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色一综合色88欧美|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不卡|日本精品动漫二区三区

    1. <address id="l3apk"><var id="l3apk"><source id="l3apk"></source></var></address>

      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4-06-13 17:50:26 詩詞鑒賞 我要投稿

      古詩詞鑒賞【合集】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詞鑒賞【合集】

      古詩詞鑒賞1

        《太原早秋》

        唐代: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太原早秋》譯文

        光陰逝去,花草漸漸凋零;隨著大火星漸漸西移,夏天慢慢離去。

        秋霜早早地從北方來到這里,黃河以北已經呈出一派秋天的氣息。

        夜夜秋夢都纏繞著邊城上空的月亮,心卻隨著月光回到了家鄉(xiāng)的樓上。

        思鄉(xiāng)之情就像這綿綿不斷的汾河水,無時無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鄉(xiāng)。

        《太原早秋》注釋

        太原:即并州,唐時隸河東道。

        歲落:光陰逝去。眾芳歇:花草已凋零。

        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詩經·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這顆星每年夏歷五月的黃昏出現(xiàn)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開始向下行,故稱“流火”。時當大火流,即時當夏歷七月之后。張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蟲鳴!薄秷D書編》:“大火,心星 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至七月之昏,則下而西流矣。”

        塞:關塞,指長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門一帶的關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當早感霜威。

        云色渡河秋:云彩飄過黃河,也呈現(xiàn)秋色。

        故國:家鄉(xiāng)。

        汾水: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發(fā)源于山西寧武縣管涔山,流經山西中部、南部入黃河!短屏渥ⅰ罚悍谒鲂弥,歷太原、汾、晉、絳、蒲五州,入河!短藉居钣洝罚悍谒,出靜樂縣北管涔山,東流入太原郡界。

        《太原早秋》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早秋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時時刻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河親人,以及渴望歸鄉(xiāng)的急切心情。這首詩設喻新奇巧妙,結構嚴整,感情真摯,格調高遠。

        首聯(lián)“歲落眾芳歇,時當大伙流”。“眾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說很多的花兒已經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類,逢春而榮,遇秋而衰,這是自然規(guī)律!按蠡稹敝感敲,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這里點出了時至七月了。詩歌開頭兩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詩歌所描寫的季節(jié)——早秋。從律詩的結構來說,這一聯(lián)是起。

        接著進入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的“早秋”!八鋈,云色渡河秋。” “威”就是威力、威風,在此指秋霜很濃!俺鋈、“渡河”是地域位置!叭敝高吶!昂印敝更S河。這兩句直接描寫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氣候。特別要注意的是詩人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太原自然地理條件的特點,除了用詞語描寫外,詩人還運用了鑲嵌的修辭手法,也就是在兩句末鑲嵌了“早”、“秋”兩字,巧妙點題。

        所謂鑲嵌的修辭手法,譚永祥教授在《漢語修辭美學》中說過:“將特定的`字、詞鑲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種表達效果,這種修辭手法叫‘鑲嵌’!蓖瑫r又說:“將特定的字、詞置于句首或句尾者叫‘鑲’,置于句中者叫‘嵌’!边@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強調意義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強趣味性和視覺的感染性。在這首詩歌中,標題中“早秋”在詩句中得到形式和內容上的照應,而且把兩句通過“早”和“秋”聯(lián)系起來,不但強調了詩人所描繪的“早秋”景色特點,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應,形成對偶,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進入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轉寫作者自己!皦簟敝缸髡叩臍w鄉(xiāng)之夢,“邊城”指太原。對于一個遠行在外作客他鄉(xiāng)的游子來說,一到夜晚“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思歸之情悠然而生,但是這個愿望不能馬上實現(xiàn),只能繞著邊城的月亮來旋轉。“故國”指故鄉(xiāng)。雖然歸家的愿望不能立即實現(xiàn),但是卻歸心似箭,詩人的那顆心早已飛回了故鄉(xiāng)的家園。

        尾聯(lián)是合!八細w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悠悠”就是本是憂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時,聯(lián)系上一句“思歸若汾水”來看,“悠悠”也有綿延不斷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思念歸家之情時時刻刻縈繞心頭,就如同汾河水一樣,沒有一天斷絕過啊。以水喻情,這是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這一意象所蘊含的意義之一。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張說的“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李白的“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在這首詩里,詩人為了強調自己的“思歸”之情的深遠,也通過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為喻,形象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自己日夜思歸的情懷。

        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注重了文題相映,特別是在頷聯(lián)運用鑲嵌的修辭手法,在兩句的末尾分別用了“早”、“秋”兩個字,匠心獨運地點題并照應詩題。其次,后兩句運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把抽象的思歸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連綿不斷,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思歸不斷的情懷。

        《太原早秋》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詩作于公元735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秋天。這年夏天他應友人元演之邀,同來太原,意欲攀桂以求聞達,然而輾轉三晉,時歷半載,終未能得到實現(xiàn)抱負之機會,故有懷歸之意。所以寫下此時抒發(fā)自己的心情。

        《太原早秋》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古詩詞鑒賞2

        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裹。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綠衣譯文

        綠外衣啊綠外衣,

        綠外衣里是黃衣。

        心憂傷啊心優(yōu)傷,

        憂傷何時才停止

        綠外衣啊綠外衣,

        綠衣下面是黃裳。

        心憂傷啊心憂傷,

        憂傷何時才淡忘

        綠色絲啊綠色絲,

        絲絲縷縷是你織。

        我心思念已亡人,

        使我不要有過失!

        細葛布啊粗葛布,

        寒風吹拂涼凄凄。

        我心思念已亡人,

        你仍牢牢系我心!

        綠衣賞析

        悼亡也屬于在今天已經過時了的古典情懷。斯人已去,此情卻在。睹物思人,黯然神傷。兩情殷殷,永駐心間。時間和空間都難以永恒,惟有經過時空淘汰而積淀在心靈深處的情思,可以留下歲月的蹤跡。

        如今變幻太快的時空,匆匆的生活節(jié)奏,令人眼花緣亂的花花世界,早已把心靈打磨得十分粗糙,十分遲鈍,十分輕浮,十分疲憊,十分健忘。太多的誘惑,無邊的欲望,連上帝都快要忍耐不住了,更何況凡胎肉體的俗人!大伙兒一起裹挾著物欲、情 欲、金錢,在強刺激的漩渦中作自由落體式的墮落。

        當靈魂在欲望中無限膨脹之時,它本身剩下的就已經是個薄膜狀的'空殼,再也沒有任何內核,再也容不下任何屬于人的、屬于心靈的內容。

        魂兮歸來。

        這是純真的心靈的呼喚。斯人雖已去,但天堂之中是會回應這曠古的呼喚的。天堂雖然遙不可及,心靈卻是指向它的。有了這種指向,生命之舟就有了泊錨之所,不再隨波逐流,四處游蕩。

        悼亡是在心靈中筑起一座神圣的殿堂,把生命中最真誠、最可貴、最理想的一切供奉起來。對這一切的祭奠,也就為心靈本身建造了一座豐碑,一個路標。

        當人被變成一個沒有生命、沒有靈魂、沒有自我的冷冰冰的螺絲釘?shù)臅r候,當人被變成孔方兄和物欲的奴隸的時候,這時已不再可能聽到招魂曲,剩下的只是單調刺耳的機器的刮耳聲,以及紅男綠女的嘻哈打鬧聲。

      古詩詞鑒賞3

        作者: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注釋

        1、邱員外:名丹,蘇州人,曾拜尚書郎,后隱居平山上。

        2、屬:正值。

        3、幽人:悠閑的人,指丘員外。

        譯文

        懷念您啊,在這悲涼的秋夜;

        我獨自散步訪詠嘆涼爽的秋天。

        空山寂靜能聽到松子落地聲,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難以成眠。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詩。詩人與丘丹在蘇州時過往甚密,丘丹臨平山學道時,詩人寫此詩以寄懷。詩的首兩句,寫自己因秋夜懷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兩句想象所懷的人這時也在懷念自己而難以成眠。隱士常以松子為食,因而想到松子脫落季節(jié)即想起對方。一樣秋色,異地相思。著墨雖淡,韻味無窮;語淺情深,言簡意長。全詩以其古雅閑淡的.風格美,給人玩繹不盡的藝術享受。

      古詩詞鑒賞4

        長安九日詩

        南北朝: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譯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遠逝了,

        身體卻隨著秋季由北向南飛回的大雁歸來。

        故鄉(xiāng)家里籬笆下栽種的菊花,

        今日又開了幾朵呢?

        注釋

        江總,南朝陳人。陳亡,入長安,仕于隋,后辭官南歸,這首詩寫于南歸途中。

        岑參,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有此詩。

        翻譯

        江總在陳時,官至尚書令,到晚年,陳滅于隋,從此郁郁寡歡。詩人在回揚州途中經山東微縣微山亭所詠的這首重陽小詩,就在強烈的故鄉(xiāng)之念中,流露出亡國的隱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歸;后兩句言所想之境:故鄉(xiāng)籬菊,花事何如?但實景虛象,絕非隨意拈來,而是精心擇用。這樣,故土之眷盡在這眼前、遠處的`景物之中;亡國之恨,則全蘊于景點構成的圖畫里。

        解釋

        九月九日,勉強登高,卻無人送酒同歡,遙想故園的菊花,大概在戰(zhàn)場旁,寂寞地開放吧。

        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于隋,后辭官南歸,這首詩寫于南歸途中。從詩的第三句中“籬下菊”的用典可知,詩人在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懷想和思舊之情的同時,流露出了歸隱田園的情懷。

        到了重陽,文人墨客,則常常詩思泉涌,情感難抑。南陳詩人江總的《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賦韻》和唐代詩人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就是兩首的重陽佳作。

        江總在陳時,官至尚書令,到晚年,陳滅于隋,從此郁郁寡歡。詩人在回揚州途中經山東微縣微山亭所詠的這首重陽小詩,就在強烈的故鄉(xiāng)之念中,流露出亡國的隱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歸;后兩句言所想之境:故鄉(xiāng)籬菊,花事何如?但實景虛象,絕非隨意拈來,而是精心擇用。這樣,故土之眷盡在這眼前、遠處的景物之中;亡國之恨,則全蘊于景點構成的圖畫里。

      古詩詞鑒賞5

        古詩原文

        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掛城聞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鸞簾額著霜痕。

        啼蛄吊月鉤闌下,屈膝銅鋪鎖阿甄。

        夢入家門上沙渚,天河落處長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陽,放妾騎魚撇波去。

        譯文翻譯

        高懸的燈燭透過細薄的紗罩放光明,花房的宮女們深夜里搗制紅守宮。

        香爐的象口中噴著香氣,地毯暖烘烘,北斗七星掛在城頭,漏板聲聲報深更。

        寒氣侵入殿前網(wǎng)罩,宮殿的暗影昏蒙蒙,繡著彩鸞的門簾橫額,沾滿了霜痕層層。

        螻蛄對著月光在曲欄下哀鳴,失意的宮女被牢牢關鎖在大院深宮。

        宮女夢中走進了沙洲上的家門,天河落處的長洲上留下了她的倩影。

        “希望君王能像太陽那樣光明,放我走吧,跨魚破浪我也馬上起程!

        注釋解釋

       、艑m娃:宮女,吳語稱美女為娃。唐王維《從岐王夜宴衛(wèi)家山池應教》詩:“座客香貂滿,宮娃綺帳張!

        ⑵蠟光:燭光。照紗空:燭光射過薄薄的燈紗,透明通亮。

       、腔ǚ浚簩m女的居室。紅守宮:宮中婦女們化妝用的一種顏料。據(jù)《博物志》載:“蜥蜴或名蝘蜓,以器養(yǎng)之,食以丹砂,體盡赤,所食滿七斤,治搗萬杵,點女人肢體,終身不滅,惟房室事則滅,故又號守宮!

       、认罂冢合笮蜗銧t的出煙口。毾(tà)覴(dēng):細密的地毯。七星:北斗七星。

       、陕┌澹汗糯鷪髸r辰的銅板。明高啟《馬璘畫》詩:“風傳漏板還堪數(shù),月混梨花不易尋!

        ⑹罘(fú)罳(sī):古代設在門外或城角上的網(wǎng)狀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稘h書·文帝紀》:“未央宮東闕罘罳災。”顏師古注:“罘罳,謂連闕曲閣也,以覆重刻垣墉之處,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

       、瞬墅[簾額:繡著彩色鸞鳥的門簾上的橫額。著(zhuó):沾著。

        ⑻啼蛄(gū)吊月:螻蛄在月光下悲鳴。鉤闌:彎曲鉤錯的欄桿。

       、颓ィ洪T簾上的環(huán)扣。銅鋪:銅制的鋪首。阿甄: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清姿麗貌,初入宮時得寵,后被讒言失意,幽禁宮中。泛指失寵的宮女。

       、紊充荆核械男£懙亍D铣沃x惠連《泛湖歸出樓中玩月》詩:“哀鴻鳴沙渚,悲猿響山椒。”

       、咸旌勇涮帲恒y河落下的地方,比喻家鄉(xiāng)十分遙遠。長洲:縣名,唐朝時屬于蘇州,代指宮女的故鄉(xiāng)。

        ⑿君:指皇帝。

        ⒀妾:宮女自稱。騎魚撇波:騎魚破浪,形容宮女思鄉(xiāng)情切,等不及坐船!段倪x·王褒〈四子講德論〉》:“故膺騰撇波而濟水,不如乘舟之逸也!崩钌谱ⅲ骸啊墩f文》曰:‘撇,擊也!才c撇同也。”

        創(chuàng)作背景

        從《詩經》開始,中國文學便產生了一系列揭示婦女不幸命運,為她們鳴不平的感人詩章。李賀的《宮娃歌》可以說是這悲愴組歌中一支哀惋低回的小曲。此詩當作于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至元和八年(813年)間,這段時間李賀常住京師長安。

        詩文賞析

        “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遍_篇便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場面。時間是秋夜,地點是宮中花房。歌詠的對象——宮娃,正在花房持杵夜搗紅守宮。宮娃在宮中雜役甚多,然詩人只選擇其“搗紅守宮”,極富象征性將宮娃們不幸的處境披露出來了。守宮,宮娃們一生只能廝守宮中,過著幽禁森嚴的生活。她們的青春和生命如同蠟燭,在漫漫長夜中漸漸消逝,那滴滴蠟珠,仿佛是她們傷心的眼淚。

        夜色越來越濃了,北斗七星已斜掛城頭,四周一片寂靜,只聽得報時的漏板聲間或傳來。宮娃長夜不寐,顧影自憐,心底時時生出一片悲涼。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鸞簾額著霜痕。”寒氣透進戶網(wǎng),殿影漫入濃霧中,依稀難辨,連繡著彩鸞的簾頭上也沾滿了清霜。此聯(lián)雖為景語,卻是情語。這里詩人著意描出“寒”、“霜”二字,以景襯情,道出宮娃身心俱寒,傷神刺骨的痛苦感受。

        如果說詩的前六句以濃墨渲染出秋夜的濃重和寒冷,以此暗寓宮娃凄苦的處境和悲涼的心境,那么,詩的后六句則徑直揭示出宮娃深宮生活的幽閉、壓抑與孤獨,昭示出她們向往自由的強烈的生的企盼。

        “啼蛄吊月”是一個境界:漫漫秋夜,月下螻蛄嘶鳴,噓唏如泣,幽咽如吊,使人不忍卒聽。詩人巧借自然界中的昆蟲做比,進一步隱喻、鋪陳宮娃之孤獨與悲苦。

        “屈膝銅鋪鎖阿甄”,又是一個境界:深宮大院,壁壘森嚴。有形無形的鉸鏈銅鎖隔絕了宮娃與外面世界的聯(lián)系!版i”,這里是禁錮宮娃自由與生命的象征。后宮成為宮娃們生活的一所牢獄!鞍⒄纭,這里詩人是借甄氏喻失意幽曠的宮娃。的確,在森森后宮,宮娃們的榮辱富貴,全系于君王一時之恩遇與喜怒。有幸運者,如白居易《長恨歌》“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而暫時得意的楊玉環(huán);有失意者,如司馬相如《長門賦》中“魂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被漢武帝遺棄的陳阿嬌;有遺憾者,如王安石《明妃曲》里“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而被迫遠嫁匈奴的王昭君;亦有終生不得幸遇者,如杜牧《阿房宮賦》:“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的眾多宮女。然而宮娃們的命運,大都像白居易筆下“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的“上陽白發(fā)人”。她們年青貌美時選入宮中,從此與親人再不得相見。耿耿殘燈,蕭蕭暗雨,陪伴她們度過多少歲歲月月,直至滿頭白發(fā)。既便宮娃中幸運者,如曹雪芹筆下的賈元春,榮至貴妃,然而在省親時也忍不住向自己的親人傾出腹中的辛酸,稱宮中是“不得見人的去處”。萬惡的封建制度,不知葬送掉多少婦女的青春和幸福,臨此絕境,她們不能不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生的吶喊。

        “夢入家門上沙渚,天河落處長洲路!睂m娃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家鄉(xiāng),思念著自己的親人?墒,這只是她們的癡想。家鄉(xiāng)的路途是那樣遙遠,仿佛是在“天河落處”,而宮中的制度又是那樣森嚴,誰也不敢邁出宮門一步。也許,只有在夢中,她們才能返回家門,享受與骨肉團聚的短暫歡樂。詩句至此,寫得最為動情。人非游雁,都有家園;人非草木,都有親情。深墻大院,銅鋪金鎖,可以鎖住她們的身子,可是鎖不住她們對親人的思念、對自由的.企盼。

        “愿君光明如太陽,放妾騎魚撇波去!睂m娃終于壓抑不住內心騷動的激情,勇敢地喊出久已埋在心底的愿望:離開宮中,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宮娃的要求是正當?shù),口氣亦極為謙卑,但她們“請去”的意志卻是十分堅強的。“騎魚撇波”句,淋漓盡致地描摹出宮娃欲從宮中脫身的急切心情。然而,這顯然又是宮娃的一片癡想。封建帝王視宮娃為宮中玩物,不會管她們幸福與否。盼望光明如太陽的君王出現(xiàn),無異于西望日出,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后只能是一種“無望的期望”。詩人寫出這樣一種情狀,尤其震撼人心。

        在藝術表現(xiàn)方法上,這首詩亦頗有可稱道之處。比興的運用,情與景的交融,且不必論,單是構思之巧妙,便足以稱奇了。詩人為表現(xiàn)宮娃這一形象,妙造出“三境”:環(huán)境、夢境與心境。秋夜漫漫,簾額著霜,啼蛄吊月,銅鋪鎖宮,描繪的是宮娃凄冷、幽閉的生活環(huán)境!皦羧爰议T”,“天河落處”,描繪的是宮娃幽遠、縹緲的夢境。而大夢初醒,幻影依稀,恍中情不自禁地直道出“放妾騎魚撇波去”的熱切渴望,則將宮娃強烈思歸,不甘寂滅的心境和盤托出了。當然,環(huán)境、夢境與心境是互相映襯、互為因果的,它們共同構成詩的意境。隨著畫面的拓展,感情的渲泄,這意境也就愈轉愈深,愈轉愈明。特別是詩的結句,豁然開朗,仿佛于重重陰霾中透露出一抹亮色,讀者至此,那沉重而挹郁之氣方稍許得到些釋放。贊其章法,這可稱之為“跌宕生姿”。

      古詩詞鑒賞6

        原文:

        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

        弄花噆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

        簾半卷,露新妝,春衫是柳黃。

        倚闌看處背斜陽,風流暗斷腸。

        譯文

        拍岸春水蘸著輕柔垂楊,流水中花片飄香。追啄花片爭叼柳絲小鴛鴦,它們相親相愛一雙跟隨著一雙。

        小樓上珠簾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妝,薄薄的春衫是柳黃。她轉身倚靠欄桿背著斜陽,為那風流情事暗自傷心斷腸。

        注釋

        醉桃源:詞牌名,又名“阮郎歸”等,雙調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韻,下片五句四平韻。

        蘸:以物浸入水中,這里是形容垂楊輕拂水面。

        噆(zǎn):銜,叼。

        風流:風情,風韻。

        賞析:

        這首詞以輕快活潑的筆調,將春天的美景和此景下美人的嬌顏、春怨,一一寫出。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是嚴仁的又一佳作。

        詞的上片所寫的境界,是較為常見的,但寫得更為有聲有色,有情有味,將畫境、詩意、音響感融為一體,在美學上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讓人仿佛感覺到風吹浪起,湖水輕輕地拍打堤岸的`聲音;而堤上的楊柳倒掛湖面,輕輕拂水,象是有聲,然而卻非常細微。水中的瓣瓣落花,隨波蕩漾,種種色彩,陣陣幽香,都刺激著我們的感官。然而詞人并未到此為止,又添上一對對鴛鴦。它們在湖上自由自在游戲,一會兒嬉弄花瓣,一會兒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這一“噆”字非常準確地表現(xiàn)了鴛鴦動作的迅速與細巧。添上鴛鴦,整個畫面就活了,完整了,并且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動態(tài)美。

        詞的下片轉入抒情。只見小樓上的珠簾卷處,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妝,在這新妝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她那件柳黃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黃”,同上片的“垂楊”是一樣的顏色,讓人感覺人的裝束與周圍的環(huán)境取得了和諧一致。詞人接著為讀者攝下了這樣一幅剪影:她背著斜陽,憑闌凝望。至于她的容顏和表情究竟如何,詞人并未從正面予以描畫,而僅僅從側面著筆,寫她的情韻;只是最后“風流暗斷腸”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觀評價給她的情緒淡淡地抹上一筆哀愁的色調。這首詞前面幾句自然輕快,后面一個轉折,表現(xiàn)了輕微的哀怨。

        這首詞的基調是輕快靈妙的。全詞筆致輕靈,意境新穎,讀后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另外詞的下片還注意藝術上的藏和露的關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闌的身影,隱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就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去想象,去回味。而成功的詞作,大多如此。

      古詩詞鑒賞7

        古詩原文

        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

        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請陳初亂時,反復乃須臾。

        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

        布衣數(shù)十人,亦擁專城居。

        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

        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

        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

        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

        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

        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

        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吁。

        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

        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復來剃榛蕪。

        入門四松在,步屟萬竹疏。

        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

        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

        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

        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于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馀。

        創(chuàng)作背景

        迨至廣德二年(764)三月,嚴武復任東西川節(jié)度使兼成都尹,杜甫始攜家人自閬州返回成都。此詩當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杜甫自閬州返回成都草堂后。

        詩文賞析

        從形式上看,《草堂》用大量篇幅回溯了徐知道亂蜀的始末及其嚴重后果,是對舊史的重要補充,是詩史。而眾多注家也是從這個角度來肯定這首詩的價值的。這無疑是杜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這方面而論,《草堂》的確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真實。例如對徐知道亂蜀原因:“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準確把握;對漢、蕃相互勾結又相互火并的生動刻畫:“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對亂象錯綜復雜情況的巨細不遺:“布衣數(shù)十人,亦擁專城居”;以及對賊謀“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的揭露,其廣度和深度,是抵得上一篇徐知道亂蜀始末記而有余的。

        特別是“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虞”,不僅深刻地揭示了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而且表現(xiàn)了詩人的無比痛憤。當這位偉大詩人寫到這里時,是站在審判臺上,面對著毫無人性的魔鬼,怒不可遏地申斥他們的罪行的。一個“爾”字,就維妙維肖地表明了他那種面對魔鬼,痛予呵叱的堅定立場。死者而有妾,馬,當然不是等閑之輩。這似乎有點為互相殘殺而死的賊徒,或者為殃及闊人的枉死鬼而一表同情的嫌疑。其實不然,這是文學上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段——深一層寫法。對鬼妾、鬼馬尚且這樣肆無忌憚地蹂躪、糟踏,則對一般老百姓的殘忍、兇暴,更不消說了。杜甫的同情,始終是在無辜而死的老百姓一邊的。

        然而僅僅看到這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價值,尚不足以盡《草堂》的極致。《草堂》的思想意義和文學價值,除了上述這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最主要的方面,那就是,在回憶蜀亂始末的筆觸上,融入了杜甫對嚴武最真摯的友誼,希望他面對“成都適無虞”、“天下尚未寧”的冷酷現(xiàn)實,認真思考“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原因;吸取禍生肘腋的沉痛教訓,整頓紀綱,厲行國家法令,不要重蹈“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覆轍。《草堂》詩主要是按這樣的構思,藝術地再現(xiàn)當時的亂象的。

        開頭四句,詩人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他為“蠻夷塞成都”而去,為“成都適無虞”而歸的心情,希望嚴武注意國家的治亂,同人心向背,息息相關,千萬不能滿足于眼前的“適無虞”。這是對嚴武的忠告,也是對當前形勢的正確估計。論者多從它同下文的關系,許其為一篇之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為了讓嚴武清醒地記取“蠻夷塞成都”的慘痛教訓,詩人接著寫到:“請陳初亂時,反覆乃須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薄罢堦悺闭撸堅试S我(杜甫)陳于大將之前。“大將”者,劍南節(jié)度使嚴大將軍武也。這就充分表明《草堂》主要是向嚴武陳情。而陳情的第一件事是“反覆乃須臾”間事,不可掉以輕心;是詩人把“群小起異圖”,直接同嚴武赴朝廷聯(lián)系起來。這固然可以說明嚴武舉足輕重,國家安危所系,用《八哀詩》哀嚴武的'詩句來說,就是“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但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嚴武治蜀還有嚴重問題,以至于前腳剛剛跨出成都,便禍生心腹。一句話,“群小起異圖”,嚴武是不能完全辭其咎的。這是杜甫希望嚴武認真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楊倫對“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加了“寫出草草烏合光景”八個字的旁批。需要補充一句:豈止草草烏合,他們在歃血為盟之初,就有過激烈爭吵呢。這消息,是“氣已粗”三個字透露出來的。氣粗就是喉嚨大,出大聲氣,是提勁爭吵的形象語言。它生動地反映出:叛亂集團從一開始就有沖突,其發(fā)展為分裂,為自相殘殺,而終歸滅亡,是必然的。

        詩中“布衣數(shù)十人,亦擁專城居”這一句,也是很值得嚴武深省的大問題。布衣一般指老百姓。這就是說,除徐知道這股亂軍,還有鋌而走險的老百姓。當然,無論從組織,還是從性質看,其鋌而走險的情況都極其復雜,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他們都是逼上梁山的。在當時,除了這條路,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嚴武這個人,《舊唐書》批評他,一則說: “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再則說: “性本狂蕩,視事多率胸臆!比齽t說:“窮奢極靡,賞賜無度,蜀方間里,以征斂殆至匱竭!边@些,杜甫都是知道的。有時也盡過朋友之道,微言相感。但因愛才心切,加以嚴武“驕倨”,多言未必見納,所以平常相處,表揚鼓勵居多。徐知道的反叛,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的騷動,同嚴武上述缺點是有關系的,F(xiàn)在,再鎮(zhèn)成都,不知道會不會認真總結“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血腥教訓,改弦更張,防患未然。杜甫從“遣騎問所須”這件小事上,深深意識到問題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再不提出,嚴武個人成敗事小,天下安危事大。因而在痛憤之馀,結撰至思,向嚴武表明了“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馀”的態(tài)度,同時,又通過初亂的回憶,提示了若干值得嚴武虛心思考的問題,目的都在促使嚴武的猛省,去其所短,用其所長,把兩川的事情辦好。

        《草堂》,杜甫“窮年憂黎元”的高大形象以及“何人懷抱盡”的諫諍風范,都是令人仰之彌高,即之彌親的。

      古詩詞鑒賞8

        歸燕

        [唐]杜甫

        不獨避霜雪,其如儔侶稀。

        四時無失序,八月自知歸。

        春色豈相訪,眾雛還識機。

        故巢儻未毀,會傍主人飛。

        【鶴注】舊編在乾元二年秦州詩內,下四章并同。魏文帝詩,“歸燕翩兮徘徊!

        不獨避霜雪①,其如儔侶、。四時無失序③,八月自知歸④。春色豈相訪⑤,眾雛還識機⑥,故巢儻未毀⑦,會傍主人飛⑧。

       。w燕,傷羈旅也。上四詠燕歸,下四詠燕來,方去而冀其復來,乃詩人忠厚之意。春色二句,作望燕之詞。故巢二句,代燕作答詞。《杜臆》:末乃自寓己意,雖棄官而去,非果于忘世也。)

       、脔U照《雙燕》詩:“豈但避霜雪,當儆野人機。”②嵇康詩:“邕邕和鳴,顧盼儔侶。”③《杜臆》:四時二句,具見身分,隱然有時止時行意!兑住罚骸芭c四時合其序!备迪獭堆噘x》:“信進止之有序!雹堋对铝睢罚憾拢B至。八月,玄鳥歸。⑤陰鏗詩:“上林春色滿!雹蕖尔W鵡賦》:“憫眾雛之無知!庇郑骸安怕斆饕宰R機!雹摺稌x書》:《朔馬謠》:“燕雀何徘徊,意欲還故巢!碧諠撛姡骸跋瘸补噬性,相將還舊居!雹酀h樂府《長歌行》:“來到主人門!北R元昌曰:嘗讀《谷風》,棄婦始曰“無逝我梁,無發(fā)我笱”,何其厚也。至曰“我躬不閱,遑恤我后”,又嘆其次絕之甚。公曰“故巢倘未毀,會傍主人飛”,明知故巢已毀,猶拳拳冀主人匆棄,身雖棄官,必還戀主也。

        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9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釋

        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但:只。聞:聽見。

        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照:照耀(著)。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

        太陽的一抹余暉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注釋

        鹿柴(zhài):王維輞川別墅之一(在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云彩反射的陽光。

        復:又。

        英文譯文

        Quiet valley did not see anyone,

        Can only hear the voice.

        The afterglow of the setting sun in the deep forest,

        As in the moss and pleasant scenery.

        賞析

        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里,它所表現(xiàn)的境界卻有區(qū)別!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于表現(xiàn)雨后秋山的空明潔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于表現(xiàn)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于表現(xiàn)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無人跡,這并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安灰娙恕,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后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杳無聲息,只是偶爾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展葌饕,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于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中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寂靜與幽暗,雖分別訴之于聽覺與視覺,但它們在人們總的印象中,卻常屬于一類,因此幽與靜往往連類而及。按照常情,寫深林的幽暗,應該著力描繪它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讀者猛然一看,會覺得這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線光亮,給林間青苔帶來一絲暖意,或者說給整個深林帶來一點生意。但細加體味,就會感到,無論就作者的主觀意圖或作品的客觀效果來看,都恰與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時反倒使人不覺其幽暗,而當一抹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時,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別是這“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瞬逝去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漫長的幽暗。如果說,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像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靜美和壯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的美的兩種類型,其間原本無軒輕之分。但靜而近于空無,幽而略帶冷寂,則多少表現(xiàn)了作者美學趣味中獨特的一面。同樣寫到“空山”,同樣側重于表現(xiàn)靜美,《山居秋暝》色調明朗,在幽靜的基調上浮動著安恬的氣息,蘊含著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春山的靜謐,但整個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輝、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都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則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盡管還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xiàn)出詩、畫、樂的結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覺察;但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但是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潛心默會分不開。

        鑒賞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展葌饕,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詩則從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著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睂訋r迭嶂,看去空無一人?墒怯袝r會突然聽得朗朗笑語,但由于回聲的多重反射,一時間很難判斷人聲究竟從何而起。人們大約都有類似的經驗,本來很平常。但是將這種視覺與聽覺互補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以詩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創(chuàng)造。從詩的表現(xiàn)說,它別出新意,不蹈故常;從作品的接受者說,是那樣新奇有趣,儼如身臨其境,由此引起積極的情感活動。前兩句詩用直白的語言,略作點染,境界即出。詩開頭的“空山”,二字,是相對于無人而言,同時表明詩人的視野比較開闊,可以一視無礙;如果置身于隱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從這兩個字,也可以窺見山中的景物形勢特點。對句的“響”字與“空山”相呼應:只有在沒有太多障礙物的情況下,聲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復回蕩,方才可以說“人語響”。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前二句寫幽靜,因聲傳神;后二句寫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會因朝夕晦暝、風雨因時而變化。此詩則選取傍晚時分的`景色作為描寫對象。這時夕陽返照射入樹林深處,又有一部分光線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來,各類景物斑斑駁駁的,明暗對比鮮明。近處,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樹影漸漸拉長;樹林深處,因黝暗而顯得十分幽邃。這種景觀的最佳時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須是晴朗的傍晚,陰雨綿綿是不行的。詩的第一個透視點是深林。人的感官無法直接測知樹林深處,此詩以不可見即想象中的“無限”和“神秘莫測”寫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陽明天中為最深。第二個透視點是青苔。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觀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它的生長,是濃密的樹木遮住日光的結果,而此刻卻在夕照中。這兩個透視點合在一起,互相映發(fā),使詩意虛實相生。

        這首詩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之中。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xiàn)出詩、畫、樂的結合。他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耐人尋味。

        創(chuàng)作背景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yè)。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yè)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古詩詞鑒賞10

        幾枝紅雪墻頭杏,數(shù)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一簾紅雨桃花謝,十里清陰柳影斜。洛陽花酒一時別。春去也,閑煞舊蜂蝶。

        注釋 

       、偶t雪:形容初春盛開杏花的繁茂。

       、朴X來:醒來。

       、羌t雨:比喻飄落的桃花。此出自唐代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譯文 

        幾枝初開的杏花紅雪般堆在土狀,點點青山如畫屏一樣隱現(xiàn)在屋上。一個春季,能有幾天這樣明媚、晴朗?陽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適合醉眼朦朧地而不適合清醒地去欣賞。

        花雖殘了,蜂兒卻把它釀成了蜜,雨雖來了,燕子卻借它調好了筑窩的泥。綠蔭窗下,濃睡的我醒來已經很晚了。是誰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鳴叫的黃鶯。

        像一簾紅雨飄下,那是凋謝了的桃花,十里長的柳蔭,樹影兒歪斜。一時間來洛陽賞花飲酒的人紛紛都告別了。春天歸去了,閑壞了舊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賞析 

        春天的景物是令人陶醉的。景物雖是客觀存在,但欣賞的人卻各有不同,有帶著歡欣的,有滿懷愁緒的。由這三首小令所渲染出的'風和日麗、百花爭艷、蝶逐蜂嚷的爛漫春色,可推測作者此時正當風華正茂、志得意滿之時。

        作者在這三支曲子中描繪了十分甜美、令人迷癡的春景:繁花凋謝,卻被蜂兒釀成了蜜糖;細雨飄飄,燕子用它和泥筑成了自己的窩。綠窗春宵,甜夢忽醒,原來是窗外曉鶯在呼喚。孟浩然“春眠不覺曉”、陸游“小樓一夜聽春雨”的境,都在這里得到了化用。在細小的物像中顯出大自然復蘇后的生機。

      古詩詞鑒賞11

        李白 唐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迥崖沓障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注釋」:

        ①盧虛舟:范陽人,唐肅宗時曾任殿中侍御史。

       、诔袢耍褐戈懡虞,系楚國狂人,曾狂歌而過孔丘,勸他不要做官。

        ③二峰:指香爐峰和雙劍峰。

        「譯文」:

        我本是楚狂人,唱著鳳歌笑孔丘。手里拿著綠玉杖,清晨就辭別了黃鶴樓。尋訪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星旁,九疊云屏就像是錦幕張,山影在鄱陽湖上映出青黛光。石門在山前開,香爐峰和雙劍峰高聳入云真雄壯。三疊泉水飛瀉而下,像銀河倒掛一樣。香爐峰和瀑布遙遙相望,曲折回旋的山崖、層層疊起的峰巒直插穹蒼。山色蒼翠,紅霞映朝陽,鳥跡看不見,只有吳天寥廓蒼茫茫。登上高山,滿懷豪情讓目光馳騁在天地間,大江悠悠東去不回還。黃云涌出,萬里天色變,九條支流,白波滾滾有如流動的雪山。心情真好啊,寫出這首《廬山謠》,面對廬山,更使我詩興發(fā)。悠閑中,我對著石鏡洗凈塵世心,謝公的行跡早就被蒼苔填沒。我早就服下仙丹再沒有塵世情,三丹和積,可說是學道已初成。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捧著蓮花去朝拜玉帝。早已約好天神會面在九天之上,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賞析」:

        這首詩作于詩人流放夜郎遇赦回來的次年,從漢口來到江西。詩中既寫了廬山的秀麗雄奇,更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狂放不羈的性格。那時詩人已經歷盡磨難,始終不愿向折磨他的現(xiàn)實低頭,求仙學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從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潯陽(今江西九江)游廬山時作了這首詩。盧虛舟,字幼真,范陽(今北京大興縣)人,肅宗時任殿中侍御史,相傳“操持有清廉之譽”(見清王琦注引李華《三賢論》),曾與李白同游廬山。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逼鹁浼从玫,開宗明義表達胸襟:我本來就象楚狂接輿,高唱鳳歌嘲笑孔丘?鬃釉コ䥽,游說楚王。接輿在他車旁唱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對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樣游諸名山去過隱居生活!傍P歌”一典,用語精警,內容深刻,飽含身世之感。接著詩人寫他離開武昌到廬山:“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詩人以充滿神話傳說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著仙人所用的嵌有綠玉的.手杖,于晨曦中離開黃鶴樓。為什么到廬山來呢?是因為“好入名山游!焙髢删湓,既可說是李白一生游蹤的形象寫照,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尋仙訪道的隱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謂序曲。然后轉入第二段,詩人以濃墨重彩,正面描繪廬山和長江的雄奇風光。先寫山景鳥瞰:“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惫湃苏J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廬山一帶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風九疊,指廬山五老峰東北的九疊云屏。三句意謂:廬山秀麗挺拔,高聳入云;樹木青翠,山花爛熳,九疊云屏象錦繡云霞般展開;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綺麗。以上是粗繪,寫出廬山的雄奇瑰麗;下面,則是細描:“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金闕、三石梁、香爐、瀑布,都是廬山絕景。這四句是從仰視的角度來描寫:金闕巖前矗立著兩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銀河倒掛,飛瀉而下,和香爐峰瀑布遙遙相對,那里峻崖環(huán)繞,峰巒重疊,上凌蒼天。接著,筆姿忽又宕起,總攝全景:“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毙袢粘跎,滿天紅霞與蒼翠山色相輝映;山勢峻高,連鳥也飛不到;站在峰頂東望吳天,真是寥廓無際。詩人用筆錯綜變化,迂回別致,層層寫來,把山的瑰瑋和秀麗,寫得淋漓盡致,引人入勝。

        然后,詩人登高遠眺,以如椽大筆,彩繪長江雄偉氣勢:“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本诺,古謂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洶涌,堆疊如山。這幾句意謂:登臨廬山高峰,放眼縱觀,只見長江浩浩蕩蕩,直瀉東海,一去不返;萬里黃云飄浮,天色瞬息變幻;茫茫九派,白波洶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詩人豪情滿懷,筆墨酣暢,將長江景色寫得境界高遠,氣象萬千。何等雄偉,何等壯美!大自然之美激發(fā)了大詩人的無限詩情:“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外蒼苔沒!笔R,傳說在廬山東面有一圓石懸?guī)r,明凈能照人形。謝公,南朝宋謝靈運,嘗入彭蠡湖口,登廬山,有“攀崖照石鏡”詩句(《謝康樂集。入彭蠡湖口》)。李白經過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廬山,不禁感慨萬千。這四句意思是:愛作廬山歌謠,詩興因廬山而激發(fā)。從容自得地照照石鏡,心情為之清爽,謝靈運走過的地方,如今已為青苔所覆蓋。人生無常,盛事難再。李白不禁油然產生尋仙訪道思想,希望超脫現(xiàn)實,以求解決內心的矛盾。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边丹,道家所謂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疊,指道家修煉的功夫很深,達到心和神悅的境界。這兩句表明詩人想象著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煉升仙,以擺脫世俗之情,到那虛幻的神仙世界:“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庇窬,道教謂元始天尊居處。詩人仿佛遠遠望見神仙在彩云里,手拿著蓮花飛向玉京。詩人多么向往這樣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淮南子。道應訓》載,盧敖游北海,遇見一怪仙,想同他做朋友而同游,怪仙笑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薄八烊朐浦!焙孤,意謂不可知,這里比喻神。九垓,九天。太清,最高的天空。李白在這詩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盧敖借指盧虛舟,邀盧共作神仙之游。兩句意謂:我李白已預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約會,并愿接待盧敖共游仙境。詩人浮想聯(lián)翩,仿佛隨仙人飄飄然凌空而去。全詩戛然而止,余韻悠然。

        此詩思想內容比較復雜,既有對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對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擺脫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戀現(xiàn)實,熱愛人間風物。詩的感情豪邁開朗,磅礴著一種震撼山岳的氣概。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詩的韻律隨詩情變化而顯得跌宕多姿。開頭一段抒懷述志,用尤侯韻,自由舒展,音調平穩(wěn)徐緩。第二段描寫廬山風景,轉唐陽韻,音韻較前提高,昂揚而圓潤。寫長江壯景則又換刪山韻,音響慷慨高亢。隨后,調子陡然降低,變?yōu)槿肼曉聸]韻,表達歸隱求仙的閑情逸致,聲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調子恰好構成鮮明的對比,極富抑揚頓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現(xiàn)美麗的神仙世界,轉換庚清韻,音調又升高,悠長而舒暢,余音裊裊,令人神往。前人對這首詩的藝術性評價頗高:“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咸善!裼^其……《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勢,殆與南山秋氣并高可也。”

      古詩詞鑒賞12

        古詩原文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馀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譯文翻譯

        宮妃滿懷離恨,忿然魂斷,化作一只衰蟬,年年都在庭院的綠蔭叢中哀嗚。它剛剛還在枝頭上嗚咽,不一會兒又飛到幽暗的密葉叢中嗚叫,一遍又一遍地將生死離別的愁緒向人深深傾訴。西窗外秋雨初歇,蟬兒驚動的聲音如玉佩在空中作響,又如玉箏調柱般美妙動聽。昔日的明鏡已經昏暗,容貌已經憔悴,可為何蟬翼還像從前那樣嬌美?

        金銅仙人鉛淚如洗,去國辭鄉(xiāng),只可嘆她攜盤遠去,不能再貯藏清露以供哀蟬了。秋蟬病弱的雙翼驚恐清秋的到來,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滄桑歷盡,還能承擔起多少次斜陽的折磨?凄咽欲斷的啼叫更讓人覺得悲苦,可為什么她還欲獨自將哀怨的曲調吟唱,讓自己頓時承受這無盡的哀傷?而當此之時,她只能徒然追憶當年自己歡笑在薰風中,柳絲萬縷飄飛的美景。

        注釋解釋

        “一襟”句:一襟:滿腔。宮魂斷:用齊后化蟬典。宮魂,即齊后之魂。

        涼柯:秋天的樹枝。暗葉:濃暗的樹葉。

        瑤佩:以玉聲喻蟬鳴聲美妙,下“玉箏”同。調:調整弦柱。

        “鏡暗妝殘”二句:謂不修飾妝扮,為何還那么嬌美。魏文帝宮女莫瓊樹制蟬鬢,縹緲如蟬。嬌鬢:美鬢,借喻蟬翼的美麗。

        銅仙:用漢武帝金銅仙人典。

        枯形:指蟬蛻。

        消得:經受的住

        甚:正。清商:清商曲,古樂府之一種,曲調凄楚。

        漫想:空想。熏風:南風,此指夏天。

        創(chuàng)作背景

        王沂孫生活于宋末元初,切身地經歷南宋國之變,在他個人思想上留下一絲極深的抹不去的痛。他正當報國年華之時,目擊國家的敗亡,黯然傷神,又流落異族之手,情何以堪。該詞即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以寒蟬的哀吟寫亡國之恨。

        詩文賞析

        “一襟余恨宮魂斷”。起筆不凡,用“宮魂”二字點出題目。據(jù)馬縞《中華古今注》:“昔齊后忿而死,尸變?yōu)橄s,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為齊女焉!痹~中帶有濃郁的感傷色彩。詞的起筆直攝蟬的神魂,從而避開了蟬的環(huán)境和形態(tài)!澳昴甏潢幫洹,齊女自化蟬之后,年年只身棲息于庭樹翠陰之間,于孤寂凄清的環(huán)境之中處活著。寫蟬在“翠陰庭樹”間的鳴叫聲。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聲聲凄惋。蟬在哀鳴,如齊女魂魄在訴怨。“離愁深訴”承上“宮魂余恨”,“重把”與“年年”相呼應,足見“余恨”之綿長,“離愁”之深遠。

        “西窗過雨”,借秋雨送寒,意謂蟬的生命將盡,其音倍增哀傷。然而,“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雨后的蟬聲卻異常宛轉動聽,清脆悅耳,恰如擊打玉佩流過夜空,又如玉箏彈奏聲在窗外起,令聞者極為驚訝!艾幣辶骺眨窆~調柱!毙稳菹s聲,它使人聯(lián)想到有這樣一位女子:她素腰懸佩,悠然弄箏。這位女子或許就是齊女宮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歡樂與“西窗過雨”后的悲哀相對照,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對比。

        “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笔琴x蟬的羽翼,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卻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長期無心修飾容顏,妝鏡蒙塵,失去了光澤。既然如此,此時何以如此著意打扮?不甘寂寞還是心中有所期待?這里的“為誰”和上文“怪”字呼應,實為憐惜。

        上片詠蟬,從正反兩面互為映襯。轉而寫蟬的飲食起居。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詞從“金銅仙人”故事寫入,含意深遠,用事貼切,不著斧痕。據(jù)史載,漢武帝鑄手捧承露盤的金銅仙人于建章宮。魏明帝時,詔令拆遷洛陽,“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李賀曾作《金銅仙人辭漢歌》,有句云:“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币圆惋L飲露為生的蟬,露盤已去,何以卒生。

        “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寫哀蟬臨秋時的凄苦心情。蟬翼微薄,哪堪陣陣秋寒,將亡枯骸,怎受人世滄桑。

        “馀音更苦”,蟬之將亡,仍在苦苦哀鳴,令人頓覺凄苦異常。“馀音”與上片“重把離愁深訴”呼應!吧酹毐甯,頓成凄楚”,“清高”意謂蟬的本性宿高枝,餐風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許的賢人君子。哀音颯颯,苦嘆造化無情,結局竟如此辛酸。

        “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光明突現(xiàn):夏風吹暖,柳絲搖曳,那正是蟬的黃金時代。輝光是雖甚,但已屬昨日之黃花,歡樂不再,徒增痛苦而已。

        《花外集》和《樂府補題》中都收錄了這首詞!稑犯a題》為宋遺民感憤于元僧楊璉真伽盜發(fā)宋代帝后陵墓而作的詠物詞集。詞中的齊后化蟬、魏女蟬鬢,都是與王室后妃有關,“為誰嬌鬢尚如許”一句,還有可能關合孟后發(fā)髻。詞中運用金銅承露典故,隱射宋亡及帝陵被盜事。詠物托意,且以意貫串,無有痕跡。

        這首詞借詠秋蟬托物寄意,表達國破家亡、末路窮途的無限哀思。開始由蟬的形象聯(lián)想到宮女形象,由宮婦含恨而死,尸體化為蟬長年攀樹悲鳴的傳說,為全章籠罩悲劇氣氛!安∫怼、“枯形”,是形容飽嘗苦難的遺民形象。最后以寒蟬“漫想”二字,一筆將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盡之勢。全詞以寒蟬的哀吟寫亡國之恨,詞人哀吟,宛如寒蟬悲鳴,既貼物寫形、寫聲,又超物寫意,不失為一首詠物佳作。

      古詩詞鑒賞13

        古詩原文

        庾肩吾于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后始還家。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臺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譯文翻譯

        庾肩吾在梁朝時,曾經作《宮體謠引》,用來奉命與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國勢衰敗,庾肩吾先是在會稽避難,后來才回家。我認為他一定會留下文章,現(xiàn)在卻沒有發(fā)現(xiàn),因此作《還自會稽歌》來補寫他的悲情。

        塊塊霉斑把皇宮的墻壁弄得暗黃,成群的螢蟲飛繞在梁國宮殿周旁。

        他曾經是皇宮隨侍奉命作詩的寵臣,如今卻在秋寒被窩里把太子車輦夢想。

        這位歸來者的鬢發(fā),點綴有吳地的寒霜,他的身軀將與秋塘蒲草一樣衰老枯黃。

        含情脈脈地辭別那京都皇宮,流亡的臣子廝守在貧困低賤的家鄉(xiāng)。

        注釋解釋

        會(kuài)稽:在今浙江紹興。

        庾肩吾:字子慎,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屬湖北)。善詩,辭采甚美。蕭綱當太子時,任東宮通事舍人。綱即位,任度支尚書。侯景叛亂,庾肩吾逃往會稽,后又轉道回家,事見《梁書》、《南史》之《庾肩吾傳》。

        宮體謠引:詩篇名,今不傳。宮體,梁蕭綱喜作艷詩,以宮中女子為題材,大家仿效之,漸成風氣,時稱“宮體”。

        應和皇子:奉命與皇子唱和詩歌;首樱甘捑V,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為晉安王。

        國勢淪。哼@里指侯景叛亂,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國勢,宋刊本、蒙古本、元本、《全唐詩》作“國世”。

        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宮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溫和芳香。

        濕螢:螢生于潮濕的地方,故名。

        臺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梁朝臺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應教:臣子與諸位王子唱和詩作,稱為“應教”。

        銅輦:太子所乘坐的車。

        塘蒲:一作“蒲塘”。

        金魚:宮門上魚形鎖鑰。此處代指皇宮。

        羈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員。迍(zhūn)賤: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難,處于賤辱的地位。迍,通“屯”。

        創(chuàng)作背景

        關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界存有爭議。錢仲聯(lián)認為此詩創(chuàng)作時間為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時李賀十六歲。而朱自清在《李賀年譜》中把這首詩大體定為元和八年(813年)秋(李賀時為二十四歲)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回到故鄉(xiāng)昌谷時所作。

        詩文賞析

        詩前小序,交代詩人為庾肩吾補作《宮體謠引》的緣由,說明詩篇抒寫庾肩吾“潛難會稽”后的悲傷感受。

        詩的開頭兩句描寫宮廷荒涼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經發(fā)黃,成為野粉,宮殿里飛滿濕螢,已經荒廢,一派凄涼景象,正是“國勢淪敗”的藝術寫照。三四句夢憶東宮生活,我本是臺城里和皇子唱和詩歌的人,現(xiàn)在秋夜里還常夢見太子的車輦。詩的后半首,敘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況,表達出甘守屯賤的意愿!皡撬保瑧獣赝疤疗选,點身已衰老,回想起離開宮門時,依戀不舍,懷念君德,甘愿遭受危難貧賤,“心如砥柱”,絕不變心。全詩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里行間。

        詩人探尋梁代庾肩吾的前事,應是嘆恨那些曾任東宮官而后遭貶斥的人。詩人生活的時代,曾震驚朝野而備受大家關注的事件,便是永貞革新,革新運動參與者之中,確有人曾任太子李誦的東宮官。詩人嘆恨他們事業(yè)受挫敗,命運困厄,不勝感傷,便運用“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的詩句,抒發(fā)悲嘆他們不幸遭際的情思。詩人不能無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從而形成長吉詩詭異獨特的風貌。

        杜牧為李賀詩集作敘,以此詩與《金銅仙人辭漢歌》為例,贊嘆道:“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經道者。”這篇敘是詮解《還自會稽歌》的指導思想。李賀能從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潛難會稽”這件在別人看來極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個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剛勁之氣的“羈臣”形象,并借以抒發(fā)了自己對世事多變的感傷和困頓潦倒中的悲憤之情,構思新穎,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賀的這類詩作譽之為“古今未嘗經道者”,評價是很高的。杜牧在敘中還說:“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钡Y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賀的身世,還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這首詩寫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宮體詩的代表作家,但不能說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繼承了宮體詩的傳統(tǒng),也不能據(jù)此詩而說李賀對宮體詩作者的懷念和向往。李賀不過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處境,來抒發(fā)自己的憂憤罷了。

      古詩詞鑒賞14

        邊城獨望

        聊憑危堞望,暗起異鄉(xiāng)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霧露生。

        河灘胡雁下,戎壘漢鼙驚。

        獨樹殘秋色,狂歌淚滿纓。

        鑒賞

        初秋時節(jié),詩人獨自憑倚著高高城樓的堞墻,眺望塞外風光,不由自主萌發(fā)了一股獨客異鄉(xiāng)的感情。

        詩人馬戴,曾從軍大同軍幕,獨在異鄉(xiāng),面對荒涼的塞外,翻騰著感情波瀾,這是十分自然的。全詩似乎是前后兩聯(lián)抒情,中間兩聯(lián)寫景,但細細讀來四聯(lián)詩又渾然一體,情景互生。

        “聊憑”、“暗起”這兩句詩把讀者帶進了詩人復雜的內心世界里去。詩人面對當前處境,既無可奈何,又無法排遣心中的郁悶。這樣,就從詩人的`內心開始展現(xiàn)詩人的自我形象。

        頷聯(lián)、頸聯(lián)承首聯(lián)之“望”,寫望中所見;也承首聯(lián)“異鄉(xiāng)情”,寫出了“異鄉(xiāng)情”暗起的環(huán)境。嚴霜凝結,蒹葭一片慘白,使人感受到一陣寒意;遠山昏暗,霧靄在山林中升騰而起,彌漫于山巒峰壑。這是一幅遠景,畫面中突出了蕭索的氣氛。緊接著,詩人又呈現(xiàn)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涼的河灘上;一陣陣動人心魄的鼙鼓之聲,從軍營里傳出。這幅近景,加強了全詩畫面凄冷蕭瑟的悲涼之感。詩人望中所見,是如此蕭條、冷落,又具有鮮明的異鄉(xiāng)情調,自然會引起萬千思緒,回應了異鄉(xiāng)情暗起的緣由。詩人選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來構成望中所見的境界,引發(fā)了讀者無限的情思。

        詩人的情緒也隨著所寫步步激蕩。末聯(lián)里“獨”樹,“殘”“秋色”,層層遞進,把詩人的情緒“逼”向了高潮。在孤零零的一棵樹上,幾片黃葉殘留枝頭,蕭瑟的秋色、蕭颯的秋風之中,詩人在樹下徬徨,繼而狂歌、號泣,淚水如雨,灑落衣襟。這樣,詩人就完成了對自我形象的刻畫。

        從獨自一人無可奈何地在城樓憑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涼的秋景,到情緒的爆發(fā)而狂歌號泣,從敘述、描繪到抒情,從外在動作形態(tài),進入到情緒的深處,很有層次感地完成了詩人自我形象的刻畫。這一形象的塑造,動作性鮮明,感情濃烈,可謂形神兼?zhèn)洌o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嚴羽《滄浪詩話》曾說:“馬戴在晚唐諸人之上。”在某方面說來,這一評價是有一定依據(jù)的。

      古詩詞鑒賞15

        1.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f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2.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K軾《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3.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畎住洞喝兆砥鹧灾尽

        4.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獥盍琛毒洹

        5.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K軾《惠崇春江晚景》

        6.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鸥Α顿浶l(wèi)八處士》

        7.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晏幾道《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

        8.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李白《春思》

        9.彈指東風太淺情!處椎馈稖p字木蘭花·留春不住》

        10.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鸥Α杜D日》

        11.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炐荨洞和頃郊椅荼诙住

        12.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醪g《春曲》

        13.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4.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獪赝シ丁额}望苑驛》

        1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n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16.辭卻江南三月,何處夢堪溫?更階前新綠,空鎖芳塵!耐甏尽镀帕_門引·春盡夜》

        17.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S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18.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楫悺堕L生殿·禊游》

        19.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張栻《立春偶成》

        20.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拙右住顿I花》

        21.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X起《春郊》

        22.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讟恪短靸羯场ご骸

        23.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2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畎住对绱杭耐鯘h陽》

        25.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铎稀断嘁姎g·林花謝春紅》

        26.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X惟演《玉樓春》

      【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11-17

      古詩詞鑒賞11-25

      古詩詞鑒賞11-20

      古詩詞鑒賞05-15

      佳人古詩詞鑒賞11-12

      石榴古詩詞鑒賞12-08

      古詩詞鑒賞《納涼》12-08

      草堂古詩詞鑒賞12-09

      《小至》古詩詞鑒賞12-07

      《月夜》古詩詞鑒賞12-06