偉壯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邁氣概和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2、名句賞析
。1)陸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痹鯓咏忉?描繪了什么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有什么深層含義?
【參考答案】翻座座山過道道水好像沒了路,穿過柳陰走過花叢又是一個村莊。(釋含義)描寫了農(nóng)村明媚絢麗、變化萬千的自然風光,(描景象)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喜悅和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表情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比喻人們在無路可走的時候,經(jīng)過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深層含義)
【答題步驟】
、俳忉屧娋涞暮x;
②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或寫了什么內(nèi)容;
、郾磉_了怎樣的情感;
④深層含義(哲理詩句)。
。2)課堂練習
杜甫《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痹鯓咏忉專繉懥耸裁磧(nèi)容?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有什么深層含義?
【參考答案】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看周圍的山都顯得低矮渺小。(釋含義)寫詩人由望岳而產(chǎn)生登岳的愿望。(寫內(nèi)容)體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表情感)
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高瞻遠矚)(深層含義)
。ǘ┢肺对姼柚懈挥诒憩F(xiàn)力的語言
1、修辭
。1)李煜《相見歡》這首詞中“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边\用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好處?
【參考答案】比喻。好處:以絲喻愁,“剪不斷”寫出離愁繁多和綿長的特點,“理還亂”寫出離愁紛繁雜亂,難以理清的特點;生動形象地把詩人內(nèi)心的煩亂、無法忘卻的離愁別恨表達出來。
【答題步驟】
、儆檬裁捶椒ǎ
、趯懯裁磧(nèi)容;
、塾惺裁醋饔谩
。2)課堂練習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好處?
【參考答案】用典。引用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朝廷能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讓自己有機會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
2、煉字
(1)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中“爭”這個動詞用得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
①“爭”是爭先恐后的意思;
、谶\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鶯的活潑可愛;
、勖鑼懥顺醮赫寒又生機勃勃的景象;
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初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答題步驟】
、俳忉屧撟衷诰渲械暮x;
、谧⒁饪葱揶o方法及作用;
③展開聯(lián)想寫出該字描述的景象;
、鼙磉_了怎樣的感情或者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2)課堂練習
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波濤如怒”中“怒”字用得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
、佟芭笔前l(fā)怒的意思;
②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波濤洶涌澎湃的氣勢;
③從聽覺的角度來寫出了黃河咆哮的壯觀;
、芎嫱辛虽P地處黃河邊地勢的險要。
六、答題方法小結
七、課堂小結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我們學會了古代詩歌閱讀的方法,猶如手握一把金鑰匙,就能從容面對考試。雖然前方行路艱難,但我們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八、布置作業(yè):完成《復習指南》56至58頁的作業(yè)。
【古代詩歌】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07-29
經(jīng)典古代詩歌04-09
古代詩歌05-11
古代詩歌精選05-08
古代詩歌摘抄11-08
古代詩歌鑒賞03-01
古代勵志詩歌精選05-11
古代詩歌鑒賞05-11
古代童年詩歌05-11
古代經(jīng)典詩歌鑒賞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